急性蜂窩組織炎
A+醫學百科 >> 疾病百科 >> 炎症 >> 急性蜂窩組織炎 |
目錄 |
概述
急性蜂窩織炎是皮下、筋膜下、肌間隙或深部蜂窩組織的一種急性瀰漫性化膿性感染。其特點是病變不易局限,擴散迅速,與正常組織無明顯界限。炎症可由皮膚或軟組織損傷後感染引起,亦可由局部化膿性感染灶直接擴散功經淋巴、血流傳播而發生。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急性蜂窩織炎,由於鏈激酶和透明質酸酶的作用,病變擴展迅速,有時能引起敗血症。由葡萄球菌引起的蜂窩織炎,由比較容易局限為膿腫。
診斷
一、好好於下肢、足、痛部、外陰及肛周等處。
二、皮膚損害 一般患處呈瀰漫性紅腫、邊界不清,其上可發生水皰,中央炎症明顯,局部有疼痛及壓痛。可出現波動、破潰、排膿,亦可不破、吸收、消退。發生於指(趾)稱瘭疽。慢性蜂窩織炎致局部變硬、萎縮時稱硬化性蜂窩織炎。
四、可有局部淋巴結炎、淋巴管炎,甚至可並發轉移性膿腫、敗血症。
臨床表現
常因致病菌的種類、毒性和發病的部位、深淺而不同。表淺的急性蜂窩織炎,局部明顯紅腫、劇痛,並向四周迅速擴大,病變區與正常皮膚無明顯分界。病變中央部位常因缺血發生壞死。如果病變部位組織鬆弛,如面部、腹壁等處,則疼痛較輕。深在急性蜂窩織炎,局部紅腫多不明顯,常只有局部水腫和深部壓痛,但病情嚴重,全身症状劇烈,有高熱、寒戰、頭痛、全身無力、白細胞計數增加等。口底、頜下和頸部的急性蜂窩織炎,可發生喉頭水腫和壓迫氣管,引起呼吸困難,甚至窒息;炎症有時還或蔓延到縱隔。由厭氧性鏈球菌、擬桿菌和多種腸道桿菌所引起的蜂窩織炎,又稱捻發音性蜂窩織炎,可發生在被腸道或沁尿道內容物所污染的會陰部、腹部傷口,局部可檢出捻發音,蜂窩組織和筋膜有壞死,且伴有進行性皮膚壞死,膿液惡臭,全身症状嚴重
治療措施
本病相當於中醫學「無名腫毒」、「有頭疽」「流火」等範疇。其病因癰疽之毒邪向四周蔓延而發;或外感六淫之邪,郁於肌膚,阻遏經脈,氣血凝滯而發;或飲食不節,脾胃受損,濕濁內郁,化熱化火,走於肌膚,結聚而發;或皮膚受損,經脈氣血循環行受阻,毒熱之邪直入於內,感染而發。
一、西藥治療
1.局部治療:
50%硫酸鎂溶液:適用於初起者,應在在48小時內用硫酸鎂溶液加溫水袋熱敷,48小時外冷敷。方法是將紗布或脫脂棉,放入50%硫酸鎂溶液內充分浸泡後,取出敷於患處,在紗布或脫脂棉之上放置溫水袋即可。冷敷時直接用硫酸鎂溶液貼敷患處。外敷的時間每次15分鐘左右,每日外敷的次數根據硬結大小及炎性反應輕重而靈活掌握,硬結範圍小者治療效果好。由於硫酸鎂具有高滲、消腫、止痛、的藥理作用,故應用於臨床,收到比較滿意效果。
濕熱敷於患處。
2.全身治療:
(1)青黴素G:每次40萬單位,一日肌肉注射3-4次,或一日靜脈滴注400萬-800萬單位。
(2)紅霉素:每次.5g,一日口服4次,嚴重感染時可靜脈滴注1g。
(3)甲硝唑:每次.2-0.4g,一日口服2次。用於懷疑或不能排除厭氧菌感染時。
二、中成藥治療
1.玉露膏:外敷患處,用於初起時。
3.生肌玉紅膏:外敷患處,用於膿淨後。
患者要多休息,局部用冷敷、中藥外敷或理療。適當加強營養。必要時給止痛、退熱藥物。應用磺胺藥或抗生素。如經上述處理仍不能控制其擴散者,應作廣泛的多處切開引流。口底及頜下的急性蜂窩織炎,經短期積極的抗炎治療無效時,即應及早切開減壓,以防喉頭水腫,壓迫氣管而窒息致死;手術中有時會發生喉頭痙攣,應提高警惕,並做好急救的準備。對捻發音性蜂窩織炎應及早作廣泛的切開引流,革除壞死組織,傷口用3%過氧化氫溶液沖洗和濕敷。
病原學
致病菌主要是溶血性鏈球菌,其次為金黃色葡萄球菌,亦可為厭氧性細菌。
鑒別診斷
與丹毒進行鑒別診斷:
丹毒 損害邊界清楚、表淺、局部水腫輕,不化膿。
|
關於「急性蜂窩組織炎」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