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蕈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松蕈
Sōnɡ Xùn
別名 松菌、松蘑、松茸、雞絲菌、大花菌、大腳菇、青崗菌
功效作用 舒筋活絡;理氣化痰;利濕別濁。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絡不舒;痰多氣短小便淋濁
英文名  
始載於 本草綱目
毒性 無毒
歸經  
藥性
藥味

【來源】為白蘑科植物松蕈子實體

【拉丁名】Armillaria matsutake lto et lmai

【考證】宋代陳仁玉《菌譜》載:「松蕈,生松陰,采無時……人有病漫濁不禁者,偶啜松下菌,病良已,此其效也。」上所述即為口蘑真菌鬆口蘑。又《滇南本草》所載之松菌亦指本品。

【植物形態】松蕈 ,菌蓋初為半球狀,次第開展,終成傘狀,灰褐色或淡黑褐色,徑可達12~15厘米。菌褶白色,與柄相連。蓋未開展時,被有蓋膜,開展後蓋膜殘留柄上,成為不明顯的菌環。菌柄著生於菌蓋的中央,直立,稍彎曲,長9~18厘米。夏、秋季生於松林地上。

【採集】夏、秋季採收,晒乾或焙乾。

化學成分】含水分,蛋白質2.0%,脂肪0.5%,纖准紊0.7%,灰分0.8%。乾燥材料含粗脂肪5.0%,無氮化物59.8%,粗纖維7.4%,灰分7.6%。新鮮者含維生素B2-117.2微克,C-16.92毫克,D2-0.255%(干品),麥角甾醇0.25%(干品)。香氣成分中含60~80%松茸醇5~10%,異松茸醇即2-辛烯-1-醇15~30%,桂皮酸甲酯。又含抗毒嘧啶,可能是一種含有鹽基核的有機酸,此成分也見於米糖、酵母大豆蘋果菠菜葉、肝、蛋黃等食物中;對小鼠注射2-甲基-6-氨基-5-羥甲基嘧啶引起的痙攣拮抗作用

性味歸經】《綱目》:「甘,平,無毒。」入脾、腎、膀胱經。

【功用主治】《菌譜》:"治溲濁不禁。"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研末。

【關 鍵 詞】分利濕濁 固腎 遺尿

關於「松蕈」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