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附子細辛湯
A+醫學百科 >> 麻黃附子細辛湯 |
方名:麻黃附子細辛湯(發表之劑)
總結:少陰表證
編號:006
歸經:足少陰藥也。
方義:太陽證發熱,脈當浮,今反沉;少陰證脈沉,當無熱,故曰反也。熱為邪在表,當汗,脈沉屬陰,又當溫,故以附子溫少陰之經,以麻黃散太陽之寒而發汗,以細辛腎經表藥,聯屬其間,是汗劑之重者。
變化方:本方去細辛,加甘草,名麻黃附子甘草湯,治少陰病得之二、三日,無證者當微發汗。
煎服法:先煮麻黃去沫,內諸藥煎。
麻黃附子細辛湯
治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二三日無里證者。
【組成】麻黃一兩 附子一枚炮 細辛二兩 熱微者,以甘草易細辛微發汗。以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集注】柯琴曰:少陰主里,應無表證,病發於陰,應有表寒,今少陰始受寒邪而反發熱,是有少陰之里,而兼有太陽之表也,太陽之表脈應不沉,今脈沉者,是有太陽之證而見少陰之脈也,故身雖熱而脈則沉也,所以太陽病而脈反沉,便用四逆以急救其里,此少陰病而表反熱,便於表劑中加附子以預固其里,夫發熱無汗,太陽之表不得不開,沉為在里,少陰之樞又不得不固,設用麻黃開腠理,細辛散浮熱,而無附子以固元陽,則少陰之津液越出太陽之微陽外亡,去生便遠,惟附子與麻黃並用,則寒邪雖散而陽不亡,此里病及表,脈沉而當發汗者,與病在表,脈浮而發汗者徑庭也,若表微熱,則受寒亦輕,故以甘草易細辛而微發其汗,甘以緩之,與辛以散之者,又少間矣。
出自A+醫學百科 「麻黃附子細辛湯」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9%BA%BB%E9%BB%84%E9%99%84%E5%AD%90%E7%BB%86%E8%BE%9B%E6%B1%A4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麻黃附子細辛湯」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