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卵管癌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輸卵管癌常發生在不孕或患有慢性附件炎輸卵管結核的婦女中,發病年齡以50歲前後多見。分為兩種情形:發生在輸卵管者,稱原發性輸卵管癌,但大多數的輸 卵管癌是繼發於子宮內膜癌卵巢癌之後,又稱繼發性輸卵管癌。輸卵管癌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少見的一種惡性腫瘤,其發生率在宮頸癌、宮體癌、卵巢癌、外陰 癌、陰道癌之後,居末位。

目錄

病理病因

輸卵管為一對細長的管狀器官,全長約7cm—13cm,女性輸卵管直徑約0.5cm。輸卵管位於子宮底的兩側,子宮闊韌帶的上緣內,其輸卵管內端與子宮底的外側角相連,外端到達卵巢的上方,游離子腹腔內。每側輸卵管有兩個開口,一個開口於子宮腔,另一個開口於腹膜腔。輸卵管常因陰道子宮的上行感染或腹膜腔的炎症而受累。運送卵子的重任就在輸卵管身上,輸卵管中部的管腔較寬暢,是卵子和精子結合的地方。解剖學上把輸卵管分為四個部分,間質部、狹部、壺腹部、傘部。而輸卵管的常見疾病輸卵管粘連造成梗阻導致不孕。發生在輸卵管者稱原發性輸卵管癌。

大多數輸卵管癌繼發於子宮內膜癌或卵巢癌後,又稱繼發性輸卵管癌。是一種少見的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常發生在不孕或患有慢性附件炎、輸卵管結核的婦女,發病率占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的0.5%-1.8%。好發年齡為40-60歲,2/3病例發生在絕經後,1/3發生在更年期。其病因迄今尚不清楚,多數學者認為輸卵管癌發病可能與慢性炎症刺激有關。因為原發性輸卵管癌早期診斷困難,故預後極差,5年生存率21%-44%左右。

誘發原因

根據對大量病例的觀察證明,其發病率與以下因素有關:

1、年齡:良性腫瘤多發生於生育階段的婦女,惡性腫瘤多發生於老年婦女,少部分特殊類型的腫瘤好發於青春期及幼年女性。

2、生育:部分婦科腫瘤的發生與生育有關,其發病與過早分娩、密產、多產等生育因素有關。

3、性衛生:不潔的性生活可引起女性生殖器官感染,如:陰道炎宮頸炎宮頸糜爛、輸卵管炎症等。它們成為外陰癌、陰道癌、宮頸癌及輸卵管癌的重要發病因素。

4、內分泌:女性生殖器官是女性激素的主要靶器官,其腫瘤的發生與內分泌密切相關。現在有些女性不經醫生指導,私自服用含有雌激素的藥物、補品及一些美容美膚用品,刻意或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體內雌激素水平。而長期高水平雌激素的刺激是輸卵管癌和卵巢癌的發病因素之一。

5、不良生活方式:吸煙尤其是大量吸煙,可能是誘發宮頸癌和輸卵管癌的重要原因之一。據流行病學調查,吸煙婦女患本病的風險較不吸煙婦女增加2倍。

典型症状

原發性輸卵管癌早期多無明顯症状,主要表現為陰道內流出液體,輕微腹痛,當腫瘤生長到一定程度時,可發現腹部包塊。其中,陰道流液是該病最常見的早期症状之一,發生率為63%~83%。病之初,陰道流液並不起眼,往往被患者忽略。因為流液有時為陣發性,時有時無,更使一些人掉以輕心,甚至不少病人誤認為是婦科炎症。因此,原發性輸卵管癌較難早期診斷,術前正確診斷僅為2%~6%,十分容易「漏網」。

輸卵管癌典型症状:陣發性流黃水或淡血水,是因為輸卵管的收縮,將積聚在管內的液體向子宮及陰道排出,排液可伴有下腹痛腰酸。所以,凡是出現陰道流液,特別是絕經後的流液,一定要引起警惕,並及時就醫。可將收集流出的液體做細胞學檢查,再結合腹腔鏡B超CT等檢查,儘早確診。原發性輸卵管一旦形成包塊,表明已發展到中晚期,進一步還可出現排尿不暢部分腸梗阻,以及流出惡臭色濁的液體等,此時已失去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原發性輸卵管癌的治療,主要是手術、放療化療等。早期以手術切除較為理想,術後再行根治性化療或輔以放療,5年生存率可達88%以上。當然,也可採用綜合性手段,配合生物免疫治療以及中醫藥等。

臨床表現

臨床上常表現為陰道排液、腹痛、盆腔腫塊,稱輸卵管癌「三聯症」。
1.陰道排液最常見。排液是輸卵管癌患者最具特殊的症状,為漿液性黃水,量多少不一,呈間歇性,有時為血水樣稀液。一般無氣味,但個別有惡臭。
2.腹痛大約半數患者有下腹部疼痛,多發生於患側,為鈍痛,一般不重,以後逐漸加劇呈痙攣絞痛
3.下腹或盆腔包塊部分患者自己能在下腹捫及腫塊。
4.陰道出血陰道不規則出血亦是常見症状之一,出血為腫瘤壞死侵破血管血液流入子宮經陰道排出。
5.腹水較少見,呈淡黃色,有時呈血性。
6.其他:晚期腫塊壓迫附近器官或廣泛轉移,可出現排尿不暢,部分腸梗阻的症状。

鑒別診斷

1、輸卵管上皮良性增生原位癌的鑒別:典型的輸卵管腺癌很容易診斷,但輸卵管上皮早期癌變良性瘤樣增生之間的鑒別有時十分困難。以往有人認為輸卵管上皮細胞核的擁擠、堆積、復層化和異型改變即為原位癌,但有人指出,18.5%輸卵管切除標本,局部區域均可見上述良性增生性改變。常同時伴有輸卵管炎症,但少數基本正常的輸卵管上皮也可出現這類改變。有時部分區域的上皮乳頭狀增生類似於乳腺管內乳頭狀瘤病結核,可有乳頭搭橋、腺管形成和胞漿嗜酸性變等情況。由於上述各類病變與慢性輸卵管炎和輸卵管結核 關係密切,因此只有當出現大量乳頭、核分裂相和明顯的核異型性時,才應考慮為原位癌。

2、原發性輸卵管癌和轉移癌的區別:
(1)腫瘤明確發生於輸卵管粘膜;
(2)組織學類型似於輸卵管上皮;
(3)有良性輸卵管上皮向惡性上皮移行的證據;
(4)卵巢和子宮正常,或者其腫瘤常常小於輸卵管腫瘤,且傾向於多發瘤灶。

擴散轉移

輸卵管癌難以根治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它具有轉移的特徵。轉移就是指已經浸潤脫落的腫瘤細胞,通過某些途徑或渠道,達到與原發灶不相連甚至遠離部位生長的過程;原來部位生長的腫瘤叫原發腫瘤,轉移到其他部位生長的腫瘤叫繼發腫瘤或轉移瘤,也稱子瘤。
1、轉移過程 :腫瘤細胞的轉移是許多階段的動態連續的過程。首先腫瘤細胞侵襲突破組織屏障進入血管、淋巴管形成細胞栓子,隨之脫落並在血液或淋巴管中運行,而後與遠處臟器微循環內皮細胞黏附、停留、並穿出微循環,在新的組織器官實質中繁殖、生長形成新的轉移瘤。此外、在轉移過程中,癌細胞也可以直接脫落於體腔,著床於漿膜面形成種植性轉移瘤。
2、轉移途徑:惡性腫瘤的轉移主要通過淋巴管、血管和體腔。血管主要通過靜脈,很少先通過動脈淋巴道轉移淋巴轉移多按淋巴干的規律轉移,即左右頭頸干、左右鎖骨下干、左右支氣管縱隔干、左右腰干和腸干。血道轉移,血道轉移多按體靜脈型、肺靜脈型、門靜脈型、錐靜脈型和逆流型。種植轉移,在腔隙中腫瘤細胞瀰漫性生長,如胸腔、腹腔、心包腔等。手術、穿刺過程也可造成種植性轉移。
3、影響轉移的因素:腫瘤局部因素,包括腫瘤大小、生長速度、分化程度、病理類型、腫瘤細胞代謝特徵、運動能力、年福利、酶的產生、表面結構及電荷、腫瘤血管形成引資、癌細胞DNA結構的改變等等。一般情況下腫瘤越大,惡性程度越高,生長速度越快,越容易轉移。全身因素,惡性腫瘤除受局部因素影響外,還受諸多全身因素的影響,主要有:免疫功能,機體免疫功能對腫瘤的發生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樣,在腫瘤轉移的過程中,免疫狀態的正常與否對轉移發生的早晚及轉移瘤生長的快慢發揮主導作用。免疫狀態好者可抑制腫瘤轉移,使腫瘤長時間的穩定而處於自限狀態,而若機體免疫系統抗禦腫瘤的能力降低時則可出現早期轉移。凝血機制腫瘤發生轉移必須經過腫瘤細胞與血管內皮細胞黏附、纖維蛋白包繞、形成瘤栓等一系列過程。在此過程中凝血和抗凝血機制對轉移的作用已普遍引起人們的重視。研究發現,癌細胞自身可產生促凝血因子使其有利於血管上皮黏附,促進轉移。 外界因素,主要是人為因素對腫瘤的影響。 

治療方式

原發性輸卵管癌的治療應根據患者年齡、身體狀況、病期、組織學類型等採用個體化的治療方法,以手術治療為主,輔以放療和化療。

(一)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是原發輸卵管癌最主要的治療手段。手術的目的不僅是最大限度地切除原發瘤,也是診斷和分期的重要途徑。

因為輸卵管癌易雙側發病(雙側發病者約佔1/3),且易累及卵巢和子宮內膜,脫落的癌細胞也可種植於盆腔腹膜。因此 I 期患者選擇的手術治療方法應是筋膜外全子宮切除、雙側附件切除術大網膜切除術。對 II 期及以上患者應盡量切除到無肉眼殘存瘤,有時甚至要切除部分受累器官(如盆底直腸)。當種植廣泛不能切除到無肉眼殘存瘤時應行瘤體縮減術,並選擇性的腹主動脈淋巴結活檢術或盆腔及腹主動脈旁淋巴結清除術。

手術開始後應首先仔細探查並行手術分期,對可疑部位應取活檢。應取腹水找瘤細胞,無腹水時抽取腹腔沖洗液。為了避免因手術操作而引起腫瘤的播散,應儘早阻斷輸卵管區的血管,關腹前腹腔內應放置適當的化療藥物,有條件的可留置化療導管,備術後腹腔化療用。

(二)化療

常為術後的輔助治療,也可作為晚期病例的姑息治療。現多採用與卵巢癌相似的化療方案和給藥途徑。

以往應用有效的化療藥物有塞替派、馬法蘭、氟尿嘧啶順鉑環磷醯胺阿黴素等,近年有應用泰素的報導。最常用的化療方案有CAP&方案(順鉑、阿黴素和環磷醯胺)、CP方案(順鉑和環磷醯胺)和DDP加Taxol方案(順鉑和泰素)。輸卵管癌的激素治療尚無成熟的經驗。

(三)放療

由於輸卵管癌少見,且放療中應用的技術和劑量不同,故較難評價放療對輸卵管癌的效果。現放療多用於手術後上腹部無殘存瘤,僅盆腔有較小殘存瘤者。有腹水者也可應用放射性磷放置腹腔內。

禁忌症:有嚴重的心、肝、肺、腎等臟器的合併症及功能不良者。病人因輸卵管癌晚期,身體處於衰竭狀態,不能耐受手術者。
麻醉方法:硬膜外麻醉或腰麻,不配合者可行全麻。
麻醉禁忌:安全有效。
預後多不良,治癒率為25%以下,尚無有效的預防方法。 大蒜可降低女性輸卵管癌機率。

參看

關於「輸卵管癌」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