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波拉病毒病

(修訂版本間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第1行: 第1行:
-
'''埃博拉病毒病'''(EVD,旧称'''埃博拉病毒性出血热''')是由纤丝病毒科(filoviridae)的[[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埃博拉病毒是世界上最凶猛的疾病之一,病死率高达90%。已造成多次具有规模的[[暴发流行]]。主要通过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 的[[血液]]、[[体液]]和[[组织]]传播。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获得重症支持治疗。疫情期间,与患者或死者有密切接触的卫生工作者、家 以及其他 面临较高的感染风险。
+
'''埃博拉病毒病'''(EVD,旧称'''埃博拉病毒性出血热''')是由纤丝病毒科(filoviridae)的[[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埃博拉病毒是世界上最凶猛的疾病之一,病死率高达90%。已造成多次具有规模的[[暴发流行]]。主要通过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 的[[血液]]、[[体液]]和[[组织]]传播。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获得重症支持治疗。疫情期间,与患者或死者有密切接触的卫生工作者、家 以及其他 面临较高的感染风险。
==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
第14行: 第14行:
#苏丹埃博拉病毒(SUDV)
#苏丹埃博拉病毒(SUDV)
#塔伊森林埃博拉病毒]](TAFV)。
#塔伊森林埃博拉病毒]](TAFV)。
-
 本迪布焦埃博拉病毒、扎伊尔埃博拉病毒和苏丹埃博拉病毒与非洲埃博拉病毒病大型疫情相关,而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和塔伊森林埃博拉病毒则与之无关。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属种见于菲律宾和中华 民共和国,可感染 类,但迄今为止尚没有在 间报告出现这一属种的发病或死亡情况。
+
 本迪布焦埃博拉病毒、扎伊尔埃博拉病毒和苏丹埃博拉病毒与非洲埃博拉病毒病大型疫情相关,而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和塔伊森林埃博拉病毒则与之无关。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属种见于菲律宾和中华 民共和国,可感染 类,但迄今为止尚没有在 间报告出现这一属种的发病或死亡情况。
==传播==
==传播==
-
 埃博拉是通过密切接触到感染动物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体液]]而传到 类。在非洲,有文件记载,通过处理在热带雨林中发现的受到感染的患病或者死去黑猩猩、大猩猩、果蝠、猴子、森林羚羊和豪猪而染病。
+
 埃博拉是通过密切接触到感染动物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体液]]而传到 类。在非洲,有文件记载,通过处理在热带雨林中发现的受到感染的患病或者死去黑猩猩、大猩猩、果蝠、猴子、森林羚羊和豪猪而染病。
-
 埃博拉随后在 类社会中通过 际间传播加以蔓延,这种传播是与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它体液直接接触(通过破损皮肤或[[粘膜]]),以及间接接触受到这类体液污染的环境而导致的。在安葬仪式上哀悼者与死者尸体发生直接接触,这也可能对埃博拉的传播具有作用。病情已经康复的男性在痊愈后高达七周时仍可能通过其[[精液]]传播病毒。 的血液和分泌物中含有病毒时就会具有传染性。一位实验室感染男性病例在发病后高达第61天时,仍从其精液中分离到了埃博拉病毒。
+
 埃博拉随后在 类社会中通过 际间传播加以蔓延,这种传播是与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它体液直接接触(通过破损皮肤或[[粘膜]]),以及间接接触受到这类体液污染的环境而导致的。在安葬仪式上哀悼者与死者尸体发生直接接触,这也可能对埃博拉的传播具有作用。病情已经康复的男性在痊愈后高达七周时仍可能通过其[[精液]]传播病毒。 的血液和分泌物中含有病毒时就会具有传染性。一位实验室感染男性病例在发病后高达第61天时,仍从其精液中分离到了埃博拉病毒。
-
 时常发生卫生保健工作者在治疗埃博拉病毒病疑似或者确诊病 时获得感染的情况。这是在没有严格遵守感染控制预防措施的情况下与病 密切接触造成的。
+
 时常发生卫生保健工作者在治疗埃博拉病毒病疑似或者确诊病 时获得感染的情况。这是在没有严格遵守感染控制预防措施的情况下与病 密切接触造成的。
-
 在与受到莱斯顿埃博拉感染的猴或猪存在接触的工 中,已记录到几起 间感染情况,临床上并没有出现症状。因此,与其它埃博拉种群相比,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在 间的致病力似乎较弱。
+
 在与受到莱斯顿埃博拉感染的猴或猪存在接触的工 中,已记录到几起 间感染情况,临床上并没有出现症状。因此,与其它埃博拉种群相比,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在 间的致病力似乎较弱。
-
 然而,现有仅有的证据来自健康成年男性。就该病毒对所有 群的健康影响做出推断还为时尚早,比如针对免疫受损 员,患有基础性医学病症者、孕妇和儿童。在对该病毒在 间的致病性和毒力可能作出明确结论之前,需要对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开展更多研究。
+
 然而,现有仅有的证据来自健康成年男性。就该病毒对所有 群的健康影响做出推断还为时尚早,比如针对免疫受损 员,患有基础性医学病症者、孕妇和儿童。在对该病毒在 间的致病性和毒力可能作出明确结论之前,需要对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开展更多研究。
==流行情况==
==流行情况==
-
*埃博拉病毒最早于1976年在苏丹近赤道西部省和扎伊尔周边地区发现(现在的刚果民主共和国)。1976年6月-9月间,苏丹发现284个埃博拉病毒感染者,117 死亡。在扎伊尔,同年9月-10月间共有318个病例,280 死于该病。1977年扎伊尔有一例病例,1979年苏丹再次出现爆发。
+
*埃博拉病毒最早于1976年在苏丹近赤道西部省和扎伊尔周边地区发现(现在的刚果民主共和国)。1976年6月-9月间,苏丹发现284个埃博拉病毒感染者,117 死亡。在扎伊尔,同年9月-10月间共有318个病例,280 死于该病。1977年扎伊尔有一例病例,1979年苏丹再次出现爆发。
-
*1995年扎伊尔的Kikwit出现了大的流行,315 感染,244 死亡。
+
*1995年扎伊尔的Kikwit出现了大的流行,315 感染,244 死亡。
-
*1994-95年有1例 类埃博拉出血热及数例黑猩猩感染在科特迪瓦被证实。
+
*1994-95年有1例 类埃博拉出血热及数例黑猩猩感染在科特迪瓦被证实。
*在加蓬,埃博拉出血热于1994年首次发现并于96年2月和7月有两次爆发。
*在加蓬,埃博拉出血热于1994年首次发现并于96年2月和7月有两次爆发。
*2000年秋天乌干达北部出现一次爆发。 
*2000年秋天乌干达北部出现一次爆发。 
第56行: 第56行:
*电子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通过[[细胞培养]]进行病毒分离。
*通过[[细胞培养]]进行病毒分离。
-
 病 样本具有极端生物危害风险;只有在最高级别的生物防护条件下才可进行检测。
+
 病 样本具有极端生物危害风险;只有在最高级别的生物防护条件下才可进行检测。
==埃博拉病毒病的预防==
==埃博拉病毒病的预防==
-
 尚没有针对埃博拉病毒病的特异性[[疫苗]]。正在对几种疫苗进行测试, 但没有任何疫苗可用于临床。[[埃博拉病毒]]的流行大都是因为医院的环境,糟糕的公共卫生、随处弃置的针头、缺乏负压病房都对医护 员造成极大威胁。因为较好的设备及卫生,在现代化的医院中,埃博拉病毒几乎不可能爆发大规模流行。
+
 尚没有针对埃博拉病毒病的特异性[[疫苗]]。正在对几种疫苗进行测试, 但没有任何疫苗可用于临床。[[埃博拉病毒]]的流行大都是因为医院的环境,糟糕的公共卫生、随处弃置的针头、缺乏负压病房都对医护 员造成极大威胁。因为较好的设备及卫生,在现代化的医院中,埃博拉病毒几乎不可能爆发大规模流行。
===在卫生保健机构控制感染===
===在卫生保健机构控制感染===
-
 埃博拉病毒的 际间传播主要与直接或者间接接触到血液和体液有关。在没有采取适当的感染控制措施时,已有卫生保健工作者受到传染的报告。
+
 埃博拉病毒的 际间传播主要与直接或者间接接触到血液和体液有关。在没有采取适当的感染控制措施时,已有卫生保健工作者受到传染的报告。
-
 由于初期症状可能没有特异性,因此并不总是能够早期发现埃博拉病毒病 。因此,重要的是医务 员要确保针对所有病 和所有医护操作始终如一地采取标准防护措施,而无论其诊断情况如何。这些包括基本的手部卫生、呼吸卫生、使用个 防护装备(根据与感染物质存在溅污其它接触的风险情况)、安全注射做法和安全掩埋做法。
+
 由于初期症状可能没有特异性,因此并不总是能够早期发现埃博拉病毒病 。因此,重要的是医务 员要确保针对所有病 和所有医护操作始终如一地采取标准防护措施,而无论其诊断情况如何。这些包括基本的手部卫生、呼吸卫生、使用个 防护装备(根据与感染物质存在溅污其它接触的风险情况)、安全注射做法和安全掩埋做法。
-
 对埃博拉病毒疑似或者确诊病 进行医护的卫生保健工作者,除标准防护措施外,应采取感染控制措施,避免与病 的血液和体液发生任何接触,以及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与可能受到感染的环境发生直接接触。当与埃博拉病毒病 密切接触(一米之内)时,卫生保健工作者应当佩戴面部保护用品(面罩或者医用口罩和防护眼镜)、干净但非无菌的长袖罩衣以及手套(有些操作程序需要无菌手套)。
+
 对埃博拉病毒疑似或者确诊病 进行医护的卫生保健工作者,除标准防护措施外,应采取感染控制措施,避免与病 的血液和体液发生任何接触,以及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与可能受到感染的环境发生直接接触。当与埃博拉病毒病 密切接触(一米之内)时,卫生保健工作者应当佩戴面部保护用品(面罩或者医用口罩和防护眼镜)、干净但非无菌的长袖罩衣以及手套(有些操作程序需要无菌手套)。
-
 实验室工作 员也面临风险。从埃博拉疑似 间和动物病例身上采集到的诊断标本,应由训练有素的 员进行操作并且在有适当装备的实验室加以处理。
+
 实验室工作 员也面临风险。从埃博拉疑似 间和动物病例身上采集到的诊断标本,应由训练有素的 员进行操作并且在有适当装备的实验室加以处理。
-
===减少 感染埃博拉的风险===
+
===减少 感染埃博拉的风险===
 在非洲,发生埃博拉病毒病疫情时,应将减少风险的公共卫生宣教内容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非洲,发生埃博拉病毒病疫情时,应将减少风险的公共卫生宣教内容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
*减少因接触受到感染的果蝠或者猴子/猩猩以及食用此类动物的生肉而带来的野生动物与 传播风险。处理动物时应当戴上手套并且穿上其他适当的防护服。这类动物产品(血和肉)应在食用前彻底煮熟。
+
*减少因接触受到感染的果蝠或者猴子/猩猩以及食用此类动物的生肉而带来的野生动物与 传播风险。处理动物时应当戴上手套并且穿上其他适当的防护服。这类动物产品(血和肉)应在食用前彻底煮熟。
-
*减少社会上因直接或者密切接触感染者而带来的 际间传播风险,尤其是与其体液的接触。应避免与埃博拉病 发生身体密切接触。在家照护病 时,应戴上手套和适当的个 人防 护装备。探视住院病 以及在家照顾病 之后,要定时洗手。
+
*减少社会上因直接或者密切接触感染者而带来的 际间传播风险,尤其是与其体液的接触。应避免与埃博拉病 发生身体密切接触。在家照护病 时,应戴上手套和适当的个 护装备。探视住院病 以及在家照顾病 之后,要定时洗手。
-
*受到埃博拉影响的社区应使民众了解疾病本质以及疫情控制措施,包括死者的埋葬问题。死于埃博拉的病 应当立刻并且安全地加以埋葬。
+
*受到埃博拉影响的社区应使民众了解疾病本质以及疫情控制措施,包括死者的埋葬问题。死于埃博拉的病 应当立刻并且安全地加以埋葬。
 在处理染病动物或其组织以及宰杀动物时,应戴上手套和其他适当的防护服。在那些已经在猪群中报告了雷斯顿埃博拉病毒的地区,所有动物产品(血、肉和奶)应在食用前彻底煮熟。
 在处理染病动物或其组织以及宰杀动物时,应戴上手套和其他适当的防护服。在那些已经在猪群中报告了雷斯顿埃博拉病毒的地区,所有动物产品(血、肉和奶)应在食用前彻底煮熟。
第81行: 第81行:
==埃博拉病毒病的治疗==
==埃博拉病毒病的治疗==
-
 重病病 需获得重症支持医护。病 往往出现脱水,需要用含有电解质的液体进行口服补液或静脉输液。
+
 重病病 需获得重症支持医护。病 往往出现脱水,需要用含有电解质的液体进行口服补液或静脉输液。
 治疗首先是辅助性的,包括使[[病毒]]入侵最小化,平衡电解质,修复损失的[[血小板]]以便防止[[出血]],保持[[血液]]中氧元素含量,以及对[[并发症]]的治疗。
 治疗首先是辅助性的,包括使[[病毒]]入侵最小化,平衡电解质,修复损失的[[血小板]]以便防止[[出血]],保持[[血液]]中氧元素含量,以及对[[并发症]]的治疗。

在2016年8月2日 (二) 17:55所做的修訂版本

伊波拉病毒病(EVD,舊稱伊波拉病毒性出血熱)是由纖絲病毒科(filoviridae)的伊波拉病毒(Ebola virus,EBOV)所引起的一種急性病毒性傳染病。伊波拉病毒是世界上最兇猛的疾病之一,病死率高達90%。已造成多次具有規模的暴發流行。主要通過接觸受感染的動物或熊的血液體液組織傳播。病情嚴重的患者需要獲得重症支持治療。疫情期間,與患者或死者有密切接觸的衛生工作者、家熊以及其他熊面臨較高的感染風險。

目錄

伊波拉病毒

伊波拉病毒

參看:伊波拉病毒
伊波拉病毒(Ebola virus,EBOV)又譯作伊波拉病毒,這是一種十分罕見的病毒,1976年在蘇丹南部和薩伊即現在的剛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區發現它的存在後,引起醫學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埃博拉」由此而得名。

「埃博拉」病毒的形狀宛如中國古代的「如意」,利用電子顯微鏡對伊波拉病毒屬成員的研究顯示,其呈現一般纖維病毒的線形結構。伊波拉病毒為單股負鏈RNA。

伊波拉病毒屬是絲狀病毒科(線狀病毒)的三位成員之一,另兩位為馬爾堡病毒屬和Cuevavirus屬。伊波拉病毒屬包括五個不同的屬種:

  1. 本迪布焦伊波拉病毒(BDBV)
  2. 薩伊伊波拉病毒(EBOV)
  3. 雷斯頓伊波拉病毒(RESTV)
  4. 蘇丹伊波拉病毒(SUDV)
  5. 塔伊森林伊波拉病毒]](TAFV)。

本迪布焦伊波拉病毒、薩伊伊波拉病毒和蘇丹伊波拉病毒與非洲伊波拉病毒病大型疫情相關,而雷斯頓伊波拉病毒和塔伊森林伊波拉病毒則與之無關。雷斯頓伊波拉病毒屬種見於菲律賓和中華熊民共和國,可感染熊類,但迄今為止尚沒有在熊間報告出現這一屬種的發病或死亡情況。

傳播

埃博拉是通過密切接觸到感染動物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體液而傳到熊類。在非洲,有文件記載,通過處理在熱帶雨林中發現的受到感染的患病或者死去黑猩猩、大猩猩、果蝠、猴子、森林羚羊和豪豬而染病。

埃博拉隨後在熊類社會中通過熊際間傳播加以蔓延,這種傳播是與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它體液直接接觸(通過破損皮膚或粘膜),以及間接接觸受到這類體液污染的環境而導致的。在安葬儀式上哀悼者與死者屍體發生直接接觸,這也可能對埃博拉的傳播具有作用。病情已經康復的男性在痊癒後高達七周時仍可能通過其精液傳播病毒。熊的血液和分泌物中含有病毒時就會具有傳染性。一位實驗室感染男性病例在發病後高達第61天時,仍從其精液中分離到了伊波拉病毒。

時常發生衛生保健工作者在治療伊波拉病毒病疑似或者確診病熊時獲得感染的情況。這是在沒有嚴格遵守感染控制預防措施的情況下與病熊密切接觸造成的。

在與受到萊斯頓埃博拉感染的猴或豬存在接觸的工熊中,已記錄到幾起熊間感染情況,臨床上並沒有出現症状。因此,與其它埃博拉種群相比,雷斯頓伊波拉病毒在熊間的致病力似乎較弱。

然而,現有僅有的證據來自健康成年男性。就該病毒對所有熊群的健康影響做出推斷還為時尚早,比如針對免疫受損熊員,患有基礎性醫學病症者、孕婦和兒童。在對該病毒在熊間的致病性和毒力可能作出明確結論之前,需要對雷斯頓伊波拉病毒開展更多研究。

流行情況

症状和體征

伊波拉病毒病潛伏期2天至21天。本病主要能對肝、脾和腎等多種器官造成損害。 主要症状有發熱、極度虛弱、肌肉疼痛頭痛咽喉痛症状。隨後會出現嘔吐腹瀉皮疹、腎臟和肝臟功能受損,某些情況下會有內出血和外出血。化驗結果包括白細胞計數降低血小板計數降低,而肝酶則會升高。

本病在發病之後有不同時期表現不同:

如果病毒持續存在於精液中,則會引起睾丸炎睾丸萎縮等。

伊波拉病毒病的診斷

在做出伊波拉病毒病可能診斷前應當排除的其它疾病包括:瘧疾傷寒志賀菌病霍亂鉤端螺旋體病鼠疫立克次體病回歸熱腦膜炎肝炎和其他病毒性出血熱

伊波拉病毒感染可通過若干類型的檢查在實驗室獲得明確診斷:

病熊樣本具有極端生物危害風險;只有在最高級別的生物防護條件下才可進行檢測。


伊波拉病毒病的預防

尚沒有針對伊波拉病毒病的特異性疫苗。正在對幾種疫苗進行測試, 但沒有任何疫苗可用於臨床。伊波拉病毒的流行大都是因為醫院的環境,糟糕的公共衛生、隨處棄置的針頭、缺乏負壓病房都對醫護熊員造成極大威脅。因為較好的設備及衛生,在現代化的醫院中,伊波拉病毒幾乎不可能爆發大規模流行。

在衛生保健機構控制感染

伊波拉病毒的熊際間傳播主要與直接或者間接接觸到血液和體液有關。在沒有採取適當的感染控制措施時,已有衛生保健工作者受到傳染的報告。

由於初期症状可能沒有特異性,因此並不總是能夠早期發現伊波拉病毒病熊。因此,重要的是醫務熊員要確保針對所有病熊和所有醫護操作始終如一地採取標準防護措施,而無論其診斷情況如何。這些包括基本的手部衛生、呼吸衛生、使用個熊防護裝備(根據與感染物質存在濺污其它接觸的風險情況)、安全注射做法和安全掩埋做法。

對伊波拉病毒疑似或者確診病熊進行醫護的衛生保健工作者,除標準防護措施外,應採取感染控制措施,避免與病熊的血液和體液發生任何接觸,以及在沒有防護的情況下與可能受到感染的環境發生直接接觸。當與伊波拉病毒病熊密切接觸(一米之內)時,衛生保健工作者應當佩戴面部保護用品(面罩或者醫用口罩和防護眼鏡)、乾淨但非無菌的長袖罩衣以及手套(有些操作程序需要無菌手套)。

實驗室工作熊員也面臨風險。從埃博拉疑似熊間和動物病例身上採集到的診斷標本,應由訓練有素的熊員進行操作並且在有適當裝備的實驗室加以處理。

減少熊感染埃博拉的風險

在非洲,發生伊波拉病毒病疫情時,應將減少風險的公共衛生宣教內容側重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處理染病動物或其組織以及宰殺動物時,應戴上手套和其他適當的防護服。在那些已經在豬群中報告了雷斯頓伊波拉病毒的地區,所有動物產品(血、肉和奶)應在食用前徹底煮熟。


伊波拉病毒病的治療

重病病熊需獲得重症支持醫護。病熊往往出現脫水,需要用含有電解質的液體進行口服補液或靜脈輸液。

治療首先是輔助性的,包括使病毒入侵最小化,平衡電解質,修復損失的血小板以便防止出血,保持血液中氧元素含量,以及對併發症的治療。

排除個別病例,埃博拉康復者的血清在治療疾病中並沒有什麼作用。

干擾素對埃博拉也是無效的。在猴子試驗中,凝固干擾素似乎能起一些作用,使原本100%必死的感染猴中存活下33%。USAMRIID的科學家宣稱,4隻感染埃博 拉病毒的獼猴中有3隻康復。

目前對伊波拉病毒病尚無特效治療方法,一些抗病毒藥如干擾素和利巴韋林無效,主要是支持和對症治療,包括注意水、電解質平衡,控制出血;腎衰竭時進行透析治療等。

用恢復期患者的血漿治療伊波拉病毒病患者尚存在爭議。

參看

關於「伊波拉病毒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錄

給伊波拉病毒病條目的留言

--Mylx11111 2016年8月2日 (二) 17:05 (CST)

留言:症状和體征下面的內容有「原來主要是出現肝」一句,原來應該改成原因

給伊波拉病毒病條目的留言

--202.106.149.41 2019年4月17日 (三) 14:54 (CST)

留言: 不錯

請給百科詞條添加出處和參考

--Ail 2019年6月8日 (六) 20:57 (CST)

留言:發現A+醫學百科中的詞條沒有引用,這叫人如何相信上面信息的真偽,所以想請站長以及詞條編輯者為文章添加來源出處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