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莨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薯莨
Shǔ Lànɡ
薯莨
別名 山豬薯、山羊頭、硃砂蓮[湖南]、茹榔、金花果、紅孩兒、赭魁、薯良、雞血蓮、血母、硃砂七、紅藥子、孩兒血、牛血蓮、染布薯
功效作用 活血補血,收斂固澀。用於功能性子宮出血產後出血咯血吐血便血尿血腹瀉;外用治燒傷
英文名 Shouliang Yam Rhizome
始載於 唐本草
毒性 小毒
歸經  
藥性
藥味

  

目錄

植物形態

藤本,粗壯,長可達20米左右。塊莖一般生長在表土層,為卵形、球形、長圓形或葫蘆狀,外皮黑褐色,凹凸不平,斷面新鮮時紅色,干後紫黑色,直徑大的甚至可達20多厘米。莖綠色,無毛,右旋,有分枝,下部有刺。單葉,在莖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對生;葉片革質或近革質,長橢圓狀卵形至卵圓形,或為卵狀披針形至狹披針形,長5-20厘米,寬 (1-) 2-14厘米,頂端漸尖或驟尖,基部圓形,有時呈三角狀缺刻,全緣,兩面無毛,表面深綠色,背麵粉綠色,基出脈3-5,網脈明顯;葉柄長2-6厘米。雌雄異株雄花序為穗狀花序,長2-10厘米,通常排列呈圓錐花序,圓錐花序長2-14厘米或更長,有時穗狀花序腋生;雄花的外輪花被片為寬卵形或卵圓形,長約2毫米,內輪倒卵形,小;雄蕊6,稍短於花被片。雌花序為穗狀花序,單生於葉腋,長達12厘米;雌花的外輪花被片為卵形,厚,較內輪大。蒴果不反折,近三棱狀扁圓形,長1.8-3.5厘米,寬2.5-5.5厘米;種子著生於每室中軸中部,四周有膜質翅。花期4-6月,果期7月至翌年1月仍不脫落。  

生態環境

生於海拔350-1500米的山坡、路旁、河谷邊的雜木林中、闊葉林中、灌叢中或林邊。  

資源分布

分布於浙江南部、江西南部、福建、台灣、湖南、廣東、廣西、貴州、四川南部和西部、雲南、西藏墨脫。印度支那、菲律賓亦有。  

化學成分

塊莖主要含縮合鞣質及甙類,已分離得到酚性糖甙如3,4二羥基乙醇葡萄糖甙(3,4-dihydroxyphenethyl alcohol glucoside),根皮酚葡萄糖甙(phloroglucinol glucosicde)等及鞣質右旋兒茶精(catechin),左旋表兒茶精(epicatechin)和它們的二聚體:原矢菊素(procyanidin)B-1、B-2、B-5、,三聚體:原矢車菊素C-1,兒茶精(4α-6)-表兒茶精-(4β-8)-表兒茶精[catechin(4α-6)-epicatechin-(4β-8)-epicatechin],表兒茶精-(4β-6)-表兒茶精-(4β-8)-兒茶精[epicatechin-(4β-6)-epicatechin-(4β-8)-catechin],四聚體:表兒茶精-(4β-8)-表兒茶精-(4β-8)-表兒茶精-(4β-8)-表兒茶精[epicatechin-(4β-8)-epicatechin-(4β-8)-epicatechin-(4β-8)-epicatechin]。另含大量糖、澱粉維生素C(vitamin C)。  

應用價值

藥用價值

藥材名稱

【藥名】薯莨

【別名】赭魁、薯良、雞血蓮、血母、硃砂七紅藥子、金花果、紅孩兒、孩兒血、牛血蓮、染布薯。

【英文名】Shouliang Yam Rhizome

【拉丁藥名】Rhizoma Dioscoreae Cirrhosae

藥材來源

【藥材基源】為薯蕷科植物薯莨的塊莖。

【考證】

⑴《唐本草》:赭魁,大者如斗,小者如升,葉似如蘅,蔓生草木上。陶所說者,及土卵爾,不堪藥用,梁、漢人名為黃獨,蒸食之,非赭魁也。

⑵《夢溪筆談》:《本草》所論赭魁,皆未詳審,今赭魁南中極多,膚黑肌赤,似何首烏。切破,其中赤白理如檳榔。有汁赤如赭,南人以染皮製靴。

【採集儲藏】5-8月採挖,洗淨,搗碎鮮用或切片晒乾。

【藥材鑒定】

⑴性狀鑒別,塊莖葉長圓形、卵圓形、球形或結節塊狀,長10-15cm,直徑5-10cm。表面深褐色,粗裂,有瘤狀突起和凹紋,有時具鬚根或點狀鬚根痕。表面深褐色,粗裂,有瘤狀突起和凹紋,有時具鬚根或點狀鬚根痕。縱切或斜切成塊片,多數呈長卵形,長3-12cm,厚0.2-0.7cm。外皮皮皺縮,切面暗紅色或紅黃色。質硬而實,斷面顆料狀,有明顯的或隱約可見紅黃相間的花紋。氣微,味澀、苦。

⑵顯微鑒別,塊莖橫切面:木栓層較厚,細胞壁微木化,皮層中有分泌細胞散在,長徑54-102μm,內皮細胞1列,切向扁小。維管束外韌型,稀疏散在。薄壁細胞含鞣質澱粉粒。澱粉粒卵圓形,長徑14-20μm。

藥性論述

性味】味苦;性涼;小毒。

【功效】活血止血理氣止痛;清熱解毒

【主治】咳血咯血嘔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產後腹痛;脘腹脹痛;痧脹腹痛;熱毒血痢;水瀉;關節痛跌打腫痛;瘡帶狀皰疹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絞汁或研末。外用:適量,研末敷或磨汁塗。

各家論述

⑴《別錄》:主心腹積聚,除三蟲。

⑵《藥性考》:浸酒服,能活血。

⑶《貴州民間方藥集》:止痢疾。治產後腹痛,臌脹。又治哮喘

⑶《湖南藥物志》:活血,補血,止痛,散氣。治筋骨痛,關節炎腰痛,內傷吐血

⑷《全國中草藥彙編》:止血活血補血,收斂固澀。用於功能性子宮出血產後出血,咯血,吐血,便血,尿血,腹瀉;外用治燒傷

⑸《實用中草藥彩色圖集》:微苦、澀,微寒。止血,活血,養血,收斂固澀。用於崩漏,產後出血,咯血,尿血,上消化道出血貧血

⑹《中國植物志》:入藥能活血、補血、收斂固澀,治跌打損傷血瘀氣滯、月經不調、婦女血崩咳嗽咳血、半身麻木風濕等症。

臨床運用

⑴止血:對婦科出血(主要產後惡露不淨,月經過多)、上消化道出血、咯血等均有一定療效。用法:用塊根每日-5錢,水煎分兩次服。有報導,用紅孩兒以水或丙酮提取製成片劑,日服3次,每次粒(相當於生藥12g),治療婦科出血213例,有效率為84%,療效顯著者(出血量減少一半以上至完全停止)達53%。服藥後間有輕微反應,如胃部不適、腹部脹滿、頭昏脹等,一般不須特殊處理。

⑵治療出血性紫癜:取紅孩兒1兩(干),落地紅(唇形科植物,又名雪見草、關須公、野芥菜)3兩(鮮),加水400ml,煎取150ml,1次或2次分服。臨床觀察5例,經服藥2天後,口腔粘膜齒齦出血停止,軀幹四肢紫癜減退,精神情況好轉,食慾增加,尿色接近正常。1例複查血小板由8600/ mm3增加至116000/ mm3。

⑶治療細菌性痢疾:取血娃、地榆各3錢,水煎,每日2次分服。治療22例,治癒20例。症状消失和大便鏡檢陰性平均在服藥後5天。此外,紅孩兒內服對貧血似有一定療效;對母乳缺乏者可增加奶量。

藥理作用

⑴止血作用:家兔灌服薯莨煎劑1.5 g/kg,其出血時間凝血時間,均顯著縮短。在試管內草酸血漿除去小血板後重新鈣化凝固時間的測定,薯莨提取液似有類似血小板的促凝作用。

⑵對子宮的作用:薯莨酊劑或煎劑對離體小鼠子宮有明顯的興奮作用,張力,振幅及頻率均有增強,提取液則未現作用。

抗菌作用:酊劑或煎劑在試管內對金黃色葡萄菌球有中等度抑菌作用,對甲型副傷寒桿菌與宋氏痢疾桿菌有較弱的抗菌作用。抗菌作用可能與其中所含鞣質有關。40%乙醇浸液或100%煎劑用平板打洞法,對金黃色葡萄球和志賀痢疾桿菌等有抑制作用。煎劑1.5g/kg灌胃,對兔凝血時間及出血時間較正常分別縮短48%及36.5%。20%乙醇浸液或10%煎劑0.2ml在麥氏浴皿中對小鼠離體子宮有興奮作用。20%乙醇浸液0.05-0.1ml靜脈注射蟾蜍在體心臟活動無影響;0.15-0.2ml則使心跳抑制,最後心室停跳,但心房跳動仍能維持一段時間。煎劑小鼠皮下注射的半數致死量為99.9g/kg。  

工業用途

塊莖富含單寧,可提制栲膠,或用作染絲綢、棉布、魚網;也可作釀酒的原料。

關於「薯莨」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