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學/血液和心血管病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眼科學》 >> 眼與全身病 >> 眼與內科病 >> 血液和心血管病
眼科學

眼科學目錄

(一)白血病:白血病引起的眼部病變多發生於血循環豐富的組織,如視網膜脈絡膜視神經等處。眼底表現有視網膜神經纖維層或視網膜前出血,有些出血斑中心可見有白色點,這是白血病眼底出血比較典型的改變,稱為Roth斑。如出血位一黃斑部可引起視力減退。白血病也常表現有眼底血管的擴張、迂曲、血管顏色變暗,並有微動脈瘤毛細血管閉塞,以及視網膜深層點狀出血等改變。

白血病的白細胞浸潤增殖可引起眼眶佔位病變,從而發生眼球突出,稱為綠色瘤。這種情況多見於小兒,多為雙側對稱,且常伴有顳部的突出,致使面部呈「蛙面」狀。如果浸潤發生在視神經處,可引起失明

(二)貧血:貧血時的眼部表現依據貧血的性質與程度不同而異。急性大量的失血可引起結膜蒼白、前部缺血性視盤病變,甚至永久性失明。慢性少量的長期失血,則表現為結膜蒼白、眼瞼水腫惡性貧血者則可有視網膜脈絡出血,一般認為紅細胞數少於250萬/ml以下,即可產生視網膜脈絡膜的出血。

(三)紅細胞增多症:紅細胞增多症可分原發性繼發性兩種,前者病因不明,後者多見於先天性心臟病肺氣腫以及高山病。可出現結膜血管擴張和視網膜靜脈擴張,彎曲,並呈紫紺色,如發生視網膜靜脈血栓形成視網膜出血,可有視力障礙。病人常有眼疲勞,短暫的視物模糊,飛蚊幻視復視暗點等。

(四)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病:可引起眼瞼、結膜、眼眶和眼底等部位出血。

(五)血友病:可在眼眶組織內、眼瞼虹膜、脈絡膜和視網膜等處出血,但其形態上無特殊。

(六)動脈硬化高血壓:通常所說的動脈硬化和高血壓多指動脈粥樣硬化原發性高血壓

動脈粥樣硬化主要累及大型及中型的肌彈力型動脈,以主動脈冠狀動脈以及腦動腦為多見。視網膜中央動脈除在視盤內的主幹及緊鄰視盤旁的大支血管其管徑超過100μ屬動脈外,其餘分支的管徑均在30μ以下,屬小動脈.因此動脈粥樣硬化很少累及眼底的視網膜中央動脈;偶爾可發生在視網膜中央動脈進入視神經後至篩板之間一段,因而是引起視網膜中央動脈和靜脈阻塞的原因之一。

眼底常見到的視網膜動脈硬化為老年退化性硬化及小動脈硬化,前者常見50~60歲以上的健康老年人,後者常與原發性高血壓同時存在,也可能是原發性高血壓病的結果。

原發性高血壓除按照病情之緩急分為緩進性高血壓與急進性高血壓,也就是所謂的良性高血壓惡性高血壓而引起相應的眼底病變外,還可因高血壓引起的心力衰竭而表現有眼瞼水腫,或因腦血管硬化引起的出血和梗塞而發生瞳孔障礙、視野缺損眼球運動神經麻痹等相應的神經眼科體征。部分病人可因動脈硬化和高血壓發生結膜下出血

(七)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本病是在風濕性心臟病的基礎上受細菌感染的一種心臟病。其眼部的表現主要分為細菌性的膿毒性小栓子引起的膿毒性炎症,以及心瓣贅生物的脫落形成的栓子而致的血管機械性栓塞兩種。前者如轉移性眼內炎、膿毒性視網膜炎。轉移性眼內炎多表現為急性化膿性葡萄膜炎前房玻璃體積膿低眼壓眼球萎縮等;膿毒性視網膜炎則表現為視網膜出血和滲出。出血可為淺層火焰狀、深層點狀以至視網膜前出血,以及中心有白點的出血(Roth斑)和視網膜血管炎等改變。栓子脫落引起的血管機械性栓塞依阻塞部位及血管的大小而有不同表現,眼瞼、結膜等小血管的阻塞可發生細小的出血;視網膜、視神經血管的阻塞,則因主幹或分支阻塞的不同,使視力喪失或相應的視野缺損,或視盤水腫和視盤水腫和視神經萎縮

(八)主動脈瓣閉鎖不全:由於動脈壓增大,可出現視網膜動脈搏動。

(九)頸總動脈瘤:可發生頸交感神經刺激症状或麻痹症状。前者可出現Cloud-Bernaud)症候群,表現為瞼裂開大,瞳孔散大,眼球突出等,後者出現Horner症候群,表現為瞼裂變小,上瞼下垂瞳孔縮小,同側顏面無汗,尚可有輕度眼球內陷頸內動脈瘤,可在顱內壓迫視神經,發生受壓側視經萎縮,壓迫視交叉出現偏盲視野,壓迫眼球運動神經(Ⅲ、Ⅳ和Ⅵ等顱神經)可有眼球運動障礙。

(十)無脈症:又名Takavasu病(高安病),為主動脈弓的頭和臂部分支的慢性進行性狹窄或閉塞性動脈炎。其特點是橈動脈、臂動脈、頸動脈或顳動脈的搏動消失。眼部表現為視乳頭上及其附近可見新生血管和動靜脈血管吻合角膜後彈力層可有紡錘狀色素沉著虹膜萎縮或有新生血管、視網膜動脈變細,周邊小動脈閉塞,視網膜中央動脈壓下降,可見棉絮狀斑和出血。

32 眼與內科病 | 腎臟病 32
關於「眼科學/血液和心血管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