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內膜炎是一種較常見的心臟病,雖然目前抗生素的種類很多,治療也相當有效,但若不及時治療,則可以引起死亡。而相當一部分病人,若注意預防,是可避免患病的。故在此向大家介紹一下,什麼是感染性心內膜炎?哪些人易於患此病?如何進行預防?
人的心臟有三層結構,外層為心外膜,中層為心肌,內層即心腔面為心內膜,後者包括心壁內膜和心瓣膜。感染性心內膜炎即指心壁內膜和心瓣膜的感染性炎症,絕大多數為細菌性感染。口腔及上呼吸道感染、拔牙、扁桃體摘除、泌尿生殖道、腸道的感染和手術時,細菌常可從口腔、上呼吸道、泌尿道或腸道入血,引起短暫的菌血症,細菌隨血流到達心腔,在心瓣膜或心壁內膜「定居』、「繁殖」,導致感染性心內膜炎。但在一般正常的心臟,細菌被很快「殺滅」,不易「停留、定居」下來。統計資料顯示,約60%~80%的病例發生於風濕性心瓣膜病的基礎上,發生於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者約佔10%。可見絕大多數感染性心內膜炎發生於器質性心臟病的基礎上,尤其風濕性和先天性心臟病,因此這些病人尤應注意自我保健。
感染性心內膜炎的預防,除了一般的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的措施,如進食富於營養的飲食,適當體育鍛煉外,很重要的一點是預防性應用抗生素,具體地說,風濕性心臟病及先天性心血管病病人,在施行拔牙、扁桃體摘除術、五官科和頜面部手術前1天和手術後3~5天,應預防性應用青黴素,如青黴素過敏者可選用紅霉素或頭孢黴素;施行泌尿生殖道、腸道手術或分娩時,應預防性應用氨苄青黴素或慶大黴素。此外,個人衛生也非常重要,這些病人須注意口腔衛生,養成每天早晚刷牙的習慣,勤洗澡、勤換衣,有局部感染病灶者,應及時到醫院治療。如出現持續性發熱和進行性貧血,應及時到醫院檢查,爭取早期診斷、及時治療。一般來說,及時的、大劑量的抗生素治療可以治癒本病,但療程須足夠長。常須持續治療6周,過早停藥易於複發。
參看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