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油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薄荷油
Bò He Yóu
薄荷油
別名  
功效作用 疏風清熱。主外感風熱;頭痛目赤咽痛牙疼皮膚風熱
英文名 Peppermint Oil
始載於 重慶堂隨筆
毒性 無毒
歸經  
藥性
藥味

本品為無色或淡黃色的澄清液體。有特殘清涼香氣,味初辛、後涼。存放日久,色漸變深。

  

目錄

簡介

中藥名稱

薄荷油 (或亞洲薄荷油)  

拼音名

Boheyou  

英文名

Mentha arvensis oil(Mint oil;Cornmint oil)  

來源

本品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新鮮莖和葉經水蒸氣蒸餾得油,一般得率為0.3%-0.6%。薄荷油經再冷凍,部分

薄荷

脫腦取出45%-55%薄荷腦後,加工得到的揮髮油為薄荷素油。薄荷油通常在分餾過程中去除頭油和後油餾分,這一操作的特徵是非常富有可變形的,形成薄荷油的不同風格。餾分去除較大的幅度的薄荷油有時稱為脫萜烯油。  

性狀

本品為淡草綠色液體或淡黃色的澄清液體。稍遇冷即凝固成固體。呈強烈薄荷香氣和清涼的微苦味。存放日久,色漸變深。本品與乙醇氯仿或乙醇能任意混合。具有純馥的薄荷香氣,帶辛辣而清涼,有強烈的竄透性。在溫度較低時有大量的無色晶體析出。存放日久則色漸變深,質漸變粘。易溶於水,與醇、醚、氧仿等均能任意混合。比重(25℃)0.899~0.909。  

鑒別

取本品1 滴,加硫酸3~5 滴及香草醛結晶少量,應顯橙紅色,再加水1 滴,即變紫色。 相對密度應為0.888~0.908。

旋光度:取本品,置1dm 的管中,依法測定為-17°~-24°。

折光率 :應為1.456~1.466  

檢查

顏色 :取本品與同體積的黃色6 號標準比色液比較,不得更深。  

化學成分與藥理作用

參見"薄荷"條。  

性味

《中國醫學大辭典》:"辛,涼,無毒。"  

功能主治

芳香藥、調味藥及驅風藥。可用於皮膚或粘膜產生清涼感以減輕不適宜,主疼痛。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0.2ml,一日~0.6ml。

薄荷

  

貯藏

遮光,密封,置陰涼處保存。  

傳說

傳說薄荷的原名出自希臘神話。冥王哈得斯(Hades)愛上了美麗的精靈曼茜(Menthe),冥王的妻子佩

薄荷

瑟芬妮(Persephone)十分嫉妒。為了使冥王忘記曼茜,佩瑟芬妮將她變成了一株不起眼的小草,長在路邊任人踩踏。可是內心堅強善良的曼茜變成小草後,她身上卻擁有了一股令人舒服的清涼迷人的芬芳,越是被摧折踩踏就越濃烈。雖然變成了小草,她卻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愛。人們把這種草叫薄荷(Mentha)。羅馬人與希臘人都很喜歡薄荷的味道。在節慶時,他們還會把薄荷紡織優花環佩帶在身上。埃及人則有把一包包薄荷與大茴香小茴香充當賦稅的做法。美洲印地安人會用薄荷來治療肺炎。薄荷有極強的殺菌抗菌作用,常喝它能預防病毒性感冒口腔疾病,使口氣清新。用薄荷茶汁漱口,可以預防口臭。用薄荷茶霧蒸面,還有縮細毛孔的作用。拿泡過茶的葉片敷在眼睛上會感覺到清涼,能解除眼睛疲勞。據說薄荷也有「眼睛草」的別稱,可用於治療眼疾。  

中藥化學成分

薄荷鮮葉含油1%-1.46%,油中主成分為左旋薄荷醇(menthol),含量62.3%-87.2%,還含左旋薄荷酮

薄荷

(menthone)異薄荷酮(isomenthone),胡薄荷酮(pulegone),乙酸癸酯(decyl acetate),乙酸薄荷酯(menthyl acetate)苯甲酸甲酯(methylbenzoate),α-及β-蒎烯(pinene),β-側柏烯(β-thu-jene),3-戊醇(3-pentol),2-已醇(2-hexanol),3-辛醇(3-octanol),右旋月桂烯(myrcene),檸檬烯(limonene)及桉葉素(cineole),α-松油醇(α-terpineol)等[1]。又含黃酮類成分:異瑞福靈(iso-raifolin(,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glucoside),薄荷異黃酮甙(methoside);有機酸成分:迷迭香酸(lusmarin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2];氯基酸成分: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谷氨酸(glutamic acid),絲氨酸(alanine),天冬醯胺(asparagine),纈氨酸(valine),亮氨酸(leuine)和異亮氨酸(isoleuc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蛋氨酸(methionine)賴氨酸(lysine)[3]。最近,又從葉中分階段得具抗炎作用的以二羥基-1,2-二氫萘二羥酸為母核的多種成分:①1-(3,4-二羥基苯基)-6,7-二羥基-1,2-二氫萘-2,3二羥酸[1-(3,4-dihydroxyphenyl)-6,7-dihydroxy-1,2-dihy-dronaphthalene-2,3-dicarboxylic acid],②1-(3,4-二羥基苯基-1,2-二氫萘-2-羥酸{1-(3,4-dihydroxyphenyl)-3-[2-(3,4-dihydrox-yphenyl)-1-carboxy]ethoxycarbonyl-6,7-dihydroxy-1,2-dihydron-aphthalene-2-carboxylic acid}[4],③7,8-二羥基-2-(3,4-二羥基苯基)-1,2-二氫萘-1,3-二羥酸[7,8-dihydroxy-2-(3,4-dihydrox-yphenyl)-1,2-dihydronaphthalene-1,3-dicarboxylic acid],④1-[2-3,4-二羥基苯基)-1-羥基]乙氧基羰基-2-(3,4-二羥基苯基)-7,8-二羥基-1,2-二氫萘-3-羥酸{1-[2-(3,4-dihydroxyphenyl)-1-car-boxy]ethoxycarbonyl-2-(3,4-dihydroxyphenyl)-7,8-dihydroxy-1,2-dihydronaphthalene-3-carboxylic acid}-7,8-dihydroxy-1,2-dihydronaphthalene-3-carboxylic acid},⑤3-[2-(3,4-二羥基苯基)-1-羥基]乙氧基羥基-2-(3,4-二羥基苯基)-7,8-二羥基-1,2-二氫萘-1-羥酸{3-[2-(3,4-dihydroxyphenyl)-1-carboxy]ethoxy-carbonyl-2-(3,4-dihydroxyphenyl)-7,8-dihydroxy-1,2-dihydron-aphthalene-1-carboxylic acid},⑥1,3-雙[2-(3,4-二羥基苯基)-1-羥基]乙氧基羰基-2-(3,4-二羥基苯基)-7,8-二羥基-1,2-二氫萘{1,3-bis-[2-(3,4-dihydroxyphenyl)-1-carboxy]ethoxycarbonyl-2-(3,4-dihydroxyphenyl)-7,8-dihydroxy-1,2-dihydronaphthalene},⑦1-[2-(3,4-二羥基苯基)-1-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2-(3,4-二羥基苯基)-3-[2-(3,4-二羥基苯基)-1-羥基]乙氧基羰基-7,8-二羥基-1,2-二氫萘{1-[2-(dihydroxyphenyl)-1-methoxycar-bonyl]ethoxycarbonyl-2-(3,4-dihydroxypheny)-3-[2-(3,4-dihy-droxyphenyl)-1-carboxy]ethoxycarbonyl-7,8-dihydroxy-1,2-dihy-dronaphthalene},⑧1-[2-(3,4-二羥基苯基)-1-羥基]乙氧基羰基-2-(3,4-二羥基苯基)-3-[2-(3,4-二羥基苯基)-1-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7,8-二羥基-1,2-二氫萘{1-[2[(3,4-dihydroxyphenyl)-1-carboxy]ethoxycarbonyl-2-(3,4-dihydroxyphenyl)-3-[2-(3,4-di-hydroxyphenyl)-1-methoxycarbonyl]ethoxycarbonyl-7,8dihydro-xy-1,2-dihydronaphthalene},⑨1,3-雙[2-(3,4-二羥苯基)-7,8-二羥基-1,2-二氫萘{1,3-bis-2-(3,4-dihydroxyphenyl)-1-methoxycarbonyl]ethoxy carbonyl-2-(3,4-dihydroxyphenyl)-7,8-dihydroxy-1,2-di-hydronaphthalene}[5],右旋的8-,醯氧基蒔蘿艾菊酮(8-acetoxy-carvotanacetone)[6]。  

日常用法

1、用於風熱感冒溫病初起。本品辛以發散,涼以清熱,清輕涼散,為疏散風熱常用之品,故可用治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邪在衛分,頭痛發熱、微惡風寒者,常配銀花連翹牛蒡子荊芥等同用,如銀翹散

薄荷

2、用於頭痛目赤,咽喉腫痛。本品輕揚升浮、芳香通竅,功善疏散上焦風熱,清頭目、利咽喉。用治風熱上攻,頭痛目赤,多配合桑葉菊花蔓荊子等同用;用治風熱壅盛,咽喉腫痛,常配桔梗生甘草僵蠶、荊芥、防風等同用。

3、用於麻疹不透,風疹瘙癢。本品質輕宣散,有疏散風熱,宣毒透疹之功,用治風熱束表,麻疹不透,常配蟬蛻、荊芥、牛蒡子、紫草等,如透疹湯;治療風疹瘙癢,可與苦參白鮮皮、防風等同用,取其祛風透疹止癢之效。

4、用於肝鬱氣滯,胸悶脅痛。本品兼入肝經,能疏肝解郁,常配合柴胡白芍當歸等疏肝理氣調經之品,治療肝鬱氣滯,胸脅脹痛,月經不調,如逍遙散

5、此外,本品芳香辟穢,還可用治夏令感受暑濕穢濁之氣,所致痧脹腹痛吐瀉等症,常配藿香佩蘭白扁豆等同用。  

各家論述

1.《重慶堂隨筆》:患風熱頭疼齦痛,搽患處。

2.《中國醫學大辭典》清熱散風。治頭風,目赤,咽痛。牙疼,皮膚風熱。

3.《國藥的藥理學》頭痛、暈船、反胃、胃腸氣脹等,塗布或內服。

4.《中藥形性經驗鑒別法》治疝痛,下痢。  

動植物形態

薄荷

一、根生產上栽培的薄荷,具有真正吸收作用的是著生在地上部直立莖入土部分和地下根莖節上的數量眾多的鬚根,這些根系入土深度30cm左右,而以表土層15~20cm左右最為集中;另外,在株間濕度較大的情況下,在地上部直立莖的基部節上和節間也會長出許多氣生根,這種氣生根在天氣乾燥的情況下,會自行枯死,故對薄荷的生長發育幾乎不起作用。

薄荷

二、莖1.地上莖薄荷的地上莖又可分為兩種,一種叫直立莖,方形,顏色因品種而異,有青色與紫色之分。它的主要作用是著生葉片,產生分枝,並把根和葉聯繫起來,把根系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養分輸送到葉片,同時把葉片的光合作用產物運至根部的輸導通道,其上有節和節間,節上著生葉片,葉腋內長出分枝。莖的表面雖也有少量油腺,但精油含量極微(莖稈鮮品出油率為0.001%~0.004%)。另一種叫匍匐莖,它是由地上部直立莖基部節上的芽萌發後橫向生長而成,其上也有節和節間,每個節上都有兩個對生的芽鱗片和潛伏芽,匍匐於地面而生長,有時其頂端也鑽入土中繼續生長一段時間後,頂芽復又鑽出土面萌發成新苗;也有的匍匐莖頂芽直接萌發展葉並向上生長成為分枝。匍匐莖的顏色、數量、長度和粗細,常因品種和生長條件的不同而變化。2.地下莖又稱地下根莖,外形如根,故習慣上常稱為種根。通常當地上部直立莖生長至一定(8個節左右)高度時,在土壤淺層的莖基部開始長出根莖,隨後逐漸生長增多。第一次收割後,這些地下根莖在水分適合的條件下又萌發出苗(即二刀苗),生長至一定階段又再長出新的種根,即成為秋播時的材料。地下根莖上也有節和節間,節上長出鬚根,每一個節上也有兩個對生的芽鱗片和潛伏芽,水平分布的範圍可達30cm左右,垂直入土深度較小,大部分集中在土壤表層10cm左右的範圍內。試驗表明:在自然條件下,地下根莖是沒有休眠期的,也就是說,在土壤溫度和水分適合的情況下,一年中的任何時間,均可發芽和繼續生長,長成植株。地下根莖里貯藏著水分和養分,在條件適合的情況下,播種於土中能萌發成長為新的植株,這種新植株基本上可以保持本品種的原有形態和優良性狀,因此,它是生產上用來繁殖的主要部分。

三、葉薄荷的葉片是以對生的方式著生在莖節上。葉片的形狀、顏色、厚度以及葉面狀況、葉緣鋸齒的密度等因品種、生長時期、生長條件之不同而有變化。一般說來,葉片的形狀有卵圓、橢圓形等;葉色有綠色、暗綠色和灰綠色等。薄荷的葉片既是光合作用的器官,又是貯藏精油的主要場所。油腺(貯油結構)在葉片上、下表皮的分布,以下表皮為多。單位葉面積上的油腺數目因品種不同而異,同時又與植株的生育時期、葉齡、葉位有關。一定葉面積上的油腺密度越大,含油量就越高。葉片中精油的含量佔全株含油總量的98%以上,但對每一個葉片來說,它的含油量高低與環境條件、栽培技術、品種、葉片所處的部位和葉齡等有密切關係。根據測定,植株上葉片中的含油量自下而上逐漸增高。單位面積產油量的高低首先取決於單位面積上的葉片數、葉面積大小和含油量(油腺密度)的高低。因此,在生產實踐中如何使葉片數增加、減少和延緩葉片的脫落,防止病蟲為害,就成為薄荷增產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四、分枝薄荷的分枝是從主莖葉腋內的潛伏芽長出來的,其上也著生對生葉片。不同品種的分枝能力是不同的,同時,分枝數、分枝長度、分枝節位等又與田間群體密度和培管措施有關,一般說來,隨著田間群體密度的增高,單株分枝數隨之減少,分枝節位隨之上升。栽培條件惡劣,特別是肥、水欠缺也會影響分枝。因此,在栽培上如何根據品種的分枝習性、土壤肥力、施肥水平等條件而控制合理的田間密度是能否獲得高產的重要措施之一。 五、花、果實、種子薄荷的花朵較小。花萼基部聯合成鐘形,上部有五個三角形齒;花冠為淡紅色、淡紫色或乳白色,四裂片基部聯合;正常花朵有雄蕊四枚(有的品種雄蕊不露或僅留痕迹),著生在花冠壁上;雌蕊一枚,花柱頂端二裂,伸出花冠外面。正常花(即雌、雄蕊俱全)的花朵較大,雄蕊不露或僅留痕迹的,花朵較小。在自然生長情況下,每年開花一次。而在人工栽培條件下,一年般收割兩次,開花兩次(有的品種和某些地區例外),花期因品種和地區而異。一天中的開花高峰期,常隨氣候條件而變化。若天氣晴朗,一般在上午6~9時,陰天或雨天向後推遲,下午停止開放。薄荷自花授粉一般不能結實,必須靠風或昆蟲進行異花傳粉方能結實。通常自現蕾至開花約需10~15天,一朵花自開放至種子成熟約需20天左右。結實率高低因品種和環境條件而異。一朵花最多能結四粒種子,貯於鐘形花萼內。果實為小堅果,長圓狀卵形,種子很小,淡褐色,萬粒重僅1g左右,每市斤種子可達到500萬粒左右。  

生藥材鑒定

性狀鑒別 本品為無色或淡黃色的澄清液體。有特殘清涼香氣,味初辛、後涼。存放日久,色漸變深。本品與乙醇、氯認或乙醚能任意混合。相對密度應為0.888-0.908。旋光度:取本品置1dm的管中,依法測定為-17℃至-24℃。折光率應為1.456-1.466。

檢查 顏色 取本品與同體積的黃色6 號標準比色液比較,不得更深。  

薄荷種植方法

薄荷生於河溝邊或山野潮濕地,現多為藥農在面積種植。家庭盆栽薄荷也極簡便。可3-4月間挖取粗壯、

薄荷

白色的根狀莖,剪成長8厘米左右的根段,是埋入盆土中經20天左右就能長出新株。也可在5-6月剪取嫩莖頭遮蔭扦插。薄荷屬多年生植物,根系發達,每年春季翻盆換土時,可分離出大量的植株。平時保持盆土偏濕。施肥以氮肥為主,磷鉀為輔,薄肥勤施。醫藥用草常在生長期採收兩次。第一次(頭刀)是在小暑節前5-6天,葉正茂盛,花還未開放時,割取地上部分;第二次是在秋分至寒露間,花朵盛開,葉未凋落時。藥用以第二次採收的為最好。兩次採收的莖葉可洗淨、切斷、晒乾,放甏中防失香氣或被霉蛀,供全年藥用。除了少數為一年生植物外,大部分均為具有香味的多年生植物。目前的主產地是美國,最好的薄荷產自英國。莖長約90厘米,毛茸茸的葉片呈鋸齒狀,花頂生,開紫色、白色和粉紅色的花穗。薄荷喜歡在潮濕的氣候下生長。 

薄荷的品種很多,但不管是哪一種,其共同特性皆是適應性強,耐寒且好種植,非常適合新手栽培。薄荷喜歡光線明亮但不直接照射到的陽光之處,同時要有豐潤的水分。因此,澆水最好在土壤未完全乾燥之時進行。薄荷生長極快,隨時可採下食用,泡茶入菜都是不錯的選擇。套一句香草研究家尤次雄的話說,千萬不要怕將香草摘下來,有些草本香草植物越摘,植株會越茂盛,薄荷就是其中的一種。 

薄荷極適合香草栽植的入門植物,大部分薄荷可用分株法或扦插法繁殖,在生長季節(春至夏季為佳)中利用切成一節節的莖繁殖,非常容易髮根。薄荷喜溫暖潮濕和陽光充足、雨量充沛的環境。根莖在5-6℃就可萌發出苗,其植株最適生長溫度為20-30℃。有較強的耐寒能力。栽培薄荷的土壤以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吵質土為好。水分對薄荷的生長發育有較大的影響,植株生長初期和中期要求水分較多。現蕾開花期需要晴天和乾燥的天氣,要求水分較少。

關於「薄荷油」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