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梅毒

(重定向自先天梅毒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疾病概述

梅毒螺旋體易通過胎盤感染胎兒,導致先天性梅毒

胎兒期表現: 先天性梅毒在胎兒期可表現為肝臟腫大,胎盤增厚,胎兒水腫,宮內生長遲緩,非免疫性溶血早產死胎等。

出生後表現:早期先天性梅毒表現為肝脾腫大皮疹膿皰疹、脫皮、斑丘疹)、黃疸慢性鼻炎腦膜炎腸梗阻出血間質性肺炎肺膿腫白內障腦積水等,晚期先天性梅毒表現為間質性角膜炎、馬鞍鼻、Hutchinson牙、軍刀狀脛(脛骨前凸)、耳聾、智力發育遲緩,甚至死亡等。先天性梅毒是一種可預防的疾病,積極的產前檢查及孕期梅毒治療是預防先天性梅毒的重要措施。

疾病描述

先天性梅毒是指梅毒螺旋體由母體經胎盤進入胎兒血循環所致的感染,近年來,我國先天性梅毒發病率已有明顯上升趨勢。

孕母早期梅毒且未經治療時,無論是原發或繼發感染,其胎兒幾乎均會受累,其中50%胎兒發生流產、早產、死胎或在新生兒期死亡。存活者在出生後不同的年齡出現臨床症状,其中2歲以內發病者為早期梅毒,主要是感染和炎症的直接結果。2歲後為晚期梅毒,主要為早期感染一裂的畸形或慢性損害。

症状體征

大多數患兒出生時無症状,於2-3周後逐漸出現,常見的症状有:

①肝脾腫大:幾乎所有患兒均有肝腫大,其中1/3伴有梅毒肝炎、出現黃疸、肝功能受損,可持續數月至半年之久。

皮膚黏膜損害:發生率為15%—60%,鼻炎為早期特徵。於生後1周出現,可持續3個月久,表現為鼻塞、分泌物早期清、繼之呈膿性、血性、含大量病原體,極具傳染性,當鼻黏膜潰瘍累及鼻軟骨時形成「鞍鼻」累及喉部引起聲嘶。皮疹常於生後2-3周出現,初為粉紅-紅色多形性斑丘疹,以後變為棕褐色,並有細小脫屑,掌、跖部還可見梅毒性天爆皰瘡。其分布比形態更具特徵性,最常見於口周、鼻翼和肛周。皮損數月後呈放射性「皸裂」。

③骨損害:約佔80%—90%,但多數無臨床體征。多數可因劇痛而致「假癱」X線表現為骨、軟骨骨膜炎改變,上肢最易受累,且以單側為主。

④全身淋巴結腫大:見於50%患兒,無觸痛,滑車上淋巴結腫大有診斷價值。

血液系統:表現為貧血白細胞減少或增多,血小板減少,及Coombs試驗陰性的溶血性貧血

⑥其他:多為小於胎齡兒,新生兒期中樞神經系統症状罕見,多在生後3-6個月時出現神經系統受累症状,生後2-3個月時尚可以表現為腎小球病變為主的腎損傷;Hutchinson齒,即中切牙切緣呈月牙形凹陷且牙間隙分離過寬等。

疾病病因

梅毒螺旋體經胎盤傳播多發生在妊娠4個月後,胎兒感染與母親梅毒的病程及妊娠期是否治療有關。孕母早期梅毒且未經治療時,無論是原發或繼發感染,其胎兒幾乎均會受累,其中50%胎兒發生流產、早產、死胎或在新生兒期死亡。存活者在出生後不同的年齡出現臨床症状,其中2歲以內發病者為早期梅毒,主要是感染和炎症的直接結果。2歲後為晚期梅毒,主要為早期感染遺留的畸形或慢性損害。

診斷檢查

主要根據母親病史、臨床表現及實驗室堅持。確診可根據:

①取胎盤、羊水、皮損等易感染部位標本,在視野顯微鏡下找梅毒螺旋體。

②性病試驗試劑盒簡便、快速、敏感性極高,但有假陽性,可作為篩查試驗。

③熒光螺旋體抗體吸附試驗特異性強,常用於確診。

治療方案

首選青黴素,每次5萬U/kg,每12小時1次,靜脈滴注,共7天,以後改為每8小時1次,共10-14天,或用普魯卡因、青黴素每日5萬U/kg肌注共10-14天,青黴素過敏者,可用紅霉素每日mg/kg,連用12—15日,口服或注射,療程結束後應在2、4、6、9、12個月時追蹤監測VDRL試驗,直至其滴度持續下降或呈陰性。

疾病預防

及時、正確治療孕婦梅毒,是減少先天性梅毒發生率的最有效措施。

(1)治療:先天性梅毒的治療,應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原則是:早期、系統、藥物足量。主要採用青黴素G,每個療程總量為30萬單位/公斤體重,分周肌內注射,共用兩個療程,中間間隔兩周。對症状嚴重的患兒,應從小劑量開始,以免發生赫氏反應(即因大量殺滅梅毒螺旋體所釋放出的異性蛋白所引起的腦及心血管損害加重)。在此後的2、4、6、9、12個月複查血清。若治療及時則多不留後遺症

(2)預防:主要做好產前檢查,常規作血清學檢查,對孕婦患有二期梅毒者要作驅梅治療,可使先天性梅毒發病率從90%降至2%以下,並能很好地保護胎兒。孕婦感染梅毒應與醫生合作,積極主動接受治療,可預防先天性梅毒的發生。最根本的預防方法是取締娼妓制度。

參考

健康問答網關於先天性梅毒的相關提問

關於「先天性梅毒」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