頜面部疾病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頜面部疾病(maxillo-facial diseases),頜面部有骨組織和軟組織。骨組織包括上頜骨下頜骨顴骨鼻骨;軟組織包括頸上部(雙側頜下)以上的咀嚼肌及顏面表情肌、各肌筋膜間隙、皮膚皮下組織及其中的神經血管。頜面部的器官包括口腔唾液腺顳下頜關節

頜面部疾病炎症腫瘤囊腫外傷畸形、神經疾病、唾液腺疾病顳下頜關節病等。此類疾病多與牙齒有關,炎症多是病牙炎症的擴散,稱為牙源性炎症;牙齒髮育的各個階段都可以出現囊腫和腫瘤,稱為牙源性腫瘤。治療時,尤其是對外傷與畸形進行整復時必須保證咀嚼功能與顏面美觀,即保持上、下牙的對合關係。在進行面頸部皮膚的手術前應詳細觀察皮紋的走向,盡量使切口與皮紋一致,以利創口早期癒合,並使癒合後的疤痕細小如線,這樣經過一段時間後疤痕即可完全不顯。頜面部神經的疾病中最常見的是三叉神經痛和貝爾氏面癱

目錄

炎症

智齒冠周炎牙槽膿腫蜂窩組織炎頜骨骨髓炎牙齦口腔粘膜、舌粘膜結核,頜骨、顴骨結核,面頸部放線菌病頜骨放射性骨髓炎,砷、磷引起的頜骨骨髓炎,顏面部、癰,面頸部淋巴結炎壞疽性口炎走馬疳)等。

智齒冠周炎

口腔頜面部常見的炎症。智齒可部分位於牙齦軟組織內,全部萌出前,在牙冠與齦之間形成一間隙,稱齦袋,齦袋內易存留食物、細菌,當人體抵抗力降低時即可發病。表現局部疼痛、腫脹張口困難頜下淋巴結腫大發熱等。

頜面部骨組織的炎症

包括感染性的、化學性的、物理性的。最常見的是牙病引起的化膿性頜骨骨髓炎,以下頜骨為多見,近年來隨著醫學的發展,發病率有所降低。放射線應用普及後,物理因子所致的放射性骨髓炎有所增加。用砷殺死牙髓時,偶爾不慎置於牙齦上,可引起牙齦、牙槽骨壞死;有關工廠尚可見磷中毒引起的骨壞死,因為磷蒸氣溶解於唾液中,引起牙齦及牙槽骨的炎症,也易誘發後牙牙頸部的齲,致牙折斷。特異性感染中以結核較多見。放線菌病在腮腺嚼肌區多見,特點是該區域有多數竇道,此起彼伏,形成多數瘺管,經久不愈,軟組織成板狀,觸之堅硬,但很少引起骨質破壞

軟組織炎症

最多見的是牙槽膿腫擴散形成的蜂窩組織炎。因口腔頜面的筋膜分隔成多個間隙,炎症常限於某個或數個間隙,故又稱間隙感染。其中口底蜂窩組織炎即包括口底多個間隙感染,除一般化膿性者外,可有腐敗壞死性者,病原菌厭氧菌、腐敗壞死性菌為主,主要在口底肌肉深層引起廣泛性組織壞死、溶解,很少出血,組織內存積的不是膿液而是有臭味的液體,肌肉呈棕黑色,組織內還可以有氣泡。口底凝固壞死性蜂窩組織炎較常見於兒童,多在麻疹肺炎或中毒性腸炎之後發生。金黃色葡萄球菌致病菌。由於在炎症灶中心有血管壁破壞,所以表現出血與動脈栓塞並形成顏色灰暗或深褐色甚至黑色的凝固壞死組織塊,壞死病變只累及皮膚、皮下淺筋膜,達深筋膜。口腔頜面部的間隙因能上達顱底,下通縱隔,故可引起嚴重併發症腦膿腫縱隔炎(見圖),並危及生命,必須及早發現並治療。另一顏面軟組織炎症是癤、癰,常發生於上、下唇,顏面癤、癰切忌擠壓,因面前靜脈或少或無瓣膜,擠壓可使炎症擴散,沿靜脈逆流入顱內,引起嚴重併發症──海綿竇栓塞而使病人死亡。

腫瘤與囊腫

發生於身體其他部位的腫瘤亦可見於頜面部。

牙源性腫瘤

原發於頜面部,在牙齒髮育過程中形成。良性的有造釉細胞瘤牙源性腺樣瘤牙源性鈣化上皮瘤、牙源性鈣化囊腫、真性牙骨質瘤牙源性纖維瘤、牙源性粘液瘤、複合牙瘤、組合牙瘤。惡性的有造釉細胞癌、造釉細胞纖維肉瘤。造釉細胞瘤是最常見的牙源性腫瘤,多由造牙上皮發展而來,腫瘤大小不等,可為實性、囊性或混合性,囊腔內含棕黃色液體,多見於青壯年,多發生於下頜角升支部,表現為無痛、漸進性頜骨膨大。X射線表現為多房、單房、蜂窩型三種,治療多用頜骨截除術。

一般組織來源的腫瘤

良性的有乳頭狀瘤、唾液腺混合瘤纖維瘤脂肪瘤、粘液瘤、軟骨瘤骨瘤纖維骨瘤、血管瘤淋巴管瘤神經纖維瘤神經鞘瘤、肌母細胞瘤等。惡性的有鱗狀細胞癌基底細胞癌腺癌腺樣囊性癌乳頭狀囊腺癌粘液表皮樣癌、纖維肉瘤、骨肉瘤軟骨肉瘤血管肉瘤淋巴肉瘤網狀細胞肉瘤漿細胞骨髓瘤黑色素瘤神經纖維肉瘤橫紋肌肉瘤等。

囊腫

牙源性囊腫根端囊腫、含牙囊腫、角化囊腫。發育異常的囊腫有正中囊腫、鼻齶囊腫、球狀上頜囊腫、鼻唇囊腫甲狀腺舌間囊腫、皮樣囊腫、腮裂囊腫。滯留囊腫有舌下腺囊腫粘液囊腫

根端囊腫發生自根端部的牙周膜,由於慢性炎症刺激引起上皮增生,中心部位液化而形成。含牙囊腫由牙胚發育期的造釉器所形成。若在牙齒硬組織形成之前已發生,則囊內可不含牙;在牙齒硬組織基本形成之後發生囊腫,則含有各個發育不同時期的牙齒。有一種獨特的囊腫──牙源性角化囊腫,囊壁有角化,其中並有小子囊形成(囊壁內又有小囊),上、下頜骨內有多處發生,可有遺傳性,術後容易複發,並可發生癌變面裂囊腫是在顏面發育過程中,面突融合線內殘餘的上皮組織演化而成的,因發生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

中樞癌

在骨中央發生的上皮性腫瘤。頜骨組織與全身其他骨骼一樣,本由中胚葉發育而來,但頜骨內能發生來自外胚葉的上皮性腫瘤──癌。這是因為在牙齒髮育時,口腔上皮下陷入頜骨組織中,在這些上皮中癌可能發生,所以頜骨為全身骨骼中唯一能發生中樞原發癌(非轉移性)的骨骼。

外傷

包括牙脫臼,牙折斷,牙槽骨骨折,上下頜骨、顴骨、顴弓鼻骨骨折,顏面軟組織外傷及口腔頜面部火器燒傷等。治療時應注意面部美容,使用小針細線,盡量使疤痕不明顯;更主要的是恢復咀嚼功能,保持咬關係(即原來上、下牙的對合關係)。

畸形

面裂(見唇裂齶裂)、上頜前突上頜後縮下頜前突下頜後縮、偏斜畸形等。治療需口腔頜面外科正畸科的協作,以保持外形美觀及咀嚼功能良好。

腫瘤切除後,顏面軟、硬組織缺損畸形應用各種皮瓣修復。所用皮瓣如肌皮瓣島狀皮瓣以及近年來應用的游離複合瓣。

神經疾病

常見的有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病因不明,表現為該神經分布區突然陣發性劇烈疼痛,持續數秒至數分鐘後突然停止,間歇期無異常感覺。隨著疾病的發展,疼痛時間延長,間歇期縮短。病程可長達數月至數十年。治療為對症處理,如普魯卡因封閉、口服苯妥英鈉維生素B12肌注等。若無效,再用破壞性治療,如用酒精注射於神經干附近、神經末端撕脫術、顱內三叉神經感覺根切斷術等,但都難免複發。近年來,用射頻治療,破壞感覺根效果較好,但須定位準確,否則會引起嚴重併發症如失明等。貝爾氏面癱(見面神經麻痹)病因不明,部分患者在著涼或頭面部受冷風吹拂後,面神經局部營養神經的血管發生痙攣莖乳突孔內的骨膜炎使面神經腫脹、受壓或血循環障礙而致,患側表情肌輕癱或全癱。治療可採用局部保暖、針刺、維生素B12患側神經干處封閉和理療等方法,絕大多數病例可以恢復。

關於「頜面部疾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