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疾病預測/同源與潛病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中醫疾病預測》 >> 總論 >> 同源與潛病
中醫疾病預測

中醫疾病預測目錄

同源器官」,指在生物進化史上及人體胚胎髮育過程中的同胞器官。由於它們在生理上有著特殊的血緣關係(生理同功同源),因此在病理上也必然「同病相連」,這就為疾病預兆學開闢了新的領域……

第一節 同源與臟象

同源,指同源理論,屬於生物進化理論範疇。具體指同源器官,所謂同源器官,指人體結構相同,來源相同的器官。來源相同即祖先相同,包括兩個內容,一是生物進化史上的同源,一是人體胚胎髮育過程的同源。因為是同源,所以這些器官進化到人類階段,雖然外形和功能已經有所不同了,但卻存在著特殊的血源關係和潛在的病理聯繫,因此在探索潛病預報方面有著重要價值。

人類的進化過程是漫長的,人類是歷史發展的產物,人類是從脊椎動物中哺乳類的一支靈長類進化來的,也即從脊椎動物演化而來。脊椎動物經歷了6億年的演化過程,從無脊椎動物進化到脊椎動物已經是進化史上的巨大飛躍,人類的出現則是自然發展史上的又一個偉大創舉。

生物在不停地進化著,個體胚胎時期的演化是系統進化的縮影,即個體胚胎時期重複了種族的進化過程。故德國生物學家赫克爾稱之為「生物發生律」,又叫「重演律」,然而雖名曰「重演」,但每一代皆重新發育一次,也即是在一個更高層次上的重複。

胚胎時期的重演律,提供了「同源器官」的理論依據,同源器官指內部結構相同,且來源於共同祖先的器官。胚胎時期的演化過程即是生物進化過程的「活化石」,也就是種族進化的再現,從人類胚胎時期的演化,可以掌握「同源器官」的規律,對充實和發展中醫臟象理論具有重要意義。如人的個體發生,從受精卵開始,歷經囊胚原腸胚、三胚層胚,反映了整個脊椎動物的進化過程。

人體胚胎的發生過程主要為三胚層,三胚層包括外、內和中胚層,由此而衍生人體的全部組織和器官,其中外胚層分為腦、脊髓、及皮膚系列、汗腺乳腺等;中胚層分化為心、血管淋巴,腎、卵巢睾丸骨骼肌肉組織;內胚層分化為胃腸、呼吸道上皮扁桃腺膀胱尿道上皮、肝、耳、甲狀腺等。

同源器官之間具有互病的特點,即只要其中一個器官有病,則另一個器官也會相應而病,達爾文稱之謂「相關變異」(《物種起源》)。這一現象中醫黃帝內經》早已有所記載,如《素問.上古天真論》曰:「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說明腎、發、齒胚胎同源,因此在病理上也「同病相連」。客觀上為從發、齒預測腎病,提供了又一理論依據。

總之,器官的「同源」關係,提示了人體臟器之間新的相關性的理論依據,充實了臟象整體性的內容。因為是同源器官,因此必然有一定的血緣關係,也必然存在著病理生理的影響,這就為潛病預報開闢了新的領域,也為同源同治打開了通道。

第二節 同源與潛病預測

「同源」,除解剖同源的含義之外,還包括著生理同源。生理親緣又意味著病理親緣的潛在,因此「同源」理論在潛病及疾病預測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一、腎上腺性腺同源

腎、腎上腺皮質和性腺皆為胚胎同源,即都發生於中胚層,並且性腺衍生於腎的中腎階段,因此二者關係親緣,在生理功能上有共同之處。如性腺和腎上腺皮質二者皆分泌性激素,共同擔負著調節性激素的作用。說明在生理上,腎上腺皮質和性腺在調節性激素方面可以互補,因此在病理上也就隱伏著病理因果關係,如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阿狄森氏病)則性激素分泌減少,而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柯興氏症候群)則性激素分泌亢進。最終皆可導致性腺代償失調而發生腎源性內分泌紊亂,因此臨床上,腎上腺與性腺之間常存在著潛病的隱患。

二、肺與皮毛同源

根據生物演化的規律,肺與表皮在最原始的無脊椎動物的始祖——單細胞動物,就是同源器官。如水生無脊椎動物;原生動物即以體表起肺的呼吸作用,水母卻通過細胞膜直接進行呼吸環節動物從皮膚吸收氧,再通過血液運送到體內,說明肺與皮毛的關係在無脊椎動物時就是同功的。當進化到兩棲動物時,肺與皮毛共同擔任呼吸功能;自爬行類動物以後就漸漸以肺呼吸為主了;即使到了哺乳類乃至人類,皮膚仍然起輔助肺呼吸的作用,「皮膚呼吸」是人類不可缺少的呼吸功能。可見肺與皮毛從原始的無脊椎動物到人類,都是生理同功同源的。因此二者在病理方面也是彼此牽連,互為隱患的。故中醫臟象理論強調「皮毛受邪,必內應於肺」,「肺合皮毛」,「肺應皮」(《黃帝內經》)。中醫還稱皮毛為玄府腠理,並認為與元真之氣的通暢密切相關,如《金匱要略》:「腠者,是三焦通會元真之處」。上述皆可視為肺與皮毛同功同源關係的標誌。臨床上皮毛受邪即應注意肺的潛在易罹性,如皮膚出現瘙癢黑棘皮病皮肌炎,應警惕肺惡性腫瘤的潛在危險性。又寒邪束表、肺必受遏,肺虛衛弱,表必失固等皆可說明肺與皮毛二者的病理生理親緣關係

三、膀胱、肺、皮毛同源

膀胱、肺、皮毛也是生理同功同源器官。膀胱與肺皆起源於中胚層,從動物系統進化史看,尿囊在爬行類、鳥類及某些哺乳類動物即有呼吸功能。排泄系統最早在原生動物是伸縮胞。如變形蟲的伸縮胞既有呼吸作用,又有排泄功能,是呼吸與排泄的同功器官,為「肺腎同源」提供了進化論的理論依據。《內經》也曰:「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應。」(《靈樞.本藏》)說明泌尿系統呼吸系統始終有著親緣的互補關係。和中醫理論強調肺腎在水津氣化方面的密切相關性,認為肺為水之上源,腎為水之下源,高源化竭則腎失布津等理論是一致的。臨床上,汗尿之間的病理生理關係和治則中的「提壺揭蓋」法等,都可以肺腎同源為理論基礎。

人類的泌尿系統雖然已沒有呼吸的功能,但在津液氣化方面和肺、皮毛,依然存在著調節和互補作用。如人類的皮毛仍有呼吸和排泄作用,與膀胱泌尿系統配合默契,皮膚的呼吸與排泄是肺、腎重要的輔助器官。因此皮膚與肺腎在病理上也互為影響,在潛病方面皆有一定意義。

四、生殖與泌尿系同源

生殖與泌尿二者胚胎同源,皆發生於中胚層。除生殖腺與腎上腺皆同為產生甾類激素的組織之外,前庭大腺尿道球腺也是同源物,加之解剖位置比鄰,因此生殖與泌尿二者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在病理方面有著因果關係。如前列腺炎患者常出現陽痿不育等症,而泌尿系感染常導致前列腺炎

五、內分泌與神經系統同源

內分泌與神經系統,從生物系統演化史來看是同源的。成體海鞘神經腺,可視為垂體原始結構(《脊椎動物身體》,美國,羅默),說明內分泌與神經系統從進化史上即有親緣關係。內分泌與神經系統的親緣關係,要追溯到無脊椎動物。內分泌與神經最原始的合作——神經內分泌作用,即由神經內分泌系統產生神經分泌物來完成。至關重要的內分泌腺——垂體,也受丘腦下部的支配。

下丘腦,神經內分泌細胞具有神經和內分泌兩種特性,能釋放神經內分泌激素,作用於垂體,從而起到調節內分泌的作用。而內分泌的協調與否又影響著神經系統,二者生理上的親緣必然存在著病理上的互為隱患。神經系統失調引起內分泌紊亂,內分泌紊亂又是導致神經精神疾患的因素。如青春期、更年期內分泌變化最易誘發精神病,故內分泌與神經精神系統在系統進化史上的親緣,形成了二者在生理方面的特殊關係,從而也導致了病理上的因果轉化鏈。因此二者客觀上存在著互為潛病的條件,在疾病預測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六、經絡與神經系統同源

經絡是中醫獨特的組成部分,在生物系統進化史中雖然沒有涉及經絡,但根據中國2000多年來的實踐,證實經絡是一種傳導系統。按照中醫理論,經絡內聯臟腑,外絡肢節是溝通人體臟腑組織的橋樑,是運送經氣的通道。

神經系統是管理、支配和調整人體各系統的機構,具有信息的接受、傳導、處理和貯存的決定性作用。神經系統來源於外胚層神經節,目前雖然還沒有證實經絡系統在系統發生學上的起源問題,但根據經絡系統的結構、功能等與神經系統有類似之處,並密切相關,則可推測經絡系統和神經系統在發生學上有同源的可能。從結構學看經絡系統與神經節段有關,可能為胚胎同源但有不同的分化而已。從功能上看經絡系統亦為傳導系統,與神經系統有互補作用,可以互相增強功能;在病理方面,互為影響。如神經系統障礙的患者,經絡系統刺激的反映性可表現為滯緩,反之,從經絡的反應性也可以預測神經系統的正常與否。可見經絡系統與神經系統有一定的親緣關係,在疾病的預測方面有一定的意義。

七、血液與淋巴同源

血液的系統演化也是從簡單到複雜的,最早的單細胞動物的循環是通過原生質的流動來實現的。動物血液循環是從開管循環進化為閉管循環的,最早的開管系統,其血液,淋巴和組織液不分,因此血液與體液最早就是同功同源的,說明津液和氣血從最原始就有特殊的親緣關係,為中醫「津血同源」的又一理論依據。

血管及淋巴管又為胚胎同源,皆起於中胚層。血管系統是胚胎最早的器官系統,淋巴管的發生比血管約晚2周,所有的淋巴細胞皆起源於卵黃囊壁的造血幹細胞。目前另一種觀點認為最早的淋巴管來自靜脈內皮發出的毛細管分支(《人體發生學》,加拿大,K.L.穆爾著,何澤涌主譯,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版)。可見血液系統與淋巴系統有著特殊的親緣關係。在生理方面,淋巴來自組織液,而組織液又來自血漿,因此從組成成分來說,淋巴與血液只不過是蛋白少一點而已。由毛細血管濾出的組織液進入毛細淋巴管後,經淋巴管再迴流入靜脈淋巴循環體循環的一個支流,因此可以說淋巴系統是血液循環系統的延伸和補充。淋巴系統除起到衛御作用外,並能起到調節和平衡血液和組織間液的作用。

血液和淋巴系統關係密切,因此在病理上也互為因果關係。如淋巴迴流障礙可以導致血液、體液循環障礙而發生水腫。同樣血液循環不良也可引起淋巴、體液循行失常,而發生體液的動態平衡失調,從而產生諸種疾患。這些病理因果關係皆由於血液和淋巴「同源」之故。

八、乳腺和汗腺同源

乳腺是特殊的汗腺,也即由汗腺演化而來,二者皆發生於胚胎時期的外胚層,因此乳腺和汗腺有著特殊的親緣關係。臨床上皮膚對乳腺癌有一定的預報意義。如皮膚搔癢、皮疹帶狀皰疹、黑棘皮病、皮肌炎、周圍神經炎等皆可為乳腺癌的早期先兆。此外,根據乳腺和汗腺的同源關係,乳癰初期可用麻黃湯發汗開表收功,而乳漏虛汗者則予桂枝湯,汗止乳漏自愈。這些均表明了「同源」的臨床實踐價值。

九、骨與腎、胃腸與肝胰同源

骨與腎在發生學上是同源器官,皆發生於胚胎外胚層,故二者在生理及病理上均極為相關。中醫臟象學說腎主骨」,「腎主骨髓」極為強調腎與骨的關係,臨床上,骨病常從腎治,骨之堅脆亦為腎盛衰的徵兆。如《素問.上古天真論》說:「女子……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男子……八八……筋骨解墮天癸盡矣。故髮鬢白,身體重,行步不正,而無子耳。」卵巢畸胎瘤中的骨、發、齒,是骨、發、齒、腎同源的最好證據,臨床上齒腎同治也可說明。

脊椎動物的肝是消化管腹面生出的一個大突起,具有貯存及轉化作用。胃腸與肝、胰在胚胎髮生學上也為同源器官,皆發生於胚胎內胚層。中醫認為肝脾有互相制約、互相資生的作用,在病理方面,肝脾也互為病理因果關係。如肝病首先有傳脾的可能,故《金匱要略》說:「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上述根據同源理論更證實了肝脾之間的密切關係。

十、咽與心腎、肺與腎上腺皮質同源

心腎對咽喉感染(包括咽峽炎喉炎扁桃腺炎)有著特殊的易感性。如咽峽炎、扁桃腺炎、白喉皆易引起心內膜炎心肌炎腎炎等。此外肺部結核極易導致腎上腺皮質結核,如是從咽與心腎,肺與腎上腺皮質在潛病方面的特殊聯繫,可以推測它們必然存在著某種親緣關係。

臨床上,往往在咽部感染的同時,心腎已經有著潛在的病變,只不過症状表現稍晚而已。故實踐提示,咽部感染較重的病人要同時預防心腎感染,而不是心腎症状出現了才採取治療措施。

綜上所述,從生物系統進化論的學說分析,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即人體臟器之間存在著胚胎同源或進化史上的生理同功同源,因此具有一定的親緣關係,從而在生理上密切相關,於病理方面也互為因果關係,故在潛病及疾病預測方面有著特殊的意義。此外,探索「同源」理論,對打破臟象學說的局限性,對臟象理論的補充和深入研究頗有價值,無論在預防醫學和治療醫學上都具有深遠意義。

32 遺傳與潛病 | 病態平衡與潛病 32
關於「中醫疾病預測/同源與潛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