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蘑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松蘑
Sōnɡ Mó
松蘑
別名 松蕈
功效作用 散寒止痛;消食。主大骨節病消化不良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松蘑又名松菇、松蕈、雞絲菌、鬆口蘑等,日本國稱其為松茸,是名貴的野生食用菌。松蘑不但風味極佳、香味誘人,而且是營養豐富的食用菌,有「食用菌之王」的美稱,不亞於猴頭靈芝,歐美尤視之為珍品。為牛肝菌真菌褐環乳牛肝菌、點柄乳牛肝菌的子實體

目錄

松蘑簡介

拼音名:SōnɡMó

拉丁植物名:Suillusluteus(L.exFr.)Gray[BoletusluteusL.exFr.]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采後切去菌柄基部泥沙部分,晒乾。

生態環境:1.褐環乳牛肝菌生於松林或針闊葉混交林地。夏、秋季常見。

2.點柄乳牛肝菌生於松林下,與三針松類具外生菌根關係。夏、秋季常見。

資源分布:1.褐環乳牛肝菌分布於東北及山東、江蘇、福建、湖南、雲南、西藏等地。

2.點柄乳牛肝菌分布於東北、華東、西南及陝西、台灣、廣東、西藏等地。

性味:甘;性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2g;或研末。配方用,1~2兩。

別名:松菇、松蕈、雞絲菌、鬆口蘑等,日本國稱其為松茸,是名貴的野生食用菌。

來源:真菌類擔子菌傘菌目傘菌科松蘑Tricholoma matsutake (S. Zto et Imai) Sing [Cortinellus edods P. Henn.],以子實體入藥。

生境分布:分布於東北、華北。

功能主治:益腸胃理氣止痛,化痰。主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絡不舒,痰多氣短,大便乾燥。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摘錄

松蘑是目前唯一不能人工培植的野生菌之一。松蘑除具備一般蘑菇生長條件外,還必須與松樹生長在一

松磨

起,與松樹根共生 ,其生長環境為海拔700到500米的陰坡或半陰坡的松樹林中。松蘑肉質肥厚,味道鮮美滑嫩。不但風味極佳、香味誘人,而且是營養豐富的食用菌,有「食用菌之王」的美稱,不亞於猴頭、靈芝,歐美尤視之為珍品。

松蘑中含有多元醇,可醫治糖尿病;松蘑內的多糖類物質還可抗肉瘤。因此,它在健胃、防病、抗癌、治糖尿病方面有輔助治療作用,還有防止過早衰老的功效。松蘑有很好的抗核輻射作用,據俄羅斯研究發現,松蘑能在遭受過核污染的地區很好的生長,而其他生物的生存則不那麼樂觀。經常食用松蘑,有美顏健膚的功效。中醫認為松蘑有益腸健胃、止痛理氣、強身健體等功效。

子實體中等至較大。菌蓋直徑5-10cm,扁半球形至近平展,污白色,具黃褐色至栗褐色平伏的絲毛狀鱗片,表面乾燥。菌肉白色,厚。菌褶白色或稍帶乳黃色,密,彎生,不等長。菌柄較粗狀,長8-13.5cm,粗2-2.6cm,菌環以上污白色並有粉粒,菌環以下具栗褐色纖毛狀鱗片,內實,基部有時稍膨大。菌環生在菌柄的上部,絲膜狀,上面白色,下面與菌柄同色。

秋季在松林或針闊混交林中地上群生或散生,或形成蘑菇圈。往往和松樹形成菌根關係。

分布在我國黑龍江、吉林、安徽、台灣、四川、山西 、貴州、雲南、西藏等地區。

此種菌菌肉肥厚,香氣濃郁,味道鮮美,是一種名貴的野生食用菌。在西藏地區群眾將此菌火烤後蘸鹽吃,味道也很好,此菌在日本視為菇中之珍品,經濟價值很高。由於生態習性特殊,目前人工栽培子實體未能成功,處於半人工栽培狀態。

據化學分析,該菌蛋白質,脂肪,各種人體必須的胺基酸都很豐富,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B2、C及PP。鬆口蘑具有強身,益腸胃,止痛,理氣化痰之醫藥功效。子實體熱水提取物對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為91.8%,對艾氏癌的抑制率為70%。

該菌又是樹木的外生菌根菌。已知與赤松,黑松,高山松形成菌根。目前鬆口蘑在大量採集和外銷的情況下,需要採取有力措施,加強對我國野生鬆口蘑資源的進一步調查研究,對此珍貴資源及生態環境著力保護,同時需要加強對鬆口蘑人工栽培的研究。  

原形態

1.褐環乳牛肝菌菌蓋寬3-12cm,扁平球形至平展。蓋表粘而光滑。淡褐色、黃褐色、紅褐色。菌肉淡黃

松磨

色,受傷不變色。菌管芥黃色,管口有腺點。菌柄近柱狀,基部稍膨大,草黃色,有散生的褐黑色小點,柄長3-8cm,徑1-2.5cm。菌環膜質,生柄之上部。孢子淺黃色,近梭形至長方形,(14-27)μm×(4-7)μm。

2.點柄乳牛肝菌菌蓋寬4.5-11cm。近扁平。表面平滑。有光澤,淡黃色、黃褐色。菌肉淡黃色,傷後不變色。菌管直生至微延生,淡黃色。管孔處具淡褐色腺點、幼時管口並具小乳滴。柄圓柱形,上部具明顯腺點,柄淡黃色。孢子淡黃色,長方形、橢圓形,(6.5-9.1)μm×(2.5-3.5)μm。  

生長特性

松蘑除具備一般蘑菇生長條件外,還必須與松樹生長在一起,與松樹根共生,其生長環境為海拔700到500米的陰坡或半陰坡的松樹林中。松蘑肉質肥厚,味道鮮美滑嫩。不但風味極佳、香味誘人,而且是營養豐富的食用菌,有「食用菌之王」的美稱,不亞於猴頭、靈芝,歐美尤視之為珍品。

松蘑中含有多元醇,可醫治糖尿病;松蘑內的多糖類物質還可抗肉瘤。因此,它在健胃、防病、抗癌、治糖尿病方面有輔助治療作用,還有防止過早衰老的功效。松蘑有很好的抗核輻射作用,據俄羅斯研究發

松磨

現,松蘑能在遭受過核污染的地區很好的生長,而其他生物的生存則不那麼樂觀。經常食用松蘑,有美顏健膚的功效。中醫認為松蘑有益腸健胃、止痛理氣、強身健體等功效。

子實體中等至較大。菌蓋直徑5-10cm,扁半球形至近平展,污白色,具黃褐色至栗褐色平伏的絲毛狀鱗片,表面乾燥。菌肉白色,厚。菌褶白色或稍帶乳黃色,密,彎生,不等長。菌柄較粗狀,長8-13.5cm,粗2-2.6cm,菌環以上污白色並有粉粒,菌環以下具栗褐色纖毛狀鱗片,內實,基部有時稍膨大。菌環生在菌柄的上部,絲膜狀,上面白色,下面與菌柄同色。

秋季在松林或針闊混交林中地上群生或散生,或形成蘑菇圈。往往和松樹形成菌根關係。

分布在中國黑龍江、吉林、安徽、台灣、四川、山西、貴州、雲南、西藏等地區。

此種菌菌肉肥厚,香氣濃郁,味道鮮美,是一種名貴的野生食用菌。在西藏地區群眾將此菌火烤後蘸鹽吃,味道也很好,此菌在日本視為菇中之珍品,經濟價值很高。  

松蘑保健價值

用松蘑燒肉。用補腎養血滋陰潤燥的豬肉配補益強身、理氣化痰的松蘑, 具有補腎益精、滋肝養血的功效和補而不膩的特點。常可作為年老、病後、 產後體虛、精血不足、腎精虧虛以及津液大傷等病症的補益食療菜肴食用。  

化學成份

1.褐環乳牛肝菌含厚環乳牛肝菌素(gre-villin)D,蛋白質;胺基酸有谷氨酸(glutamicacid),纈氨酸(valine),脯氨酸(proline),丙氨酸(alanine),亮氨酸(leucine),賴氨酸(lysine),鳥氨酸(ornithine)及精氨酸(arginine);B族維生素含有維生素B1(thiamin),煙酸(nicotinicacid)及泛酸(pan-tothenicacid)。

2.點柄乳牛肝菌:含吲哚-3-乙酸(indol-3-aceticacid);硒、鋅微量元素;胺基酸,谷氨酸,亮氨酸,賴氨酸,鳥氨酸,精氨酸,丙氨酸;維生素B1,煙酸,泛酸。

還含水分%,蛋白質2.0%,脂肪0.5%,纖准紊0.7%,灰分0.8%。乾燥材料含粗脂肪5.0%,無氮化

松磨

物59.8%,粗纖維7.4%,灰分7.6%。新鮮者含維生素B2-117.2微克%,C-16.92毫克%,D2-0.255%(干品),麥角甾醇0.25%(干品)。香氣成分中含60~80%松茸醇5~10%,異松茸醇即2-辛烯-1-醇15~30%,桂皮酸甲酯。又含抗毒嘧啶,可能是一種含有鹽基核的有機酸,此成分也見於米糖、酵母大豆蘋果菠菜葉、肝、蛋黃等食物中;對小鼠注射2-甲基-6-氨基-5-羥甲基嘧啶引起的痙攣拮抗作用

藥理作用:抗癌作用本品提取物對S180肉瘤抑制率為80%,對艾氏腹水抑制率為70%。曾測定14種天然的和半合成的四苯丙酚(tetraphenylphenol)結構和功能之間的關係,對人鼻咽癌(KB)、白血病(P388)和人支氣管肺癌(NSCLC-N6)三種癌細胞有細胞毒作用。  

鑒別

(1)褐環乳牛肝菌菌蓋半球形或扁平,直徑3-12cm,表面褐色或紅褐色。菌肉淡黃色。菌管朱黃色。管口近多角形,有腺點。菌柄圓柱形,長3-8cm,直徑約2cm,中實,散有小腺點,頂端網紋,上部有菌環,膜質,黑褐色,有時只殘留環痕。氣微,味淡。

(2)點柄乳牛肝菌菌蓋有時中央稍下凹,黃褐色。菌肉淡黃色。管口近多角形,有腺點。菌柄上部有腺點,頂端偶有網紋,無菌環。  

栽培

1.生物學特性松蘑菌絲在8℃開始生長,適溫約20-24℃,在32℃停止生長。出菇時空氣相對濕度約85%。土壤主要為棕色林土、山地紅壤、山地黃壤。土壤pH一般在4.5-5.5之間。腐殖質層較薄,通常不超過3cm。我國東北地區鬆口蘑多發生在坡度20°-40°,坡向西、西南或西北,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地段。產菇的林齡一般不低於50年。中國延邊地區7月中旬開始出菇,8月中旬即進入盛產期。

2.培育技術加強赤松林的營造與管理。選擇一定面積的荒山荒地,有計劃地營造赤松林。一般每lhm2可栽三至五年生松苗10000株,以後根據需要,分期間伐。適宜鬆口蘑生長的赤松成林的密度約1500-3000株/hm2。要保持60%的蔭蔽度。春節前後,將三至五年生赤松苗的主根尖端剪去一部分,栽在直徑30cm、高50cm底壁帶孔的無毒塑料框內,假植半年或1年,使其長出大量鬚根。秋季或次年春季,將赤松苗框埋在盛產鬆口蘑的赤松林的蘑菇圈外15-20cm處。經l-2年後,移植的赤松苗與林地內鬆口蘑菌根、菌絲密切接觸,被感染,根部長出白色的菌絲體,形成感染苗。將感染苗連框移入赤松林內定植坑中,用土將周圍壓實,上面再覆蓋少許枯枝落葉保濕。隨著鬆口蘑菌絲體的不斷生長,蘑菇圈每年向外推進10-20cm。約5-6年後,鬆口蘑子實體就會逐漸發生。在出菇良好的地段,用塑料棚覆蓋蘑菇圈,並加強管理。在棚內人工調節溫、濕度的情況下,一般可以提前1星期採收,產量也顯著提高。

關於「松蘑」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