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性尿失禁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壓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是指噴嚏、咳嗽、大笑或運動等腹部壓力增高時出現不自主的尿液自尿道口漏出。尿動力學檢查表現為充盈性膀胱測壓時,在腹壓增高而無逼尿肌收縮的情況下出現不隨意漏尿。中國成年女性本病患病率高達18.9%,發病高峰年齡為50-59歲。

目錄

病因及發病機制

因為骨盆底部的肌肉、有關膀胱機能的神經、膀胱尿道口的括約肌的受傷以致腹部壓力增加時(如在咳嗽、大笑、打噴嚏)時無法控制尿在膀胱中以致使尿流出來的情形。如在女性常在懷孕時或生產後因骨盆底部的肌肉或局部神經常會受傷,以致這些肌肉鬆懈時,或神經受傷指揮傳達路徑發生問題時,常有這一種尿失禁。女性在停經後因女性荷爾蒙的減少也會使骨盆底部的肌肉鬆懈,引此種尿失禁也多見於停經後的女性。  

輔助檢查

1.尿流動力學檢查 逼尿肌反射正常,壓力性尿失禁時最大尿流率明顯增加,排尿期膀胱內壓明顯降低,輕度者膀胱內壓為5.9~7.8kPa,中度者為2.5~5.9kPa,重度者低於1.96kPa。尿道壓降低,最大尿道壓明顯下降,由臥位轉為立位後,其尿道關閉壓下降。

2.漏尿點壓(LPP)測定 將測壓管放入膀胱並充盈膀胱,記錄發生尿道漏尿時的膀胱內壓力,此壓力即為漏尿點壓。輕度大多高於11.8kPa,重度大多低於5.88kPa。

3.最大功能性膀胱容量和剩餘尿測定均正常。

4.尿道膀胱造影 正常膀胱后角應為90°~100°,上尿道軸與立位的垂直線,形成1 個約30°的尿道傾斜角,膀胱頸高於恥骨聯合下緣。壓力性尿失禁時,膀胱尿道后角消失,膀胱頸低於恥骨聯合下緣,尿道傾斜角增大,膀胱頸部呈漏斗狀並下垂,尿道軸發生不同程度的向下、向後旋轉。Green 將它分為兩型:Ⅰ型,尿道軸線正常,但後尿道膀胱角增大;Ⅱ型,膀胱後尿道角消失,腹壓增加時尿道下降、扭曲使尿道傾斜角增加,尿道傾斜角>45°,有時>90°,膀胱頸有關支撐組織薄弱,症状嚴重,治療困難。此後McGurie 提出將與尿道固有括約肌功能下降相關的壓力性尿失禁命名為Ⅲ型。

診斷

壓力性尿失禁診斷的目的是必須證實尿失禁是由腹壓增加所引起的。

1.詢問病史 了解與壓力性尿失禁有關的各種原因,如分娩外傷盆腔手術等。了解尿失禁對病人生活的影響。同時,還應了解有無排尿困難症状以及有無逼尿肌過度活動等。

2.症状 咳嗽、大笑、打噴嚏、搬重物時尿液不隨意地從尿道口漏出。臨床可分為三度:Ⅰ度:咳嗽、打噴嚏、搬重物等腹壓增高時出現尿失禁;Ⅱ度:站立、行走時出現尿失禁;Ⅲ度:直立或臥位時均有尿失禁。

3.體格檢查 ①測尿道長度:插入氣囊導尿管,氣囊注水20ml,輕輕地拉至尿道內口,計算出尿道長度。女性尿道正常長度為4cm 左右,如立位時尿道長度縮短或立、臥位時均縮短,則有壓力性尿失禁的可能性。②膀胱頸抬舉試驗:病人取截石位,在膀胱充盈時,增加腹壓,有尿液流出;此時將示指和中指插入陰道內,於膀胱頸兩側將尿道向上抬舉,如尿流中止即為陽性。③棉簽試驗:用於判斷尿道下垂的程度。取膀胱截石位,常規消毒後於尿道插入一棉簽。正常人在有應力和無應力狀態下棉簽活動的角度不應>30°,若>30°則表明膀胱、尿道支持組織薄弱。

4.膀胱測壓除外神經性膀胱,並瞭解尿失禁程度。   

治療

1.非手術治療:會陰部肌肉訓練,收縮肛門及尿道括約肌,每日三回,每回做15-30次,至少半年,因為盆底肌訓練應達到相當的訓練量,才能有效。除此外,盆底電刺激治療也是較好方法,通過增強盆底肌肉的力量,提高尿道閉合壓來改善控尿能力,但電刺激非常規方法,效果與盆底肌肉訓練法差不多,二者合用效果更好。局部注射Tefkon膏,老年患者可給予雌激素製劑。

2.手術治療:目前以膀胱頸懸吊術的效果最好,膀胱頸懸吊術的方法有經恥骨後膀胱頸及尿道懸吊術及經陰道膀胱頸部懸吊術,以增加膀胱頸部與尿道的角度。

參看

關於「壓力性尿失禁」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