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膿性食管炎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化膿性食管炎(pyogenic esophagitis)是發生於食管黏膜有破損的情況下化膿細菌侵入食管黏膜所導致的化膿性炎症,多繼發於食管異物或器械檢查造成食管黏膜損傷的基礎上。化膿性食管炎可以是局限性病變,多數形成一個或多個黏膜膿腫,膿腫引流至食管腔後可自然痊癒。

目錄

化膿性食管炎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感染病原體多為咽部的革蘭陽性球菌和革蘭陰性桿菌。在愛滋病病人中有報導與奴卡菌相關的食管潰瘍形成。損傷所致的感染一般發生於損傷部位或附近,免疫功能下降者感染則多見於食管中、下段。感染可較局限,表現為一至數個小膿腫,也可呈較為廣泛的蜂窩織炎,累及食管周圍組織、縱隔或毗鄰臟器而形成瘺管。

(二)發病機制

引起食管黏膜破潰從而使致病菌得以入侵食管壁的任何情況均可導致化膿性食管炎,其中以異物所致機械損傷最為常見。細菌在食管壁增生,並引起局部大量滲出、不同程度的組織壞死及膿液形成。

化膿性食管炎的症状

臨床表現主要取決於感染的範圍和患者的反應性。感染較局限的情況下,膿腫可穿破並向食管引流而自愈,患者無症状或僅有頸部疼痛咽痛。病變範圍較大的患者除頸部疼痛或吞咽痛外,還可出現吞咽困難胸骨後疼痛寒戰發熱症状。反應性較高者常可出現高熱。少數患者可發生敗血症並出現相應的表現。

1.食管異物或器械檢查造成損傷史。

2.發熱、胸骨後疼痛等臨床表現。

3.內鏡下發現膿腫等病變。

化膿性食管炎的診斷

化膿性食管炎的檢查化驗

1.血常規 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數升高。

2.食管分泌物細菌培養發現致病菌

1.內鏡檢查 常見食管黏膜充血水腫潰瘍假膜及局部脆性增加。

2.內鏡活檢病理如在黏膜下層見到較多的細菌即可確立診斷。

化膿性食管炎的鑒別診斷

化膿性食管炎常發生在全身免疫力低下的狀態,可同時合併其他病原體病毒真菌感染

化膿性食管炎的併發症

感染也可以擴散引起食管蜂窩織炎,累及食管周圍組織,如縱隔和毗鄰臟器而形成瘺管。

化膿性食管炎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防止異物、機械損傷對食管黏膜的破壞而引起的致病菌侵入食管壁,形成炎症

化膿性食管炎的西醫治療

(一)治療

1.合理選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作用較好,一般常選用對革蘭陽性菌為主的抗生素,有條件時可根據藥敏試驗選用有效抗生素。臨床使用以靜脈給藥為主。

2..對症治療 可選用H2受體拮抗藥,如西咪替丁(泰胃美)0.8g,1次/d,口服;或法莫替丁(高舒達)20mg,3次/d,口服。H -K 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洛賽克)膠囊20mg,1次/d,口服。這些制酸劑可防止胃酸反流而達到止痛的目的。

3.通過纖維胃鏡膿腫引流 可在胃鏡下通過注射針抽吸膿腫部位的膿液以達到部分引流的目的。

4.手術治療 病變累及周圍組織,與縱隔和毗鄰臟器形成瘺管等併發症且經內科保守治療等無效者,可作外科瘺管修補或作食管切除術

(二)預後

參看

關於「化膿性食管炎」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