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外科/鼻咽癌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耳鼻咽喉外科學》 >> 耳鼻咽喉腫瘤 >> 鼻咽癌
耳鼻咽喉外科學

耳鼻咽喉外科學目錄

鼻咽癌(carcinoma of nasopharynx)在我國發病率較高,以廣東、福建、台灣、廣西、湖南等地區更為多見。據國內統計,佔全身惡性腫瘤的12.4~27.9%,占耳鼻咽喉科惡性腫瘤的60%。發病年齡在30~50歲間,男性多於女性。以鱗狀細胞癌最為多見。

鼻咽癌的病因是多因素的,除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外,EB病毒感染可能是其病因。

臨床表現

鼻咽癌多發於鼻咽頂後壁及咽隱窩處,因位置深藏而隱蔽,檢查比較困難,本病早期缺乏特徵,為一般症状所掩蓋而被忽略或誤診。常見症状為:

(一)鼻部症状:早期常於抽吸時有血性鼻涕或痰內帶血絲,一般出血量不多,晚期可有大量出血及鼻阻。

(二)耳部症状:癌腫阻塞或壓迫咽鼓管而出現耳悶、耳鳴聽力減退,常伴有鼓室積液。晚期腫瘤可循咽鼓管進入中耳,可引起化膿性中耳炎改變,分泌物常帶血。

(三)頸淋巴結轉移:常為患者最早發現的症状,佔40%。表現為無痛性腫塊,多位於胸鎖乳肌後緣,乳突尖下方,下頜角後上頸上深淋巴結,以後漸侵及頸後三角區頸部淋巴結,質較硬,固定,邊界不清(圖12-2,12-3)。

鼻咽癌發生頸淋巴結轉移的常見部位


圖12-2 鼻咽癌發生頸淋巴結轉移的常見部位

鼻咽癌,頸淋巴結轉移


圖12-3 鼻咽癌,頸淋巴結轉移

(四)頭痛:常因腫瘤侵蝕破壞顱底,在顱內蔓延或累及顱神經而引起。至晚期、疼痛往往頑固而劇烈。

(五)顱神經症状:腫瘤可循咽隱窩上方的破裂孔進入顱內侵犯Ⅲ、Ⅳ、Ⅵ顱神經時,引起眼肌癱瘓眼球運動障礙復視眼球突出視力下降。也可侵犯Ⅴ、Ⅳ、Ⅶ顱神經,引起神經性頭痛,面部麻木,下頜歪斜,咀嚼困難。如頸深淋巴結轉移壓迫第Ⅳ、Ⅴ、Ⅵ、Ⅶ顱神經或交感神經受累,引起各種咽喉麻痹症状,出現吞咽感覺障礙聲嘶、伸舌偏斜、甚至發生頸交感神經癱瘓症候群(Horner症候群):同側瞳孔縮小上瞼下垂眼球內陷、額部皮膚無汗

(六)遠處轉移症状:晚期可轉移身體其他部位,如胃、肝、肺等而出現相應症状。

【檢查】

(一)鼻咽鏡檢查:間接鼻咽鏡檢查必要時可行纖維鼻咽鏡檢查,能早期發現癌腫原發部位,可呈結節狀,菜花狀或潰瘍狀,表現為粘膜充血、粗糙糜爛,鼻咽側壁隆起等(圖12-4,12-5)。

鼻咽癌


圖12-4 鼻咽癌

鼻咽癌鼻咽鏡下所見


圖12-5 鼻咽癌鼻咽鏡下所見

(二)脫落細胞學檢查:由鼻咽部作組織刮片或負壓吸引分泌物,塗片檢查癌細胞,陽性率可達70~90%。

(三)活組織檢查:鼻咽部取活體組織病理檢查,如活檢陰性,臨床可疑者,應多次活檢(圖12-6)。如原發灶不明,頸部有可疑之腫大淋巴結,可行淋巴結穿刺或活檢。

經鼻腔自鼻咽取活檢


圖12-6 經鼻腔自鼻咽取活檢

(四)X線攝片或CT掃描檢查:可見鼻咽部軟組織影增厚或骨質破壞

(五)血清學檢查血清中EB病毒抗體滴度增高或EB病毒免疫熒光抗體測定法診斷鼻咽癌陽性率達84%。

(六)鼻咽熒光素染色檢查:以吖啶橙染色,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

【診斷】

鼻咽癌早期診斷極為重要,凡原因不明的頭痛、頸部腫塊、鼻涕帶血、一側外展肌麻痹、一側鼓室積液者均應檢查鼻咽部,以免延誤診斷。粘膜下浸潤型癌症不易發現,應特別注意,反覆進行各種檢查。

鼻咽癌頸淋巴結轉移者,應與頸淋巴結核何杰金氏病腮腺混合瘤相鑒別。

【治療】

(一)放射擊治療:鈷60、電子加速器等。一般未分化癌及低分化癌對放射線較敏感,放射量一般為4~6周內予以5.5~7.0Gy腫瘤量,鱗狀上皮癌,量可稍高。

(二)化學治療:對晚期病例有遠處轉移灶,或放療後複發者可用化學藥物治療,主要有環磷醯胺,量為200毫克,靜脈注射每天一次,10~15天為一療程。也可用氮芥、氯化氮芥、噻替呱、5-氟脲嘧啶等。近年採取聯合用藥,一般選用環磷醯胺、5-氟脲嘧啶、爭光黴素及環磷醯胺、長春新鹼、強的松三聯方案,6~7日為一療程,近年亦有採取體外血液加溫(43°C)頸外動脈供血區灌注(熱療)以及熱療聯合化療(熱化療)療效頗佳,值得試用。

參看

32 上頜竇癌 | 鼻咽血管纖維瘤 32
關於「耳鼻咽喉外科/鼻咽癌」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