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學/肥大性齦炎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口腔科學》 >> 口腔頜面常見疾病 >> 牙周病 >> 肥大性齦炎
口腔科學

口腔科學目錄

肥大性齦炎牙齦組織受到長期的局部刺激所引起的慢性炎症,表現以牙齦明顯的炎性腫脹增生為特徵。病變可累及附著齦。多見於青春期,以上下頜前牙唇側牙齦為好發部位。

病因

除引起邊緣性齦炎的局部因素外,尚可有口呼吸牙齒排列咬合的異常。青春期內分泌的改變,特別是性激素的變化,也易誘發本病。

臨床表現

牙齦腫脹肥大,呈深紅色或暗紅色,組織鬆軟,探診易出。牙齦乳頭球狀突起(附圖1)。腫脹的牙齦常可覆蓋前牙唇的1/3或更多。由於牙齦肥大,使齦溝加深而形成齦袋,袋內易藏食物,細菌易滋生,自潔作用差,故炎症加重,可有深性分泌物。若身體抵抗力降低時,可出現單發或多發性的齦膿腫,特別以齦乳頭區較多見。

肥大性齦炎


附圖1 肥大性齦炎

自覺症状可有刺激性牙齦出血、發脹、口臭等。病變後期,因纖維增生而使牙齦質地較為堅韌,炎症也有減輕,又稱增生性齦炎

妊娠期間發生的肥大性齦炎,稱妊娠期齦炎(Pregnancygingivitis)。有時個別齦乳頭腫脹成球狀且常帶蒂,稱妊娠期齦瘤分娩後,肥大的牙齦一般可自行消退。

某些系統性疾病也可出現牙齦的肥大或增生改變。應注意鑒別,如:

白血病由於白細胞增多,在末梢血管內淤積,造成牙齦腫脹和肥大,齦色蒼白,如伴有炎症則齦緣充血並有滲血現象。病情嚴重者,齦乳頭或齦緣出現壞死,並有口臭。

維生素C缺乏性齦炎。整個牙齦呈紫紅色,易出血。重者,齦緣壞死,口臭明顯。

長期服用苯妥英納的病員,可出現牙齦增生,其特徵是頰、舌側牙齦同是增生,呈結節狀,質堅實,色淺淡,不易出血(附圖2)。

內服苯土英鈉後牙齦增生(上頜)


附圖2 內服苯土英鈉後牙齦增生(上頜)

治療

1.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如刮除牙石,消除食物嵌塞,去除不良修復物等,對口呼吸者,應針對原因,加以處理。有咬合異常者,可磨改牙齒或作正畸治療

2.藥物治療可用1~3%過氧化氫液沖洗齦袋,袋內上碘合劑或滅滴靈螺旋黴素藥膜,並有漱口劑含漱等。若有膿腫發生時,可配合抗菌藥物的治療。

3.手術治療經上述治療後仍不能使牙齦恢復正常生理外形者,可作牙齦切除術

由系統性疾病引起的牙齦肥大,應先進行系統性疾病的治療,再配合適當的局部治療。如白血病引起者,應先到內科診治,不應輕率地進行牙石刮除或手術。

參看

32 邊緣性齦炎 | 單純性牙周炎 32
關於「口腔科學/肥大性齦炎」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