鰱魚

(重定向自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鰱魚
Lián Yú
鰱魚
別名 鯨魚、白鱮、白腳鰱、鰱子、白鰱、洋胖子、白葉
功效作用 溫中益氣利水。主久病體虛;水腫
英文名 Silver carp
始載於 本草綱目
毒性 無毒
歸經 胃經脾經
藥性
藥味

鰱魚(Chub)又叫白鰱、水鰱、跳鰱、鰱子,屬於鯉形目,鯉科,是著名的四大家魚之一。體形側扁、稍高,呈紡錘形,背部青灰色,兩側及腹部白色。頭較大。眼睛位置很低。鱗片細小。腹部正中角質棱自胸鰭下方直延達肛門。胸鰭不超過腹鰭基部。各鰭色灰白。形態和鱅魚相似,鰱魚性急躁,善跳躍。鰱魚是人工飼養的大型淡水魚,生長快、疾病少、產量高,多與草魚、鯉魚混養。其肉質鮮嫩,營養豐富,是較宜養殖的優良魚種之一。為我國主要的淡水養殖魚類之一。分布在全國各大水系。  

目錄

概述

鰱魚

鰱魚是典型的濾食性魚類,在魚苗階段主要吃浮遊動物,長達1.5厘米以上時逐漸轉為吃浮游植物,亦吃豆漿、豆渣粉、麩皮和米糠等,更喜吃人工微顆粒配合飼料。適宜在肥水中養殖。腸管長度約為體長的6-10倍。

鰱魚的性成熟年齡較草魚早1-2年。成熟個體也較小,一般3公斤以上的雌魚便可達到成熟。5公斤左右的雌魚相對懷卵量約4-5萬粒/公斤體重,絕對懷卵量20-25萬粒。卵漂浮性。產卵期與草魚相近。

在天然河流中可重達30-40公斤。在池養條件下,如果餌料充足的話,1齡魚可達到0.8公斤上下。  

生活習性

1、鰱魚屬中上層魚。春夏秋三季,絕大多數時間在水域的中上層遊動覓食,冬季則潛至深水越冬。

鰱魚

2、屬於典型的濾食性魚類。主要食物:鰱魚終生以浮游生物為食,在魚苗階段主要吃浮遊動物,長達1.5厘米以上時逐漸轉為吃浮游植物,並喜吃草魚的糞便和投放的雞、牛糞。亦吃豆漿、豆渣粉、麩皮和米糠等,更喜吃人工微顆粒配合飼料。對酸味食物很感興趣,對糟食也很有胃口。鰱魚的餌食有明顯的季節性。春秋除浮游生物外,還大量地吃腐屑類餌料;夏季水位越低,其攝食量越大;冬季越冬少吃少動。 適宜在肥水中養殖。腸管長度約為體長的6-10倍。

3、食慾與水溫成正比。鰱魚喜高溫,最適宜的水溫為23℃~32℃。炎熱的夏季,鰱魚的食慾最為旺盛。在北方7~8月份是釣鰱的好時機,秋分以後,天氣漸涼,鰱魚食慾有所降低,就難以釣到了。

4、性情活潑,喜歡跳躍,有逆流而上的習性,但行動不是很敏捷,比較笨拙。鰱魚喜肥水,個體相仿者常常聚集群游至水域的中上層,特別是水質較肥的明水區。

5、膽子小怕驚擾。當受到驚擾或碰到網線時,便紛紛跳出水面越網而逃。

6、生長速度快、產量高。鰱魚的性成熟年齡較草魚早1-2年。成熟個體也較小,一般3公斤以上的雌魚便可達到成熟。5公斤左右的雌魚相對懷卵量約4-5萬粒/公斤體重,每年~5月產卵,絕對懷卵量20-25萬粒。卵漂浮性。產卵期與草魚相近。在池養條件下,如果餌料充足的話,當年魚可長到500~800克,三齡魚體重可達3~4千克,在天然河流中可重達30-40公斤。

7、耐低氧能力極差,水中缺氧馬上浮頭,有的很快便死亡。  

養殖

池塘選擇

鰱魚

鰱魚屬於套養魚類,套養在主養鯉魚、鯽魚、草魚、團頭魴的池塘中,處於服從地位,它的池塘選擇與在所申請認證的上述主養魚類完全一致。

水質要求

鰱魚的水質要求與所申請認證的主養鯉魚完全一致。

苗種要求

苗种放養前須經檢驗、檢疫,選擇品質純正,健康無病,規格整齊。放養時間在5月中、下旬。

池塘飼養

1、魚種培育

魚苗放養:5月中、下旬,池水溫穩定在18℃以上時,為適宜投放時間。投放鰱魚烏仔,投放密度為每平方米-5尾。

飼養管理:魚苗入池後,以濾食浮遊動植物為主兼食飼料碎屑。

成魚養殖:魚種投放規格、密度,投放越冬魚種規格為100-200克/尾,放養密度為0.4-0.5尾/㎡。

鰱魚是套養魚類,以鯉魚出塘起捕時間為準。

2、越冬管理

越冬密度:壓塘成魚和魚種的越冬密度一般為0.3-0.6㎏/㎡。根據池塘條件可作適當調整。

越冬魚體要求:魚體應無病無傷,肥滿健壯。

越冬方法:越冬池塘應比較乾淨,保水性好,冰下水深保持在1.5米左右,分規格並塘:冰封前每公頃用90%晶體敵百蟲1.5-3.0公斤全池潑灑池水浮游植物量應保持在25-50mg/l。保持水面透光性,應及時掃除冰面上的積雪,打冰眼觀察水質及魚的活動情況。  

魚病防治

鰱魚

1、在魚苗、魚種拉網、篩選、運輸過程中應操作細心,防止魚體受傷;

2、魚苗魚種入塘前,用2.0%的鹽水浸洗5-10分鐘進行消毒

3、高溫季節,每月用漂白粉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掛袋法進行食場消毒;

4、定期使用微生物製劑調控水質,提高魚體免疫力;

5、死魚應及時撈出,深埋;

6、魚病治療。  

魚病治療

病原鰓霉

鰱魚

症状:病魚不攝食,遊動遲緩,鰓部呈充血出血狀,鰓瓣有點充血,失去正常的鮮紅色而呈粉紅色或蒼白色,嚴重者鰓絲壞死,影響呼吸功能,導致病魚死亡。

防治方法:

1、徹底清塘消毒,保持水質清潔,防止水質惡化

2、培育水質需施發酵腐熱的有機肥,不宜生施

3、發病池要迅速加註清水,改善水質,或者將病魚轉移到水質新鮮清潔的池塘中。

4、20-30mg/l的生石灰全池潑灑,可降低水中有機質的含量,改善水質。

列印病

病原:嗜水氣單胞菌及溫和氣單胞菌

症状:病魚在背鰭後的體表有近似圓形紅斑,病灶處鱗片脫落,最後形成潰瘍甚至露出骨骼內臟

防治方法:

1、由於草食性動物的糞便(如牛、羊等的糞便)是單胞菌菌的孳生之處,因此魚池施用時必須用生石灰拌勻並充分發酵,腐熱後方可施用,以防病原體進入。

2、魚種過塘時,可用2%的食鹽水浸洗5-10分鐘,可有效預防此病。

3、患病時採用外用消毒藥。外用消毒:菌毒清0.5ppm或二溴海因0.3ppm全池潑灑。

指環蟲病

病原:指環蟲

症状:病情嚴重時,病魚鰓絲腫脹,粘液增多,呼吸困難,可引起苗種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

1、90%晶體敵百蟲0.3-0.7ppm全池潑灑。

2、蟲掃淨按130ml-170ml/畝/米全池潑灑,病情嚴重時可隔天再用一次。  

鰱魚雙線絛蟲病的防治技術

鰱魚

雙線絛蟲隸屬絛蟲綱,裂頭科,雙線絛蟲屬,第一中間寄主為橈足類,第二中間寄主為魚類,終寄主為食魚鳥類。過去一些大中型水庫,在鯽魚及野雜魚體內偶有發現,常集中感染,有蔓延趨勢。主要對一齡鰱魚種造成較大危害,最高的池塘感染率達92%,感染強度最高時,每尾鰱魚體腔內有13個裂頭蚴。患病魚種越冬死亡率最高為84%。但各年段感染不盡一致,主要和水體環境改變(因乾旱引起水面積減小)和水鳥的活動有關。本文對發病原因進行分析,同時提出防治對策。

一、病魚症状

患病鰱魚從外觀看,腹部膨大,局部凸起,早春冰融後體質明顯消瘦,腹部膨大更加明顯,腹肌極薄,用力擠壓腹部,裂頭蚴可從胸鰭處鑽出。病魚在拉網和運輸途中大部分死亡,只有少部分存活。雙線絛蟲易感寄主主要是鰱魚種,而鯉魚種感染種類以舌狀絛蟲裂頭蚴居多。

二、病因分析

1.靠近水庫、沼澤的池塘,或水面連片開闊、人少環境僻靜的池塘,春季至秋季常有許多水鳥如蒼鷺、紅嘴鷗、翠鳥到此滯留棲息,在水庫和魚池之間游竄。裂頭蚴感染率高的多發生在面積較大的越冬池,這些池塘每年春季冰面融化時,經常有病魚或體弱魚在水面遊動,招來大量水鳥捕食,帶有蟲卵的糞便排入水中,造成感染。

2.有的池塘售完春片魚種後,因時間緊、來不及清塘即注水養水花魚苗。有的池塘(帶水淺池)冬天凍透,自以為達到清塘目的,注水不久即投放夏花魚苗。而雙線絛蟲第一中間寄主(橈足類),可成體帶卵休眠,休眠體可度過乾旱、冰凍等各種惡劣環境,休眠體數量可達每平方米數百個至數百萬個之多,常在小範圍高度集中,正因為橈足類有這種成體休眠適應性,所以不經藥物清塘的魚池,一旦注入新水,很快就出現相當數量的性成熟帶卵的橈足類成體。筆者在早春冰雪剛融化不久,在一些很淺的水坑裡冬天凍透即看到大量的橈足類帶卵成體,這也說明橈足類成體可抵抗惡劣環境。綜上所述,在一些池塘由於不用藥物清塘,其水體潛藏著大量的橈足類休眠體,這為感染雙線絛蟲病埋下了隱患。

3.按魚苗生物學特性,水花魚苗進入夏花階段,食性將由輪蟲轉為較大型浮遊動物,有 些養魚戶自覺培養一些枝角類和橈足類,供下塘的夏花魚苗食用,然而如果不進行人為控制 ,橈足類極有可能成為優勢種群。由於橈足類吞食鉤球蚴具有專一性,所以這時如果池塘附 近有帶病原的水鳥活動,就極易使夏花魚苗感染雙線絛蟲病。

4.有的養魚戶從雙線絛蟲多發區購進已感染裂頭蚴的夏花魚苗,即使當地不具備患絛蟲 病的條件,但由於魚苗已經吞食感染原尾蚴的橈足類,並在魚體腔內發育為裂頭蚴,同時排 出體外,致使放苗池塘同樣大

量感染雙線絛蟲病。

三、防治對策

首先要把好魚苗關,如果從外地調運魚苗,應先調查供苗單位是否有絛蟲病發生史。 如果是自己培育夏花魚苗,並且當地有絛蟲病史,或者有水鳥活動,那麼在水花魚苗下塘前 要將第一中間寄主、橈足類殺死。在發塘期間發現橈足類也應清除。另外要增強鳥類保護意 識,研究不傷害終寄主生命的有效辦法,驅趕水鳥。對絛蟲病多發區,一定要堅持用生石灰清塘。  

常用藥物

嘉蟲清

鰱魚

主要成份及含量:大黃

性狀:黃棕色粉末,氣清香

作用及用途:滅菌殺蟲。主要用於纖毛蟲類如車輪蟲、斜管蟲等。

用法與用量:發病時按100-200克/畝/米全池潑灑,連用1-2次。

停藥期:30天

蟲掃淨

主要成份及含量:2.5%二硫氰甲基烷。

性狀:褐色液體

作用及用途: 滅菌殺蟲。主要用於纖毛蟲類、蠕蟲類魚體寄生蟲

用法及用量:發病時按130ml-170ml/畝/米兌水全池潑灑。病情嚴重時隔天可再用一次。

注意事項:使用前、後四天內不得使用其它殺蟲類或殺菌藥。

停藥期:30天

菌毒清

主要成份及含量:亞氯酸鈉,80%。

性狀:白色粉末或顆粒

作用及用途: 滅菌殺蟲。主要用於出血病、爛鰓病、腸炎病、豎鱗病、水霉病等。

用法及用量:發病時按0.37-0.5ppm兌水全池潑灑。病情嚴重時隔天可再用一次。

注意事項:露天將A、B藥液混合使用,現配現用。

停藥期:10天

富溴海因

主要成份及含量:二溴海因,30%。

性狀:白色粉末

作用及用途: 滅菌藥。主要用於出血病、爛鰓病、腸炎病、豎鱗病、水霉病等。

用法及用量:發病時按0.3ppm兌水全池潑灑。病情嚴重時加倍使用或連用2天。

停藥期:捕撈前10天

益生活水素

主要成份及含量:芽胞桿菌、光合細菌、硝化菌、固氮菌等。活菌數>700億/克。

性狀:灰褐色粉末

作用及用途: 水質改良藥。清除養殖水體有機污物、氨氮、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增加水體溶氧量,調節PH值。

用法及用量:根據水質惡化情況每畝1米水深200克-300克兌水浸泡後全池潑灑。

注意事項:使用時不可與消毒劑或殺蟲類藥混合用;施用前後3天不得使用消毒劑。兌水浸泡時間以1-2小時為益。  

營養分析

鰱魚

鰱魚能提供豐富的膠質蛋白,即能健身,又能美容,是女性滋養肌膚的理想食品。它對皮膚粗糙、脫屑頭髮乾脆易脫落等症均有療效,是女性美容不可忽視的佳肴。為溫中補氣、暖胃、澤肌膚的養生食品,適用於脾胃虛寒體質、溏便、皮膚乾燥者,也可用於脾胃氣虛所致的乳少等症。  

適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脾胃蘊熱者不宜食用;瘙癢皮膚病內熱蕁麻疹癬病者應忌食。  

烹飪指導

鰱魚

1、鰱魚適用於燒、炖、清蒸、油浸等烹調方法,尤以清蒸,油浸最能體現出鰱魚清淡,鮮香的特點。

2、清洗鰱魚的時候,要將魚肝清除掉,因為其中含有毒質。

3、巧去魚腥味:將魚去鱗剖腹洗淨後,放入盆中倒一些黃酒,就能除去魚的腥味,並能使魚滋味鮮美。鮮魚剖開洗淨,在牛奶中泡一會兒既可除腥,又能增加鮮味。吃過魚後,口裡有味時,嚼上三五片茶葉,立刻口氣清新。  

鰱魚的做法

蔥油鮮鰱魚

鰱魚

主料:鰱魚

調料:鹽、料酒、醬油、雞精、蔥薑絲、花椒、薑片、蔥段、干辣椒絲、香菜葉、香油

做法:

1、將鰱魚去內臟洗淨在魚身上剞人字花刀;

2、坐鍋點火放入清水,開鍋後加入鹽、醬油、雞精、料酒、花椒、薑片、蔥段煮一會兒,放入鰱魚用小火煮10-15分鐘,取出裝入盤中撒入鹽、蔥薑絲、辣椒絲待用;

3、坐鍋點火倒入油,油溫8成熱時,放入蔥段、薑片炸出香味時,拾出蔥姜,將油澆入魚身上,撒上香菜葉即可食用。

特點:鮮咸清香。

天天提示:煮鰱魚時,要注意火候,不宜火大。

麻辣鰱魚

鰱魚800克,豆粉2大匙,鹽適量,蔥50克,干紅辣椒10個,花椒30粒左右,老薑一塊,大蒜3頭,湯(水也可)約2L,豆瓣2大匙,老抽2大匙,白糖1匙,油酥辣椒2大匙,花椒粉適量,味精適量。

做法:

1、將魚剖肚,洗淨肚裡的所有附著物,切小塊用豆粉、鹽拌勻碼味.。

2、備料1:將老薑切片、大蒜切片(也可以壓破)豆瓣、老抽、白糖放同一個碗里。備料2:干辣椒切段、花椒放另一個碗里。備料3:蔥切段。

3、鍋內放熟油燒到八分熱,將備料1倒進鍋里小火慢炒,炒至呈亮色後加入湯或水(水以淹過魚塊為宜)。

4、燒沸後改中火熬幾分鐘,然後倒入魚塊,煮7、8分鐘。

5、加入油酥辣椒、花椒粉、味精蔥,拌勻起鍋即成。

川芎白芷炖魚頭

原料:川芎6克,白芷9克,鰱魚頭200克。

做法:魚頭洗淨,加入切成片的川芎和白芷,加水適量,隔水炖熟。

(注意:川芎用量不宜太多;若有月經過多陰虛火旺頭暈,頭痛則不宜食用。)

功效:鎮靜止痛,祛風活血,男女頭風痛

水煮鰱魚

鰱魚800克,豆粉2大匙,鹽適量,蔥50克,干紅辣椒10個,花椒30粒左右,老薑一塊,大蒜3頭,湯(水也可)約2L,豆瓣2大匙,老抽2大匙,白糖1匙,油酥辣椒2大匙,花椒粉適量,味精適量。

做法:

1、將魚剖肚,洗淨肚裡的所有附著物,切小塊用豆粉、鹽拌勻碼味.。

2、備料1:將老薑切片、大蒜切片(也可以壓破)豆瓣、老抽、白糖放同一個碗里。備料2:干辣椒切段、花椒放另一個碗里。備料3:蔥切段。

3、鍋內放熟油燒到八分熱,將備料1倒進鍋里小火慢炒,炒至呈亮色後加入湯或水(水以淹過魚塊為宜)。

4、燒沸後改中火熬幾分鐘,然後倒入魚塊,煮7、8分鐘。

5、加入油酥辣椒、花椒粉、味精蔥,拌勻起鍋即成。

拆燴鰱魚頭

1、將鰱魚頭去鱗、去鰓,清水洗淨,用刀在下腰進刀劈成兩爿,再用清水洗淨污血,放入鍋內,加清水淹沒魚頭,放入蔥結、薑片各5克、紹酒25克,用旺火燒開,移小火上窩10分鐘,用漏勺撈人冷水中稍浸一下,在水面上,用左手托住,魚面朝下,右手將魚骨一塊塊拆去,將拆骨的魚頭魚面朝下放在竹墊上。

2、將菜心洗淨,菜頭削成橄欖形。炒鍋上火,舀入熟豬油,燒至五成熱,放入菜心氽熟,將鍋內的油倒出,加少量肉骨湯、鹽、味精,燒幾分鐘後,將菜心取出,放在湯盤中襯底。

3、炒鍋上旺火,加豬油75克,燒至五成熱,下蔥、姜煸出香味,將魚頭肉放入,加紹酒、肉骨頭湯,燒開後加鹽、味精,移小火上燴10分鐘,用大火收濃鹵汁,調好口味,放少量胡椒粉,用濕澱粉著膩,澆熟豬油50克,出鍋倒在菜心上,加青蒜葉絲即成。

掌握關鍵:①要選用大鰱魚,最好是活魚,其味更鮮美。②拆骨時盡量保持魚面不碎。③用濃鮮湯烹制,雞湯更佳,可使湯汁濃而入味。

鰱魚煲

把1條花鰱魚剖好洗淨,用鹽稍腌。腐竹用干布抹淨、切段,炸香,撈取墊在煲底。冬菇、青蒜、蔥洗淨切好,姜去皮、拍扁、切碎。起油鍋,將鰱魚兩面煎黃鏟起,再下油,放入姜、青蒜、蔥頭煸香,加入少許清水,鏟起放在盛腐竹的煲內。加入冬菇、煎香的鰱魚,調好味,原煲上爐煲熱至鰱魚熟,再加熟油,即可上桌。

奶油茄汁魚塊

取花鰱魚中段,洗淨,切塊後用少許黃酒、鹽、糖、味精、干澱粉拌勻,在鍋中放少許油,用大火將魚塊滑炒一下盛起。再把洋蔥切絲,放在油鍋中煸出香味,倒入少許番茄沙司,再放入魚塊,加適量鹽、糖、味精後,用文火燒至魚塊熟透,起鍋前放一小塊純奶油,待奶油溶化後即可裝盤。

豆瓣花鰱魚

花鰱魚去鰓及腸雜,洗淨後切成長方塊,下入熱油鍋中炸至黃白色,撈出瀝油。炒鍋上火,放豬油,下蔥花姜蒜末煸香,再加入豆瓣醬煸炒,隨後放醬油、料酒、白糖、米醋,再下魚塊,加鮮湯,煮沸後轉文火煨至剩下1/3湯汁,加味精和濕澱粉,攪勻即成。

酸筍蒸魚頭 

將花鰱魚頭一劈為二,酸筍切成絲;魚頭放盆內,抹上少許豉汁、料酒、鹽、胡椒粉、生粉,擺放於平盤內,放上酸筍絲,上籠蒸約8分鐘,淋上生抽王、麻油,放上蔥絲、薑絲、紅椒絲;蔥入油鍋燒至七八成熱時,澆於菜肴上即成。

辣椒花鰱魚 

將要加工的整條花鰱魚剖肚去鱗洗淨後放入開水鍋里燙二分鐘,而後取出用涼水淋一遍瀝干備用,油燒熱後將花鰱魚入鍋,接著放干辣椒、料酒、醬油、糖、薑片等佐料燜燒5分鐘後出鍋。如此燒法的花鰱魚味進得很足,入口即化,吃在嘴裡的魚肉全是綿綿的香味,略帶一些辣味,爽極了。

酒煎魚片 

將花鰱魚中段切片入碗,放蔥薑絲、鹽、味精腌漬10分鐘,揀出蔥薑絲,魚片逐一拍上干澱粉備用。雞蛋打入碗內攪勻,炒鍋放油燒至四成熱時,將拖上蛋液的魚片逐一排放在鍋中,煎至魚片底部硬挺時翻身,再煎另一面。煎好後加少許水、味精、鹽、蔥薑絲、糖,用小火將湯汁收干,烹入白酒,出味時即可裝盤,酒味濃郁,咸鮮嫩香。

小竅門:去除鰱魚泥土味。 

鰱魚在經過一冬的蟄伏河底,魚體消耗減少,代謝減緩,故而肉質肥嫩,但也沾上些許泥土腥味。而要去除花鰱泥土腥味,可在剖殺洗淨後,用少許鹽花。  

食療作用

鰱魚

鰱魚味甘、性溫,入脾、胃經;

健脾補氣、溫中暖胃、散熱的功效,尤其適合冬天食用;

可治療脾胃虛弱食慾減退瘦弱乏力腹瀉等症状;還具有暖胃、補氣、澤膚、烏髮、養顏等功效。

【功效】健脾,利水,溫中,益氣通乳,化濕。

宜:腎炎肝炎水腫,小便補利者宜食;脾胃氣虛,營養不良者宜食。

忌:據前人經驗,痛疽疔瘡,無名腫毒,瘙癢性皮膚病,目赤腫痛者忌食。紅斑狼瘡者慎食。  

食療價值

鯉科動物鰱魚的肉。鰱魚又稱白腳鰱。分布於長江、黑龍江、珠江、西江諸流域。獲得後,除去鰓、鱗、內臟,洗淨鮮用。

[性能]味甘,性溫。能補脾益氣,暖胃。

[用途]用於脾虛氣弱,少氣乏力,或脾胃虛寒,飲食減少等。

[用法]同鯉魚。

[附方]

清蒸薑片鏈魚:鰱魚1尾(或500g),生薑(或乾薑)6g。加食鹽少許,蒸熟食。

本品與溫中健胃的生薑(乾薑)同用,能充分發揮補脾溫中、健胃的作用。用於脾胃虛寒,少食納呆,胃脘有冷感的患者;營養不良,脾虛氣弱者亦可食用。

若用本品煎湯,加胡椒、食鹽調味亦可。  

怎樣釣鰱魚

鰱魚

鰱魚屬中上層魚類,生性活潑,稍受驚動便四處竄跳。人們常常看到拉網捕魚時,鰱魚從網上躍過逃跑的情景,但決不會看到有鰱魚從網底逃逸的情況。 鰱魚生長速度快,耐低氧能力比草魚、青魚強,喜肥水,抗病力強,容易飼養。在天然水體中,5千克以上的鰱魚較為普遍,最大個體可達35~40千克。人工飼養的魚塘,一齡可達700克,二齡達1.5千克左右,三齡可達2.5~3千克。 鰱魚是典型的食浮游生物的魚類,終生以浮游生物為食。它的適宜生長溫度和草魚一樣,生長季節,大都在江河支流和湖泊中肥育。低溫季節,食慾減退,但依然攝食,且多集中於河床及湖泊深處越冬。

鰱魚喜食酸、臭餌,但不是越酸、越臭越好,而是微酸、微臭為佳 (如想具體了解有關知識請按 「鰱魚的魚餌」 ) 釣鰱的方法:手竿垂釣和釣草魚相同。海竿垂釣採用飛鉤填餡法,效果不錯。方法是:將頭天蒸出的玉米面及豆餅熟料,摻入部分發酵酸餌和白糖,捏成雞蛋大小,然後像包包子一樣,中間填人濃酸的酸餌或臭餌餡(釣白鰱填酸餌;釣花鰱填臭餌)。這種餌料人水後泡一兩個小時,仍然能保持微酸、微臭狀況,頗受鰱魚青睞。所謂飛鉤,就是將較硬的餌料裝在組鉤腦線上,鉤不嵌入餌團內,而留在飼團的外面(鉤、餌分離),鰱魚攝食時,便先將魚鉤吸入口中。  

釣鰱魚、鱅魚

鰱魚

鰱魚,又叫白鰱。鱅魚,又叫胖頭魚。它們都是以水生浮游生物為主要食物的大型淡水魚。由於鰱魚和鱅魚的食物和生活特點基本相同,垂釣方法也大體一樣,故下面只以釣鰱魚來進行研究探討。鰱魚的生長速度較快,其經濟價值相對較高,受到淡水養殖業的重視,是混養魚塘中的重要品種之一。它喜歡群游於上中層水域,特別是水質較肥的明水區(無雜草等)。鰱魚的膽量特別小,受到驚動或碰到漁線時,常常躍出水面,驚慌逃竄,或潛入石縫中隱藏起來。同時,喜歡逆水而上,春末夏初,在河流上游水域表現尤為突出。在我國北方地區,鰱魚很難自然繁殖,一般由人工投養。鰱魚既無鯉魚那股土腥氣味,也沒有刀魚所含那麼多的膽固醇,只要烹飪得法,味道相當鮮美。治療產婦缺乳、少鈣,也是首選最佳補品之一。

(一)釣鰱魚的用具

根據鰱魚的習性,通常採用浮釣法施釣。

1.拋砣法。在底鉤釣具的基礎上,另加一個用硬質泡沫塑料做成的大漂,把原來的鉛墜換上有大孔眼的砣(如M5的螺絲帽或鉛皮電纜上的粗鉛管等都可以),使其能沿主線自由滑動,中間不受阻,就是拋砣法的浮釣用具。餌鉤線一定要比拴大漂線長出5厘米以上,否則,鉤掛在大漂上,拋到水中分不開,造成拋砣失敗。如果餌鉤線留短了,非加長不可。

由大漂到餌鉤兩條線的總長度,一般40~120厘米為宜,過短鰱魚的可見度縮小,過長拋砣困難。

2.海竿法。與拋砣法一樣,只是前者用海竿投,後者用手拋。海竿投比用手拋遠得多,易上大魚,且遛魚時操作方便靈活。用大孔眼鉛管或螺絲帽時,應根據海竿的強度或承受力來確定其重量。一般寧肯輕點,也別超重造成折竿。

3.帆釣法。就是用質輕浮力大的木板(如楊木、白松等),造一隻帶帆的小船,借風力把餌鉤送到預定的水域。此船似A字形,可大可小,可用一道橫樑,也可用兩道橫樑,可用雙桅,也可用獨桅,可掛串鉤,也可掛組鉤,應根據場地和欲釣魚的品種而定。帆釣,受風力、風向、岸邊地形的影響。釣位應選在水深超過1.5米的大壩下,或陡坡處的深水區,只有這樣的水域才能放船,漁鉤才能不掛底。在大水庫施釣,可用帶搖把的線拐子纏線,能把船放出幾百米遠,操作起來比較方便。如用活河蝦、蚯蚓蘸香精裝鉤,可兼釣翹嘴鮊。如用發酵玉米粉餌裝鉤,既能大量釣取鰱鱅,又可兼釣草魚。如此長的主線,可用葷活餌、酸玉米面餌,間隔開掛餌,單鉤、組鉤混合使用(即用單鉤裝葷或活餌,用組鉤裝酸食)。在主線上,每隔1~1.2米拴上一個聯結器,邊放線邊往聯結器上掛餌鉤。放出一定距離後,前頭的鉤可能已上魚,但不要一上魚就收線摘魚,而是等把全部餌鉤掛完,約1~1.5小時後,大部分酸食已溶化,再收線摘魚。不要擔心上鉤魚會把鉤吐出來,因為主線上每隔1.2~1.5米拴有一個硬質泡沫塑料大漂,其浮力可把上鉤魚牢牢拽住,魚要線時能把大漂拉沉,甚至將主線拉成大彎,但它無法擺脫大漂的浮力。無論拋砣還是海竿浮釣鰱魚,都配有同樣的大漂,其浮力可自動遛魚,使魚無法吐鉤,不存在提竿時機問題,提竿早晚都無關緊要。

放船的主線,不應細於0.8毫米。組鉤或單鉤的間距,與拴在主線上的聯結器間距相一致,一般以1~1.2米為宜。

大漂的間距可比餌鉤間距稍寬,以1.2~1.5米為宜。無論什麼魚,咬上其中任何一隻漁鉤,都同時有2個大漂的浮力作用於魚嘴,始終拽住魚不放,任憑大魚怎樣掙扎,也休想脫鉤逃走。在船後2米以內的主線上,不應拴鉤,魚見船會害怕,就是拴上鉤也沒有魚咬。

為了減少收線時的阻力,尤其當風力較大時,應在放船之前把雙桅帆卸下,換上獨桅自動脫落帆。即在「A」字形船體的橫板中心部位靠後邊緣鑽一圓孔,安上獨桅杆,將帆拉起,拴繩的末端,不是用打結的方法來固定,而是用一小塊布包上食鹽或砂糖,拴在升帆後繩子鬆緊度正好處,打結與布包固定。從獨桅孔後緣小縫中把拴布包繩的末端勒入,將帆固定。當鹽或糖遇到水,經過一定時間溶化到能使布包通過圓孔時,帆便自行降落。此時收線阻力減弱,操作方便。

假若是斜向風,不能把餌鉤送到預定水域,除了更換釣位外,還可調節主線與船後尾線的聯結點,從而改變小船的駛向。如風從左側來,把主線向右側移動若干厘米;如風從右側來,則將主線向左移動若干厘米。根據風向和風力調整主線與船後尾線的聯結點,最好是用自行車輻條自製聯結器。

在尾線上穿入一段長約5厘米的氣門心,這樣移動起來方便而靈活,可保證小船向預定的水域行駛。

小船的製法。可根據不同的用途,製成不同的規格。如僅釣鰱魚為主的上層水域的淡水魚,船體「A」字形,2條縱行板長100厘米、橫板長80厘米即可。板材的厚度2.5~3厘米、寬8~10厘米。在2塊縱行板的前頭,即「A」字頂端鋸成等邊三角形,對合後加一合頁,用木螺釘固定,這樣既堅固,又能摺疊,便於攜帶。「A」字形橫板與縱行板的相交點,距拴尾線孔前方5厘米處,將兩板重合鑽孔,用手柄螺絲固定,以利於裝卸、攜帶方便。在橫板兩端的小孔內,插上2根筷子(或適當粗細的木棒,下同),在兩根立起筷子的中間,裁一塊適當大小的淺藍色或白色的布,兩邊各縫一個能插進筷子的套筒套在2根筷子上,就是帆。至此,一條雙桅固定帆的小釣船就算製成了。

獨桅自動脫落帆的製法。從2根筷子上抽下固定帆,在筷子的頂端綁上比其橫距稍長的木棒或竹條,形成「」狀,或用8號鐵絲直接揻成「」狀,拔下筷子插上「」形鐵絲。選一根長40厘米、直徑1.5厘米的木棒,在木棒的頂端擰上一窗戶鉤的金屬小環,將木棒與插上的「」中心部位固定,下端用繩固定在「A」字形的橫板中心部位。獨桅立牢後,將抽下來的帆仍穿入2根筷子,橫著一上一下將帆撐開,然後,用4條細線繩將帆布的4個角拴牢抻直拉平,用小釘固定在縱行板的相應位置。用一條長繩的一端,先在「A」字形尖端合頁處用小釘固定,把帆拉起,將此繩拽直,在上根筷子的中間部位將繩拴牢,再將繩的另一端穿過桅杆頂端的金屬環孔,拉緊繩,帆即可升到最高位置。在帆升到最高位置後,用帆繩與包糖或鹽的布袋結紮系牢,再把布袋上系的繩從「A」字形橫板中間的孔縫中勒入,把帆固定,獨桅自動脫落帆釣船即告完成。

入秋之後,海面上風大浪涌,仍用上述規格的釣船進行海釣,十有九次會被浪打翻。此時,用帆釣法海釣,應把「A」字兩側的縱行板加長到150~180厘米,橫行板加長到120~150厘米,獨桅加高到60~70厘米,「」形支架也要適度地加寬和增高,與船的總體形成適合的比例。這麼大的船,在海面上遇到5級風也不會吹翻。

(二)釣鰱魚漁鉤的組裝

為了在釣鰱方面有所突破,筆者在餌料和漁鉤的組合上作了一些探索,先後使用過瓶蓋式、草帽式、炸彈式、網兜式、火柴棒式等各種各樣的組鉤,都曾取得一定的效果。

1.瓶蓋式組鉤。這種鉤對海竿、拋砣都很適用,特別是帆釣,若找不到陡坡或大壩下的深水區,在淺灘掛上瓶蓋式組鉤,不影響放船。因為所有漁鉤均安插在裝餌瓶蓋的上面,光滑的瓶蓋易被船拉走,而不掛鉤。同時,裝在瓶蓋內的餌料,到收竿時都用不完,故中間不須提竿換餌,從而節省了時間,保持了釣域的安靜,提高了上鉤率。具體製作方法是:

選一個直徑2.5~3厘米的綠色塑料瓶蓋,沿螺絲扣的周邊,用燒紅的縫衣針,按均等距離燙上6~8個小孔。用0.3毫米粗、10厘米長的尼龍線為腦線,先在一端拴上一隻~8號伊勢尼圓底短柄鉤(下同),從瓶蓋的外孔穿入,從與其對應的內側孔穿出,再拴上另一隻漁鉤,兩隻鉤均在瓶蓋外側,可以自由抽動。腦線的兩頭均有漁鉤擋住,上鉤後的魚怎麼拽也無法脫離瓶蓋。照此方法,用3~4條腦線,拴6~8隻漁鉤。拴鉤後腦線的總長度為5~6厘米。在瓶蓋內側的底部,加襯一塊重量與竿相適應的鉛片,在鉛片重心部均等地用小釘穿2個小孔。最後用20厘米長、0.4毫米粗的尼龍線,一端從瓶蓋外面小孔穿入,再反折穿過來,在蓋內打死結固定。

線的另一端,結一套扣通過聯結器或轉環與主線聯結即可。這種組鉤,可用小勺挖取酸臭餌直接裝入瓶蓋內而不污染手,這是別的組鉤所無法代替的。此組鉤,又可裝微酸玉米面餌,兼釣草魚。若裝入香餌,摘下大漂進行底釣,鯉、鯽魚都可上鉤。唯裝鉤方法各有不同,釣鰱,不論底釣還是浮釣,只需把鉤柄插入餌中,使鉤尖朝上,沿瓶蓋排列即可,而底釣鯉、鯽魚時,必須將鉤包入餌內並捏成近似瓣狀,使鉤尖朝上。

2.盤子式組鉤。實質上是放大加重的瓶蓋式組鉤,它具有裝餌多、體積大、誘魚上鉤快的特點。是底釣包括鰱魚在內的多種底層魚的有效組鉤。適用於水庫洄水灣鰱魚較多的水域,配合三用海竿自動化插座,常能釣到個體較大的魚。。

3.無托餌器集束炸彈式鉤。這種鉤是多用途的,既可配糟食底釣多種魚,又可裝酸餌或香餌浮釣鰱魚。由於拴鉤多,在上鉤魚的掙扎過程中,常在魚體上掛住1~2隻漁鉤,具有掛魚牢固的優點。裝鉤方法:取雞蛋大小而且較硬的玉米面發酸餌,揉攥成球狀、掰開,將理順的腦線埋入,再合上,攥成卵圓形,把12隻漁鉤的鉤柄沿麵糰四周插入,使鉤門前部分全部裸露。也可將腦線分別勒入麵糰四周,留出腦線1.5~2厘米長,懸浮於餌團周圍。這種餌不僅要硬,而且要粘,才能耐水泡。對此,可在煮飯的同時,另蒸一小碗粘米飯,搗碎後與酸餌揉在一起,形成餌團裝鉤,即可減少提竿換餌次數,提高上鉤率。關於此組鉤的製作方法,參閱本書有關章節。

4.帶托餌器集束炸彈式鉤。這種組鉤,漁具商店有售,無論進口的還是國產的都很好用,就是仿造的也照常上魚。用質地較硬的酸餌裝鉤,捏在塔形托餌器上,把5隻漁鉤沿塔底等距離逐個將鉤柄插入,裸露鉤底前部分,將浮游的長線鉤裝上青螞蚱或青蟲,又可兼釣草魚。

上述四種組鉤,均需鉤尖鋒利,才能刺魚有力,從而達到少跑或不跑魚的目的。

(三)釣鰱魚的餌料製備

鰱魚的獵食範圍很廣,似乎是有點味的東西,都能誘它上鉤。經過多次多塘垂釣,先後用過各種氣味不同的釣餌,概括起來有三種類型,即香味型、怪味型和酸臭型。

1.香味型。屬於這一類型的餌料,添加劑很多,如香精、曲酒、花露水、炒黃豆粉、炒花生粉、芝麻醬、香油等均可作為添加劑,選其中之一與基礎餌揉合混勻,即可應用。為了使釣餌耐水泡,可在基礎餌中摻入適量的粘糕或粽子、粘米飯等。還有一種酒麴發酵餌,摻入點麵粉以增強其硬度,也可應用。油性添加劑,可在餌料裝鉤後用羽毛刷塗上一點,但不宜摻入基礎餌中,以防餌料發渣縮短耐泡時間。水劑添加劑摻入要適量,過多易導致基礎餌過軟。在施加水劑添加劑的同時,應加入適量乾麵粉,揉到軟硬適度,以延長耐泡時間。屬於這類的香食,不僅可以浮釣鰱魚,而且釣各種底層魚的效果也不錯。唯其軟硬度要調好,浮釣要求硬些,底釣要求軟些,特別是在深秋初春,魚兒咬鉤輕微,釣餌必須軟些。

2.怪味型。阿魏粉、韭菜大蔥發酵水、鮮牛奶、奶粉、雞血水等,都可作為怪味餌添加劑。取其中之一與基礎餌混合揉勻,即可使用。還有蕎麥面加等量細麥麩,用開水沖燙後蒸熟,揉成較硬的麵糰,即可直接裝鉤垂釣。

3.酸臭型。發酵基礎餌,是製作簡便、經濟、效果又好的釣鰱餌。隨著存放時間的延長,其酸臭度也相應加濃,放到第二年會變成黑色,可作為添加劑與基礎餌揉合,供常年使用。雞骨發酵水,也是相當不錯的。用臭豆腐乳東加50%的陳醋,製成混合液,既可與基礎餌摻和,又可用基礎餌裝鉤並在混合液中蘸泡後投入釣域。但這種含醋的添加劑,極易鏽蝕漁鉤,每次釣魚回來要用清水將漁鉤浸泡,徹底沖洗乾淨,晾曬後收起,並注意及時更換或淘汰已鏽蝕的漁鉤。在製作酸臭餌過程中,最好是戴上薄膠皮手套,以防手被污染。

鰱魚

上述氣味各異的釣餌,都是白鰱和胖頭魚所喜食的,不存在不咬鉤的問題。但其上鉤率有差異,以酸臭餌為例,時間越久,酸臭度越大,效果就越佳。酸臭餌的貯存,可以用罐裝,放1年待變質呈黑色再用,釣鱅效果獨佳。也可以用2~3層塑料袋包裝基礎餌,密封后放在強烈陽光下曬3~5天,變酸後即可使用,既能兼釣草魚,又不腐蝕漁鉤,裝鉤時手也不會受到污染。怪味型的阿魏或韭菜大蔥發酵水,效果相當不錯。唯阿魏難買,且價格昂貴。為此,可用韭菜大蔥發酵水代替阿魏,加工容易,造價很低,效果也有保證。但須注意的是,因其氣味難聞,一定要防止外溢,以免引起別人的反感。上述三類餌料相比,香味型易制,又能兼釣多種魚,但其上鉤率比怪味型和酸臭型略低。無論採用何種香型的釣餌,裝鉤後,都可滾蘸或捏上一層小米糠拌香油(拌其他植物油亦可),使其粘附在餌團或瓶蓋組鉤的頂部,入水以後大部脫落,在餌鉤周圍漂浮著,酷似浮游藻類或其他小生物,又具有芬芳的香味,很能誘招成群的鰱魚來搶食。這不僅是提高香餌上鉤率的有效措施,也是釣鰱魚中極為重要的一招。就是釣餌質量稍差,或用純基礎餌裝鉤,也能釣獲鰱魚。特別是在無風天氣,油糠不移位,不沉底,會形成魚窩,越釣魚越多。有風天氣,此招效力大減,甚至無效,不可採用。在選用添加劑時,不管是什麼類型的,都要首先考慮,與基礎餌相摻和後是否改變其粘結度。否則,由於餌軟、發渣或糟不耐水泡等情況,導致一會兒一換餌,投竿頻繁,不僅造成時間上的浪費,而且會把釣域中的魚趕跑,特別是在大水庫,驚跑的魚很少能返回。所以,釣鰱魚中經常不斷地投竿拋鉤,是應當禁忌的。

另外,釣鰱魚的季節性也很強。天氣熱水溫高,上鉤率相對就高,天氣變冷水溫降低,釣獲量會明顯減少。在我國東北地區,6~9月份均能釣到鰱魚,入伏以後的30多天,則是上魚的高峰期。秋分以後,幾乎釣不到鰱魚。季節不同、地區不同以及釣具、餌料的不同,都直接影響上鉤率。

總而言之,釣鰱魚應遵循這樣的要訣:季節是個寶,浮釣工具不能少,鉤尖要鋒利,餌硬耐水泡,米糠拌香油,誘鰱是好招,帆釣收穫多,釣位很重要。  

鰱魚.中藥材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拼音名】Lián Yú

【英文名】Silver carp

【別名】白腳鰱、鰱子、白鰱、洋胖子、白葉

【來源】

藥材基源:為鯉科動物鰱魚的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ypophthal michthys molitrix(Cuvier.et Valenciennes.)

採收和儲藏:四季均可捕撈,捕得後,除去鱗片及內臟,洗淨,鮮用。

【原形態】鰱魚,體側扁而稍高,腹部狹窄,腹棱自胸鰭直達肛門。頭大,約為體長的1/4。吻短,鈍圓,口寬。眼小,位於頭側中軸之下。咽頭齒1行,草履狀而扁平。鰓耙特化,癒合成一半月形海綿狀過濾器。體被小圓鱗。側線鱗108-120,廣弧形下臀鰭3,12-13,中等長,起點在背鰭基部後下方。胸鰭7,8,起點距胸鰭比距臀鰭為近,長不達肛門。尾鰭深叉狀。腹腔大,腹膜黑色。2室,前室長而膨大,後室末端小而呈錐形。體背側面暗灰色,下側銀白色,各鰭淡灰色。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喜生活於水的上層。常棲息於江河、湖泊及其附屬水體中肥育。主要以浮游生物為食。

資源分布:主要心肝浮游生物為食。分布於我國長江、珠江、黃河、黑龍江等水域。

【性狀】性狀鑒別,本品體長約60cm,體側扁,呈紡錘形,鱗細小,背部及頭的上部灰綠色,體側和腹面銀白色。背鰭和尾鰭與背面同色。其他各鱗色淺,並稍帶黃色。尾深叉狀。鰓耙癒合為一半月形海綿狀過濾器。

化學成份】全魚每500g中可食部分260g,其中水分176g,蛋白質55.8g,脂肪14.4g,灰分3.6g,鈣84mg,鐵3.6mg。含多種胺基酸,牛碘酸(taurine),黃嘌呤(xanthine),ADP,ATP,肌苷(inosine),肌苷酸(inosine acid),類胡蘿卜素(carotenoid),雞油菌黃質(canthaxanthin),異玉蜀黍黃質(isozeaxanthin),葉黃素(lutein),薄公英黃質(taraxanthin)。含二甲胺(dimethylamine),甲基胺(methylamine),異丁基胺(isobutylamine),乙基胺(ethylamine),二乙胺(diethylamine),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核黃素(riboflavin),硫胺素(thiamin),煙酸(niacin),膽甾醇(cholesterol),三醯甘油(triglyceride),磷脂(phospholipid)。

性味】味甘;性溫

【歸經】脾;胃經

【功能主治】溫中益氣;利水。主久病體虛;水腫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100-250g。

【注意】患痘疹、瘧疾痢疾、目疾及瘡瘍者慎服。

【摘錄】《中華本草》

關於「鰱魚」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