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康復/骨腫瘤
醫學電子書 >> 《家庭醫學百科·醫療康復篇》 >> 骨科疾病 >> 骨腫瘤 |
家庭醫學百科·醫療康復篇 |
|
骨腫瘤是全身腫瘤的一類。有原發和繼發之分,前者起源於骨組織本身,有良性和惡性兩種。後者是由於其他組織和器官的瘤細胞,經血液循環和淋巴管轉移到骨骼上,也稱骨轉移癌,都是惡性腫瘤。良性腫瘤常以腫塊或疼痛開始,發展緩慢。惡性骨腫瘤可有兩種不同表現:一種以局部症状為主,全身無明顯變化,或晚期才出現全身症状;另一種則合併全身症状。腫瘤發展較快或很快,疼痛明顯或顯著。持續性痛,夜間加重是其特徵。腫塊或腫脹較大,壓痛明顯,且常合併軟組織水腫、靜脈怒張等症状。肢體因疼痛常固定於半屈曲位。附近神經血管可受壓。淋巴結也可腫大,全身症状有消瘦、乏力和貧血等,有的出現體溫升高。
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的結果不一樣,惡性腫瘤的癌細胞一旦轉移,後果嚴重。有時良性腫瘤可以轉化成惡性腫瘤。因此,一旦發現骨腫瘤應及早去醫院檢查。
骨瘤 是向皮質外生長的良性腫瘤,好發於顱面骨,顱骨區外骨瘤少見。男性病人2倍於女性,30~50歲者居多。額竇居首位,鼻竇次之。呈扁圓形腫塊,無痛,向副鼻竇生長者可有頭痛、鼻塞等症状。有些病人合併有腸息肉和軟組織腫塊,有家族史。骨瘤若無症状,可以不做處理,但應由醫生明確診斷。若腫塊較大或引起壓迫症状如疼痛時,可行手術切除,不必擔擾其複發。
骨軟骨瘤 是向皮質外生長的良性軟骨組織腫瘤,這是最多見的骨腫瘤,男多於女,好發於青少年,10歲左右居多,分單發和多發兩型,後者較多。腫瘤所在部位可遍及全身,仍以膝關節附近最多。症状以腫塊為主,常無痛。僅在腫瘤大,壓迫皮膚、神經、血管時,才出現疼痛等症状。但若位於脊椎骨可壓迫脊髓而致截癱;位於骨盆者,可壓迫直腸、膀胱等。
一旦發現腫塊應去醫院檢查,體積小者,不必治療。若腫瘤短時間內增長迅速,應去醫院再次複查,並手術切除腫塊。
軟骨瘤 多發生於成人,好發於掌指骨,單發者較多髮型為多;中心型較邊緣型為多;環指最多,中指次之。表現為手指無痛性腫塊,手指某節局部增粗。少數有酸痛,偶因外傷而骨折。治療以手術為主。術後10天內雙手不宜下水,以防切口感染。
巨細胞瘤 骨巨細胞瘤在我國多見。男女性別差異不大,病人以成年人居多。往往表現為關節附近腫痛,好發於股骨下端和脛骨上端,肘關節上下端也可發生。局部皮膚溫度升高,可見靜脈曲張,壓痛明顯,可有壓桌球樣感覺。關節活動多不受限。病情發展較快,可發生骨折或因出血突然增大。
巨細胞瘤是介於良性和惡性之間的一種腫瘤,手術後有複發的傾向。因此,一經發現應儘早手術切除,術後應定時複查,以防複發和惡變。
脊椎的良性腫瘤 脊椎的良性腫瘤有骨瘤、骨樣骨瘤、成骨細胞瘤、骨軟骨瘤、軟骨瘤、巨細胞瘤和血管瘤等。良性脊柱腫瘤生長緩慢,無疼痛或疼痛輕微,一般無全身症状,不易觸摸到腫塊,脊柱活動不受限制,有時可造成局部壓迫,產生疼痛或受累椎體發生骨折移位,造成脊髓受壓產生感覺運動障礙。個別脊柱的良性腫瘤可能轉化成惡性腫瘤。因此,若有頸、背、腰部疼痛應去醫院作細緻的檢查。患者應在思想上重視,不宜負重,以免造成椎體塌陷骨折。另一方面應積極治療、檢查、解除思想負擔,儘早手術或採用放射治療等。
原發性惡性腫瘤 原發性惡性腫瘤是指原發於骨及其附屬組織的腫瘤,包括骨肉瘤、皮質旁骨肉瘤、軟骨肉瘤、骨纖維肉瘤、骨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等。惡性腫瘤往往疼痛劇烈,以夜間為甚,發展亦快,容易轉移。診斷需根據化驗、X線、CT、同位素掃描等,必要時作磁共振和活檢。原則上惡性腫瘤應儘可能切除,一旦確診,應遵重科學,儘早治療,個別需行截肢術以挽救生命。延誤治療可造成瘤細胞的轉移。手術後為鞏固療效或進一步清除可能殘存的瘤細胞,可輔以放射療法和化療。應加強營養,適當地進行活動,以增加機體抵抗力。
繼發性惡性骨腫瘤 其他臟器的惡性腫瘤如前列腺、肺、肝、乳腺和甲狀腺瘤等可循血、淋巴轉移至骨組織。骨轉移瘤可發生於全身任何部位,但以骨盆、脊柱、顱骨和肋骨最為多見。多發生於中年及老年。由於原發腫瘤的類型、轉移部位和生長速度不同,臨床表現也各不相同。早期可僅有局部疼痛或反射性疼痛,較輕或為間歇性,隨病變進展,疼痛逐漸加重或呈持續性。早期患者的疼痛在應用一般止痛劑後可緩解,因此常被認為是風濕症。晚期患者疼痛劇烈。脊椎轉移瘤病人常發生病理性壓縮性骨折,以致壓迫神經根或脊髓,出現劇烈而持續性疼痛,亦可發生癱瘓。
骨轉移瘤的治療比較困難。治療分兩部分:一是治療原發腫瘤,再是處理繼發腫瘤。由於臨床症状多為劇烈疼痛,因而必須設法止痛。保守療法有:性激素治療、放射療法、化學療法和同位素療法。必要時行手術處理。
參看
肱骨外上踝炎 | 人工關節 |
|
關於「醫療康復/骨腫瘤」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