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兒科/遺尿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中醫兒科學》 >> 腎臟病證 >> 遺尿
中醫兒科學

中醫兒科學目錄

遺尿是指3歲以上的小兒不能自主控制排尿,經常睡中小便自遺,醒後方覺的一種病證。嬰幼兒時期,由於形體發育未全,臟腑嬌嫩,「腎常虛」,智力未全,排尿的自控能力尚未形成;學齡兒童也常因白天遊戲玩耍過度,夜晚熟睡不醒,偶然發生遺尿者,均非病態。

年齡超過3歲,特別是5歲以上的兒童,睡中經常遺尿,輕者數日一次,重者可一夜數次,則為病態,方稱遺尿症

本病發病男孩高於女孩,部分有明顯的家族史。病程較長,或反覆發作,重症病例白天睡眠也會發生遺尿,嚴重者產生自卑感,影響身心健康和生長發育

遺尿的文獻記載,最早見於《內經》,如《靈樞.九針》:「膀胱不約為遺溺。」明確指出遺尿是由於膀胱不能約束所致。《諸病源候論.小兒雜病諸候》亦云:「遺尿者,此由膀胱虛冷,不能約於水故也。」以後歷代醫家多有闡述。現代醫學通過X線診斷,發現某些頑固性遺尿的患兒與隱性脊柱裂有關,這類患兒治療困難。

[病因病機

素問.經脈別論》云:「飲人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說明了飲食人胃,經消化後,其中精微散布到脾,由脾上輸於肺,通過肺的宣發肅降,使水道通暢,而體內多餘的水分,則下輸至膀胱成為尿,然後排出體外,這是水液代謝的過程。《素問.靈蘭秘典論》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又云:「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且腎主水,與膀胱互為表裡,膀胱的氣化有賴於腎氣充足溫煦。由此可見,尿液的生成與排泄,與肺、脾、腎、三焦、膀胱有著密切關係。遺尿的發病機制雖主要在膀胱失於約束,然與肺、脾、腎功能失調,以及三焦氣化失司都有關係。其主要病因為腎氣不固、脾肺氣虛、肝經濕熱

腎氣不固是遺尿的主要病因,多由先天稟賦不足引起,如早產、雙胎、胎怯等,使元氣失充,腎陽不足,下元虛冷,不能溫養膀胱,膀胱氣化功能失調,閉藏失職,不能制約尿液,而為遺尿。

脾肺氣虛素體虛弱,屢患咳喘瀉利,或大病之後,脾肺俱虛。脾虛運化失職,不能轉輸精微,肺虛治節不行,通調水道失職,三焦氣化失司,則膀胱失約,津液不藏,而成遺尿。若脾虛失養,心氣不足,或痰濁內蘊,困蒙心神,亦可使小兒夜間困寐不醒而遺尿。

肝經濕熱平素性情急躁,所欲不遂,肝經鬱熱,或肥胖痰濕之體,肝經濕熱蘊結,疏泄失常,且肝之經絡陰器,肝失疏泄,影響三焦水道的正常通利,濕熱迫注膀胱而致遺尿。

此外,亦有小兒自幼缺少教育,沒有養成夜間主動起床排尿的習慣,任其自遺,久而久之,形成習慣性遺尿。

臨床診斷

1.發病年齡在3周歲以上。

2.睡DR較深,不易喚醒,每夜或隔天發生尿床,甚則每夜遺尿數次者。

3.尿常規及尿培養無異常發現。

4.X線檢查,部分患兒可發現隱性脊柱裂,或作泌尿道造影可見畸形

I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遺尿日久,小便清長,量多次頻,兼見形寒肢冷、面白神疲、乏力自汗者是為虛寒;遺尿初起,尿黃短澀,量少灼熱,形體壯實,睡眠不寧者屬於實熱。虛寒者多責之於腎虛不固氣虛不攝、膀胱虛冷;實熱者多責之於肝經濕熱。

二、治療原則

本病治療,虛證溫腎固澀,健脾補肺為主;實證以瀉肝清熱利濕為主,配合針灸雷射、外治等法治療。

三、分證論治

1.腎氣不固

證候:睡中經常遺尿,甚者一夜數次,尿清而長,醒後方覺,神疲乏力,面白肢冷,腰腿酸軟,智力較差,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無力

分析:腎氣虛弱,膀胱虛冷,不能制約,故睡中經常遺尿,且尿量多而清長。腎虛真陽不足,命門火衰,故神疲乏力,面白肢冷。腰為腎之府,骨為腎所主,腎虛故腰腿酸軟。腎主髓,腦為髓之海,腎虛腦髓不足,故智力較差。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無力,均為腎氣不足、下元虛寒之象。

治法:溫補腎陽,固澀小便。

方藥:菟絲子散加減。常用藥:菟絲子、肉蓯蓉附子溫補腎陽,五味子牡蠣益腎固澀縮小便,雞內金消食助運以利發揮溫腎固澀止遺之效。可合縮泉丸協同發揮其效。

神疲乏力,納差便溏,加党參白朮茯苓山楂益氣健脾和中助運;智力較差者,加人蔘菖蒲遠志補心氣,開心竅。

2.脾肺氣虛

證候:睡中遺尿,少氣懶言,神倦乏力,面色少華,常自汗出,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脈細少力。

分析:脾肺氣虛,三焦氣化不利,膀胱失約,故睡中遺尿。脾肺氣虛,輸化無權,氣血不足,不能上榮於面,故面色少華;不能榮;b養神濡養肢體,故神倦乏力。肺氣虛則少氣懶言,常自汗出;脾氣虛則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脈細少氣,均為氣虛之象。

治法:益氣健脾,培元固澀。.

方藥補中益氣湯合縮泉丸加減。常用藥:黃芪、党參、白朮、炙甘草益氣健脾、培土生金,升麻柴胡升舉清陽之氣,當歸配黃芪調補氣血,陳皮理氣調中,益智仁、山藥、烏藥溫腎健脾固澀。

常自汗出,加煅牡蠣、五味子潛陽斂陰止汗;食欲不振,便溏,加砂仁焦神曲運脾開胃,消食止瀉;痰盛身肥,加蒼朮、山楂、半夏燥濕化痰;困寐不醒,加石菖蒲麻黃醒神開竅。

3.肝經濕熱

證候:睡中遺尿,尿黃量少,尿味臊臭,性情急躁易怒,或夜間夢語磨牙舌紅,苔黃或黃膩,脈弦數。

分析:肝經濕熱,蘊伏下焦,耗灼津液,迫注膀胱,故睡中遺尿,尿黃量少,尿味臊臭。肝經有熱,肝火偏亢,故心情急躁易怒;肝火內擾心神,故夢語磨牙。舌紅,苔黃膩,脈弦數,均是肝經濕熱之象。

治法:瀉肝清熱利濕。

方藥:龍膽瀉肝湯加減。常用藥:龍膽草黃芩梔子清瀉肝火,澤瀉木通車前子清利膀胱濕熱。當歸、生地養血滋陰,配柴胡疏調肝氣柔肝甘草調和諸藥。

夜寐不寧黃連竹葉連翹清心除煩;尿味臊臭重,舌苔黃膩,加黃柏滑石清利濕熱

若痰濕內蘊,困寐不醒者,加膽星、半夏、菖蒲、遠志清化痰濕,開竅醒神。若久病不愈,身體消瘦,舌紅苔少,脈細數,雖有鬱熱但腎陰已傷者,可用知柏地黃丸滋腎陰,清虛火。

[其他療法

一、中成藥

1.五子衍宗丸每服3-5g,1日3次。用於腎虛不固證。

2.縮泉丸每服3-5g,1日3次。用於遺尿之虛證。

3.補中益氣丸每服3-5g,1日3次。:用於脾肺氣虛證

4.龍膽瀉肝丸每服3-5g,1日3次。用於肝經濕熱證

二、單方驗方

夜尿警覺湯益智仁12g,麻黃、石菖蒲各10g,桑螵蛸15g,豬膀胱1個。將豬膀胱洗淨先煎半小時,然後納諸藥再煎半小時,去渣取汁,分2次服。每日劑,連用4-8劑。用於腎虛痰蒙之遺尿。

三、藥物外治

1.五倍子何首烏各3g,研末。用醋調敷於臍部,外用油紙、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晚1次,連用3-5次。用於遺尿虛證。

2.連須蔥白3根,生硫黃末3so先將蔥白搗爛,人硫黃末搗勻為膏,睡前置藥膏於臍部,外用油紙、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晚1次,晨起除去,7天為1療程。用於遺尿虛證。

四、針灸療法

1.針刺夜尿點(在小指掌面第二指關節橫紋中點處),每次留針15—2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7次為1療程。

2.耳針主穴:遺尿點(在腎點與內分泌點間,食道點下方)。配穴:腎點、皮質下。每次留針3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

五、雷射療法

取穴關元氣海百會足三里三陰交。以1.5-2.0mw的氦—氖雷射照射。每穴照1-2分鐘,1日或隔日1次,6-10次為1個療程,連用2-3個療程。用於腎氣不固與脾肺氣虛證遺尿。

[預防護理]

一、預防

1.自幼兒開始培養按時和睡前排尿的良好習慣。

2.積極預防和治療能夠引起遺尿的疾病

二、護理

1.對於遺尿患兒要耐心教育引導,切忌打罵、責罰,鼓勵患兒消除怕羞和緊張情緒,建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

2.每日晚飯後注意控制飲水量。

3.在夜間經常發生遺尿的時間前,及時喚醒排尿,堅持訓練1-2周。

[文獻摘要]

《素問.宜明五氣篇》:「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溺。」

《仁齋直指小兒附遺方論.大小便諸證》:「小便者,津液之餘也。腎主水,膀胱為津液之腑,腎與膀胱俱虛,而冷氣乘之,故不能約制。其水出而不禁,謂之遺尿。睡里自出,謂之尿床。此皆腎與膀胱俱虛而挾冷所致也。」

《幼幼集成.小便不利證治》:「小便自出而不禁者,謂之遺尿;睡中自出者,謂之尿床。此皆腎與膀胱虛寒也。」

[現代研究]

吳進錄.遺尿靈治療小兒遺尿症200例臨床觀察.中醫藥研究。1995;(5):」

遺尿靈(鹿茸1.5g,山藥12g,煅龍骨、煅牡蠣各20g,雞內金log,菖蒲6g,共研細末,裝0號膠囊),<10歲每次—4粒,>10歲-5粒,每日3次,鹽開水送服,15日為1療程。治療遺尿症200例,結果:痊癒168例,顯效11例,有效7例,總有效率93%。

參看

32 小兒水腫 | 五遲、五軟 32
關於「中醫兒科/遺尿」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