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經濕熱證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肝經濕熱

濕熱蘊結肝膽所表現的徵候。因肝膽相表裡,病變密切相關,故肝經濕熱又稱肝膽濕熱。多由感受濕熱之邪,或偏嗜肥甘厚膩,釀濕生熱,或脾胃失健,濕邪內生,郁而化熱所致。臨床表現為脅肋部脹痛灼熱,或有痞塊厭食腹脹口苦泛惡、大便不調、小便短赤或深黃、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或寒熱往來、嘔不能食,或身目發黃,或陰囊濕疹瘙癢難忍,或睾丸腫脹熱痛,或帶下黃臭外陰瘙癢,或外耳濕疹瘡瘍暴聾。肝經濕熱征以右脅肋部脹痛、納呆、尿黃、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為辨證要點。治宜清利肝經濕熱,方用龍膽瀉肝湯

主證:脅肋滿悶,口苦納呆,嘔惡腹脹,大便不調,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或身目發黃,或寒熱往來,或陰囊濕疹,或睾丸腫脹熱痛,或帶下黃臭,外陰搔癢等。

辨證:多為感受濕熱之邪;或嗜酒肥甘,化生濕熱;或脾胃運化失常,濕濁內生,濕郁化熱,濕熱蘊結肝膽所致。

濕熱相蒸,蘊於肝膽,肝膽疏泄失常,故脅肋滿悶,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膽氣上溢則口苦;濕熱郁阻,脾胃升降失司,故納呆嘔惡腹脹,大便不調;濕熱薰蒸肝膽,膽液外瀉而發黃疸,邪居少陽,故見寒熱往來;濕熱下注,故尿短赤,陰囊濕疹,睾丸腫脹熱痛,婦女則帶下黃臭,外陰搔癢。

治法:利濕清熱清肝利膽

方藥:濕重--菌陳五苓散;熱重--龍膽瀉肝湯。

黃芩,大黃,枳殼,菌陳,金錢草龍膽草黃連等。

關於「肝經濕熱證」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