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腺肌病

(重定向自子宫腺肌症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Bk9fb.jpg

子宮腺肌病(adenomyosis),又稱內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症,為子宮內膜侵入子宮壁層,屬於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一種特殊型,可以和「外在」或主要是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同時存在。子宮內膜可以兩種形式侵入子宮肌壁層,即瀰漫型和局限型。前者為異位內膜侵入整個子宮的肌壁內,在不同部位其侵入範圍和深淺可不同;後者異位內膜僅侵及某部分肌壁,形同子宮肌瘤,但其與周圍正常組織並無分界(假包膜)。  

目錄

症状

痛經是子宮腺肌病的主要症状,見於約80%的患者。病人多表現為繼發性痛經伴進行性加重。隨著病情發展,疼痛可從經前1周左右即開始,或可延長至經後1~2周,少數患者疼痛時間在月經前後,仍呈周期性月經過多是子宮腺肌病的另一主要症状,常導致貧血。少數患者發生大量出血,易被誤診為功能性子宮出血。此外,少數患者不孕婦科檢查子宮增大,多為均勻性,較硬,一般不超過孕12周大小,否則可能合併有子宮肌瘤。若病灶只是生長在子宮某一個部位(子宮腺肌瘤),也可表現為非對稱性增大。  

病理

子宮腺肌病病因

子宮腺肌病病因至今不清楚。l908年Cullen提出基底層內膜侵襲是大多數子宮腺肌病的病因。研究發現,人體所有空腔器官都有粘膜下層,而只有子宮例外。粘膜下層的主要作用就是阻止腺體向肌層內生長,而保持向空腔方向生長。因此,目前多數研究者認為子宮腺肌病是基底層內膜細胞增生、侵入到肌層問質的結果。而關於引起內膜基底層和間質增生的因素現有四種理論:①與遺傳有關;②損傷,如刮宮和剖宮產;③高雌激素血症;④病毒感染。其中,尤以高雌激素血症與子宮腺肌病的關係引人注目。已有實驗和研究表明:雌激素和/或孕激素泌乳素或許是子宮腺肌病發生所必需的;溴隱亭可能阻斷子宮腺肌病的發生。更近期的研究提示罹患子宮腺肌病婦女的在位內膜和異位內膜都合成雌激素,這些雌激素可能影響子宮腺肌病的生長;子宮腺肌病肌層中芳香化酶和雌酮硫酸酯酶的活性都較對照組顯著增強。  

子宮腺肌病病理

1.巨檢子宮多呈均勻增大,呈球形,一般不超過12周妊娠子宮大小。子宮肌層病灶有瀰漫型及局限型兩種。一般多為瀰漫性生長,且多累及後壁,故後壁常較前壁厚。剖開子宮壁可見肌層明顯增厚、變硬,在肌壁中見到粗厚的肌纖維束和微囊腔,腔中偶見陳舊血液。少數子宮內膜在子宮肌層中呈局限性生長形成結節或團塊,類似子宮肌壁問肌瘤,稱子宮腺肌瘤。其剖面缺乏子宮肌瘤明顯且規則的肌纖維旋渦狀結構,周圍無包膜,與四周肌層無明顯分界,因而難以將其自肌層剝出。

2.鏡檢子宮肌層內呈島狀分布的子宮內膜腺體與間質是本病的鏡下特徵。因其他疾病切除的子宮作連續切片檢查,l0%~30%在子宮肌層中有子宮內膜組織,故診斷子宮腺肌病的確切侵襲深度仍然存在一些爭議。  

病理改變

病變處呈現交錯的粗條狀肌纖維帶和纖維帶,有暗紅色出血點或小區出現其中,很少有息肉狀子宮內膜可向漿膜層突出,組織切片可見子宮內膜腺體和間質。  

臨床診斷

繼發性逐漸加重性痛經,發生在中年生育期婦女,應考慮有子宮腺肌病。如伴有月經過多,經期過長,子宮增大,更應考慮子宮腺肌病。子宮碘油造影可見在一處或數處進入肌壁,形成憩室狀影,但其陽性率只有20%左右。最終診斷還靠子宮大體和病理組織學檢查。

臨床表現

繼發痛經發生在年齡較長婦女,即年近40歲時,痛經逐漸加重,往往是痙攣性,以至不能堅持日常工作。痛經是由於在經期異位內膜水腫,出血,刺激肌壁痙攣性收縮所致。

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少數可有月經前後點滴出血,這是由於子宮體積增大,子宮腔內膜面積增加,及子宮肌壁間異位子宮內膜影響子宮肌纖維收縮之故。

雙合診往往發現子宮一致性長大,有觸痛,但子宮正常大小甚至小於正常者也可有腺肌病存在。  

治療

子宮腺肌病患者不再有生育要求者,以全子宮切除為好,盡量保留卵巢。如合併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者,也儘可能切除病灶而保留卵巢功能,使患者走向自然絕經。要求生育者,可用激素治療6~12個月,停藥後希望能在短期內受孕。如系在手術探查時發現,應考慮切除腺肌瘤而保留子宮。  

子宮腺肌病中醫辨證

子宮腺肌病是西醫的病名,根據其臨床症状和體征,可以歸屬於中醫的「痛經」、「月經過多」、「經期延長」等病的範疇。從中醫學的角度而言,痛經、月經失調症瘕等都與瘀血內阻有關,而血癌的形成又與寒凝、氣滯、痰濕等致病因素有關。可以這樣理解:子宮腺肌病多繼發於產後、人工流產、診刮術後,由於產後或術後正氣損傷,抵抗力降低,就容易感受寒邪形成寒凝血瘀;就容易出現情緒波動,肝氣鬱滯,從而形成氣滯血癌;就容易出現體內津液運行失常,積聚成痰濕,阻滯血液的流行,而形成痰凝血。因此,從子宮腺肌病的實質來看是血瘀為患,屬於實證,但病程延久,失血耗氣,又導致氣血虛弱,而轉成虛實夾雜證。在治療方面,既要以活血化瘀為原則,又要針對瘀血形成的原因及虛弱的程度,予以兼顧。例如:

氣滯血瘀證

主要表現為經期小腹脹痛或痙攣性疼痛,拒按,伴有心煩易怒,胸脅及乳房脹痛,月經量多或行經時間延長,子宮增大,舌有瘀點脈弦澀。這類證候多因產後或術後,情志抑鬱肝氣滯郁所致。治療應予疏肝理氣化瘀消症為主,可選用香棱丸加味。藥如:木香青皮川楝子各10克,丁香6克,三棱莪術枳殼鬱金水蛭元胡各15克。腹痛劇烈者還可加乳香、沒藥各15克;月經量多者去水蛭,加炒蒲黃30克;兼氣虛者加生黃花20克,太子參、炒白朮各30克。

痰凝血瘀證

現為小腹疼痛拒按,月經量多而稀,有血塊,並見胃脘脹滿、嘔惡欲吐,子宮增大。平時可有帶下量多,色白質稠。舌苔白膩,脈沉滑。這種證候的形成,與平素脾腎兩虛,水濕不化,聚濕成痰,以致痰瘀互結有關。治法用滌痰除濕,化瘀消症,可選取開郁二陳湯活絡效靈丹加減。藥如:半夏陳皮各10克,茯苓白芥子當歸紫丹參、三棱、莪術、鬱金各15克,川穹20克。疼痛劇烈者加乳香、沒藥各15克;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者加太子參30克,炒白朮20克。

寒凝血瘀證

經期小腹絞痛或冷痛,疼痛劇烈拒按,但熱敷後可減輕,是這種證型的特點。月經量多但顏色紫黯,有塊,同時伴有四肢涼和怕冷,舌質黯,脈沉緊。這種證候主要是因為產後或人流術後,感受寒邪所致。在治療方面,既要溫散寒邪,又要活血消癖。可選用少府逐瘀東加減,藥如炮姜、小茵香、川穹、桂枝各10克,元胡、靈脂、沒藥、當歸、三棱、莪術、丹參、茯苓各15克。月經過多者去川穹、當歸,加炒蒲黃30克,血餘炭15克;兼有脾虛氣弱者,可加生黃芪20克,太子參、炒白朮各30克。以上三種證型中,腹痛劇烈者都加用了乳香一味。由於這味藥氣味難聞,個別患者服用後可能出現蕁麻疹等過敏性症状,故在應用時需要單包,並囑患者機動取捨,若有過敏,可不用。在給予口服湯藥的同時,也可以配合針刺或外敷中藥的方法,以增強療效。針刺穴位可選取:中極、關元足三里三陰交等,經前1周開始,每日1次,治痛經。外敷中藥:可用肉桂、川穹、吳萸、元胡、烏藥、沒藥各等份,研細末,凡土林調膏,敷貼關元穴紗布固定。經前5-7天開始應用。  

預後

子宮內膜異位病灶生長緩慢,妊娠期常發生退變,絕經後停止發展,故一般預後較好。如病變範圍過於廣泛,或腸道受侵,則可能發生腸梗阻這一嚴重併發症

子宮內膜異位症很少並發妊娠,妊娠後亦易發生流產早產輸卵管妊娠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手術治療效果均較理想。年輕患者且可再次恢復生育功能。子宮內膜異位症惡性機率很小。  

預防

子宮腺肌病不是腫瘤,但需要警惕是否合併子宮肌瘤。臨床資料表明,約有半數子宮腺肌病患者可與子宮肌瘤合併存在。若合併子宮肌瘤,婦科檢查時可觸及增大的子宮呈現局部性結節隆起,結合B超檢查可資鑒別診斷。

子宮腺肌病屬於育齡期婦女常見病症,其症状並不嚴重,體檢也只是發現子宮增大,故而並非什麼嚴重的疾病。對此不必過分擔心,但要給予重視。若不加以控制,病情必然還會發展,增加不適和痛苦。所以,確診為子宮腺肌病後,就要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目前的治療方法主要是對症治療,即在感到下腹部疼痛不適或痛經時,可用布洛芬消炎痛萘普生等抗炎止痛藥緩解症状。另外,近年臨床醫生還使用雌三孕酮作為常規治療藥物,於月經周期的第1天、第3天各服1次,每次服2.5mg。以後每周隔3~4天服用1次,共2次,劑量同前,連續服用6個月為1個療程。資料表明,經過系統治療可達緩解症状或治好之目的,你不妨試試.  

保健

妊娠創傷可造成子宮腺肌病

子宮腺肌病好發於30~50歲的育齡婦女,是指子宮腺體內膜侵入子宮肌層,以往亦稱子宮內膜異位症。導致子宮腺肌病的主要原因是與多次妊娠和分娩時子宮壁的創傷和慢性子宮內膜炎有關。此外,高雌激素的刺激也可促使子宮內膜過度生長,侵入子宮肌層而引起子宮腺肌病發生。

子宮腺肌病可無任何臨床症状,大約佔患者30%左右。但多數患者可出現下腹部疼痛不適,墜脹及輕度痛經等症状。患者月經量正常或增多,經期往往有所延遲,一般延遲8~12天。30~50歲的經產婦若出現上述症状,應當考慮該病,及時去醫院檢查。如果發現子宮均勻性增大,可進一步做B超檢查。B超檢查在子宮肌層中見到種植內膜所引起的不規則回聲增強,即具有診斷意義。

子宮腺肌病不是腫瘤,但需要警惕是否合併子宮肌瘤。臨床資料表明,約有半數子宮腺肌病患者可與子宮肌瘤合併存在。若合併子宮肌瘤,婦科檢查時可觸及增大的子宮呈現局部性結節隆起,結合B超檢查可資鑒別診斷。

子宮腺肌病屬於育齡期婦女常見病症,其症状並不嚴重,體檢也只是發現子宮增大,故而並非什麼嚴重的疾病。對此不必過分擔心,但要給予重視。若不加以控制,病情必然還會發展,增加不適和痛苦。所以,確診為子宮腺肌病後,就要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目前的治療方法主要是對症治療,即在感到下腹部疼痛不適或痛經時,可用布洛芬、消炎痛或萘普生等抗炎止痛藥緩解症状。另外,近年臨床醫生還使用雌三孕酮作為常規治療藥物,於月經周期的第1天、第3天各服1次,每次服2.5mg。以後每周隔3~4天服用1次,共2次,劑量同前,連續服用6個月為1個療程。資料表明,經過系統治療可達緩解症状或治癒之目的,你不妨試試。  

子宮腺肌病複發率高

子宮分為3層。內層為子宮內膜,中間為肌層,最厚,外層為很薄的漿膜層。如果子宮內膜侵入肌層就成了子宮腺肌病,以往稱為「內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症」。目前,對引起子宮腺肌病的病因和發病機理尚缺乏清楚的了解。一般認為,多次妊娠和分娩時子宮壁創傷和慢性子宮內膜炎可能是導致此病的主要原因。也有學者認為可能與高雌激素刺激有關。 凡有月經增多、痛經進行性加劇的婦女,都要想到本病的可能。此外,本病還可導致不孕。一般醫生在腹部檢查時,會發現子宮均勻性增大,或有局限性結節隆起,質地硬而壓之有疼痛。通過B超一般都可以作出診斷。磁共振為目前診斷腺肌病最可靠且無創傷的診斷方法。

對年輕有生育要求、近絕經期、不願接受手術治療或保守性手術治療後症状複發者,均可考慮藥物治療。常用的藥物有達那唑孕三烯酮、口服避孕藥、孕激素、米非司酮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但這些藥物均可造成閉經,有一定的副作用,須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藥物治療無效或長期劇烈痛經時,應行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包括根治手術和保守手術。根治手術即為子宮切除術,保守手術包括腺肌病病灶(腺肌瘤)切除術、子宮內膜及肌層切除術、腹腔鏡下子宮肌層電凝術等。

如果患者無生育要求,且病變廣泛,症状嚴重保守治療無效、合併子宮肌瘤或存在子宮內膜癌的高危因素,以切除子宮為宜。而且,為避免殘留病灶,以全子宮切除為首選,一般不主張部分子宮切除。

子宮腺肌病病變多為瀰漫性,界限不清,徹底切除病灶幾乎不可能,故單純的子宮腺肌病病灶切除術後疼痛緩解率低,複發率高。因此,有專家利用腹腔鏡手術,在切除腺肌瘤的同時阻斷子宮的供血動脈,可提高該手術的療效。

令患者關注的是子宮腺肌病會不會惡變的問題。與子宮腺肌病類似的疾病子宮內膜異位症,其惡變率國內報導為1.5%,國外報導為0.7%~1.0%。相比之下,子宮腺肌病發生惡變更為少見。  

子宮腺肌病影響懷孕

子宮腺肌症常好發於三十至五十歲的婦女,尤其是接進更年期的婦女。通常這群病人多已完成生育任務,比較不用再擔心不孕的問題。至於二十多歲的年輕病患得到子宮腺肌症的機會比較少見。但是對於年輕病患來說,一旦得到子宮腺肌症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子宮腺肌病是否會不孕?

一般普遍認為嚴重的子宮腺肌症,尤其合併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患者,容易導致不孕。這類病人子宮肥厚又容易有骨盆腔沾連情形,不利於排卵胚胎著床,自然懷孕率就不高。幸運的是,年輕婦女有嚴重的子宮腺肌症並不多見。如果是輕微子宮腺肌症患者仍是有機會懷孕的。此外,如果是得到局限性的肌腺瘤,可以手術切除腫瘤保住子宮,未來仍有機會可懷孕。  

子宮腺肌症在飲食上的注意事項

1、飲食宜清淡,不適宜食羊肉、蝦、蟹、鰻魚、鹹魚、黑魚等物。

2、忌食辣椒、麻椒、生蔥、生蒜、白酒等刺激性食物及飲料。

3、禁食桂圓、紅棗、阿膠蜂王漿等熱性、凝血性和含激素成分的食品。

4、多食瘦肉、雞肉、雞蛋、鵪鶉蛋、草魚、甲魚、白魚、白菜、蘆筍芹菜菠菜黃瓜、冬 瓜、香菇、豆腐、水果等。

關於「子宮腺肌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錄

給子宮腺肌病條目的留言

--曉曉 2015年6月25日 (四) 14:38 (CST)

留言: 子宮腺肌症嚴重後會有那些反映,如果嚴重了沒有切除子宮會有什麼樣的後遺症呢

給子宮腺肌病條目的留言

--曉曉 2015年6月25日 (四) 14:39 (CST)

留言: 子宮腺肌症嚴重後會有那些反映,如果嚴重了沒有切除子宮會有什麼樣的後遺症呢

給子宮腺肌病條目的留言

--Luopoman 2018年2月21日 (三) 07:59 (CST)

留言: 嚴重了不手術,就會繼續痛經、貧血。手術治療子宮腺肌症根本就沒必要切除子宮,人家北京協和醫院的孫愛達教授能通過手術的方式剔除乾淨病灶。我姑姑就是她治好的。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