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胃結塊症
A+醫學百科 >> 小兒胃結塊症 |
胃結塊症(bezoar of stomach)又稱胃石症,指由於攝入某種植物成分或吞入毛髮或某些礦物質如碳酸鈣、鋇劑、鉍劑等在胃內凝結而形成的異物,並影響消化功能。
目錄 |
小兒胃結塊症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1、植物性胃石:
由食入的各種植物種子和纖維素混合構成的,包括鞣酸、纖維素、果膠、膠質等。食生柿或黑棗易形成植物球,因生柿和黑棗中含有大量的鞣酸,與胃酸作用可變成一種黏稠的膠樣物,與食入的過多的植物纖維黏合在一起而成。胃柿石是最常見的植物性結石。
2、毛髮球:
由長短不一的毛髮和植物纖維等構成的,也可混有毛線及動物毛等,其顏色呈暗綠色或黑色,質堅硬,有惡臭。多見於有吞食毛髮習慣的神經質女性,多發生於20~30 歲之間。
3、乳酸石:
多見於高濃度奶餵養的低體重新生兒。
二、發病機制:
1、植物性胃石:
柿子中含有鞣質(phlobatannin)及樹膠、果膠,在胃酸作用下鞣質與蛋白質結合成鞣酸蛋白,後者與果膠、樹膠及纖維素黏合在一起而形成胃柿石。高酸環境是胃石發生的條件。
山楂、黑棗等亦含有大量果膠與鞣質,常可形成胃石。南方產柿子果肉鬆、多汁,不易形成柿石。
殘胃胃石症一般發生於殘胃伴胃動力障礙者,多為植物性結石。飲食纖維成分高,術後輸出口引流減少及食物咀嚼少等原因使植物的根、葉、皮在胃內與黏液凝結成結石。
2、毛石:
毛髮進入胃內附著於黏膜而不易排出,反覆食入,因互相交織纏繞而形成發球。
毛髮石多呈J 形、U 形,表面粗糙不平,附有黏液並有腐敗臭味。對胃長期刺激可發生潰瘍或穿孔。
3、乳酸石:
低體重新生兒胃運動功能弱,高濃度奶可在胃內形成乳酸胃石。蟲
膠石常見於有吸吮蟲膠酒精習慣的油漆工人,有些藥物成分如碳酸鈣、鉍劑及一些堅硬的中藥丸、造影用硫酸鋇也有在胃內形成胃石的報導。
小兒胃結塊症的症状
一、臨床表現:
胃石症多見於學齡前兒童,其臨床表現取決於胃石的種類及其所在位置及有無併發症。
1、植物性胃石症:
(1)病史:
病兒多有於近日或發病前幾小時空腹一次吞食大量黑棗、柿子、山楂等歷史。
(2)臨床表現:
消化不良,可有噁心、嘔吐,陣發性上腹部疼痛,食慾減退、便秘等。
(2)檢查:
少數病兒以腹部腫塊就診。查體時可在上腹部觸到形狀不規整質地堅硬的腫塊,可活動,有輕壓痛。
2、毛髮性胃石症:
(1)病史:
病兒有咬嚼自己頭髮的病史。
(2)臨床表現:
早期可無任何症状,或僅為偶然發現胃內異物。晚期可出現胃腸道功能紊亂的症状,上腹部隱痛或不適,或有脹滿,有時可出現噁心、嘔吐;
胃石長期刺激胃黏膜可發生潰瘍,出現潰瘍病的症状,嚴重者可發生嘔血或便血,甚至穿孔發生腹膜炎。
病程長者則出現消瘦、體重下降和營養不良。
(3)檢查:
在上腹部能觸到圓形或橢圓形,表面光滑,邊界清楚,質地堅硬的可活動性腫塊,無壓痛或僅有輕壓痛。
二、相關檢查:
1、體檢:
約有1/3患者在上腹可觸及腫塊,有上腹瀰漫性壓痛。
可在直視下觀察到胃石的大小、形狀和性質。
3、鋇餐X線檢查:
可見胃內有巨大的充盈缺損區,推之能移動。
4、腹部B超檢查:
可發現巨大強反射光團。
三、診斷:
可結合病史、臨床表現、相關檢查結果得出診斷。
小兒胃結塊症的診斷
小兒胃結塊症的檢查化驗
可行以下檢查以明確診斷:
一、外周血檢查:
可見白細胞增高和中性粒細胞增高,可有血紅蛋白下降、紅細胞減少。
二、生化檢查:
血鈉、血鉀、血鈣、血磷、血鎂和血pH值均可發生變化。
三、X線檢查:
X 線鋇餐透視或氣鋇雙重造影,可發現鋇劑在胃內產生分流現象,並顯示浮於鋇劑上層游離性、團塊狀、圓形或橢圓形充盈缺損區,而胃黏膜結構光整,胃壁柔軟。當胃內鋇劑排空後仍可見團塊影上有條索狀、網狀或片狀鋇斑黏附。按壓團塊陰影無明顯壓痛,並可隨力度而改變輪廓形態及位置,提示結塊有一定壓縮性、遊走性。
由於柿石不能透過X線,腹部透視或平片,可發現密度增高影,鋇餐造影可發現充盈缺損,改變體位時,可在胃內移動。
四、B超:
可發現胃內有瀦留物,胃石較大者,腹部可探及弧形光帶,邊緣不規則,毛糙。於兩側可見流動的暗區。石塊移動不明顯,胃石較小者,給水後光團隨體位移動。
五、胃鏡檢查:
可看到暗褐色可移動的胃石,由活檢鉗取出即可明確診斷。
纖維內鏡下可直視觀察胃內結石的形態、性狀等。植物性胃石因結塊成分不同,可呈黃色、棕色、褐色或綠色,常為圓形、橢圓形的單個或多個游離團塊。
纖維內鏡還可了解胃部有否合併胃炎、潰瘍病等其他徵象,必要時還可鉗取結塊成分或併發症的胃組織進行分析。
因此。有條件的醫院疑胃石症者應把纖維內鏡檢查作為首選的診斷手段。
小兒胃結塊症的鑒別診斷
應與以下病症相鑒別:
一、急性胰腺炎:
1、簡介:
急性胰腺炎為腹部外科常見病,近年來重型胰腺炎發病率逐漸增多。由於它對生理擾亂大,而且對各重要臟器損害明顯,故死亡率甚高。有時可引起驟然死亡。重型胰腺炎死亡率為20%,有併發症者可高達50%。臨床病理常把急性胰腺炎分為水腫型和出血壞死型兩種。
2、臨床表現:
急性水腫型胰腺炎主要症状為腹痛、噁心、嘔吐、發熱。而出血壞死型胰腺炎的症状除上述情況外,又因胰腺有出血、壞死和自溶,故又可出現休克、高燒、黃疸、腹脹以至腸麻痹、腹膜刺激征以及皮下出現淤血斑等。
二、急性胃腸炎:
1、簡介:
急性胃腸炎是夏秋季的常見病、多發病。多由於細菌及病毒等感染所致。
2、臨床表現:
主要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熱等,嚴重者可致脫水、電解質紊亂、休克等。
病人多表現為噁心、嘔吐在先;繼以腹瀉,每日—5次甚至數十次不等,大便多呈水樣,深黃色或帶綠色,惡臭,可伴有腹部絞痛、發熱、全身酸痛等症状。
三、闌尾炎:
1、簡介:
闌尾炎(appendicitis)是一種常見病。臨床上常有右下腹部疼痛、體溫升高、嘔吐和中性粒細胞增多等表現。 闌尾炎是闌尾的炎症,最常見的腹部外科疾病。
2、臨床表現:
急性闌尾炎的典型臨床表現是逐漸發生的上腹部或臍周圍隱痛,數小時後腹痛轉移至右下腹部。常伴有食欲不振、噁心或嘔吐,發病初期除低熱、乏力外,多無明顯的全身症状。
四、胃潰瘍穿孔:
1、簡介:
急性穿孔是胃潰瘍最常見的嚴重的併發症之一,因潰瘍穿孔而住院治療的病例占潰瘍病住院治療的20%左右。
2、臨床表現:
典型症状是突發性上腹劇痛,呈刀割樣,可放射至肩部,很快擴散至全腹。有時消化液可沿右結腸旁溝向下流至右下腹,引起右下腹痛。病人常出現面色蒼白、冷汗、肢體發冷、脈細等休克症状,伴噁心、嘔吐。病人往往非常清楚地記得這次劇痛突發的確切時間。
2~6h後,腹腔內大量滲液將消化液稀釋,腹痛可稍減輕。再往後,由於發展至細菌性腹膜炎期而症状逐漸加重。
五、腸梗阻:
1、簡介:
腸梗阻(intestinal obstruction,ileus)指腸內容物在腸道中通過受阻。為常見急腹症,可因多種因素引起。
2、臨床表現:
單純性機械性腸梗阻一般為陣發性劇烈絞痛。 嘔吐在梗阻後很快即可發生,然後即進入一段靜止期,再發嘔吐時間視梗阻部位而定。 腹脹一般在梗阻發生一段時間以後開始出現。
在完全性梗阻發生後排便排氣即停止。
早期單純性腸梗阻病員,全身情況無明顯變化,後可出現脈搏細速、血壓下降、面色蒼白、眼球凹陷、皮膚彈性減退,四肢發涼等徵象。
小兒胃結塊症的併發症
可發生以下併發症:
二、可並發胃、十二指腸潰瘍:
潰瘍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分為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又叫做消化性潰瘍。
它之所以稱之為消化性潰瘍,是因為既往認為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是由於胃酸和胃蛋白酶對粘膜自身消化所形成的,事實上胃酸和胃蛋白酶只是潰瘍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還有其他原因可以形成潰瘍病。
由於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病因和臨床症状有許多相似之處,醫生有時難以區分是胃潰瘍還是十二指腸潰瘍,因此往往診斷為消化性潰瘍,或胃、十二指腸潰瘍。
如果能明確潰瘍在胃或十二指腸,那就可直接診斷為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
三、幽門梗阻:
幽門梗阻指的是胃的幽門部位,由於潰瘍或癌瘤等病變所致的食物和胃液通過障礙。
它可分為不完全性梗阻和完全性梗阻兩大類。
幽門梗阻是胃、十二指腸潰瘍的常見併發症之一,可發生在潰瘍病的近期(即活動期)或晚期。
腸梗阻時可至水、電解質紊亂,出現鹼中毒或酸中毒;甚至胃穿孔引起腹膜炎等。
小兒胃結塊症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一、預防:
1、定期體檢: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2、加強預防宣傳教育,避免在空腹情況下,吞食大量黑棗或柿子,避免吞咽毛髮、生雞蛋等的習慣。
二、治療前:
應該對該病症狀和相關的禁忌進行詳細的了解等。
小兒胃結塊症的中醫治療
一、推拿療法:
包塊局部推揉1分鐘,摩腹400次,揉臍400次,摩脅肋1分鐘,捏脊3-5遍,退六腑100次。
2、加減:
(1)舌淡苔白者,補脾200次;
(2)舌苔厚膩者,瀉胃100次;
以上手法,每日遍。
小兒胃結塊症的西醫治療
一、內科藥物治療:
1、植物性胃石:
應用碳酸氫鈉治療的歷史悠久,口服常用量為每次~4g,3 次/d,7~10 天為1 療程。也可同時加服等量的發泡劑,加強療效,縮短療程。
2、胃運動功能欠佳:
可用甲氧氯普胺(胃復安)、多潘立酮或西沙必利,促進胃蠕動以利排石。
二、手法碎石療法:
1、適應症:
2、具體操作:
可以試行腹外按摩壓擠,使胃結塊破碎變成小塊狀,然後進行洗胃或給予瀉劑,加快結塊排出。
三、X 線下網套碎石法:
早年曾用金屬導線製成一網套插入胃管中,在鋇劑顯示胃石時讓套網套住並拉緊導線切割胃石。
反覆操作使其切成碎塊自然排出。也可在此基礎上加服碳酸氫鈉、甲氧氯普胺(胃復安)等促進排石。
四、纖維內鏡下碎石:
1、可以在鏡下用活檢鉗咬割、鉗切、搗擊、穿刺破壞胃石包膜或外殼,並反覆用水沖洗乾淨/。
2、也可利用內鏡手術刀反覆剪斷胃石包膜和結塊。
3、或在纖維內鏡下用鋼絲圈套器,套切石體,再用兜抓鉗抓成碎塊,讓其自然排出。
4、還有在纖維內鏡下微波碎石,也是晚近應用於治療胃石的另一簡便方法。
如果胃石患者沒有合併胃炎、潰瘍病等,碎石後不需特殊處理,建議進食少渣飲食3 天,1周後複查;若合併胃炎、潰瘍病者,則給予抗生素、胃黏膜保護劑及組胺、H2受體拮抗藥等相應治療。
五、體外衝擊波治療:
治療時不需任何麻醉,囑患者飲水500ml 使胃充盈,俯臥B 超定位後,以12kv 電壓每分鐘放電80 次,共沖CDD 擊1500~2000 次,一般結石便呈破碎狀影。
治療過程患者無任何不適,也不造成胃黏膜損傷。
六、外科手術治療:
如胃石很大,用上述方法治療無效,或有幽門梗阻或穿孔時,特別是胃內發團由於毛髮與胃石塊裹繞,不易用藥消散時應考慮手術治療。
小兒胃結塊症的護理
預後:
胃石可自行排出或經手術取出後,預後良好。
胃石伴胃、十二指腸潰瘍者,一般將胃石取出,潰瘍即可自愈。
參看
關於「小兒胃結塊症」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