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竅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官竅

官與竅的概念不盡一致。官,是指機體有特定功能而又多與外界直接相通的器官,如耳、目、口、鼻、咽喉等。竅有孔穴、苗竅之意,是人體與外界相連通的門戶、窗口。需要指出的是,舌本非為竅,但在藏象學說五臟開竅理論中,舌也作為一竅,為心之苗竅。

官與竅的概念雖不盡相同,但兩者關係密切,官必為竅,竅多成官,故多官竅並稱。古有「五官」、「七竅」、「九竅」之說,並有上竅下竅清竅與濁竅、陽竅與陰竅之分。通常把耳、目、口、鼻和咽喉,統稱五官;頭面部七個孔竅,稱作七竅;七竅加前陰、後陰為九竅。習慣上五官亦可稱為竅,但前、後陰只稱為竅而不名為官。頭面部的官竅,亦稱上竅、清竅、陽竅;前、後陰的別稱,則為下竅、濁竅、陰竅。

官竅各有其特定的生理功能,就總體而言,具有以下三方面作用:一是體內外信息交換的窗口。外界各種變化通過官竅內傳於里,影響臟腑;而臟腑的生理狀態通過經絡氣血反映至官竅。二是體內外物質交換的門戶。機體所需的自然界清氣及飲食物等通過口鼻攝人體內,而體內濁氣、大小便等代謝產物則通過口鼻及二陰排出體外。三是邪氣入侵或外出的通道。外邪多自口鼻入侵機體,而機體病邪亦可從口鼻及二陰驅之外出,誠如《溫疫論》所說:「諸竅乃人身之戶牖也。邪自竅而入,未有不由竅而出。」官竅生理功能的維持和病理變化的出現與臟腑經絡密切相關。

五官與五臟之間的生理聯繫,早在《內經》中就有詳細的論述。《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和《素問.金匱真言論》分別以「在竅」、「開竅」言其兩者之間的關係。《靈樞.五閱五使》更明確了五官與五髒的關係,其云:「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腎之官也。」《靈樞.脈度》闡明了這種特定聯繫的生理基礎,指出:「五臟常閱於上七竅也。故肺氣通於鼻,肺和則鼻能知香臭矣;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肝氣通於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脾氣通於口,脾和則口能知五味矣;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五臟不和則七竅不通。」說明人體五臟之精氣通達於五官七竅。耳之能聞,賴腎精之充養;舌之知味,須心血之供養;目之能視,靠肝血之濡養;口知五穀,需脾氣之健運;鼻別香臭,憑肺氣之和利。五臟所藏之精氣血津液輸布濡養官竅,以維持其正常生理功能,正是官竅與臟腑聯繫的生理基礎。此外,由於經絡的聯繫和氣血的流通,官竅與臟腑之間尚有較廣泛的、非對應的聯繫。如耳,腎開竅於耳,而心寄竅於耳,脾主升清以濡養耳,膽經入其中而影響於耳等。官竅與臟腑經絡在生理病理上聯繫的理論,有學者稱其為「竅臟相關」理論,這一理論為歷代醫家所重視,並有效地指導著臨床實踐。現代醫家對此也頗為注重,並努力採用現代科學方法探索其內在聯繫。如有研究資料表明醛固酮是聯繫中醫「腎」與耳之間的物質基礎的看法,為「腎開竅於耳」理論提供了客觀依據。有學者通過針刺經絡敏感人的大敦穴,觀察足厥陰肝經的微經絡感傳,得知其感傳能深入到眼內,通過眼底,聯繫視神經,對眼球有明顯影響,以此來探索肝開竅於目的機理。這些研究為進一步探討官竅與臟腑經絡的聯繫,開闢了新途徑。 1.耳 2.目 3.鼻 4.口 6.咽喉 7.前陰 8.後陰

參考

關於「官竅」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