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病學/肺膿腫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呼吸病學》 >> 肺膿腫
呼吸病學

呼吸病學目錄

肺膿腫(lung abscess)是由於多種病原菌引起的肺部化膿性感染,早期為肺組織的感染性炎症,繼而壞死液化、外周有肉芽組織包圍形成膿腫。臨床特徵為高熱、咳嗽,膿腫破潰進入支氣管後咳出大量膿臭痰。X線顯示含氣液平的空腔。多發生於壯年,男多於女。自抗生素廣泛應用以來,發病率有明顯降低。

【病因和發病機制】

急性肺膿腫感染的細菌一般與口腔上呼吸道的常存細菌相一致,包括需氧、兼性厭氧和厭氧細菌。近十多年來,由於厭氧菌培養技術的進步,急性吸入性肺炎與肺膿腫的厭氧菌感染達85%-94%。有報導純屬厭氧菌感染的肺膿腫佔58%;需氧與厭氧菌混合感染佔42%。較重要的厭氧菌有腖鏈球菌、腖球菌、核粒梭形桿菌,產黑色素桿菌、口腔炎桿菌和韋榮球菌等;常見的需氧和兼性厭氧菌肺炎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克雷白桿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等。

根據感染途徑,肺膿腫可分為以下類型。

一、吸入性肺膿腫

病原體經口、鼻咽腔吸入為肺膿腫發病的最主要原因。正常情況下,呼吸道有靈敏的咳嗽反射,可以防止誤吸。但當有扁桃體炎鼻竇炎、鑿槽膿溢或齲齒等膿性分泌物;口腔、鼻、咽部手術後的血塊齒垢或嘔吐物等,在神志昏迷麻醉等情況下,或由於受寒、極度疲勞等誘因的影響,全身免疫與呼吸道防禦功能降低,在深睡時可將各種污染物經氣管被吸入肺內,造成細支氣管阻塞,病原菌繁殖而發病。吸入性肺膿腫常為單發性,其發病部位與解剖結構和部位有關。右部支氣管較陡直,且管徑較粗大,吸入物易吸入右肺。在仰臥位時,好發於上葉後段或下葉背段;坐位時誤吸,好發於下葉後基底段;右側位時,則好發於右上葉前段或後段形成的腋亞段。

二、繼發性肺膿腫

在某些細菌性肺炎支氣管擴張支氣管囊腫支氣管肺癌肺結核空洞等繼發感染所致的繼發性肺膿腫;肺部鄰近器官化膿性病變,如膈下膿腫腎周圍膿腫脊柱膿腫、或食管穿孔感染穿破至肺所形成肺膿腫;要注意的是阿米巴肝膿腫好發於右肝頂部,易穿破膈至右肺下葉,形成阿米巴肺膿腫

三、血源性肺膿腫

皮膚外傷感染、癰癤、骨髓所致的敗血症、膿毒菌栓經血行播散到肺,引起小血管栓塞、炎症、壞死而形成肺膿腫。常為兩肺外周部的多發性病變。致病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常見。

病理

細支氣管受感染物阻塞、小血管炎性栓塞,肺組織化膿性炎症、壞死,形成肺膿腫,繼而壞死組織液化破潰到支氣管,膿液部分排出,形成有液平的膿腔,空洞壁表面常見殘留壞死組織。鏡檢示急性肺膿腫有大量中性粒細胞浸潤,伴不等量的大單核細胞,有向周圍擴展的傾向,甚至超越葉間裂,延及鄰接的肺段。若膿腫靠近胸膜,可發生局限性纖維蛋白胸膜炎,發生胸膜粘連;如張力性膿腫,破潰到胸膜腔,則可形成膿氣胸。急性肺膿腫經積極抗生素的治療,若氣道通暢,則膿液經氣道排出,而膿腔逐漸消失。

慢性肺膿腫是由於急性期治療不徹底,或支氣管引流不暢,大量壞死組織殘留膿腔,膿腔壁纖維母細胞增生,肉芽組織使膿腔壁增厚。在肺膿腫形成過程中,壞死組織中殘存的血管失去肺組織的支持,管壁損傷部分可形成血管瘤,此為反覆中,大量咳血的病理基礎。腔壁表面肉芽組織血管較豐富,亦可引起咳膿血痰或小量咯血。肺膿腫的上述病理改變可累及周圍細支氣管,致其變形或擴張。臨床上對3-6月或更久不能癒合的膿腫稱之為慢性肺膿腫。

臨床表現

急性肺膿腫患者中,有70%-90%的病例為急性起病,且多數有齒、口咽部的感染灶、或手術、勞累、受涼等病史。患者感畏寒高熱體溫達39-40℃,伴有咳嗽、咳粘液痰或粘液膿性痰。炎症累及胸膜可引起胸痛,且與呼吸有關。病變範圍大,會出現氣急。同時還有精神不振、全身乏力食慾減退等全身毒性症状。如感染不能及時控制,於發病的10-14天,突然咳出大量膿臭痰及壞死組織,每日可達300-500ml。臭痰多系厭氧菌感染所致。約有1/3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咯血,偶有中、大量咯血而突然窒息致死。一般在咳出大量膿痰後,體溫明顯下降,全身毒性症状隨之減輕,數周內一般情況逐漸恢復正常。部分病人緩慢發病,有一般的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咳膿痰和咳血,伴高熱、胸痛等。

肺膿腫破潰到胸膜腔,有突發性的胸痛、氣急,出現膿氣胸。

慢性膿胸患者常有咳嗽、咳膿痰、反覆發熱和反覆咯血,可有貧血消瘦等表現。

血源性肺膿腫多先有原發病灶引起的畏寒、高熱等全身膿毒血症的表現。經數日或數周后才出現咳嗽、咳痰,痰量不多,極少咯血。

體征與肺膿腫的大小、部位有關。病變較小或位於肺臟深部,多無異常體征;病變較大,膿腫周圍有大量炎症,叩診呈濁音或實音,因氣道不暢使呼吸音減低,有時可聞及濕囉音;並發胸膜炎時,可聞及胸膜摩擦音胸腔積液的體征。慢性肺膿腫常有杵狀指(趾)。血源性肺膿腫體征大多陰性。

實驗室檢查

急性肺膿腫血白細胞總數達(20-30)×109/L,中性粒細胞在90%以上,核明顯左移,常有毒性顆粒。典型咳出的痰呈膿性、黃綠色,可夾血,留置分層。慢性患者的血白細胞可稍升高或正常,紅細胞血紅蛋白減少。

痰細菌學檢查:經口咳出的痰很易被口腔常存菌污染;咳出的痰液應及時作培養,不然則污染菌在室溫下大量繁殖,難以發現致病菌,且接觸空氣後厭氧菌消亡,均會影響細菌培養的可靠性。所以急性肺膿腫的膿痰直接塗片染色可見很多細菌,如α-溶血鏈球菌、奈瑟球菌等口腔常存的不致病菌;即使發現肺炎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源革蘭染色陰性桿菌、綠膿桿菌等,不一定就是肺膿腫的致病菌。環甲膜穿刺以細導管在較深入吸取痰液,可減少口腔雜菌污染的機會。採用經纖維支氣管鏡雙套管防污染毛刷,採取病灶痰液,作塗片染色檢查和需氧、厭氧菌培養,則能明確其致病菌。痰液檢查應爭取在採用抗生素前進行。細菌的藥物敏感試驗有助於選擇有效抗生素。

並發膿胸時,胸膿液的需氧和厭氧培養較痰液更可靠。急性原發性肺膿腫不常伴菌血症,所以血培養對診斷幫助不大,而對血源性肺膿腫患者的血培養可發現致病菌。

【X線檢查】

吸入性肺膿腫早期為化膿性炎症階段,X線呈大片濃密模糊浸潤陰影,邊緣不清,或為團片狀濃密陰影,分布在一個或整個肺段。膿腫形成後,膿液經支氣管排出,膿腔出現圓形透亮區及液平面,其四周被濃密炎症浸潤所環繞。吸收恢復期、經膿液引流和抗生素治療後,肺膿腫周圍炎症先吸收,逐漸縮小至膿腔消失,最後僅殘留纖維條索陰影。慢性肺膿腫膿腔壁增厚,內壁不規則,有時呈多房性,周圍有纖維組織增生及鄰近胸膜增厚肺葉收縮,縱隔可向患側移位。

並發膿胸時,患側胸部呈大片濃密陰影;若伴發氣胸則可見到液平面。

側位X檢查可明確肺膿腫的部位及範圍大小,有助於作體位引流外科手術治療。

支氣管造影術通常用於慢性肺膿腫疑有並發支氣管擴張者。

血源性肺膿腫,病灶分布在一側或二側,呈散在局限炎症塊,或邊緣整齊的球形病灶,中央有小膿腔和液平。炎症吸收後,亦可能有局灶性纖維化或小氣囊後遺陰影。

【纖支鏡檢查】

有助於發現病因和及時治療。如見異物,應取出異物以利氣道引流通暢;疑為腫瘤阻塞,則可作病理活檢診斷,並應經纖支鏡導管盡量接近膿腔,加強膿液吸引和病變部位注入抗生素,以提高療效與縮短病程。

【診斷和鑒別診斷】

對有口腔手術、昏迷嘔吐異物吸入後,突發畏寒、高熱、咳嗽和咳大量膿臭痰等病史的患者,其血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顯著增高,X線示濃密的炎性陰影中有空腔、液平,作出急性肺膿腫的診斷並不困難。有皮膚創傷感染,癤、癰等化膿性病灶,伴發熱不退、咳嗽、咳痰等症状,X線胸片示兩肺多發性小膿腫,可診斷為血源性肺膿腫。痰、血培養,包括厭氧菌以及藥物敏感試驗,對確定病因診斷、指導抗菌藥物的選用有重要價值。

肺膿腫應考慮與下列疾病相鑒別。

一、細菌性肺炎

早期肺膿腫與細菌性肺炎在症状和X線胸片表現很相似,但常見的肺炎鏈球菌肺炎多伴有口唇皰疹鐵鏽痰,不會有大量膿臭痰;X線胸片示肺葉或段性實變,或呈片狀淡薄炎症病變,邊緣模糊不清,沒有空腔形成

二、空洞性肺結核繼發感染

空洞性肺結核為一慢性病,常有呼吸道和全身症状,而無嚴重急性毒性症状和咳大量膿臭痰,痰中找到結核菌可確診。但在並發化膿性細菌感染時,可出現急性感染症状和咳較多膿痰,由於化膿性細菌大量繁殖痰中難以檢出結核菌。如患者過去無典型的慢性結核病史和臨床表現,易將結核性空洞繼發感染誤診為肺膿腫。所以要細心地詢問病史和辨認X線胸片有無慢性結核病的病理性變化,對診斷結核性空洞有幫助。如一時不能鑒別,可按急性肺膿腫治療控制急性感染後,胸片可顯示纖維空洞及周圍多形性的結核病變。痰結核菌可陽轉。

三、支氣管肺癌

支氣管肺癌阻塞支氣管常引起遠端肺化膿性感染,但形成肺膿腫的病程相對較長,因有一個逐漸阻塞的過程,毒性症状多不明顯,膿痰量亦較少。阻塞性感染由於支氣管引流不暢,抗生素不易控制炎症和發熱,因此在40歲以上出現肺局部反覆感染、且抗生素療效差的患者,要考慮有支氣管肺癌所致阻塞性肺炎可能,應常規作纖支鏡檢查。以明確診斷。支氣管鱗癌病變可發生壞死液化,形成空洞,但一般無毒性或急性感染症状。X線胸片示空洞壁較厚,多呈偏心空洞,殘留的腫瘤組織使內壁凹凸不平,空洞周圍亦少炎症浸潤,肺門淋巴結可能腫大,故不難與肺膿腫區分。經纖支鏡肺組織活檢,或痰液中找到癌細胞肺癌的診斷得以確立。

四、肺囊腫繼發感染

囊腫繼發感染時,其周圍肺組織有炎症浸潤,囊腫內可見液平,但炎症反應相對輕,無明顯中毒症状和咳較多的膿痰。當感染控制,炎症吸收,應呈現光潔整齊的囊腫壁。如有以往的X線片作對照,診斷更容易。

【治療】

急性肺膿腫的治療原則是抗菌和痰液引流。

急性肺膿腫的感染細菌包括厭氧菌,一般均對青黴素敏感,在病程一個月內的患者,經積極抗生素治療,治癒率可達86%。肺膿腫的致病厭氧菌中,僅脆弱類桿菌對青黴素不敏感,而對林可黴素克林黴素甲硝唑敏感。青黴素可根據病情,一般120萬-240萬u/d,病情嚴重者可用1000萬u/d靜脈滴注,以提高壞死組織中的藥物濃度。體溫一般在治療3-10天內降至正常,然後可改為肌注。如青黴素療效不佳,改用林可黴素1.8g/d靜脈滴注,或克林黴素0.3g,口服,一日4次。或甲硝唑0.4g,每日3次口服或靜脈注射。抗生素如有效,宜持續8-12周,直至X線上空洞和炎症的消失,或僅有少量穩定的殘留纖維化。

在全身用藥的基礎上,可加用抗生素藥物局部治療,如用青黴素30萬單位稀釋在5-10ml生理鹽水中,先作4%普羅卡因,或2%的普羅卡因局部麻醉,隨後經鼻導管或環甲膜穿刺滴注抗生素至氣管內,按膿腫部位取適當體位靜臥1小時,每日1次。有條件時,可經纖支鏡在X線透視下,將細支氣管導管插入膿腔接近病灶的引流支氣管,直接注入抗生素藥液。

體位引流有利於排痰,促進癒合,但對膿痰甚多,且體質虛弱的患者應作監護,以免大量膿痰湧出,無力咳出而致窒息。

經積極內科治療而膿腔不能閉合的慢性肺膿腫,並有反覆感染或大咯血的患者,需考慮作手術切除;對支氣管阻塞引流不暢的肺膿腫,尤應疑為癌腫阻塞,或有嚴重支氣管擴張伴大咯血者亦需作手術治療,對伴有膿胸、或支氣管胸膜瘺的患者,經抽膿液、沖洗治療效果不佳時,亦作肋間切開閉式引流。

血播性肺膿腫,常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所致,另應結合血培養及細菌的藥物敏感度進行對敗血症的有關治療。此外,還需積極處理肺外化膿性病灶。

【預防】

應重視口腔、上呼吸道慢性感染,以杜絕污染分泌物誤吸入下呼吸道、誘發感染的機會。對口腔和胸腹手術的病例,要認真細緻做好術前的準備,術中注意麻醉深度,及時清除口腔呼吸道血塊和分泌物,加強術後口腔呼吸道護理,如慎用鎮靜鎮痛止咳藥物,重視呼吸道濕化、稀釋分泌物、鼓勵患者咳嗽,及時吸出呼吸道異物,保持呼吸道的引流通暢,從而有效地防止呼吸道吸入性感染。積極治療皮膚癰癤或肺外化膿性病灶,不擠壓癰癤,可以防止血源性肺膿腫的發病。

參考

32 愛滋病並發肺部感染 | 肺結核 32
關於「呼吸病學/肺膿腫」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