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椒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地椒
Dì Jiāo
地椒
別名 地花椒、百里香、山椒、山胡椒
功效作用 溫中散寒,驅風止痛。治吐逆,腹痛泄瀉,食少痞脹風寒咳嗽咽腫牙疼身痛肌膚瘙癢
英文名 Mongollian Thyme Herb, Herb of Mother-of-thyme, Herb of Carpet Thyme, Herb of Mongolian Thyme
始載於 嘉佑本草
毒性 小毒
歸經  
藥性
藥味

地椒

Herba Thymi

(英)Mongolian Thyme Herb

別名 百里香、千里香。

來源 為唇形科植物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 Ronn.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態 矮小半灌木狀草本,有強烈香氣。匍匐莖末端多成不育枝或偶成花枝。莖具四棱,枝紫色,密被絨毛;花枝高2~10cm。葉對生,2~4對,卵形,長0.5~1cm,側脈2~3對,兩面有凹陷腺點;下部的葉柄長約為葉片的一半,上部的葉柄變短。花序頭狀;花萼略唇形,喉部具毛環;花冠紫紅色至粉紅色,二唇形,長6.5~8mm;雄蕊4,二強,伸出。小堅果近圓球形或卵圓形。花期6~8月,果期9月。

生於山地、雜草叢中。分布於內蒙古、陝西、甘肅、寧夏、青海、山西、河北。

採制 夏、秋季花盛開時採收,除去雜質,陰乾或晒乾。

化學成分 莖、葉含揮髮油,油中主要為芳樟醇龍腦香芹酚(carvacrol)、對傘花烴麝香草酚;葉尚含齊墩果酸熊果酸咖啡酸

性味 性溫,味辛;有小毒。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資料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全株有小毒。

功能主治 祛風解表,行氣止痛。用於感冒頭痛牙痛腹脹冷痛。

【中文名】地椒(《嘉佑本草》)

【類 別】全草類

異名】地花椒(《海上名方》),百里香(《植物學大辭典》),山椒(《中國藥植圖鑑》),山胡椒(《遼寧經濟植物志》)。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百里香的全草。

【植物形態】百里香

多年生小灌木狀草本。莖匍匐狀,隨處生根,多分枝,下部木質化,紅棕色,花枝直上,高3~15厘米,有強烈芳香氣。葉對生;細小,長橢圓形或卵形,長達15毫米,寬達7毫米,全緣,鈍頭,基部具剛毛,有短柄。花小,紫紅色,簇集枝端,形成輪傘花穗:萼綠色,萼筒鐘形,先端5裂,喉部有毛;花冠唇形,下唇3裂;雄蕊4,2強;雌蕊1。小堅果橢圓形,位於宿萼的底部。花期6~7月。

生長於乾燥山坡砂質地。分布內蒙古、甘肅、陝西、東北等地。

同屬植物野百里香亦同供藥用。其特徵為:莖疏生倒卷柔毛。葉橢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5~10毫米,寬3~5毫米。花小,紫紅色;萼片邊緣及喉部具白毛;花冠長於萼。小堅果長約1毫米。

分布內輩古、陝西,甘肅、青海、寧夏等地。

【採集】6~7月採收,陰乾或鮮用。

【化學成分】含黃芩素葡糖甙、水犀草素-7-葡萄糖甙、芹菜素等黃酮成分,揮髮油0.8~1.33%.揮髮油中含香荊芥酚53%、對-聚傘花素17%、γ-松油烯8%、α-松油醇5%、姜烯4%、龍腦等。尚含熊果酸、鞣質、樹膠、樹脂、脂肪油、百里香酚等。

【性味】《嘉佑本草》:"味辛,溫,有小毒。"

【功用主治】溫中散寒,驅風止痛。治吐逆,腹痛泄瀉,食少痞脹,風寒咳嗽,咽腫,牙疼,身痛,肌膚瘙癢

①《嘉佑本草》:"主淋煠腫痛。"

②《中國藥植圖鑑》:"為鎮痙、驅風、強壯劑。主治痙攣咳嗽百日咳炎症,喉頭腫痛。"

③《新疆中草藥手冊》:"祛風,止咳化痰,治感冒。"

④《陝西中草藥》:"溫中散寒,健脾消食,祛風鎮痛。治胃寒痛,小腹脹滿,消化不良,周身疼痛,牙痛。"

⑤《陝甘寧青中草藥選》:"清暑解熱,和胃止嘔。"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4錢;研末或浸酒。外用:研末撒或煎水洗。

【選方】①治感冒,百日咳地椒一錢,水煎服。(《寧夏中草藥手冊》)

②預防中暑、感冒:地椒泡水當茶飲。(《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③治百日咳,喉頭腫痛:地椒、三顆針車前草各三錢。水煎服。(《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④治胃寒痛,消化不良:地椒三錢。水煎服。(《陝西中草藥》)

⑤治消化不良,腹瀉:地椒五錢,滑石一兩,甘草二錢,麥芽四錢。水煎服。(《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⑥治外傷周身痛:地椒一至二兩。白酒一斤,浸泡二十四小時,每次服二至三酒盅,每日二次。(《陝西中草藥》)

⑦治月經不調:地椒五錢,白龍蒼菜一兩。每日劑,煎服二次。(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⑧治慢性濕疹皮膚瘙癢:地椒五錢,蒲公英一兩。水煎外洗。(《陝甘寧肯中草藥選》)

⑨治牙痛:地花椒、川芎藭尖等分,為末,擦之。(《海上名方》)

【臨床應用】①治療關節炎

將百里香製成注射液,每毫升相當於原生藥3克,行穴位注射。取穴:上肢外關肩三針、曲池下肢懸鐘足三里崑崙陽陵泉承山風市環跳血海;腰背部取肩井肺俞至陽腎俞腎脊、八髎。以上穴位交替使用,每次取2~3個,每天注射1次,每穴注射0.5~1毫升,10天為一療程。治療關節炎28例,有效24例;類風濕性關節炎20例,有效16例。其中分別有3例和4例自覺症状消失,關節腫脹基本消退,關節活動逐漸恢復。注射時常有局部疼痛,肌肉豐滿部位的穴位疼痛較少。治療期間未發現其他異常反應。

②治療大骨節病

用地椒草製成100%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日1次,每次~2毫升,10~15次為一療程。觀察533例,治癒(自覺症状消失,關節活動自如咸明顯改善,勞動力恢復或大部恢復)317例,基本治癒及好轉(自覺症状減輕,關節功能改善,勞動力部分恢復)214例,無效2例。用藥10~45天內療效最高,有效人數佔66.8%;45天後療效較慢。治癒病例平均天數為40.39天。遠期療效有待觀察。

③治療急性胃腸炎

取地椒(野百里香)干品3~4錢(鮮品5~7錢),開水浸泡10分鐘後煎服。若嘔吐甚,加灶心土3錢。觀察48例,其中23例配合針刺足三里、內關、巾脘、大椎等穴,結果均迅速控制症状。一般服藥15分鐘內嘔吐停止;10~30分鐘腹痛緩解或消失,最慢者1小時緩解。治療中未出現嚴重脫水昏迷等症;己出現脫水的2例未經補液,用藥後24小時內體力基本恢復;1例昏迷患者,加刺人中、百會等穴,24小時內各種症状亦基本緩解。

④治療慢性胃痛

以地椒(野百里香)3錢泡茶飲,每日2次,連服7天為一療程,常需堅持2~3個療程始見效。共治26例,結果9例治癒,13例顯著好轉,3例中斷治療,1例嚴重燒心、泛酸空腹胃痛者無效。

野百里香有小毒,正常用量無不良反應,若超過2兩,可出現頭暈、眼脹,血壓稍有升高等反應。

【生藥材鑒定】

性狀鑒別 (1)百里香 莖方柱形,多分枝,長5-18cm,直先約1mm;表面紫褐色,幼莖被白色柔毛。節明顯,匍匐莖節上具細根。葉多皺縮,展平後呈卵圓形,長0.3-1cn,寬1.5-4mm,先端鈍或稍銳尖,基部楔形,全緣,下面腺點明顯。小花集成頭狀,紫色或淡紫色。小堅果近圓形或卵圓形,壓扁狀。氣芳香,味辛。

(2)避孕藥毛地椒 與時里相似,但葉事寬狼狀披針形,長0.9-1.2cm,寬3-5mm。

顯微鑒別 葉表面觀:展毛地椒 上表皮細胞壁波狀彎曲,角質紋理明顯,氣孔直軸式,腺鱗較多。腺鱗頭部8細胞,直徑60-76μm四周有角質紋理,其與分泌細胞之間,貯有淺黃色分泌物,柄極短,單細胞,四周有12-17個表皮細胞呈輻射狀排列。腺毛較多,部單細胞,直徑16-20μm,柄短,單細胞。葉脈處的表皮細胞長方形,有單細胞腺毛,並有1-2細胞的非腺毛,長50-108μm。近葉柄處的非腺毛細長,3-8細胞,長約1.2mm,表面有疣狀突起

薄層色譜:分別取百里午,展毛地椒揮髮油,脫水後用少量乙醚溶解,作供試品液;另取香荊芥酚,麝香草酚作對照品。分別點樣於同一畦膠G-CMC薄板上,以二氯甲烷展開,展距16cm。取出,晾乾。噴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於100℃烘5min。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位置,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藥物應用鑒別】地椒與高良姜均為辛溫之品,皆為溫中散寒之藥,然高良姜偏於治胃寒,善治胃脘冷痛,噯氣嘔逆,而地椒偏治脾寒,腹痛瀉泄,還可祛風止痛

關於「地椒」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