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婦科/產後發熱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中醫婦科學》 >> 產後病 >> 產後發熱
中醫婦科學

中醫婦科學目錄

產褥期內,高熱寒戰發熱持續不退,並伴有其他症状者,稱為「產後發熱」。

本病感染邪毒型發熱,相當於西醫學產褥感染,其重症,可危及產婦的生命,應予重視。

[病因病機

引起產婦發熱的原因很多,而與本病關係密切的主要病因病機有感染邪毒,正邪交爭;外邪襲表,營衛不和;陰血驟虛,陽氣外散;敗血停滯,營衛不通。

一、感染邪毒

產後氣血耗傷,血室正開,產時接生不慎,或護理不潔,或不禁房事,致使邪毒乘虛而人,稽留於沖任、胞脈,正邪交爭,因而發熱。

二、外感

產後百脈空虛,腠理不密,衛陽不固,以致風寒之邪,襲表犯肺,營衛不和,因而發熱。

三、血虛

產時產後血去過多,陰血暴虛,陽無所附,以致虛陽越浮於外而令發熱。

四、血瘀

產後情志不遂,或為寒邪所客,瘀阻沖任,惡露不下,敗血停滯,阻礙氣機,營衛不通,而致發熱。

辨證論治

產後發熱有虛有實,其證各異。在注意多虛多瘀的基礎上,治療應以調和營衛為主。感染邪毒者,其證危篤,變化多端,必要時中西醫結合治療。

一、感染邪毒型

主要證候:產後發熱惡寒,或高熱寒戰.小腹疼痛拒按,惡露初時量多,繼則量少,色紫黯,或如敗膿,其氣臭穢,心煩不寧,口渴喜飲,小便短赤,大便燥結舌紅,苔黃而干,脈數有力。

證候分析:新產血室正開,百脈俱虛,邪毒乘虛內侵,損及胞宮、胞脈,正邪交爭,致令發熱惡寒,高熱寒戰;邪毒與血相搏,結而成瘀,胞脈阻痹,則小腹疼痛拒按,惡露色紫黯;熱迫血行則量多,熱與血結則量少;熱毒熏蒸,故惡露如敗膿,其氣臭穢;熱憂心神,則心煩不寧;熱為陽邪,灼傷津液,則口渴喜飲,小便短赤.大便燥結。舌紅,苔黃而於,脈數有力,為毒熱內盛之徵。

治療法則:清熱解毒涼血化瘀

方藥舉例:解毒活血湯(《醫林改錯》)加銀花黃芩

連翹葛根柴胡枳殼當歸赤芍生地、紅花、桃仁甘草

方中銀花、連翹、黃芩、葛根、柴胡、甘草清熱解毒;生地、赤芍涼血解毒,當歸配之以和血;桃仁、紅花活血行瘀;枳殼理氣行滯。全方共奏清熱解毒,涼血祛瘀之效。

本證之發熱,因產婦體質之強弱不同,所感邪毒種類之差異,其臨床表現也頗複雜,而且病情變化快,故當隨證而治。

若高熱不退,大汗出,煩渴引飲,脈虛大而數者,屬熱盛津傷之候。治宜清熱除煩,益氣生津,方用白虎加人蔘湯(《傷寒論》)。

石膏知母粳米、甘草、人蔘

若高熱不退,煩渴引飲,大便燥結,惡露不暢,穢臭如膿,小腹疼痛拒按,甚則全腹滿痛神昏譫語,舌紫黯,苔黃而燥,或焦老芒刺,脈滑數者,為熱結在里,應急下存陰,方用大黃牡丹皮湯。如寒熱往來者,加柴胡、黃芩和解少陽

若高熱汗出,心煩不安,斑疹隱隱,舌紅絳,苔少或花剝,脈弦細數者,此為熱人營分。治宜清營解毒,散瘀瀉熱,方用清營湯(《溫病條辨》)。

玄參麥冬、生地、金銀花、連翹、竹葉心、丹參黃連水牛角

壯熱不退,神昏譫語者,可配服安宮牛黃丸(《溫病條辨》),或紫雪丹(《和劑局方》),或清開靈注射液(每日ml,加人5%葡萄糖液500ml中,靜脈點滴)。若高熱持續不降者,或加用穿琥寧注射液(160rug,加入5%葡萄糖液或0.9%氯化鈉溶液500ral中,靜脈點滴,1日2次)。

二、外感型

主要證候:產後發熱惡寒,頭痛身疼,鼻塞流涕咳嗽苔薄白脈浮緊。

證候分析:產後元氣虛弱,衛陽失固,腠理不實,風寒襲表,正邪交爭,則發熱惡寒,頭痛身疼;肺與皮毛相表裡肺氣失宣,則鼻塞流涕,咳嗽。苔薄白,脈浮緊,為風寒感冒之徵。

治療法則:養血祛風,散寒解表。

方藥舉例:荊防四物湯(《醫宗金鑒》)加蘇葉

荊芥防風川芎、當歸、白芍地黃

方中四物湯養血扶正,荊芥、防風、蘇葉祛風散寒解表。

感冒風熱者,症見發熱微惡風寒,頭痛身疼,咽喉腫痛,口渴欲飲,咳嗽,痰黃,苔薄黃,脈浮數。治宜辛涼解表,方用銀翹散(《溫病條辨》)。

金銀花、連翹、竹葉、荊芥穗薄荷牛蒡子桔梗淡豆豉、甘草、蘆根

若外感暑熱者,症見身熱多汗,口渴心煩,倦怠乏力舌紅少津脈虛數。治宜清暑益氣養陰生津,方用清暑益氣湯(《溫熱經緯》)。

西洋參石斛、麥冬、黃連、竹葉、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

三、血虛型

主要證候:產後失血過多,身有微熱,頭暈眼花,心悸少寐,惡露或多或少,色淡質稀,小腹綿綿作痛,喜按,舌淡紅,脈細弱。

證候分析:產後亡血傷津,陰血驟虛,陽無所依,虛陽越浮於外,則身有微熱;血虛不能上榮清竅,則頭暈眼花;血虛心神失養,則心悸少寐;氣隨血耗,氣虛沖任不固,則惡露量多;血虛沖任不足,則惡露量少;氣血虛弱,則惡露色淡而質稀;血虛不榮,則小腹綿綿作痛,喜按。舌淡紅,脈細弱,為血虛之徵。

治療法則:養血益氣,和營退熱

方藥舉例:八珍湯黃芪地骨皮

若血虛陰虧者,症見午後熱甚,兩顴紅赤,口渴喜飲,小便短黃,大便秘結,舌嫩紅,脈細數。治宜滋陰養血清熱,方用加減一陰煎(《景岳全書》)加白薇

生地、白芍、麥冬、熟地、知母、地骨皮、甘草

方中熟地、白芍、麥冬滋陰養血;生地、地骨皮、知母、白薇滋陰清熱涼血;甘草和中。全方共奏滋陰養血清熱之效。

四、血瘀型

主要證候:產後乍寒乍熱,惡露不下,或下亦甚少,色紫黯有塊,小腹疼痛拒按,舌紫黯,或有瘀點瘀斑,脈弦澀有力。

證候分析:產後瘀血內阻,營衛不通,陰陽失和,則乍寒乍熱;瘀血內停,阻滯胞脈,則惡露不下,或下也甚少,色紫黯有塊;胞脈瘀阻不通,則腹痛拒按。舌紫黯,或有瘀點瘀斑,脈弦澀有力,為血瘀之徵。

治療法則:活血祛瘀,和營除熱。

方藥舉例:血府逐瘀湯

參看

32 產後痙證 | 產後身痛 32
關於「中醫婦科/產後發熱」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