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療法/維生素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食物療法》 >> 食物的營養學基本知識 >> 維生素
食物療法

食物療法目錄

維生素是一種低分子有機化合物,在維持身體正常生長及調節機體生理機能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多數維生素是機體內酶系統中輔酶的組成部分。維生素大多數不能在體內合成,又不能在體內充分貯存,故必須不斷由食物供給。它的需要量也不大,每日僅需要以毫克或微克計算就能滿足機體的生理需要。

維生素的種類很多,通常分為脂溶性維生素與水溶性維生素兩類。

脂溶性維生素溶於脂肪及脂肪劑,不溶於水,吸收後可貯存在體內,排泄量少,攝入過多可致中毒。它包括:維生素A、D、E、K等。

水溶性維生素它溶於水,排泄率高,一般不在體內蓄積,大量服用也不會或很少發生中毒。主要包括有:維生素B1、B2、B3、PP、B6、C、B12等。

1.維生素A。維生素A是脂溶性維生素,它包括動物性食物中的維生素A和植物性食物中的維生素A原——類胡蘿卜素,類胡蘿卜素在人體小腸粘膜內能變成維生素A。

維生素A的生理功能有以下幾方面:

(1)促進人體生長發育。維生素A是維持正常生長發育所必需的。如果食物中缺乏維生素A,則會致使兒童發育遲緩智力低下

(2)參與視網膜視紫質的合成,維持正常視覺功能,防止夜盲症。

(3)維持上皮組織的健康,增強對疾病抵抗力。維生素A缺乏會出現上皮組織萎縮皮膚乾燥脫屑毛囊角化,形成棘狀丘疹皮膚變得粗糙。還可以使眼結膜上層角化,產生於眼症,甚至發生角膜軟化潰瘍穿孔失明

(4)促進骨齒健康。維生素A有幫助骨骼鈣化的作用,還能促進牙齒釉質的發育,保持它的堅固。

(5)抗癌作用。維生素A缺乏時會增加對化學致癌物的易感性,因此攝取足夠的維生素A是預防癌症發生的好方法,它能夠防止上皮組織發生腫瘤,並可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和分化

(6)維持正常的生殖功能。動物實驗證明,食物中缺乏維生素A,生殖能力明顯降低,精子停止產生。孕婦膳食中如缺乏維生素A,可能會導致先兆流產

維生素A的主要來源是動物性食物,如動物的肝臟、蛋黃、牛奶、奶油、魚肝油等;胡蘿卜素的最主要來源是有色蔬菜和部分水果,如油菜、薺菜、雪裡蕻、胡蘿卜、番茄、豌豆苗、金針菜等。胡蘿卜素在體內可以轉變成維生素A。

攝入過多的維生素A會引起中毒,如兒童長期每日服用維生素A製劑10萬個國際單位以上。中毒表現為頭暈頭痛厭食腹瀉感覺過敏、皮膚粗糙、面部或全身發生鱗狀脫皮、毛髮脫落、肝臟腫大、肌肉僵硬等症状。及時停用維生素A,症状會很快消失。

2.維生素D維生素D主要包括維生素D2及D3。維生素D2是由酵母菌、藻類植物中的麥角固醇紫外線照射後轉變而成的。維生素D3是人體皮膚內的7-脫氫膽固醇經日光紫外線照射後轉變成的。一般成年人經常接觸太陽光,在保證日常膳食的條件下是不會缺乏維生素D的。

維生素D能促進身體吸收和利用鈣和磷來構成健全的骨骼和牙齒。如果維生素D不足,腸道吸收鈣磷能力降低,兒童會發生佝僂病,孕婦和乳母則易患骨軟化症或骨質疏鬆症。所以維生素D又被稱作「抗佝僂病維生素」。

維生素D含量最豐富的食物是魚肝油、動物肝臟和蛋黃。夏季動物奶中的含量也較為豐富。

3.維生素E維生素E又名生育酚,它屬於脂溶性維生素。耐熱、酸、鹼,對氧極為敏感,容易被氧化,是極有效的抗氧化劑。在正常烹調溫度下,維生素E受到的破壞不大。其主要生理功能有維持機體正常的生殖機能和胚胎髮育;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增強機體耐力,改善冠狀動脈和周圍血管的微循環,對延遲細胞衰老有一定作用;同時還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反應。臨床上常用維生素E來防治習慣性流產

維生素E最豐富的來源是麥胚,在谷胚、蛋黃、豆類、硬果、綠葉蔬菜中也有一定含量。

4.維生素。維生素也屬於脂溶性維生素,有耐熱性

KK正常的烹調過程損失很少,但對光和鹼很敏感,需避光保存。

維生素K是肝臟凝血酶原形成的必需物質,並與肝中其它凝血因子的合成有關。缺乏維生素K會使凝血過程發生障礙,使凝血時間延長,容易出血

新鮮綠葉蔬菜、肝、蛋類中都含有維生素K,體內腸道菌也能合成維生素K。

5.維生素B1維生素B1又稱硫胺素,易溶於水,不溶於脂溶性溶劑,是水溶性維生素。它在酸性環境中較穩定,在中性和鹼性溶液中遇熱很易被破壞。

維生素B1在體內主要是構成脫羧酶的輔酶,參與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胺基酸產能代謝作用,維生素B1可維持神經、肌肉和循環系統的功能;還可以促進乙酸膽鹼合成,並能抑制其分解,維持胃腸道的正常蠕動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維生素B1的缺乏症是腳氣病,最初的症状是易感疲乏下肢無力肌肉酸痛、頭痛、失眠、煩躁、食慾減退,以後逐漸出現對稱性周圍神經炎。維生素B1嚴重缺乏,還會出現腳氣病性心臟病,有心悸、氣急、胸悶等症,治療不及時,會致水腫心臟擴大,從而引起急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穀類、豆類和硬果類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穀類的維生素B1主要存在於穀皮和谷胚內,因而吃粗製的糙米和帶麩皮的麵粉能攝入較多的維生素B1。瘦豬肉與動物肝臟的維生素B1含量也較為豐富,不失為維生素B1的良好來源。

6.維生素B2維生素B2也稱核黃素,有苦味,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對熱穩定,在鹼性溶液中加熱後會破壞,還易被光特別是紫外線所破壞。

維生素B2是機體內許多重要輔酶的組成成分,參與生物氧化過程,對氨基酸、脂肪酸和碳水化合物代謝起著重要作用,促進能量釋放,以供細胞利用。還能促進生長發育,潤澤皮膚,維持皮膚和粘膜的完整性。

人體一旦缺乏維生素B2會發生代謝紊亂,出現口角炎舌炎唇炎陰囊炎(俗稱繡球風)等一系列症状。

維生素B2主要來源於動物食物,尤以內臟、蛋類、奶類等含量豐富;其次是豆類和新鮮蔬菜。啤酒是唯一含核黃素較多的飲料。

7.維生素PP維生素PP包括兩種物質,即尼克酸(又稱煙酸)和尼克醯胺(又稱煙醯胺)。它是各種維生素中性質最穩定的一種維生素,溶於水,不易被酸、鹼及熱破壞,且不易被氧化破壞。

尼維克生酸素在體內以尼克醯胺的形式構成脫氫酶的輔酶,主要是輔酶Ⅰ及輔酶Ⅱ。這些輔酶在細胞生物氧化過程中起著重要的遞氫作用,它們與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能量的釋放有關。尼克酸還能降低血膽固醇水平、擴張血管,維持皮膚、神經系統消化系統的正常功能。

維生素PP缺乏會發生癩皮病,主要表現是出現皮炎、腹瀉和痴呆等症状。所以維生素PP又被稱為「抗癩皮病維生素」。尼克酸廣泛存在於動、植物食物中,其中含量最豐富的有酵母、花生、穀類、豆類及肉類。玉米中尼克酸含量並不低,但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所以以玉米為主食的地區容易發生癩皮病。

8.維生素B6維生素B6為水溶性維生素,易溶於水和酒精,對光和鹼較敏感,對熱和酸較穩定,但在高溫下迅速被破壞。

維生素B6是很多酶系統的輔酶,參與體內大量的生理活動,特別是對蛋白質代謝起著重要作用。同時也參與部分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謝。另外,維生素B6還有抗脂肝、調節神經系統、防治動脈硬化症等作用。

缺乏維生素B6能引起低色素貧血、皮炎,並有抽搐現象。所以臨床上常以維生素B6來治療嬰兒驚厥妊娠嘔吐和癩皮病。

維生素B6存在於穀類及其外皮、豆類、蛋黃、肉類及酵母中。腸道細菌也能合成維生素B6

9.維生素B12維生素B12是一種含鈷的已知維生素中分子量最大的一個。它溶於水,能被強酸、強鹼溶液破壞,並易被日光、氧化劑、還原劑所破壞。它的生理功能是促進細胞的發育和成熟,參與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的代謝。如果機體缺乏維生素B12會產生核巨紅細胞性貧血(惡性貧血)、脊髓變性及消化道粘膜炎症。

動物的肝、腎、肉類都含有維生素B12,其次為魚、貝、蟹類、蛋類及乾酪。腸道細菌也能合成維生素B12,但幾乎不能被吸收。

10.維生素C維生素C呈酸性,缺乏時可致壞血病,故又名抗壞血酸。它在酸性溶液中比較穩定,易溶於水,遇熱和鹼會被破壞,與某些金屬特別是銅接觸破壞更快,因而在烹調過程中容易損失。

維生素C是一種活性很強的還原性物質,參與體內重要的生理氧化還原過程,是機體新陳代謝不可缺少的物質。能促使細胞間質的形成,維持牙齒、骨骼、血管、肌肉的正常功能和促進傷口愈口。能促使抗體的形成,提高白細胞吞噬作用,增強人體的抵抗力。維生素C還有廣泛的解毒作用。維生素C能對進入體內的化學毒物(如鉛、苯、砷等)的慢性中毒有解毒作用,並能阻斷致癌物亞硝胺的形成。

缺乏維生素C的主要病變是出血和骨骼變化。維生素C缺乏會感到身體乏力、食慾減退,容易出血,小兒會出現生長遲緩、煩躁和消化不良,以後逐漸出現牙齦萎縮、浮腫、出血。

維生素C的主要來源是新鮮的蔬菜和水果,酸味水果較無酸味水果的維生素含量要高。由於維生素C易受破壞,故烹調時間要短,並需減少與空氣的接觸,以保證維生素C不致過多損失。

11.葉酸葉酸是水溶性維生素,在酸性環境中不耐熱,在中性或鹼性環境中耐熱,易被日光破壞。

葉酸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進正常紅細胞的再生。缺乏葉酸會出現核巨紅細胞貧血、白細胞減少症及舌炎、腹瀉、食欲不振等。

葉酸存在於動物肝、腎及酵母和綠葉蔬菜中,人體腸道細菌也能合成。

參看

32 碳水化合物 | 無機鹽 32
關於「食物療法/維生素」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