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

(重定向自动物传染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感染是指由其他物種在身為宿主的個體內進行有害的複製、繁殖過程。我們一般認為當病原微生物侵犯人體,則為感染。具傳染性的生物體會尋找並且利用宿主體內資源,以利自身生存,但這個過程一旦干擾了宿主正常的生理運作,可能造成慢性症状急性症状壞疽(gangrene)、器官及組織被吞噬、甚至死亡,因此這類物種又稱為病原體,通常是微生物,但事實上感染的定義可以更廣,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真菌類病毒

目錄

感染分類

對人而言, 感染是指病原體侵入人體並在體內(包括胃腸道)繁殖的病理現象. 感染後可引起組織損傷,導致不同的臨床現象. 病原體侵入人體後, 人體對之產生免疫應答由於人體防禦能力的強弱不同, 侵入人體的病原體的數量和毒力不同, 因此鬥爭的表現也有所不同, 一般有以下五種表現.

  1. 病原體被消滅或排出體外. 例如進入鼻,咽,氣管內的病原體能被該部位分泌的粘液所粘附, 被局部的免疫球蛋白A所消滅, 或由局部纖毛的運動排出體外;進入胃內的病原體可被胃酸殺滅等. 在這種情況下人體不出現任何症状,也不出現全身性免疫反應. 也就是說不產生對該病原體的特異性免疫力, 如果再有該病原體再次侵入仍有可能罹患該種疾病 .
  2. 形成病原體攜帶狀態, 即病毒攜帶者,帶菌者帶蟲者(指攜帶寄生蟲者), 即病原體能在人體內生長繁殖並排出體外, 但人體並不出現任何症状這種情況. 如果發生在疾病的潛伏期, 則該人稱為潛伏期攜帶者; 發生在疾病的恢復期, 該人稱為恢復期攜帶者; 如果始終不發生疾病則稱為健康攜帶者攜帶者. 無症状不易被發現容易作為傳染源散布病原體而引起疾病的流行.
  3. 隱性感染, 又稱亞臨床感染, 即人體受病原體感染後不出現症状, 但能產生特異性免疫, 如特異性抗體陽性皮內試驗陽性等, 而且不易再感染該種病原體. 這種隱性感染可見於很多傳染病, 如乙型腦炎,A型肝炎等. 很多健康人並未患過這些傳染病但其血中可檢出該病的特異性抗體這說明曾有這些病原體的隱性感染.
  4. 潛伏性感染, 即病原體長期地潛伏在人體內與人體的抵抗力保持平衡狀態. 人即不能消滅病原體, 病原體也不能明顯地在人體內生長繁殖不引起症状. 但一旦人體抵抗力低下時, 病原體就能活躍地生長繁殖引起疾病, 例如結核桿菌就能長期地潛伏在人體內, 一旦營養不良, 過度勞累或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後就會發生各種結核病, 單純皰疹病毒也能潛伏在人體內, 一旦抵抗力減低時可在口唇部位出現皰疹.
  5. 顯性感染, 即感染病原體後出現症状, 發生疾病, 因人體抵抗力, 病原體毒力和治療措施的不同而表現痊癒,病死,慢性化, 攜帶病原體, 潛伏感染和發生後遺症等不同結局.

「感染」和「傳染」

傳染在中文定義上不同於感染,傳染乃是指疾病或病原體由一個體轉移至另一個體上的過程。比如2002年非典型肺炎(嚴格來講應該是SARS)就是一種傳染病,也是一種感染性疾病。目前流行的禽流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都是傳染病,也是感染性疾病。因為這些疾病都是由於病原微生物引起(所以成為感染性疾病),如果能夠人傳人的話則為傳染病。但並非所有的感染性疾病都是傳染病,比如一般的肺炎,大多數時候是不會人傳人的,就不能稱之為傳染病。

感染性疾病的治療

重點是抗感染治療,如細菌感染則用相應的抗菌藥物,如為真菌感染則用抗真菌藥物,如為病毒感染則用抗病毒藥物寄生蟲感染則用抗寄生蟲的藥物等。具體詳見相關詞條。

一般感染性疾病,做好抗感染治療多可治癒,部分較為棘手的感染病,比如慢性B型肝炎愛滋病等都是不可治癒的。但危重的感染性疾病,除了抗感染治療外,對症支持治療顯得非常重要,比如保證呼吸血壓等。近來細菌耐藥嚴重,抗菌藥物療效下降,是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醫院感染

參看:醫院感染
醫院感染是指在醫院內感染病原引起的傳染病,包括病人在住院期間發生的感染和醫院工作人員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等。

醫院感染相關資料彙編

參看

關於「感染」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