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學/流行性乙型腦炎的診斷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傳染病學》 >> 病毒感染 >> 流行性乙型腦炎 >> 流行性乙型腦炎的診斷
傳染病學

傳染病學目錄

(一)流行病學資料 乙腦有明顯的季節性,主要在7~9三個月內。起病前1~3周內,在流行地區有蚊蟲叮咬史。患者多為兒童及青少年。大多近期內無乙腦疫苗接種史

(二)臨床特點 突然發熱頭痛嘔吐意識障礙,且在2~3天內逐漸加重;早期常無明顯體征,2~3天後常見腦膜刺激征,幼兒出現前囪膨隆;查體腹壁反射、提睾反射消失;病理反射巴彬斯基征陽性;四肢肌張力增高等。重症病人可迅速出現昏迷抽搐吞咽困難呼吸衰竭等表現;小兒常見凝視與驚厥

(三)實驗室檢查

1.血象 白細胞計數一般在10~30×109/L,中粒細胞增至80%以上,核左移,嗜酸粒細胞可減少。

2.腦脊液檢查外觀澄清或微混,白細胞計數增加,多數在0.05~0.5×109/L之間,個別病人可達1×109/L以上,或始終正常;在病初以中性粒細胞占多數,以後逐漸以淋巴細胞為多。蛋白稍增加,糖定量正常或偏高,氯化物正常。腦脊液中免疫球蛋白的測定對鑒別診斷有幫助。化膿性腦膜炎患者腦脊液中的IgM明顯升高,結核性腦膜炎患者則IgA、IgG升高顯著,而病毒性腦膜炎患者在後期時IgG可有升高。

3.血清學檢查

(1)血凝抑制試驗 可測定IgM抗體及IgG抗體,敏感性高,方法簡便快速,但試驗要求嚴格,偶見假陽性反應。雙份血清效價增長4倍以上可確診,單份血清抗體效價1:100為可疑,1:320可作診斷、1:640可確診。

(2)二巰乙醇(2ME)耐性試驗 檢測IgM抗體,患者血清標本在2ME處理前、後分別作血凝抑制試驗,如處理後血凝抑制抗體效價下降1/2~3/4,表示特異性IgM已被2ME裂解,即為試驗陽性。本法可在起病第4~8天即呈陽性,且由於單份血清即有輔助價值,故可對乙腦進行早期診斷。

(3)補體結合試驗特異性較高,但其陽性大都出現在第4~7周,雙份血清抗體效價有4倍或以上的增長即可診斷。若僅單份血清,1:2為可疑,1:4以上有助診斷。

(4)中和試驗病後一周血中出現中和抗體,效價增長4倍以上可確診。早期為IgM,後期為IgG。此法特異性及敏感性均較高,抗體持續終生。一般用於流行病學調查

(5)免疫熒光試驗 發病初1~2天的血液或發熱第2~4天的腦脊液及發熱全程的腦室內的腦脊液,均可採用本法檢測乙腦病毒抗原,方法快速,陽性率高,有早期診斷價值。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一般用於測定血清中的乙腦抗體,比較靈敏、特異。

4.病毒分離病初可取血清或腦脊液接種乳鼠以分離病毒,但陽性率較低。通常僅於死後屍檢或以延髓穿刺取腦組織製成懸液,離心後取上清液接種乳鼠腦內,傳代後作鑒定,可作回顧性診斷。

32 流行性乙型腦炎的臨床表現 | 流行性乙型腦炎的鑒別診斷 32
關於「傳染病學/流行性乙型腦炎的診斷」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