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rien角膜邊緣性變性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Terrien角膜邊緣性變性(Terriens Marginal Degeneration,TMD)是角膜邊緣部變性的一種特殊類型,較少見,主要表現為慢性、雙側性角膜邊緣部伴有淺層新生血管形成的角膜實質層萎縮、溝狀變薄,最終發生角膜向前膨隆、穿孔虹膜脫出而致眼球嚴重受損。

目錄

Terrien角膜邊緣性變性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確切病因尚不清楚,據認為可能與內分泌紊亂、膠原疾病眼部表現、神經營養障礙或角膜緣毛細血管營養障礙等因素有關。近來有人認為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

(二)發病機制

Terrien角膜邊緣變性的發病機制迄今尚未明了,目前存在以下推測。

1.免疫性疾病 TMD好發於角膜緣,角膜緣是免疫反應活躍的部位;組織學上發現病變處角膜膠原纖維被含有高溶酶體酶活性的組織細胞所吞噬;TMD可與某些膠原性疾病如風濕性疾病、春季結膜炎等合併發生;角膜病組織切片找到巨噬細胞淋巴細胞及少量漿細胞。Lopez對1例TMD患者的角膜進行免疫組化檢查,顯示25%細胞表達HLA-DR、HLA-DQ,TH∶TS=1∶1。但Berkowitz發現TMD患者血清中的免疫複合物、循環抗體與正常對照無差異,提示至少Ⅲ型變態反應不參與發病。

2.營養障礙變性疾病 TMD為雙側性、進行性疾病,臨床表現及實驗室資料顯示TMD缺乏炎症表現;病理學檢查發現病灶區有脂質沉著、膽固醇結晶,部分病人合併黃色瘤,提示為脂質變性;TMD角膜板層膠原纖維發生纖維素樣變性。Pouliquen Y發現1例TMD合併圓錐角膜,而後者為一種纖維變性疾病。

3.炎症性疾病 部分病人發病時伴有刺激症状,角膜病理切片找到少量炎症細胞如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巨噬細胞。Reboul、Iwamoto認為此病為炎症的結果,並將TMD根據電鏡觀察分為2型:炎症型 和非炎症型。前者以角膜病灶周圍新生血管形成、結膜充血為特徵。電鏡下可見病灶新生血管內有血栓形成,周圍有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浸潤,並出現纖維素性壞死。但Folk認為炎症反應可能繼發於角膜壞死所致的免疫反應,是TMD的結果而非原因。

4.繼發於淚液成分的異常 Hayasok取TMD患者的淚液與正常人相比發現TMD患者淚液中溶酶體酶如N-乙醯-β-D-葡萄糖胺酶活性高於正常對照組,但未能確定此酶來源於淚腺分泌異常還是來源於角膜組織內細胞。

5.其他 部分TMD、圓錐角膜等角膜基質溶解性疾病與春季卡他性結膜炎合併存在,推測角膜緣嗜酸性粒細胞增加並釋放金屬蛋白酶等炎症介質,導致角膜發生進行性變薄。

Terrien角膜邊緣性變性的症状

本病約75%患者為男性,多數在20~40歲發病。通常雙眼同時受累,但病情進展和輕重常不一致。病程較長而進展緩慢,有時可達20年或更久。年長病例其角膜變薄的進展速度更慢。病變多開始於角膜上方,早期形似老年環,在周邊出現細小點狀基質層混濁,此混濁與角膜緣平行且與之存在一間隔,有血管自角膜緣通過此間隔伸入混濁區。在血管翳末端有黃白色條狀脂質沉著。病變區緩慢地進行性變薄,呈弧形溝狀凹陷帶,病變可向中央及兩側擴展。溝的靠角膜中央側邊緣陡峭,靠周邊側呈斜坡狀,溝的底部角膜甚薄,在眼壓作用下向前膨隆。角膜上皮通常保持完整。早期因缺少自覺症状,常被忽略。隨著病情的逐漸發展可出現輕度刺激症状,如畏光流淚及異物感等。晚期由於角膜病變區向前膨隆,產生明顯的角膜散光而有不同程度的視力下降。偶有因輕微外傷或自發性地引起角膜最薄處穿孔(圖1)。

隨著病情發展,Francois將其分為4期:

1.浸潤期 上方角膜周邊部出現與角膜緣平行的2~3mm寬灰白色混濁帶,伴有新生血管長入。周圍的球結膜輕度充血擴張。

2.變性期 病變漸波及基質層,組織發生變性而變薄,形成一條弧形血管性溝狀凹陷帶。淺層組織漸被融解吸收,溝槽內有脂質沉著。

3.膨隆期 病變區角膜繼續變薄,出現單個或多個1.5~3.0mm或更寬的菲薄囊泡樣膨隆區,呈小囊腫樣外觀。此時可有顯著的逆規性散光。

4.圓錐角膜期 在眼壓作用下,因病變區組織張力顯著下降,使角膜膨隆呈圓錐狀,病變可波及中央或旁中央,呈現圓錐角膜樣外觀。此時當咳嗽或輕微外傷,有時甚至自發性發生菲薄處角膜破裂,致房水外流,虹膜脫出,繼之發生粘連性角膜向斑。嚴重者有報告角膜破裂後發生虹膜晶狀體玻璃體脫出。若不及時處理可毀壞眼球

根據臨床表現為刺激症状不明顯的進行性視力下降;眼部檢查見角膜邊緣溝狀變薄,病灶環行發展,病灶區角膜上皮完整,伴有基質淺層新生血管形成和脂質沉著,多不伴炎症反應;結合角膜地形圖顯示近角膜緣病灶角膜屈光度最高,角膜不規則散光可作出診斷。

Terrien角膜邊緣性變性的診斷

Terrien角膜邊緣性變性的檢查化驗

許多學者推測TMD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尚缺乏確切的免疫學依據。Lopez等取TMD和蠶食性角膜潰瘍角膜病灶樣本各一例進行免疫組化檢查,表達HLA-DQ和HLA-DR抗原細胞在TMD樣本中佔25%,在蠶食性角膜潰瘍樣本中佔75%~100%。CD4+∶CD8+細胞在TMD樣本為1∶1,在蠶食性角膜潰瘍為2.4∶1。CD22+細胞在TMD只佔5%,而在蠶食性角膜潰瘍佔25%~50%。但由於樣本量太小,以上結果只能解釋在臨床上蠶食性角膜潰瘍比TMD表現出更顯著的炎症反應

針對膠原血管疾病進行的血液學檢測如類風濕因子抗核抗體以及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等,可用於與其他相似角膜疾病的鑒別。

Terrien角膜邊緣性變性的鑒別診斷

Terriens周邊角膜變性是一種周邊角膜變薄疾患,通常位於上方周邊角膜,雙眼發病,一般不伴有眼痛炎症。角膜上皮完整,變薄區緩慢向角膜中央進展,但很少累及中央角膜,沒有穿鑿樣邊緣,脂質沉著通常見於角膜變薄區的前緣,常伴有角膜新生血管。可以與蠶食性角膜潰瘍的鑒別。

Terrien角膜邊緣性變性的併發症

眼球萎縮

Terrien角膜邊緣性變性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預防: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

Terrien角膜邊緣性變性的西醫治療

治療:

TMD由於病因不明確,尚無有效的預防和控制病情發展的理想的治療手段。雖然推測TMD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局部和全身應用皮質類固醇或非甾體類抗炎藥物均告無效。針對角膜變薄膨隆區屈光度增加,曾有人對病變區進行間隔燒灼、冷凍三氯醋酸腐蝕使角膜產生瘢痕收縮降低散光度,但因燒灼或冷凍的時間和溫度難以掌握,已極少應用;睫狀體透熱凝固術、以結膜瓣或鞏膜瓣遮蓋角膜病灶效果也不理想。

目前公認的治療方法是角膜移植術和表層角膜鏡片術。

1.角膜移植術 手術目的在於重建角膜的正常厚度和曲率、減少散光、修補穿孔。為達到理想的增視效果、降低植片排斥率,應盡量爭取在穿孔前行板層角膜移植術。根據病灶範圍可行新月型或指環狀角膜移植術,選用相對較厚較小的植片,適當的縫合張力可使植片平整並可減少角膜散光。常見的手術併發症為術中植床穿孔及其導致的術後植片水腫、層間積液;角膜層間上皮植入囊腫;術後病灶複發;植片排斥反應等。對角膜極度膨隆變薄者為防止術中植床穿孔,術前應降眼壓,術中可行前房穿刺,在植床極度變薄區僅撕去角膜上皮層。Pettit對4例TMD板層角膜移植術後的患者進行了長達20年的隨訪,發現術後20年角膜散光較術前減少了1.25~9D,全部植片較術後早期變薄,但未見複發。由於TMD較散發,總結的病例數較少,故對TMD進行角膜移植術的手術時機、手術時機與預後的關係、合適的角膜植片大小、厚度等有待進一步的總結和探討。

2.表層角膜鏡片術 手術目的在於增加病變區角膜厚度,把向前膨出的角膜組織壓回去,手術相對安全,不損傷前彈力膜,是可逆性的治療手段。對較早期TMD,出現視力下降,角膜變性區持續變薄者可進行表層角膜鏡片術。角膜鏡片比植床大1mm,帶有2mm寬的鞏膜瓣。手術併發症主要是鏡片下混濁、層間上皮植入。此方法報導例數較少,遠期療效有待進一步觀察。

預後:對於病情目前尚無有效的控制手段。

Terrien角膜邊緣性變性吃什麼好?

飲食注意事項:

宜高能量食物、高蛋白、高鈣、富含維生素A、C食物。胡蘿卜南瓜、西紅柿、青菜、杏、柚子、大早、橘子、瘦肉、蛋黃、動物肝臟大豆

忌熱性助火食物、刺激性食物。韭菜芥菜大蒜、香蔥、生薑辣椒、水產品、豬頭肉、酒等。

忌揉眼,忌酗酒。

參看

關於「Terrien角膜邊緣性變性」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