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康復/類風濕關節炎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家庭醫學百科·醫療康復篇》 >> 腎臟和結締組織疾病 >> 類風濕關節炎
家庭醫學百科·醫療康復篇

家庭醫學百科·醫療康復篇目錄

類風濕關節炎(簡稱類風關)是一種慢性的以侵犯關節為主要特徵的全身性疾病關節炎症時有緩解,但如持續時間長久,往往造成進行性關節破壞和畸形,最終導致不同程度的殘廢。

女性的發病率為男性的2~3倍,任何年齡均可發病,女性多發生在40~60歲。

該病發病前往往有疲勞食慾下降。體重下降、全身疼痛和關節僵硬感等前驅症状,繼之則出現某一關節疼痛、僵硬,特別是早晨起床時關節局部或全部活動不靈活(晨僵),適當活動後關節僵硬可減輕,以後關節開始腫大,類風關典型的手部早期特徵為近端相間關節因腫脹產生的手指的梭形或紡綞形外觀。常伴有雙側掌指關節對稱性腫脹,有明顯壓痛。腫大關節周圍皮膚潮紅、濕熱。可侵犯任何關節,最常受累的是手的小關節、腕、膝和足關節。發病初期可表現為1~2個關節受累,往往是遊走性的,逐漸固定,表現為雙側、對稱性的多關節受累。少數病人保持其外對稱性或單關節受累,多為膝關節,長達數月或數年之久。隨病情進展,關節炎可漫延至肘、肩、胸鎖、顳頜、髖、踝等關節。病情嚴重者,病變關節僵硬和畸形,手指、膝、肘及腕部都固定在原位,手指近端指間關節的尺側偏斜,伴有近端指骨掌側半脫位,形成特徵性的手畸形。

類風濕性關節炎除關節受累外,關節外表現以皮膚最常見,1/4病人皮膚出現皮下小結,多發生於關節的隆突部位,如上肢的鷹嘴突、腕部及下肢踝部,堅硬如橡皮,無症状可長期存在,其他關節外表現還有淋巴結脾腫大心臟瓣膜病變、心包炎間質性心肌炎胸膜炎結節肺間質纖維化多發性神經炎鞏膜炎乾燥性角結膜炎乾燥症候群及各種血管炎表現。

病人如有發熱及關節明顯腫痛時應臥床休息,首選藥物為阿司匹林,待症状基本控制後可適當運動。過度的休息和限制活動會導致關節廢用和肌肉萎縮,影響關節功能。在適當的休息、減輕工作負擔的同時,還應進行積極的治療性鍛煉,包括主動的或被動的關節活動,也可進行理療熱敷,不同方法的熱療可增加局部血液循環,使肌肉鬆弛,有利於炎症的恢復。飲食方面每天應進食足夠量的蛋白質維生素。一旦出現症状應儘早請專科醫生治療,並積極配合,以便及時地、更好地控制疾病發展。

(顧越英 康向東)

參看

32 系統性紅斑狼瘡 | 皮肌炎與多肌炎 32
關於「醫療康復/類風濕關節炎」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