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疾病預測/睡欲預兆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中醫疾病預測》 >> 先露症状預兆學 >> 睡欲預兆
中醫疾病預測

中醫疾病預測目錄

睡欲為人生三大本能慾望之三,人的一生中,竟被睡眠佔去了1/3,這是十分驚人的比重,足見睡眠異常對疾病的預兆價值。失眠不但為勞心太過的警號,更是五神臟失調的外兆……

第一節 睡眠預兆的理論基礎

睡欲是人生的三大生理慾望之一,睡眠是人體的休整過程,《內經》一直極為重視,關於寐寤生理機制在《內經》中有著豐富的論述。首先,《內經》強調了寐寤生理與機體陰陽盛衰有著直接關係。如《靈樞.口問》說:「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陰氣盡而陽氣盛則寤矣。」《靈樞.大惑》也說:「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寤。」均清楚地表明,陽氣盛方能寤,陰氣旺始可寐,明確指出了寐寤與陰陽盛衰的密切關係。

其次,《內經》著重論述了寐寤生理與經氣相交的關係,經氣相交和逆順在寐寤中具有獨特的生理意義。尤其是蹻脈三陽經脈,更為相關。其中,陰蹻、陽蹻、皆與腦有一定聯繫,陰蹻脈起於足止於目,主目的閉合,與睡眠有直接關係,陽蹻脈則上行於目、風池,跟腦有關聯,主目之開,二者對睡眠均有一定影響。如《靈樞.寒熱病》說:「陰蹻、陽蹻、陰陽相交,陽入陰、陰出陽,交於目銳眥,陽氣盛則瞋目,陰氣盛則瞑目。」表明陰陽蹻的交會對睡眠有一定意義。然而,影響蹻脈交會的又主要是衛氣。正常人的衛氣從足少陰腎經經過陰蹻脈進入目內眥,如衛氣循行異常則致蹻脈經氣偏盛不能正常相交,從而影響到寤寐。正如《靈樞.大惑》所說:「衛氣……常留於陽,留於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蹻盛,……故目不瞑矣。……衛氣……不得行於陽,留於陰則陰氣盛,陰氣盛則陰蹻滿……故目閉也。」足見寐寤生理與理氣的逆順,尤其與衛氣的循行是否循常意義最大。

此外,陰陽水火交泰對寐寤也有一定影響,《靈樞.營衛生會》篇曰:「日中為陽隴,日西而陽衰,日入陽盡而陰受氣矣。夜半而大會,萬民皆臥,命曰合陰。」強調子午陰陽交泰對寐寤的影響,後世在此基礎上發展為心腎相交。主要指心腎水火交泰,如腎水不足,真陰不升致心陽獨亢就會導致失眠,或腎陽衰微致腎水無力溫升也可引起水火不交而難寐。因此,心腎水火相交對寐寤生理有一定作用。

綜上所述,睡眠生理與陰陽的盛衰、經氣及水火陰陽的交會密切相關。其中,尤以衛氣的循行為關鍵,衛氣循行的正常與否,不但關係著陰陽的盛衰,而且影響著蹻脈的交會,是維持寐寤生理的重要環節。睡眠與臟腑的功能密切相關,因此睡眠是反映人體生命基本功能狀況的又一面鏡子。

睡欲包括嗜眠及厭眠兩種情況,是疾病預報最常見的先兆證。關於睡慾障礙,現代醫學認為睡眠是一種節律性的生理活動,失眠是睡眠節律和睡眠時間的障礙,主要機製為大腦皮層興奮及抑制過程的失調。目前一般認為睡眠是中樞神經系統內產生的一個主動的神經過程,但又不是由特定的神經結構所引起的。近年來則發現睡眠與中樞神經系統內某些特定結構及遞質的作用密切相關。如目前有學者實驗研究證明,低位腦幹與睡眠的產生有非常重要的關係,它能對抗上行激動系統的作用,從而調節著睡眠與覺醒的相互轉化,是調節睡眠的中樞神經結構,證實了睡眠與某些中樞神經結構密切相關。其次,學者們還發現最為重要的是腦內一些單胺類(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能調節睡眠,此二者似乎是一對主要矛盾。在腦內去甲腎上腺素含量不變或增高的情況下,降低5-羥色胺含量即可產生失眠,而在腦內5-羥色胺含量正常或增高的情況下,降低去甲腎上腺素含量則可引起多眠,說明睡眠與中樞遞質有關。此外,學者們還注意到藍斑尾部和中縫核尾部都是產生去同步睡眠所必不可少的,它們二者在功能上是相互協同的,而藍斑頭端(維持覺醒)和中縫核頭部(引起慢波睡眠),在功能上則是相互拮抗的。說明睡眠的生理奧秘正不斷被揭示。睡眠共有兩種狀態,一為慢波睡眠,特點是腦電圖與覺醒對比較慢而同步,故稱慢波睡眠或同步睡眠,不出現快速的眼球轉動。二為去同步睡眠,是一種去同步的低電壓腦電波,故稱為去同步化睡眠,出現快速的眼球轉動。上述兩種睡眠快速交替,開始慢波90分→去同步睡眠20~30分→慢波,交替3~5次,夢發生在去同步睡眠之時。人在一生過程中,總睡眠時間逐步減少,而去同步睡眠也從總睡眠持續時間中大大縮短。

人的一生中,睡眠時間竟佔去了1/3,這是一個十分驚人的比重,充分證實了睡眠對人體的重要意義,以及睡眠對疾病的預報價值。

第二節 睡眠預兆的臨床預報意義

一、失眠預兆的預報意義

失眠是極其常見的病症之一,具有重要的臨床預報意義。

《內經》對失眠機制的看法,則認為失眠與陰陽失調、經氣不接、水火不交接密切相關。主要機制在於陰陽的偏盛偏衰導致陰陽不交,其中,不得寐尤以陽氣亢盛,陽不交陰為主要,正如《靈樞.寒熱病》篇說:「陽氣盛則瞋目」,即是說明失眠與陽氣過盛的關係。至於陰虛,尤其是營虛對睡眠的影響最大,因血由營構成,營虧血虛則心神失養致神不守舍,且營與腦髓的形成相關,所以營虛在睡眠中有一定意義。《靈樞.營衛生會》篇強調說:「其營氣衰少而衛氣內伐,故晝不精,夜不瞑」張景岳亦頗為重視,如他說:「無邪而不寐者,必營氣之不足也,營主血,血虛則無以養心心虛則神不守舍,故或為警惕,或為恐畏,或者有所繫戀,或無因而偏多妄思,以致終夜不寐及忽寐忽寤而為神魂不安等證」。臨床上,營血虧腦力不足而失眠者屢見不鮮,往往與化源不足心脾兩虧有關,然皆屬於營不足之範疇,以上說明營氣在失眠病理中的重要意義。

值得注意的是,衛氣的循行與阻陽偏勝有很大關係,從而對寐寤產生著影響。如《靈樞.大惑》說:「衛氣不得入於陰,常留於陽……,不得入於陰則陰氣虛,故目不瞑矣……不得入於陽則陽氣虛,故目閉也。」張景岳也說:「若病而失常,則或留於陰,或留於陽,留則陰陽有所偏盛,有偏勝則有偏虛,而寐寤也失常矣。」(《類經.八十三.不臥多臥》)皆說明衛氣循行失常與陰陽盛衰的關係,影響衛氣循行的因素大約有以下幾種:

氣血盛衰因素 由於氣血的盛衰而形成肌肉的枯滑,氣道的通澀以致影響到衛氣的循行,導致睡眠障礙。如《靈樞.營衛生會》篇說:「壯者之氣血盛,其肌肉滑,氣道通,榮衛之行不失其常,故晝精而夜寐。老者之氣血衰,其肌肉枯,氣道澀,五臟之氣相搏,其營氣衰少而衛氣內伐,故晝不精,夜不寐」即是此意。

厥氣客入因素 由於厥氣客入,導致陰陽氣不通,干擾衛氣的循行所致。如《靈樞.邪客》曰:「今厥氣客於五臟六腑,則衛氣獨衛其外,行於陽不得入於陰。行於陽則陽氣盛,陽氣盛則陽蹻陷;不得入於陰,陰虛,故不瞑……補其不足,瀉其有餘,調其虛實,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飲以半夏湯一劑,陰陽已通,其臥立至。」說明外邪對衛氣循行的影響。

痰濕阻遏因素 由於痰濕阻遏致氣機不利造成衛氣之行遲滯,久留於陰故多寐。如《靈樞.大惑》說:「腸胃大則衛氣留久,皮膚分肉不解,則行遲。……留於陰也久,其氣不清,則欲瞑,故多臥矣」即是。

以上足見,無論何種因素影響衛氣之循行,皆易導致睡眠發生障礙。此外,經氣的調順對睡眠的影響也很大,如經氣乖逆,氣機不調,尤其是三陽經氣逆亂皆易干擾睡眠。正如《素問.逆調論》所言:「有不得臥,臥而喘者,皆何臟使然?……不得臥而息有音者,是陽明之逆也,……陽明逆不得從其道,故不得臥也。《下經》曰:「胃不和臥不安,……夫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此肺之絡脈逆也……腎者,水臟,主津液,主臥與喘也」正指出了經氣逆亂對睡眠的影響。

此外,不得寐與膽也很有關,因膽虛善驚易恐,使神魂不安而不寐,且膽主決斷,膽虛則決斷失職故神魂不定而難眠,又因痰延沃膽,或者由於膽氣不降導致胃不和降皆可影響睡眠,所以膽與睡眠是有直接關係的。現代醫學認為失眠包括起始失眠、間斷失眠及終點失眠三種,起始失眠多病在青年,由於長期精神緊張焦慮、致大腦興奮抑制失調所致;間斷失眠以中年多見,常因腸胃不良引起;終點失眠則老者為多,腦動脈硬化,腦供血不良為主要原因。

(一)失眠對臟虛的預報意義

失眠最常為勞心太過的信號,但失眠的產生機制並不只與心腦有關。失眠一症非虛即熱。如伴虛煩、夢多、健忘心腎不交之徵,而伴面無精光、心悸舌紅又為心營虧損之兆。若兼面黃食少,心悸健忘又為心脾兩虧之象。如伴惡夢善驚,恐怯膽小又為膽氣虛怯之標誌。其中,尤對心腎不交病證有特殊的預報意義。正常,心腎水升火降,坎離既濟,睡眠才能正常。如心腎水火不能正常升降交濟,則易出現失眠。臨床上,不寐、心煩多夢、健忘為心腎不交的四大症状,不寐如伴有其餘三症者,常為心腎不交的重要徵兆。如《辨證錄》說:人有晝夜不能寐,心甚躁煩,此心腎不交也,蓋日不能寐者,乃腎不交於心,夜不能寐者,乃心不交於腎,今日夜俱不寐,乃心腎兩不相交耳。」張景岳亦強調曰:「有因腎水不足,真陰不升,而心陽獨亢者,亦不得眠」(《景岳全書.不寐.引徐東皋日》),不寐在心腎不交四大症中多為最早報標症,且易和心煩、多夢、健忘形成惡性發展,這些皆說明了失眠在心腎不交病證中具有重要預報意義。

(二)失眠對內熱的預報意義

失眠為體內有火的一個外露標誌,無論是鬱火、痰火、或實火,失眠一症皆為主要徵兆,如伴口苦脅脹、脈弦易怒為肝經鬱火之象;若兼心悸舌紅,口瘡尿赤,又為心經實火之訊;而胸膈煩悶,嘈囃舌紅則是餘熱內擾胸膈之兆。尤應注意,失眠常為痰熱內蘊,干擾魂魄的預兆,其特點為胸悶心煩、泛惡痰粘、苔黃膩、脈滑數。如沈金鰲說:「痰多之人,多不寐」(《雜病源流犀燭.不寐多寐源流》)。

二、多寐預兆的預報意義

多寐也屬於睡眠病理的一種類型,《內經》認為與熱邪及臟虛的關係較大。如《素問.刺熱論》說:「肝熱病者……多臥身熱溫病中熱入營分有煩擾不寐。《傷寒論》第6條說:「風溫為病……多眠睡」,268條說:「三陽合病……但欲眠睡」等表明多寐病理機制多因熱邪干擾致魂魄離舍之故。至於臟虛,則每由陽氣虛,陰精不足所致。如《靈樞.大惑》說:「其氣不清則欲寐,故多臥矣」,《靈樞.海論》也曰:「髓海不足則懈怠安臥」,《靈樞.天年》還說:「六十歲,心氣始衰,苦憂悲,血氣懈惰,故好臥。」總的說來,嗜眠症的根本原因在於陽氣虛、陰氣盛,這是因為陽的特性主動,陰的特性主靜之故,故陰盛多寐。此外,痰濁濕勝也是引起多寐的一個重要因素,無論外濕,或脾虛濕盛以及肥人濕重者,皆易造成多臥。以上說明多寐與感受熱邪,濕邪陽虛陰盛的關係最大。

總之,多寐為嗜睡的前奏,大抵不出虛實兩類。其中,痰熱內擾和膽熱好眠或濕邪干擾為實,陽虛陰盛多寐為虛。如《醫學傳心錄》說:「脾胃倦則忽惰嗜臥。」其特徵為:多寐兼胸悶痰多,苔黃膩脈滑為痰熱內擾之徵,而伴胸滿脅脹,口苦欲嘔又為膽熱之兆,苦俱見睏倦頭重悶口粘,食少足浮又為濕困脾陽之象,以上皆為實證

虛證中,嗜臥伴神憊畏寒,肢冷苔白,少氣善欠,腰冷脈沉為陽虛多寐,而兼頭昏心悸,耳聾目花,遲頓善忘,又為臟精不足的預兆,大抵清晨即欲眠多為陽虛,午後多眠為陰虛。此外,嗜睡還為體內有瘀的預兆,如內有瘀血,尤其痰瘀合邪則更為嚴重,臨床上,腦血管硬化和大腦外傷後遺症,皆有嗜睡多眠徵兆。

近年來,國內外都注意到嗜睡可為持續性睡眠,少則數日,多則數年,呼之可醒,食後又睡,有學者認為系一種病毒作祟,國內有用活血化瘀而治癒者。

〔驗案〕 董××,男,47歲,解放軍幹部。患者素體健康。1974年以來,嗜睡反覆發作,病時睡眠不醒,呼之即應,應後復睡一日三餐也需他人餵食流汁,連續睡眠5~7日不等,經多次住院檢查,確診為「發作性嗜睡症」1976年8月發病時,試以「活血化瘀」法進行治療,方宗桃紅四物湯加味。

桃仁9克,紅花4.5克,生地12克,赤芍9克,川芎9克,當歸9克,姜半夏9克

上方服三劑後,嗜睡症基本解除,又復二劑,隨訪二年至今未複發。

〔驗案〕 施××,男,21歲。

初診:1978年3月18日,神倦嗜睡10月余。頭暈頭脹,精神不振,常有消沉感,每日早晨昏睡不起,呼之不易醒。昨天睡到中午才醒,曾遺尿於床上,先服用過養心、安神開竅活血等方藥,效用不顯,查血壓14.67/10.67kPa(110/80毫米汞柱),脈象小緩,舌質胖,苔薄。《傷寒論》少陰病有「但欲寐一候,從心陽不振論治,擬與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處方:麻黃3克,附子3克,細辛2克,炙甘草3克,仙鶴草30克,5帖。

二診:3月23日,這幾天早晨就醒,自覺頭腦比以前清爽,中午精神振作,治已中的,原方續服4帖,顯效。

需要提及,嗜睡常為許多疾病的凶兆,如嗜睡常出現在腎陽不振,陰霾瀰漫的情況下,為命火式微的凶兆。又嗜睡常為腦部疾患的惡訊,如腦瘤腦炎腦積水等。此外,嗜睡還常為中毒的警報。倦睡可為消渴病酮中毒的最早信號,亦為慢性腎炎關格病(尿中毒等)的警號,且還是肝昏迷的前奏。

32 性慾預兆 | 嗅預兆 32
關於「中醫疾病預測/睡欲預兆」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