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疾病

(重定向自膀胱病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膀胱疾病(diseases of urinary bladder),膀胱是人體尿液貯存和排泄的器官,任何原因導致膀胱失去上述正常功能,即會出現排尿次數、尿量和尿色上的異常,發生膀胱疾病

膀胱疾病有以下幾種:

目錄

膀胱先天性異常

胚胎髮育過程中,由於某些因素的影響,膀胱可發生先天性異常,包括膀胱外翻重複膀胱膀胱憩室膀胱頸攣縮臍尿管囊腫畸形

膀胱外翻

胎兒在發育過程中下腹壁和膀胱前壁缺損,導致膀胱後壁向前外翻,雙側輸尿管口直接外露,尿液不斷向外噴出。同時合併尿道上裂。因恥骨聯合分離股骨外旋,故走路呈蹣跚狀。診斷比較容易,但應進一步檢查以確定泌尿系統和全身其他器官有無畸形。本病易發生腎的逆行感染,可導致腎功能減退,嚴重時造成死亡,故應及早治療以挽救生命,治療時除少數條件較好者可修復膀胱,爭取正常排尿外,多數需行直腸膀胱或迴腸膀胱等尿流改道手術。

重複膀胱

為少見的畸形,可有完全和部分重複膀胱,在極罕見的情況下可見多房性重複膀胱。常合併重複尿道等畸形。診斷主要靠膀胱造影膀胱鏡檢查,有時需與膀胱憩室鑒別。治療時需同時考慮合併畸形的治療,單純重複膀胱則手術切除其隔膜即可。

膀胱憩室

較少見,膀胱壁呈袋狀向外突出,大小不一。男性病例遠較女性為多。除先天性憩室外尚有後天性(或繼發性)憩室。前者系先天性異常,憩室壁較完整,有較正常的肌肉層,而後者系因下尿路梗阻膀胱內壓持續增高,膀胱壁代償肥厚,粘膜由增粗之肌纖維間隙中突出形成憩室,故其壁僅由粘膜和纖維組織組成。偶有極少量肌纖維而無完整的肌肉層。容積較小的憩室本身可無症状,較大憩室則尿液不能及時排空,臨床可出現二段排尿現象,長期尿滯留易發生感染,偶有發生腫瘤者。診斷可行膀胱造影,造影劑充滿後觀察膀胱外形,若不甚清楚,則可在排尿後再拍一張,憩室內造影劑滯留為其特點,也可經膀胱鏡診斷。較大憩室應手術切除,若系繼發憩室則應去除梗阻病因。

膀胱頸攣縮

系先天性膀胱頸部狹窄,表現為排尿不暢慢性尿瀦留症状,如尿頻、充盈性尿失禁等。病程較長者可繼發腎和輸尿管積水尿路感染、甚至腎功能受損。診斷時需與尿道瓣膜尿道狹窄神經原性膀胱相鑒別。排泄性尿路造影可了解雙腎功能、上尿路有無擴張積水及膀胱形狀。膀胱鏡檢查時會發現膀胱頸緊縮,呈環狀狹窄,三角區肥厚,膀胱可有成小梁及假性憩室。治療以經膀胱或經尿道行膀胱頸成型或切除以解除頸部梗阻。

臍尿管囊腫

胎兒臍尿管在生後多癒合成纖維索條,若中段未閉合久之即形成囊腫,若全長未閉合則形成臍尿管瘺,有尿液自臍部流出。臍尿管囊腫的臨床表現為下腹正中深部包塊,繼發感染時則有壓痛炎症表現。診斷較易,治療以手術切除,感染嚴重時則先行切開引流,待控制感染後再切除。

膀胱瘺

膀胱內的尿液經瘺孔流出體外,或流經鄰近器官再排出體外。包括膀胱陰道瘺、膀胱腸瘺、膀胱皮膚瘺等。以膀胱陰道瘺多見。

膀胱陰道瘺

常見病因有:①分娩時損傷,多因分娩過程中胎頭將陰道前壁和膀胱壓在恥骨後時間過久,引起壓迫性壞死形成,偶有因使用產鉗不當或土法接生剪破膀胱而形成;②手術損傷,多見於骨盆內較困難的手術如子宮全切除術等,偶可傷及膀胱;③膀胱和宮頸疾患如結核或腫瘤等,偶可相互侵犯造成膀胱陰道瘺。症状為尿液全部或部分由瘺孔經陰道流出。瘺孔較大時易於診斷,瘺孔小時需仔細進行陰道檢查,膀胱鏡檢查對確定瘺孔部位尤為重要。多數病人可行修補術而治癒,手術途徑視瘺孔部位大小而選經陰道或膀胱內。極少數病例無法修補需行尿流改道手術。隨著醫療條件的改善,此病已明顯減少。

膀胱腸瘺

可發生在膀胱與小腸或直腸間,多由鄰近膀胱的腸管發生炎症侵犯膀胱而造成,偶可因外傷或腫瘤引起,先天性高位肛門閉鎖可合併膀胱直腸瘺。其症状包括泌尿系統感染症狀如尿頻、尿痛等,也可出現尿中帶氣及糞便等,偶有經尿道排出蛔蟲者。膀胱造影,特別是在熒光屏下直接觀察造影劑的分布,有助於決定瘺孔大小及部位,必要時輔以膀胱鏡纖維結腸鏡檢查。膀胱腸瘺形成後應手術切除病變部位並修補瘺孔,效果滿意。

膀胱皮膚瘺

由膀胱貫穿傷或手術造成。尿自皮膚瘺孔流出。下尿路正常時瘺孔多可自行癒合,或經留置尿管後癒合,若拔管後仍經久不癒合,則應考慮下尿路有梗阻因素或膀胱粘膜與皮膚直接癒合形成上愈性瘺管,則需手術去除病因,切除瘺管縫合瘺孔。

壓力性尿失禁

發生於經產婦,由於陰道前壁鬆弛,膀胱膨出,有效尿道縮短,故當咳嗽、大笑、跑步等使腹壓增加時即有尿至尿道口溢出。診斷可測量尿道長度小於3cm,膀胱尿道造影見膀胱呈漏斗狀,膀胱尿道後夾角增大,托起膨出之膀胱再咳嗽時無尿失禁情況。手術可行陰道前壁摺疊術或膀胱頸懸吊術

中醫

膀胱病,屬六腑病候之一。膀胱是水液匯聚之所,有津液之府、州都之官之稱。與腎相表裡,有化氣行水等功能。膀胱病則有虛寒實熱等不同病機。臨床多見濕熱蘊結、腎陽不足氣化失司所致諸病。突出症状小便失常(如遺溺癃閉淋濁、溺時疼痛等)。《內經》所論即包括多種病證。《諸病源候論.膀胱病候》:「其氣盛為有餘,則病熱,胞澀、小便不通,小腹偏腫痛,是為膀胱之氣實也,則宜瀉之;膀胱氣不足,則寒氣客之,胞滑、小便數而多也,面色黑,是膀胱之虛也,則宜補之。」《太平聖惠方》卷七:「虛則生寒,寒則滑,小便不禁,尿多白色,面黑脛酸,兩脅脹滿,則是膀胱虛冷之候也。」又云:「實則生熱,熱則膀胱急,口舌燥,咽腫痛,小便不通,尿黃赤色,舉體沉重,四肢氣滿,面腫目黃少腹偏痛者,則是膀胱實熱之候也。」《素問.宣明五氣篇》:「膀胱不利,不約為遺溺。」不利多實,不約多虛(為膀胱氣虛)。《雜病源流犀燭.膀胱源流》:「膀胱病者,熱結下焦,小腹苦滿、胞轉小便不利,令人發狂。冷則濕痰上溢,而為多唾,小便淋瀝,故遺尿。」根據不同的膀胱病證,分別選用宣通氣化、滲濕利水溫腎固脬、清熱通淋、化石等法。參見有關各條。

關於「膀胱疾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