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疾病預測/中醫疾病預測的理論基礎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中醫疾病預測》 >> 總論 >> 的理論基礎
中醫疾病預測

中醫疾病預測目錄

任何微小的、隱蔽再深的疾病亦難免不露出跡象,因為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內在的疾病必然通過各種渠道外露,因此疾病的先兆預測是有其基礎的……

第一節 臟象理論是中醫疾病預測的理論基礎

臟,指人體內臟。象,即外表徵象。臟象即言內臟有病可徵象於外,所謂「臟居於內,形見於外」。即言內在的臟腑病理可以反映於外,因此通過外在的器官變化徵象便能預知內髒的病理狀況,這就是臟象學說的精髓。臟象學說突出了人體內外相應、表裡相關、上下互通、腹背呼應的整體觀點。既然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是互相聯繫的,因此疾病的存在就不是孤立的,任何一個器官有病,其它器官也就必然受到波及而有所表露,這就是說疾病的先兆是有其客觀基礎的。

臟象理論代表著中醫局部與整體的關係,臟象理論是中醫整體統一觀的核心。

一、人體的臟腑是互相關聯的整體

臟象學說的精髓之一就在於臟腑之間的整體統一性。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臟腑之間通過「表裡」關係和「相合」關係而互相依存、互相制約著,從而實現內在環境的整體統一性。

每一個臟腑既獨立存在,又與其它臟腑緊密聯繫著。其中肝腎水木同源,心腎水火既濟,肺肝氣血升降,脾腎火土相煦等無不體現著這一相關性。五臟除存在著水火氣血的互根關係外,還存在著相生的依存關係和相剋的制約關係以及臟腑之間的表裡關係。尤其還通過經絡的循行,密切了臟腑之間的關係,如心通過手少陰心經「起於心中,出屬心系」;足太陰脾經「其支者,復從胃,別上膈,注心中」;手太陽小腸經「入缺盆,絡心」;足少陰腎經「從肺出絡心、注胸中」;手少陽三焦經「布膻中,散絡心包」;手厥陰心包經「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如是把心與小腸、脾、腎、三焦、心包等貫通起來。再如肺、大腸、心、腎、肝通過手太陰肺經「上膈屬肺」;手陽明大腸經「絡肺」;手少陰心經「復從心系卻上肺」;足少陰腎經「其支者,上貫肝膈,入肺中」;足厥陰肝經「其支者,復從肝,別貫膈,上注肺」從而和肺氣相貫。

又如,與肝聯繫的經絡有足少陰腎經「其支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足厥陰肝經「挾胃、屬肝、絡膽」;足少陽膽經「其支者,……以下胸中,貫膈、絡肝、屬膽」。因此,腎、肝、膽、三臟經氣均相通應,有病時皆可互報。

此外,人體各個部位與臟腑之間,還有著特定的相應關係:如《素問.脈要精微論》曰:「頭者,精明之府,頭傾視深,精神將奪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隨,府將壞矣。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則僂附,筋將憊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則振掉,骨將憊矣」。

臟腑之間,一臟主多腑,如腎與膀胱、腦、骨都有密切關聯;一腑分屬多臟,如女子胞既繫於腎又絡於心。臟腑與經絡之間的「一臟多經」和「一經多臟」的關係,密切了人體的內在聯繫。由於臟腑之間在生理功能上密切相關,因此疾病也是互為傳變的,如《素問.玉機真藏論》說:「五臟相通、移皆有次」。

綜上所述,中醫臟象理論說明,臟腑之間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密切相關的。因此,疾病的信息也必然是互通的,足見中醫臟象理論是疾病預測的物質基礎。

二、人體臟腑與體表五官九竅皆相通應

五官和五臟相應,在《內經》早有提出,如:「以官何候?岐伯曰:以候五臟。故肺病者,喘息鼻張;肝病者,眥青;脾病者,唇黃;心病者,舌卷短,顴赤腎病者,顴與顏黑」(《靈樞.五閱五使》)。然而人體臟腑不僅一臟與一竅相聯,而且每竅與各臟皆相通應,由於每一官竅既能反映直接相應的臟腑病理,亦能反映其它各臟腑的狀況,因此每一五官皆可為整體臟腑的全息縮影。如眼的五輪八廓,鼻部明堂的臟腑投射,耳廓的臟腑分布等,尤其是頭部官竅的投射最為集中,因頭為諸陽之會,面為頭之旗,臟腑經絡的氣血皆上注於頭,頭部五官血絡密布,暴露充分,故頭部官竅最能暴露內髒的病變。以目為例,目雖為肝竅,然「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其精陽氣上走於目而為能,睛行。」則故僂和附眼,目筋有將聯憊系矣的。經骨絡者甚,多髓,之有府直,接不起能於久眼立部,的行,有則止振掉於,目骨的將,有憊循矣於」。眼目附近的。十二經脈中,除肺、脾、腎、心包臟之腑外之,其間余,一八臟條經主脈多腑皆與,如眼有腎聯與膀系胱。其、腦中,、骨心都、肝有經密切聯關係聯最;為一直腑接分,奇屬經多八臟脈,中如,女除子督胞、既陰系維於脈腎、又沖絡脈於、心帶。脈臟之腑外與,有經絡四之條與間眼的聯「一系臟,故多經《」靈樞和.「一口經問》多臟有」「的目者關,系,宗脈密切之所了聚人體也」的之內在說聯。系《靈。樞由於.五臟隆腑津之液間在別》生理說功:能「五上臟密六切腑相,關,目為因之此疾候」病,也即是言互眼為通傳五變髒的,,氣如貫五《素輪問,.可玉見機目真並藏非論獨》為說肝:竅「五,臟五臟相通六腑、移皆與皆有目次有」聯。系,如《靈樞.大惑》曰:「目者,心使也。」《靈樞綜.上衛所氣述》,說中:「醫命臟門象者理,論目說也明。」,《靈臟樞腑之.五間不津是液孤別立》存說在:「的五,臟是六密腑切…相…關目的為。之因候此」,皆疾可病說的明信。五息臟也六必腑然是的疾互通患均的,反足映於見中目,醫臟充象分提理論示是了疾五病官預九測竅與的物內質體基各礎部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靈樞.師傳》曰:「五臟六腑者,肺為之蓋,巨肩陷咽,候見其外。……五臟六府,心為之主,缺盆為之道,巖骨有五官和五臟相應,在《內經》早有提出,如:「以官何候?余,以候。……肝者主為將,使之候外,欲知堅固,視岐伯曰:以候五臟。故肺病者,喘息鼻張;肝病者,眥青;脾目小大。……脾者主為衛,使之迎糧,視唇舌好惡,以知吉病者,唇黃;心病者,舌卷短,顴赤;腎病者,顴與顏黑」凶。……腎者主為外,使之遠聽,視耳好惡,以知其性。……(《靈樞.五閱五使》)。然而人體臟腑不僅一臟與一竅相聯,願聞六府之候。岐伯曰:六府者,胃為之海,廣骸、大頸、張而且每竅與各臟皆相通應,由於每一官竅既能反映直接相應胸,五穀乃客;鼻隧以長,以候大腸;唇厚、人中長,以候的臟腑病理,亦能反映其它各臟腑的狀況小腸;目下果大,其膽乃橫;鼻孔在外,膀胱漏泄鼻柱

,因此每一五官皆央起,三焦乃約。此所以候六府者也。上下三等,臟安且良可為整體臟腑的全息縮影。如眼的五輪八廓,鼻部明堂的臟矣。」表明了五臟六府皆有相應的外候,視其外候,可知五臟腑投射,耳廓的臟腑分布等,尤其是頭部官竅的投射最為集的良惡。中,因頭為諸陽之會,面為頭之旗,臟腑經絡的氣血皆上注於頭,頭部五官血絡密布,暴露充分,故頭部官竅最能暴露內髒的病變。以目為例,目雖為肝竅,然「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其精陽氣上走於目而

第二節 經絡體系是中醫疾病預測的物質基礎

經絡是運行氣血、聯絡臟腑與肢節、溝通表裡上下及內外通路的組織,是臟象學說的物質基礎,也是疾病先兆產生的基礎。

一、經絡是聯絡臟腑的通路

經絡是臟腑的延伸,經氣源於臟氣,臟氣通過經氣互相通應。十二經絡、三百六十五絡,內聯臟腑,外絡肢節,網路周身,無所不通。

由於經絡內連於五臟六腑,外散於「十二皮部」,溝通了體表和內髒的關係,因此臟腑包含的全身信息,便可通過經絡的「內屬外絡」反映於外。十二經脈中,每一經都分別絡屬一臟一腑,從而加強了臟腑表裡之間的聯繫。經絡又在五官九竅之間聚集組成宗脈和筋肉,構成「目系」、「耳系」、「鼻系」、「宗筋」等,密切了臟腑和五官九竅的聯繫。因此人體任何一個器官有疾患皆可通過經絡的傳導而反映出來。

如和耳部有關的經絡有足陽明胃經「上耳前」,手太陽小腸經「卻入耳中」,足太陽膀胱經「從巔至耳上角」,手少陽三焦經「系耳後」,「上出耳上角」,「從耳後入耳中,走出耳前」,故耳有「宗脈之所聚集」之說。由於耳通過經絡與全身臟腑經絡皆相聯繫,因此7寸長度的耳廓亦為全身臟氣的縮影,內臟有疾皆可於耳的相應穴區有所預測。

再如鼻部,和鼻有聯繫的經絡有:手陽明大腸經「上挾鼻孔」,足陽明胃經「下循鼻外」,手太陽小腸經「抵鼻」。經過鼻旁的還有足厥陰肝經,足少陽膽經,手少陽三焦經等。說明鼻與臟腑同樣有著密切的聯繫,故鼻亦為一個小全息診,全身各臟腑的疾患皆可從鼻的相應部位反應於外,足見鼻對內體疾病的預測是有其物質基礎的。

又如口舌部:與口舌部有聯繫的經絡如手陽明大腸經:「其支者,……還出挾口」;足陽明胃經「還出挾口還唇」;足太陰脾經「連舌本,散舌下」;手太陽小腸經「循咽」;足少陰腎經「其直者……循喉嚨,挾舌本」;足厥陰肝經:「其支者……環唇內」。因此,大腸經胃經小腸經腎經脾經有病時,於口咽部皆有相應的病理反應。

上述說明經絡與臟腑經氣相通,經絡加強和溝通了臟腑之間的聯繫,因此為疾病的先兆預測奠定了物質基礎。

二、經絡是疾病傳變的橋樑

由於經絡有高度的感應傳導性能,縱橫交錯的網狀結構,使經絡和內體密切相關。因此內體疾病皆可以經絡為橋樑表現出來,而且能最靈敏、最早地反映內體的病理狀況。如《素問.臟氣法時論》曰:「肝病者,兩脅下痛,引少腹……肺病者,喘咳逆氣肩背痛。」由於經絡能有規律地反映疾病的狀況,因此根據經絡反映的病證,有助於對疾病的定性、定位預測。故《靈樞.衛氣》曰:「能別陰陽十二經者,知病之所生。」

由於經絡對病候的反映主要表現在循經路線及俞穴兩個方面,因此通過查循經路線的異常及俞穴的異常便可了解疾病的先兆表現,如《素問.臟氣法時論》曰:「心病者,胸中痛,脅支滿,膺背肩甲間痛,兩臂內痛。」說明沿心經循行路線出現異常病證對心的病變有預測作用。又《靈樞.邪客》說:「肺心有邪,其氣留於兩肘;肝有邪,其氣留於兩腋;脾有邪,其氣留於兩髀;腎有邪,其氣留於兩。」其肘、腋、髀、膕、皆屬於四肢八溪之處,凡病邪留而不去者,均易在這些處所結聚,這些地方又為經氣會聚之處,皆分布有重要俞穴,故疾病容易從這些部位的俞穴反映出來。如位於肘膝附近的合穴,為五輸穴,其異常可以反映經髒的病理狀況。這些穴位出現壓痛、疼痛、結節皮疹、色澤改變等,皆可預測本經的異常。如足太陽膀胱經的委中穴可候腰背疾患,曲澤穴異常可預測心包疾患,足三里穴可以預測多種疾患。以上說明俞穴和經絡異常是可以預測疾病的,經絡是疾病預兆的物質基礎。

綜上所述,臟象理論是先兆預測的基礎,中醫臟腑理論體現了人體內外表裡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內部的疾病可以從外部反映出來,臟腑的異常可以表露於經絡,局部的病變和整體的疾患皆可互為影響,疾病的信息能夠互相溝通,因此疾病的先兆預測是有其客觀基礎的。

32 總論 | 中醫先兆證特點 32
關於「中醫疾病預測/中醫疾病預測的理論基礎」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