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脫性唇炎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又稱慢性唇炎、慢性光化性唇炎。以唇粘膜紅腫糜爛皸裂脫屑為主要特徵,其症時輕時重,日久不愈。現代醫學認為其發病與寒冷、乾燥、日光照射、煙酒刺激以及舔唇、咬唇、樂器吹奏等因素有關。中醫稱之為「唇風」,認為本病或因風火毒邪搏結於唇;或因過食辛辣厚味,脾胃濕熱,熏灼唇部;或因皮經血燥生風所致。

臨床表現

1、本病多發於下唇,也有上唇發病者。病情長,有反覆發作史,以冬、春乾燥季節多發,嚴重者可四季發病。2、唇粘膜腫脹,色暗紅,乾燥,有廣泛灰白色秕糠狀鱗屑,或有皸裂,局部發癢發乾,灼痛不適。嚴重者可有糜爛、膿性分泌物,可影響到嘴唇功能(粘連後不能張開)。

具有以上病史及臨床表現即可診斷。  

剝脫性唇炎在臨床上分幾型

①光化性唇炎

以下唇的唇紅部糜爛為主要特徵,唇部不同程度腫脹,輕者具有淡黃色滲出液,痴皮顏色較淺;重者則有潰瘍形成,出血而形成血痴。病情時輕時重,可遷延.數日或更長的時間。患者常感到局部灼熱、疼痛、乾燥,唇部活動受到影響。

②乾燥脫屑性唇炎

此型慢性唇炎以唇紅部乾燥脫屑為主要症状,有時可伴有縱裂溝,如果裂溝較深,可以出血,形成血痴。患者因為感覺唇部乾燥、疼痛,所以常常習慣用舌頭舐唇加以濕潤,誰知反而愈舐愈嚴重。

腺性唇炎

是由於唇部黏液腺肥厚、腫大而引起。患者常常具有局部腫脹、麻木的感覺。翻開腫大的唇部,可見唇內側黏液腺導管口微紅,有稀薄的或膿性黏液從導管口滲出,呈小水珠狀。

肉芽腫性唇炎

本病多見於20~40歲的人,以上唇多見,唇部呈瀰漫性腫脹,顏色正常,捫之較軟。該病易反覆發作,而且複發後腫脹較前一次加重,如此而成為持久性的腫大。

除了上述幾種類型的慢性唇炎之外,其他一些口腔黏膜病在唇部也有所表現,如慢性盤狀紅斑瘡、狼瘡糜爛型扁平苔蘚、多形滲出性紅斑。這幾種病在唇部均可表現為糜爛、出血結痂,給診斷造成困難。此時應應首先控制炎症,炎症控制後有些病程的特徵清晰可見,如果仍不能明確診斷可做病理診斷。

目前西醫對本病的治療多採用以局部治療為主的方法,但對於遷延日久的慢性唇炎患者,則療效不佳。

本病相當於中醫學「唇風」等範疇。其病多因陽明胃熱脾經血燥,或復感風邪風熱相搏所致。  

治療

1.首先應避免易感因素,改正不良習慣。

2.西醫療法

(1)對日光敏感者可給氯喹0.25mg/d,1~2次/d,或煙酸150mg/d,3次/d。

(2)可酌情給予維生素B族,抗生素及抗組胺類藥物治療。

(3)局部用和緩消炎軟膏或油劑,如:皮質類固醇軟膏、松柄碘擦劑、清涼軟膏,或用10%金銀花溶液濕敷。有皸裂者亦可塗2%硝酸銀溶液,鱗屑多時外用蛋黃油、甘草油等。

(4)慢性頑固久治不愈者可試用X線或雷射照射。

3.中醫治療

關於「剝脫性唇炎」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