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黃囊
A+醫學百科 >> 卵黃囊 |
卵黃囊(yolk sac)
卵黃囊:胚胎髮生體褶後,原腸則明顯地分成胚內的原腸和胚外的卵黃囊,內包有大量的卵黃,卵黃囊的壁由胚外內胚層和胚外中胚層形成。
位於胚體腹方包圍在卵黃外的具有豐富血管的膜囊。與胚體中腸相通的緊縮部分稱卵黃囊柄。囊壁是由內層的胚外內胚層和外層的胚外中胚層組成。爬行類和鳥類的卵富含卵黃,卵黃囊很大,有貯存、分解、吸收和輸送營養物質的功能。卵黃囊隨胚體的增長及卵黃的消耗而逐漸萎縮,最終被吸收到體內,融合形成小腸的一部分。低等哺乳動物的卵富含卵黃,其卵黃囊相當發達;胎生哺乳動物的卵為少黃卵,其卵黃囊小且不含卵黃。人胚胎於第5周末,其卵黃囊與原腸斷離,逐漸退化,至第7周,成為直徑小於5毫米的小囊,殘存於胎盤表面。人胚卵黃囊的發生也是重演系統發生的現象之一。人卵黃囊上的胚外中胚層在第3周便形成的許多血島,它是胚胎最早形成血管和血細胞的部位,為早期胚胎(10周前)的造血場所,卵黃囊動、靜脈將參與腸系膜動脈及肝門靜脈的形成。由於原始生殖細胞最早也出現於卵黃囊壁,因而卵黃囊又是生殖細胞的最初發源地。卵黃囊也可出現於其他脊椎動物及軟體動物頭足類。
出自A+醫學百科 「卵黃囊」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5%8D%B5%E9%BB%84%E5%9B%8A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卵黃囊」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