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性病學/梅毒
醫學電子書 >> 《皮膚性病學》 >> 性傳播性疾病 >> 梅毒 |
皮膚性病學 |
|
【定義】
由梅毒螺旋體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性疾病,當螺旋體進入人體後,迅速播散至全身各器官,產生各種症状與體征,也可呈潛伏狀態,還可通過胎盤傳給下一代,故危害極大。
【病因】
病原體為梅毒螺旋體。1905年由Schaudinn與Hoffmann發現,約8-10mm長,有6-12個螺旋,因其透明不易染色,具有折光力,不能在普通顯微鏡下檢出,故又稱蒼白螺旋體,系一厭氧寄生菌,在人體內可長久生存繁殖,而在體外不易生存,煮沸、乾燥一般消毒劑(肥皂、石碳酸、酒精等)易將其殺死,在41-42℃1到3小時也可殺死,但在低溫(-78℃)下可存活數年。目前梅毒螺旋體不能培養,可接種於免子睾丸內以便菌株保存及傳代,供實驗室用。
【傳染途徑】
多數通過性交直接接觸傳染,梅素螺旋體通過破損的皮膚或粘膜感染,少數通過接吻、哺乳、輸血、毛巾等受染。患梅毒的孕婦可通過胎盤傳給胎兒。
梅毒的免疫性:
一般認為梅素無先天免疫,後天免疫也很弱,故不能防止第二次再感染,梅毒患者血清中能產生對梅毒螺旋體的抗體,但至目前為止,尚不能施行被動免疫,梅毒如已完全治癒,若再感染仍可發病,人類對梅毒螺旋體產生細胞免疫與液體免疫應答,在體液免疫方面,螺旋體進入人體後,可產生很多抗體,最早出現IgM,其後為IgG及IgA,除最早期不能測出外,其餘都能測出,甚至終生存在。細胞免疫方面,在一期及早二期梅毒病人缺乏對螺旋體抗原的遲發超敏反應,至晚二期後才出現這種反應。
【梅毒病程和分期】
下面是未經治療患者自然發展過程;
【症状】
一、後天梅毒
(一)一期梅毒
約在感染後2-4周出現硬性下疳,大多發生在生殖器部位,男性在冠狀溝、陰莖、包皮等。女性在大小陰唇或子宮頸。近年來因同性戀,故可見於肛門、直腸或口腔內等處。
開始為一丘疹,迅速破潰成紅色小潰瘍,約1-2cm,園形,境界清楚,上附少量漿液性分泌物,內含大量梅毒螺旋體,硬性下疳常為單發,具有軟骨樣硬,無疼痛,如不治療,3-8周內自然消退,局部不留痕迹或輕度萎縮性疤痕。
腹股溝淋巴結腫大,較硬,無紅腫痛熱,不化膿,內有梅毒螺旋體。
在硬性下疳出現7-8周左右後,梅毒血清反應由陰性轉為陽性。
(二)二期梅毒
由於梅毒螺旋體從淋巴結進入血液,在體內播散後出現全身症状,在感染後7-10周,可有低熱頭痛,肌肉和關節痛等,全身淋巴結腫大。
全身出現皮疹,表現為斑疹、丘疹、膿皰、蠣殼狀疹等,銅紅色,少量鱗屑附著。常對稱分布,密集不融合。無自覺症状,這種梅毒疹如發生在掌跖部具有診斷意義。
由於體內抗體漸形成,免疫力增強,梅毒疹可以自然消退,但又可複發,稱二期複發梅毒疹,但分布範圍小,皮疹數目少。
粘膜損害:表現粘膜紅腫糜爛,有滲出物,還有一種常發生在肛門、外生殖器周圍的扁平丘疹,因常受摩擦,表面易糜爛滲出,故稱扁平濕疣,含有大量梅毒螺旋體,傳染性強。
此外二期梅毒除皮膚粘膜受侵外,還可出現蟲蝕樣脫髮。骨膜炎多發生在四肢長骨,夜間疼痛。眼梅毒:表現虹膜睫狀體炎、視網膜炎、視神經炎等。神經梅毒:如腦膜炎或無症状的神經梅毒,但腦脊液的梅毒血清反應陽性。
(三)三期梅毒
不僅侵及皮膚粘膜,並可累及全身各內臟器官或組織,破壞性大,但梅毒螺旋體不易找到,故傳染性小。
樹膠腫:是三期梅毒主要表現,是梅毒性肉芽組織,開始形成一小硬結,數目少,逐漸擴大與皮膚粘連成暗紅浸潤斑塊,中央軟化漸成潰瘍,排出粘稠膠樣分泌物,潰瘍常一面癒合,一面繼續發展,形成馬蹄形潰瘍和萎縮性疤痕,常見於頭部四肢,一般無自覺症状,潰瘍也能自愈。樹膠腫發生在口腔齶部及鼻部,累及軟骨而潰爛,使軟齶、鼻中隔穿孔。
結節性梅毒疹:發生成群小結節,如黃豆大,面部四肢多,不對稱,銅紅色,有時排列成環狀或形成小潰瘍,在邊緣又發生新的小結節,自覺症状極輕。
內臟梅毒:
骨梅毒:與二期梅毒症状相似,但疼痛轉輕。
心血管梅毒:表現主動脈瓣閉鎖不全,主動脈炎、主動脈瘤、冠狀動脈口狹窄等。
此外眼、呼吸道、消化道、肝脾、睾丸等都可受累而發生梅毒病變。
此期梅毒血清反應多為陽性,但感染時間愈長,陽性率愈低。
未經治療或劑量不足,無臨床表現,但血清反應陽性,腦脊液正常,稱隱性梅毒。這類患者雖無症状,但體內仍存在梅毒螺旋體,當機體抵抗力降低時又產生症状。
二、先天梅毒(又稱胎傳梅毒):梅毒螺旋體經過母體胎盤絨毛的滲透與彌散作用,沿臍帶血進入胎兒體內,由於妊娠四個月前胎盤循環尚不健全,胎兒免疫功能尚未成熟對感染不發生反應,故先天梅毒多發生在妊娠四個月後,孕婦感染梅毒後,可導致流產,早產或死胎。
(一)早期先天梅毒:多發生在生後3周至3個月,患兒發育營養差,皮膚萎縮似早老兒。皮疹為銅紅色浸潤性斑塊,掌跖有大皰或脫屑。口圍呈放射狀皸裂,癒合後成放射狀疤痕,具有診斷意義,也可侵及粘膜,常見卡他性鼻炎、喉炎、聲音嘶啞、破壞鼻軟骨可形成鞍鼻。骨骼損害形成骨膜炎,常在小腿伸側骨膜增厚而成「馬刀脛」。疼痛不能活動,稱為巴羅(Parrot)氏假癱瘓。肝脾及全身淋巴結腫大。
(二)晚期胎傳梅毒:多發生在7-8歲兒童或青春期,可發生結節性梅毒疹和樹膠腫,另外下列三個特徵性表現,具有診斷意義。1、實質性角膜炎:雙側角膜深在性浸潤,影響視力。2、神經性耳聾。3、郝金森氏齒(Houtchinson)門齒下緣出現半月形缺損,且牙齒稀疏,排列不整,也可出現神經、心血管梅毒。
【梅毒病理】
各期梅毒損害的組織病理基本相似,主要表現血管內皮細胞腫脹增生,最後血管腔阻塞,血管周圍大量漿細胞、淋巴細胞和組織細胞浸潤,晚期梅毒除血管變化外,主要肉芽腫的改變,中央因血管阻塞缺血,引起乾酪樣壞死,周圍有上皮樣細胞和巨細胞浸潤。
【診斷】
(一)病史:詢問有無不潔性交史,曾否發生過梅毒的症状,配偶情況的分娩史、流產史,如疑為先天梅毒,應問及父母的情況。
(二)體格檢查:包括皮膚粘膜及全身各系統內臟檢查。
(三)組織病理學檢查,可輔助診斷。
(四)梅毒螺旋體檢查:以硬性下疳或扁平濕疣上的分泌物,在暗視野顯微鏡下檢查出梅毒螺旋體。
(五)腦脊液檢查:包括細胞計數,蛋白質測定,VDRL試驗和膠體金試驗.。
(六)梅毒血清試驗:近數十年來國外的免疫血清試驗發展迅速,檢測方法甚多,我國目前常用的有如下幾種:
以抗原的不同分成兩大類:
(1)非螺旋體為抗原(用心擬脂)以檢測患者血清中是否存在抗心擬脂抗體,又稱反應素。
a、性病研究試驗室試驗(VenerealDisease Reserch Laboratory簡稱VDRL)一以心擬脂作抗原,檢測患者血清中反應素,有絮狀物凝結,即為陽性。
b、未加熱血清反應素試驗(UnheatedSerum Reagim簡稱U.S.R)一即在VDRL抗原中加入氯化膽鹼,以滅活待檢血清,再加二乙胺四乙酸(EDTA)可防止抗原變性。以此抗原與患者血清結合,如出現絮狀物,即為陽性。
c、快速血漿反應素試驗(RapidPlasma Reagin,簡稱RPR)-在USR試劑中加入高純度膠體碳等製成,碳粒與患者血清結合產生黑色凝塊即為陽性,肉眼即可辯認,不需在顯微鏡下觀察。
以上試驗雖非特異性診斷方法,但操作簡便,經濟快速,敏感性好,故用於常規檢查,從大量人群中進行篩選。可作定量試驗,可用於觀察療效,是否複發及再感染。
(二)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試驗:
熒光螺旋體抗體吸附試驗(Fluorescent TreponemaAntiboby –Absorption簡稱FTA-ABS):用梅毒螺旋體作抗原,在患者血清中加吸收劑以除去非特異性抗體,用間接免疫熒光技術檢測患者血清中有無抗梅毒螺旋體抗體,主要是IgG,這類抗體雖經足夠抗梅治療,血清反應能夠長期保持陽性,故此試驗不能觀察療效或複發。
梅毒血清假陽性反應:病人不存在梅毒,而梅毒血清試驗陽性可分為技術性假陽性及生物學假陽性兩種。
(1)技術性假陽性反應:如實驗室操作錯誤,標本溶血等,如重複試驗,無梅毒患者血清試驗成為陰性。
(2)生物學假陽性反應:因非螺旋體抗原血清試驗是非特異性的,在其它一些疾病,尤以感染性疾病,也可釋放心擬脂至血液中,產生反應素,如麻風、麻疹、瘧疾、傳染性肝炎、病毒性肺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系統性紅斑狼瘡,非典型性肺炎、甚至妊娠都可出現陽性,但這類患者血清反應滴度低,很少超過1:8。而且半年內漸轉成陰性。另外可用特異性的梅毒血清反應證實。如用FTA-ABS試驗。
【鑒別診斷】
(一)扁平濕疣與尖銳濕疣鑒別如表
病 名 | 扁平濕疣 | 尖銳濕疣 |
病 因 | 梅毒螺旋體 | 人乳頭瘤病毒 |
皮疹表面 | 光滑濕潤 | 呈菜花狀 |
基底部 | 較寬 | 不寬有蒂 |
分泌物 | 有大量梅毒螺旋體 | 無 |
梅毒血清反應 | 100%陽性 | 陰性 |
(二)硬性下疳與軟性下疳鑒別如表
硬性下疳 | 軟性下疳 | |
潛伏期 | 三周左右 | 1~5天 |
潰瘍數 | 單發 | 多發 |
創面 | 園形 邊緣整齊 底部平 | 不整齊 邊緣不規則 顆粒狀 |
硬度 | 軟骨樣硬 | 軟 |
分泌物 | 少 漿液性 | 多 膿性 |
自覺症状 | 不痛 | 痛 |
附近淋巴結 | 腫大不化膿不破潰 | 易破潰 |
愈後 | 不留疤痕 | 留疤痕 |
(三)斑疹性梅毒疹與玫瑰糠疹之鑒別如表
斑疹性梅毒疹 | 玫瑰糠疹 | |
病因 | 梅毒螺旋體 | 不明 |
病史 | 曾有硬性下疳史 | 無 |
鱗屑 | 無 | 有 |
皮疹排列 | 園形斑 皮疹長軸與肋骨走行無關 | 皮疹長軸與肋骨走行一致 |
淋巴結 | 硬 脹腫 | 無 |
自覺症状 | 無 | 癢 |
梅毒血清反應 | 100%陽性 | 陰性 |
【治療】
對早期梅毒要求徹底治癒,以消滅傳染源,力爭血清反應陰轉予防複發,對晚期梅毒要求減輕症状,控制發展,部分血清轉陰性,故治療必須正規、足量。由於青黴素療效好,毒性小,使用方便,療程短,價廉,故目前仍是治療梅毒的首選藥物。
(一)早期梅毒:
水劑普魯卡因青黴素G,80萬μ/日,肌肉注射,連續十天,總量800萬μ。
苄星青黴素:240萬μ一次肌肉注射,(每側臀肌各注射120μ)。
對青黴素過敏者,可口服四環素,0.5g/日,連服15日,總量30g。
(二)晚期梅毒
水劑普魯卡因青黴素G:80萬μ,肌肉注射,一日一次,連續15次,總量1200萬μ。
苄星青黴素,240萬μ,一周一次,共三次,總量720萬μ,心血管神經梅毒者不用,對青黴素過敏者,可用四環素、紅霉素、,一次g,一日四次,共服30日,總量60g。
(三)孕婦梅毒
在妊娠初三個月及產前三個月,各肌肉注射一療程青黴素。
(四)早期先天梅毒:水劑普魯卡因青黴素G每天每公斤體重5萬μ,共注射10天,總量150萬μ-300萬μ。
(五)晚期先天梅毒:按成人患者的青黴素劑量治療
由於注射後使體內大量梅毒螺旋體死亡溶解,引起吉海反應(Ja-risch-Herxheimerreaction),出現流感樣症状,發熱、乏力,皮損增多,骨膜疼痛加重,一般不太嚴重,可在24小時內自行緩解,但晚期梅毒可引起心血管和神經梅毒症状加重,故主張在晚期梅毒治療前先用10%碘化鉀10ml,一日三次口服,4-6周。或強地松5mg,一日四次,以後逐漸減量,就能避免發生吉海反應。
參看
性傳播性疾病 | 淋病 |
關於「皮膚性病學/梅毒」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