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內粘液瘤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心臟粘液瘤是原發於心腔內最多見的一種真性腫瘤。一般認為屬良性,有一些複雜的表現和惡性傾向,但也有人認為是惡性程度較低的真性腫瘤。  

目錄

病理改變

無論是單純的或複雜的心臟粘液瘤,其瘤體本身的病理形態並無不同。

(一)肉眼觀察

瘤體形狀與色調:瘤形多種多樣,極不一致,可呈圓球形、卵圓形、不規則形,多有深淺不一的切跡,或呈分葉狀、菜花狀、佛手狀、成熟的成患葡萄狀、息肉狀。息肉狀者置盆水中時呈漂浮偽足狀。基本色調為淡黃色,可有散在或成片的深色區,其深淺程度個體差異極大。由於出血及其時間長短可呈鮮紅、深紅、暗紅、淡紫以及黑紫色。

瘤體性質:表面光滑,呈半透明膠凍狀,觸感柔軟,可有張力感或粘液狀。鈣化區則有硬結感。質地極脆易碎,可局部或成片脫落。

大小重量:個體差異極大,由數毫米到十數厘米,數克到數百克。我國最重者達500g。

占心腔體積:可僅一小部分或大部分,或充滿堵塞整個心腔,血液只在間隙中通過。

瘤蒂:最多見附著於左房間隔卵圓窩對應部位(典型部位),也可見附著於其附近或心壁、房室瓣基部或廣泛附著於間隔、心壁任何部位。瘤蒂長短及粗細差異極大,長可數厘米,數毫米或無蒂而瘤體直接附著於心臟組織。其基部截面積可僅數平方毫米、數平方厘米,或瀰漫粘連而無蒂。

瘤體在心腔內的活動度依瘤蒂的長短及瘤體有無粘連、粘連程度、廣度而定。蒂長者隨心動周期而動的範圍較大,蒂短則活動度小,粘連重者可無活動。

(二)組織學觀察

心臟粘液瘤臨床上雖已可用多種影像技術檢出,但確診仍依賴於病理學組織學檢驗。電鏡目前還未作為常規檢查項目。

典型的心臟粘液瘤組織學圖像見腫瘤細胞呈不規則形或星芒狀,周圍常有空暈,散在或三五成群分布,間質稀鬆,富含嗜愛新藍物質。腫瘤細胞有圍繞小血管分布傾向,少數粘液瘤還可見腺體、骨小梁等。瘤蒂部與心壁間橫有彈力纖維分隔,或緻密或鬆散,其間有來自心壁供應腫瘤的血管穿越,故心壁與瘤蒂間的彈力纖維層可作為腫瘤是否完全切除和浸潤的標誌。瘤蒂及近瘤蒂心壁內的肌型動脈中層有的出現粘液樣變。某些形態分化良好的粘液瘤有種植能力,因此粘液瘤的良惡性的判斷除分化程度外還要看其是否有浸潤和遠距離種植等生物學行為。

組織學的鑒別診斷要點:

1.血栓 粘液瘤有起源於血栓的說法,尤其心房內的球狀血栓。但粘液瘤與血栓畢竟是兩類不同性質的病理。血栓的表面無細胞被覆,其機化過程也起始於附壁部,粘液瘤則相反,其無變性部表面均有細胞被覆,組織的壞死、纖維素樣變則在末梢部,其近蒂部總有粘液瘤的組織結構。

2.粘液化的組織和粘液化的心臟間葉腫瘤 局部粘液化的纖維組織有的局部形態酷似粘液瘤,但往往不具有腫瘤外形,所以還易區別。而粘液瘤樣化的心臟間葉細胞腫瘤最易與粘液瘤相混,其鑒別最好是多作切片,作較全面的觀察。間葉細胞瘤總有成束排列的特徵性區域。

3.再發及複發的粘液瘤 心臟的再發粘液瘤及複發粘液瘤的大體和組織學形態與散發粘液瘤相同。複發粘液瘤與原粘液瘤有組織學的聯繫,如原粘液瘤切除不完全等,而再發粘液瘤與原粘液瘤則無組織學聯繫。

(三)免疫組化檢查

作為病源探索研究已發現家族性心臟粘液瘤所有患者的細胞中染色體均有異常(單倍體),表明細胞內脫氧核糖核酸(DNA)含量不正常,而非家族性散發的心臟粘液瘤患者中有此改變者只約有20%(MeCarthy 1989)。  

分類

國內外隨著病例數增加,資料積累以及檢查研究手段進展,對心臟粘液瘤的認識已逐漸深化,不能簡單地認為只是一種良性腫瘤。綜合文獻,可將心臟粘液瘤分為兩大類。

1.單純的或散發的心臟粘液瘤 這類粘液瘤占病例的絕大多數,多為單發,並多在典型部位(左心房內房間隔卵圓窩對應部位)生長,或多發(約佔病例20%~4%)。患者身體無其他部位的粘液性病變,可於一次常規擇期手術切除後不再發生,心臟及身體各部可完全恢復正常或基本正常。

2.複雜的心臟粘液瘤 包含3個面:粘液瘤症候群、家族性粘液瘤、多中心發生的心臟粘液瘤。在這3方面又多有交叉重疊,患者多較年青,心內粘液瘤多不在典型部位生長,臨床表現多較複雜,病勢常較兇猛。

粘液瘤症候群可有7種病理表現:①心腔內粘液瘤;②皮膚粘液瘤;③粘液性乳腺纖維瘤;④皮膚斑點色素沉著(包括雀斑和某些);⑤引起Cushing症候群的原發著色結節腎上腺皮質病;⑥垂體腺病;⑦睾丸瘤,特別是巨細胞鈣化性Sertoli細胞瘤。粘液瘤症候群患者有心臟以外的一種或幾種這些病理改變,有多中心發生與遺傳傾向(35%)。

多中心發生的心臟粘液瘤表現為心內同時多發粘液瘤或心內異時多發(先後再發)粘液瘤。異時多發者一次手術切除後在原位(附近)或在同一心腔其他部位或在其他心腔再發(並非切除不徹底的複發)和多次再發。  

臨床表現

心臟粘液瘤是心腔內佔位性病變,因其所在心腔不同、瘤體大小懸殊、形狀各異、生(增)長速度差別、有無粘連、活動度大小、單發或多發、是否分葉、有無碎片脫落、瘤體內有無出血、變性和壞死、全身有無自家免疫反應以及反應輕重如何等等不同情況,所引發的病理生理改變及臨床表現個體差異極大。

(一)機械性心腔血流阻塞

心臟粘液瘤佔據心臟一定位置,若體積尚小,對血流可不起阻塞作用。隨著瘤體逐漸增大,其阻塞血流作用將逐漸明顯。若瘤體巨大,充滿心腔,則血液只能在瘤組織的間隙中流過,對血液動力學的障礙將十分嚴重。在典型病例中,可見腫瘤有相當體積,有一定長度的蒂,無粘連,活動度較大,常隨心動周期活動於跨瓣的兩心腔之間。

1.左心粘液瘤 在左房者,舒張期瘤體移向二尖瓣口,並經瓣口脫入左室,收縮期回入左房,故左房粘液瘤舒張期阻塞二尖瓣口而酷似真性的二尖瓣狹窄,從而引起程度不同的肺淤血和一些最常見的自覺症状(心慌97%、氣短96%)與體征(舒張期雜音),臨床上就和風濕性二尖瓣狹窄相雷同。但肺淤血的程度一般較輕,常與較重的自覺症状和體征不成比例。若瘤體過大,於收縮期不能全部回入左房而卡在瓣口(暈厥猝死),或瘤體有一部分附著於二尖瓣環或瓣葉,阻塞二尖瓣活動,影響其關閉,則引致二尖瓣關閉不全。這樣就可表現為二尖瓣狹窄兼關閉不全而出現雙期雜音。

心臟粘液瘤在左室者,可於收縮期阻塞左室流出道或主動脈瓣口,而表現為主動脈瓣狹窄。

心房心室亦因瓣口的病變而有繼發改變,但改變的程度常較真性的瓣膜病者較輕。左房粘液瘤可見左房有輕到中度的擴大。

2.右心粘液瘤 右心粘液瘤粘連較多見,阻塞較嚴重,而活動度較小。在右房者舒張期可阻塞三尖瓣口及(或)影響瓣葉活動,故呈三尖瓣狹窄徵候或狹窄兼關閉不全徵象。若瘤體近於腔靜脈口或右房中部瘤而增大至腔靜脈口者則阻塞腔靜脈迴流,引致相應的充血性反應,例如肝腫大、下肢浮腫。

3.多發粘液瘤 根據各瘤體所佔的心腔不同、瘤數多少、瘤體大小差異、活動度範圍等不同情況,對血流的影響也不相同。同時佔有左、右心腔者,情況又更複雜,其總體表現為各個心腔情況的綜合。

(二)動脈栓塞

心臟粘液瘤的組織疏鬆、脆弱、易有碎片脫落。粘液瘤是否有碎片脫落,與病程長短或瘤體大小無關,而與粘液瘤的形狀結構關係密切。息肉狀或葡萄狀者,其表面部分大小不等的小塊,易成碎片脫落構成瘤栓。右心粘液瘤栓進入肺動脈可引起肺梗死。體動脈瘤栓引起的栓塞可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較常見的是腦栓塞股動脈栓塞、腎動脈栓塞腸系膜栓塞等。動脈栓塞的徵象因瘤栓大小不同(自數毫米至數厘米)、被栓塞的動脈大小不同(自微小動脈至大動脈)而被波及的範圍有極大差異,臨床表現或輕或重因之相關懸殊,例如可有昏迷偏癱急腹症、肢體壞死或雷諾現象,或無明顯栓塞徵象。

心臟粘液瘤細胞有種植能力,瘤栓所在部位的動脈內膜可與瘤細胞緊密粘連,或瘤細胞可侵入血管壁中層或外膜而形成局部的粘液瘤病灶。

我國粘液瘤的動脈栓塞發生率約為15%,低於國外報導的30%~40%。

(三)心臟外其它部位的粘液瘤(性)病變

可引發局部的或(和)內分泌紊亂等改變。

(四)自家免疫反應

由於心臟粘液瘤體內出血、變性、壞死等改變而引起的全身自家免疫反應。在複雜病例中常有血液異常(抗凝血酶ATⅢ低、肝素耐藥血小板計數高、血沉快可達140mm/h、貧血血漿蛋白異常、電泳改變等)、高熱(可達40℃)、蕁麻疹、食少、消瘦全身衰竭等表面。  

診斷

1.病史 年齡(從嬰兒至老年均有發現)、病程(自數日至20餘年)、症状等可作參考,但無特異性,不足以作為確診依據。與風濕性瓣膜病(尤與二尖瓣病變)比較,心臟粘液瘤成年病例發病時間較短,高齡病例比重較大,故對高齡疑似瓣膜病而發病時間又較短、病情進展快或起病急驟者,應警惕心臟粘液瘤之可能。對幼兒或青年疑有右心阻塞性先天性心臟病者,亦應考慮與心臟粘液瘤鑒別。症状隨體位改變而出現或消失,可高度疑為心臟粘液瘤,應予注意。

2.體征 雷同於風濕性瓣膜病或某些先天性心臟病,也不足以作為確診依據。雜音隨體位改變其強度、出現或消失曾被認為是心臟粘液瘤的特徵性體征,雖有極強的診斷意義,但出現率低(約1/3)。如未引出體位性雜音,亦不足以否定心臟粘液瘤。腫瘤撲落音強烈提示左房粘液瘤。

3.心電圖 不是診斷依據,雖然可有各種改變如右束支傳導阻滯、Ⅰ度房室傳導阻滯期前收縮心房纖顫心房擴大、ST或T波改變、心室高血壓心室肥大等。

4.X線胸部平片 可顯示肺淤血及心臟形態某些改變。若肺淤血及心影改變較輕而症状較重、體征又較明顯者,提示心臟粘液瘤之可能,但只能作為重要參考,不能據之確診。

5.心導管檢查 可顯示心肺功能改變,但無助於心臟粘液瘤之診斷,且為有創檢查,有使腫瘤破潰、碎片脫落而引致栓塞的危險,尤其是左房穿刺應列為禁忌。

6.選擇性或數字減影心腔造影 亦為有創檢查,雖有可能顯示充盈缺損,提示心腔內佔位性病變,但對有活動性較大的心內粘液瘤(例如左房),一般速度的造影系列片難有十分清晰的影像,不若無創的超聲心動圖的動態圖像明確。

7.放射性核素血池掃描成像 為小有創檢查,可清晰顯示心腔內腫瘤負影,也不如超聲心動圖的無創、簡便。

8.電子計算機X線掃描橫斷體層攝影(CT)、磁共振成像(MRI) 均為無創檢查,也均可清晰顯示心腔內佔位性病變,但費用,昂貴,不適於常規檢查心臟粘液瘤。

9.實驗室檢查 心臟粘液瘤特別是全身反應嚴重的病例多有貧血(血紅蛋白可低達40~50g/L)、血沉增快(可>120mm/h)、免疫球蛋白IgM、IgG、IgA等諸多方面的改變,但無特異性。這些改變只可作為了解全身情況的參考而不能作為確診依據。

綜上所述,作為對心臟粘液瘤的診斷和鑒別診斷,遇到下列情況時,應考慮本病的可能。

⑴症状出現較遲、年齡偏大者;

⑵病程較短、症状進行性加重較快者;

⑶過去自覺體健,一旦發病即呈危急狀態者;

⑷體位改變可誘發症状或使之緩解者;

⑸雜音可因體位改變而出現、增強、減弱或消失者;

⑹有腫瘤撲落音者;

⑺胸部平片示肺血增多不顯著、心影改變較小,而症状、體征表現較重,兩者不成比例者;

⑻長期發熱或較長時間高熱、血沉增快、貧血、蛋白電泳改變等又無風濕活動或感染徵象,而內科藥物治療又難以奏效者;

心衰較長時間難以控制者;

⑽竇性心律、無明顯誘因而突然發生或反覆發生動脈栓塞者。

但超聲心動圖檢查是有力的依據,它是無創、簡便、安全、可靠,並可多次重複的有效方法。

10.心臟粘液瘤的超聲心動圖診斷 M型超聲可作出定性診斷,但二維超聲心動為首選方法,為定量診斷,可反映下述特徵:腫瘤的形態和輪廓;瘤體大小;區別局限性與瀰漫性腫瘤;腫瘤邊緣的回聲是否清楚,有否包膜回聲;鑒別心腔內、心肌、心壁及心外腫瘤;侵及範圍是單心腔或多心腔;顯示蒂的附著部位、長度、或其他形式的起始點;腫瘤運動過程中的形態變異程度;瘤體數目;瘤體回聲程度及分布特徵;繼發性改變包括心臟擴大變形、瓣膜功能異常、心包積液等。

⑴左房粘液瘤 明確診斷依據:①左房內見到異常的點片狀回聲聚集成團。輪廓清晰,邊緣較規整,大致為橢圓形、長橢圓形的團狀回聲,其內部回聲強度較均勻,基底部在房間隔上。如蒂較大,可顯示蒂的部位及大小(如胸骨左緣左室長軸圖,左右室流入道長軸圖,心尖部四心腔圖,大動脈短軸圖)。②腫瘤的團狀回聲隨心動周期活動於左房、左室之間。收縮期全部瘤體均能回到左房腔內,舒張期均達到二尖瓣或通過二尖瓣口進入左室。其在左房左室內位置隨著其蒂的附著部位及腫瘤的體積大小和形態而不同(胸骨左緣左室長軸圖,左右室流入道長軸圖,心尖四心腔圖)。③左室二尖瓣水平短軸上,可見收縮期腫瘤回聲在二尖瓣之後,與二尖瓣可分開,回縮至左房。舒張期腫瘤隨血流移動,經過二尖瓣口脫入左室,圓形的二尖瓣口可被腫瘤回聲充滿。

⑵右房粘液瘤:所見與左房粘液瘤相似。粘液瘤異常回聲團在右心腔內,收縮期在右房,舒張期隨三尖瓣向右室方向移動達三尖瓣口,或通過三尖瓣口入右室腔,甚至突入右室流出道(均可在肋下探查得到清晰之腫瘤回聲圖形,下腔靜脈長軸圖可觀察位於下腔靜脈入口處的右房粘液瘤)。

⑶心室粘液瘤:收縮期異常回聲團突入左室流出道或右室流出道,舒張期在左室腔內或在右室腔內,可見異常回聲團在心室腔內隨血流方向有規律的擺動。

⑷心臟多發性粘液瘤:左房最多見,右房次之,左室較少,右室最少,二維超聲有肯定的診斷價值。但如為同一心腔內的多發性粘液瘤,超聲對腫瘤的數量、大小的肯定估價可能不準確,需要交換體位多方掃查,以防遺漏瘤體較小、活動性也小的病變。  

治療措施

(一)手術適應證及時機

心臟粘液瘤一經確診,必須積極對待,應無例外儘早作好手術切除安排。由於心臟粘液瘤患者經常受動脈栓塞及(或)猝死威脅,必須爭取時間予以解除。

1.單純心臟粘液瘤患者若無全身反應,可作常規擇期手術對待,但須最優先安排,不得延誤。

2.全身反應嚴重、病情發展快且有兇險徵象者,排除非粘液瘤因素後,應作急症手術安排。

3.反覆發作動脈栓塞有死亡威脅者,應作急症手術安排。

4.長期發熱,大量抗生素治療一段時間無效,而又不能排除高熱系由粘液瘤本身引起者,應在繼續應用抗生素同時,急行手術,不要拖延。

5.有慢性心衰表現,身體衰弱,夜間不能平臥、端坐呼吸、肝大、腹水、下肢浮腫病例,應在查明無其它因素,積極控制心衰,待病情平穩後安排手術治療。

(二)手術禁忌證

心臟粘液瘤本身並無手術禁忌,但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不宜單獨作粘液瘤手術切除。

1.惡病體質,由心臟粘液瘤以外的惡性腫瘤所引起,而後者又不宜同期手術切除者。

2.播散性結核感染尚未控制者。

3.心臟粘液瘤末期病例、瀕於死亡狀態,不堪承受體外循環心內直視手術負擔者(須待搶救病情趨穩後)。

4.體內尚有嚴重化膿性感染病灶未能加以清除控制者。

5.並存複雜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和(或)肺部器質性高壓病變無法用常規手術方法予以矯治者(應考慮心臟移植或心肺移植)。

輕度心衰(心率快)、貧血、血沉快、高熱如非別的因素引起,而繫心臟粘液瘤本身所致者,並非粘液瘤切除的手術禁忌。已有的動脈栓塞及其後遺症、合併存在心內膜炎也非心臟粘液瘤的手術禁忌。

(三)術前準備

單純病例除按擇期手術一般要求外,須使患者得到適當休息,勿過多活動,避免急劇翻動身體。

急症手術則按急診要求。

(四)手術治療要點

1.運送患者至手術室直至麻醉擺動放體位的全過程中,切須避免過多急劇翻動患者身體。

2.麻醉宜按重症患者對待,注意肝素耐藥問題,體外循環中,動靜脈端均須安放微孔(40µ)濾器以防止微小瘤栓進入體內。術野充分由外部吸引器吸走時,應注意氧合器液平面,必要時應及時補充。

3.防止瘤栓形成。整個手術過程中,時刻警惕瘤體碎片脫落,形成瘤栓。例如:①正中切口劈鋸胸骨時,避免劇烈震動;②阻斷循環前,切忌搬動、摸捏心臟,也不做手指心內探查;③術中操作輕柔;④腫瘤切除後徹底沖洗吸淨心腔;⑤心肺機動脈端與靜脈端分別安裝微孔濾器

4.選擇合適心臟切口,充分顯露腫瘤(蒂)。不同心腔的粘液瘤或瘤體特大者,或位置特殊的瘤體(蒂),或多發粘液瘤,要採用不同的心臟切口,夠大的切口,以充分顯露瘤體、瘤蒂。

5.徹底切除,完整取瘤。連同部分正常心肌一併切除,完整取出腫瘤,不留殘跡。

6.注意保護心肌,維護正常心臟功能,使復甦平順。

7.糾正血液異常。心臟粘液瘤多有血液異常(貧血、酸鹼失調、電解質紊亂、肝素耐藥等),術中應予調整,使達到或接近正常狀態,使術後能平穩渡過。

(五)手術技術關鍵及主要併發症的預防

1.插管

⑴右房瘤:腔靜脈插管應盡量靠近其人口處房壁插入;如瘤體較大,疑侵及腔靜脈口時,須解剖出上、下腔靜脈(包括解剖膈肌)直接從靜脈壁插入;巨大粘液瘤完全充塞右房腔及腔靜脈近心部而不能從腔靜脈壁插管時,須從髂外靜脈插管轉流深低溫(<20℃)停循環,切開右房切除腫瘤後,再置管於右房轉流升溫。

⑵左房瘤:不須先插左房減壓引流管以免觸動瘤體,而可在右上肺靜脈附近左房壁直接切一小口引出左房血至心包腔中,用低壓吸引管在心包腔內吸血回入氧合器。粘液瘤切除後,再從此小切口插左房管引流,並作左房監測。

2.心臟切口

⑴右房瘤及一般左房瘤:右房前壁切口(右房瘤)及加房間隔切口(左房瘤),既便於切除粘液瘤又便於探查各心腔。

⑵巨大左房瘤或深處左房後壁瘤,可用左右房聯合切口,即從右房前壁及房間隔切口向後延長切開左房外側壁。

⑶右室瘤近三尖瓣口者可通過右房切口切除;右室流出道瘤、近心尖巨大腫瘤或粘連多者須經右室前壁切口切除。

⑷左室流出道瘤且蒂長者可通過主動脈根部切口進行切除。若腫瘤靠近左室心尖應通過左室心尖無血管區平行於左前降支的切口,腫瘤切除清洗後,用墊片條夾心餅乾法縫合左室切口。

3.腫瘤切除

⑴避免直接鉗夾、鑷碰瘤體,特別是葡萄狀或息肉狀粘液瘤,以防碰碎脫落。

⑵找出蒂部附著處,連同瘤蒂及心肌組織縫以牽引線或用鼠齒鉗夾住提起,藉助直角鉗探測瘤蒂大小範圍,沿瘤蒂略大(0.5~1cm)之同心圓切除臨床心肌組織(房間隔、房壁全層、室隔、室壁相當厚度),同時擴大心臟切口完整提出腫瘤。

⑶若瘤體較大較重或質脆易脫碎片者(葡萄狀、息肉狀),心臟切口宜大些,並可藉助於一大小合適、柄可彎曲的湯匙托住瘤體、或用吸力較小的吸引器吸住瘤體協同提位取出。

⑷瘤體與心肌、瓣膜等粘連難分者,應一律切除,不予姑息。

⑸巨大而粘連十分廣泛的心腔內粘液瘤無法在常規切口操作切除者,應考慮以自體原位心臟移植法,即切下心臟,切除腫瘤,補好缺失區,將心臟複位。

4.腫瘤切除後處理

⑴檢查心臟腫瘤是否切除徹底。

⑵察看摘出的腫瘤是否完好無缺。

⑶利用強壓吸引器充分吸盡心腔內、肺靜脈內殘存瘤組織碎屑,並以清水沖洗徹底。

⑷精心修復心肌組織缺失區。

⑸直接縫合或補片修得間隔或心壁缺失區。

⑹瓣膜缺失無法修復者,即予置換人工瓣。

傳導系主幹受損者,安裝永久心臟起搏器

5.粘液瘤碎屑栓塞的預防

⑴右心瘤作心臟切口前夾阻肺動脈,使碎屑不致進入肺動脈。

⑵瘤體切除後心臟徹底沖洗吸淨。

⑶放開主動脈鉗之前,主動脈排氣口充分排血,使微小瘤栓排出。

6.術後低心排症候群(尤以左室切口為甚)的預防

⑴術前提高心臟功能。

⑵避免不必要的過多、過大的切口損傷。

⑶充分做好心肌保護

⑷保持電解質(鉀、鎂、鈣)、血容量、血液質量在正常範圍。

(六)術後處理

心臟粘液瘤的術後一般處理除和其它心臟手術後相同外,要特別注意有無瘤栓栓塞徵候,遇有肢體栓塞,要積極取栓,腦栓塞要積極對症、支持治療。

低心排血量症候群的處理也同於其它心臟術後,即須補足血容量,用藥物強心、利尿、調整血壓,必要時宜早行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或左、右心輔助循環心律失常則須糾正電解質紊亂,使用合適抗心律失常藥物,安裝臨時或永久心臟搏起器。

(七)術後效果與隨診要求

對心臟粘液瘤患者做好出院指導特別重要,以提高其自我判斷病情的能力,確保隨診要求,力爭及早發現再發或複發。

我國部分有十年以上的隨診資料表明,術後再發病例約佔1%~2%,國外文獻估計為5%。患者面臨術後再發或複發的這種威脅,使長期(終身)定時隨診十分必要。

隨診內容除自我感受(症状)和體征外,最主要為超聲心動圖檢查。要求術後4年內每半年1次,4年後每年1次。

隨診方式:有條件者回施術醫院門診複查,或至當地醫院複查後以通訊方式通知施術醫院。  

併發症

一般心臟粘液瘤術後最常見的併發症為:

1、心律紊亂房室束傳導阻滯:一般來說均為短暫性,通過利多卡因靜脈滴注治療室性早搏。短暫的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異丙基腎上腺素靜脈滴注維持心率,必要時安置經靜脈心內臨時起搏,待恢復竇性節律後拔除起搏導線。

2、體循環栓塞:常為瘤體碎片脫落所致,腦部主要血管栓塞可引起腦組織缺氧水腫和壞死,病人昏迷不醒甚至死亡。身體其他重要臟器血管栓塞,在擴張血管藥和抗凝治療無效情況下應採取切開血管取栓手術。

3、本病還有發生猝死的危險。

關於「心臟內粘液瘤」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