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學/瘧疾
醫學電子書 >> 《傳染病學》 >> 寄生蟲病 >> 瘧疾 |
傳染病學 |
|
瘧疾(malaria)又名打擺子,是由瘧原蟲經按蚊叮咬傳播的污染病。臨床上以周期性定時性發作的寒戰、高熱、出汗退熱,以及貧血和脾大為特點。因原蟲株、感染程度、免疫狀況和機體反應性等差異,臨床症状和發作規律表現不一。
瘧疾是一很古老的疾病,遠在公元2000年前《黃帝內經.素問》中即有《瘧論篇》和《刺論篇》等專篇論述瘧疾的病因、症状和療法,並從發作規律上分為「日作」、「間日作」與「三日作」。然而,直到1880年法國人Laveran在瘧疾病人血清中發現瘧原蟲;1897年國人Ross發現蚊蟲與傳播瘧疾的關係,它的真正病因才弄清楚。
瘧疾廣泛流行於世界各地,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仍有92個國家和地區處於高度和中度流行,每年發病人數為1.5億,死於瘧疾者愈200萬人。我國解放前瘧疾連年流行,尤其南方,由於流行猖獗,病死率很高。解放後,全國建立了瘧疾防治機構,廣泛開展了瘧疾的防治和科研工作,瘧疾的發病率已顯著下降。歷代戰爭史實表明瘧疾對軍事行動影響頗巨,低瘧區部隊進入高瘧區,常發生大量非戰鬥減員,所以我軍醫務人員為保障部隊戰鬥力,搞好瘧疾防治研究在當前仍具重要意義。
參看
阿米巴痢疾 | 瘧疾的病原學 |
|
出自A+醫學百科 「傳染病學/瘧疾」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4%BC%A0%E6%9F%93%E7%97%85%E5%AD%A6/%E7%96%9F%E7%96%BE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傳染病學/瘧疾」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