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學/鎂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臨床營養學》 >> 無機鹽 >> 鎂
臨床營養學

臨床營養學目錄

鎂是人體細胞內的主要陽離子,濃集於粒線體中,僅次於鉀和磷。在細胞外液,鎂僅於鈉和鈣而居於第三位。1934年首次發現人類的鎂缺乏病,認識鎂是人類生存不可缺少的元素。鎂在人類生理活動、病理失衡和臨床治療中都佔有重要地位。近來引起廣泛注意,處在研究活躍的領域中。

6.3.1 體內的分布

成人體內鎂總量約為20~28g或43mg.kg-1。其中55%在骨骼中,27%在軟組織。肌肉、心、胰和肝含鎂量相似,約為200mg.kg-1濕重。1%左右在細胞外液。紅細胞含鎂2.15~3.1mmol.L-1血清鎂含量(mmol.L-1):北方兒童0.80~1.13,南方兒童0.75~1.1,成人1.2~1.45,腦脊液1.25,汗(熱環境中)0.3。血漿中鎂有離子型、複合型和蛋白結合型三種形式:比例為55:13:32。紅細胞中的鎂有70%與蛋白質核酸結合,不能反映血清鎂的變化。白細胞含鎂3.0~6.1mmol.10-1白細胞。用放射性28Mg示蹤試驗指出體內可交換鎂(鎂代謝庫)佔全身總鎂量的15%,大約5g。

6.3.2 生理功用

鎂的生理作用廣泛並重要,分述如下:

(1)鎂是酶的激活劑 鎂激活多種酶活多酶已糖激酶、鈉-鉀-ATP酶、羧化酶丙酮酸脫氫酶肽酶膽鹼酯酶等,參與體內許多重要代謝過程,包括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物的代謝,氧化磷酸生命線作用、離子轉運、神經衝動的產生和傳遞、肌肉收縮等。B族維生素維生素C和E的利用,核酸與核體的完整性、轉錄轉譯的逼真性全憑鎂的作用。它幾乎與生命活動的各個環節有關。

(2)鎂與骨 鎂是骨細胞結構和功能所必需的元素,使骨骼生長和維持。鎂可影響骨的吸收。在極度低鎂時,甲狀旁腺功能低下而引起低血鈣。骨培養於低鎂溶液中時,可使骨吸收降低。

(3)鎂對心血管的影響 鎂主要作用於周圍血管系統引起血管擴張,小劑量應用可發生面紅、出汗及溫暖感,與體溫調節有關。較大劑量則可降低血壓,在正常人尤為明顯。鎂缺乏使血管緊張肽和血管收縮因子增加,引起動脈的突然收縮。

鎂是肌細胞膜上Na-K-ATP-酶必需的輔助因子,Mg2磷酸鹽合成Mg2-ATP為激活劑,激活心肌腺苷酸環化酶,在心肌細胞粒線體內,刺激氧化磷酸化。它能促進肌原纖維水解ATP,使肌凝蛋白膠體超沉澱和凝固,又參與肌漿網對鈣的釋放和結合,從而影響心肌的收縮過程。

缺氧情況下,心肌中鎂很快丟失,心肌纖維壞死,而攝入鎂鹽後可使逆轉。死於心肌梗塞者心肌鎂含量減低,而死於慢性心臟病者心肌鎂含量卻並不減少。因此,認為心肌含鎂降低時是心肌梗塞患者易發猝死的一個因素。飲用硬水地區心肌鎂含量較高,心臟病猝死率低。

Mg2+抑制房室和室內傳導,並降低心肌應激性,對低鎂或鉀及其它原因引起的過速性心律情況下,當血漿水平增加時可抑制PTH分泌,血漿鎂水平下降時,則可興奮甲狀旁腺,促使鎂自骨骼,腎臟腸道轉移至血中,但其量甚微。當鎂水平極度下降時,可使甲狀旁腺功能反而低下,經補充鎂後該腺體的功能即可恢復。

甲狀腺素過多可引起血清鎂降低,尿鎂增加,鎂呈負平衡,甲狀腺素又可提高鎂的需要量,故可引起相對缺鎂,因此對甲亢患者必須補給鎂鹽。

(5)胃腸道作用 低張硫酸鎂溶液十二指腸時,可使奧狄括約肌鬆弛,短期增加膽汁流出,促進膽囊易於排空,具有利膽作用。鹼性鎂鹽可中和胃酸。鎂離子在腸腔中吸收緩慢,促進水分滯留,引起導瀉作用。低濃度鎂可減少腸壁張力和蠕動,有解痙作用,並能對抗毒扁豆鹼的作用。

(6)鈣對鎂的拮抗 鎂與鈣使神經肌肉興奮或抑制的作用相同,不論血中鎂或鈣過低,神經肌肉興奮性增高;反之,則有鎮靜作用。但鎂和鈣又有拮抗作用,競爭與某些酶的結合,在吸收、排泄及對心臟和神經肌肉等活動方面表現出相反的作用。由鎂引起的中樞神經抑制和肌神經接點處的傳導阻滯,可被鈣對抗。動物經麻醉後,靜脈注射氯化鈣可以迅速蘇醒,所以鎂中毒後以鈣解毒。鎂和鈣對細胞滲透壓的作用相反。鎂和鈣離子在腸道吸收時有競爭作用,因此低鎂血症毒性作用,常可由於攝入含鈣食物而加重。

(7)鎂與鉀 鎂能興奮細胞膜上的鈉鉀ATP酶,使細胞外鉀向細胞內移動,增加註入。鎂能降低鉀離子的通透性,減少細胞失鉀。鎂缺乏時,鈉泵活動被抑制,細胞內鉀外導致細胞內低鉀。

6.3.3 吸收和排泄

(1)吸收 鎂攝入後主要由小腸吸收,吸收率一般約為攝入的30%。硫酸鎂灌腸發生高鎂血症結腸也能吸收,大腸很少或不吸收。鎂的吸收與膳食攝入量的多少密切有關,攝入少時吸收率增加,攝入多時吸收率降低(表6-5)。水對鎂的吸收起極大作用。鎂主動運輸通過腸壁,其途徑與鈣相同。攝入量高時,二者在腸道競爭吸收,相互干擾。膳食磷酸鹽和乳糖的含量、腸腔內鎂的濃度及食物在腸內的過渡時間對鎂的吸收都有影響。胺基酸增加難溶性鎂鹽的溶解度,所以蛋白質可促進鎂吸收。膳食纖維降低鎂的吸收,使血清、骨及腎的鎂水平低。空腸中鎂的吸收信賴於活性維生素D

表6-5 鎂攝入量與吸收率的關係

攝入量(mmol.d-1 吸收率(%)
23.5 23.7
10 44.3
0.95 75.8

(2)排泄 健康成人食物供應鎂約200mg.d-1,大量從膽汁、胰液分泌到腸道,其中60~70%隨糞便排出,少量保留在新生組織,有些在汗或脫落的皮膚中丟失,其餘從尿排出。腎是排鎂的主要器官,每天排出約50~120mg(約佔1/3~1/2攝入量)。正常情況下,分泌的鎂大多被腎小重吸收,最大可達0.6mmol.kg-1.min-1。吸收和排泄平衡時,攝入量的變動並不影響鎂的內環境穩定。腎控制鎂,腎閾的高低決定於血清鎂的水平。

腎中鎂運輸的位置在享利襻升支。PTH和cAMP促進鎂的運輸。跨上皮細胞正電壓驅動此處鎂的淨吸收。鎂的重吸收主要也在髓襻升支,小部分在近曲小管進行。當攝入鎂過少,血鎂水平稍低於正常時,刺激甲狀旁腺分泌PTH,增加小管重吸收濾過的鎂,降低尿鎂排出,甚至不排泄。當攝入鎂過多,血鎂濃度較高時,腎濾過的鎂量大,小管重吸收不盡,餘額分泌入尿,尿鎂增高。

激素能影響鎂代謝,PTH動員骨鹽使血清鎂增加,尿鎂降低。中等劑量的PTH對正常人的血鎂水平影響不大,但對甲狀旁腺功能低下者的鎂排出量有影響,起初使尿鎂降低,接著使鎂和鈣的排泄增加。

甲狀腺素過多可引起血清鎂水平降低,尿鎂增加,鎂呈負平衡。CT增加享利襻內鎂的重吸收,使尿鎂降低。醛固酮速尿利尿酸、汞劑等增加鎂排泄。三氨喋啶促進鎂和鉀的儲留。抗維生素D低磷佝僂病患者約有半數出現血清鎂水平降低。

6.3.4 缺乏或過多

食物鎂充裕,且腎臟有良好的保鎂功能,所以,因食入不足而鎂者罕見。鎂缺乏多數由疾病引起鎂代謝紊亂所致。但最近發現克山病患者有低鎂血症,所以鎂缺乏可能是克山病病因之一。

(1)鎂缺乏病

①病因:臨床所見鎂缺乏的原因有:A攝入不足——鎂丟失過多,長期禁食、厭食噁心嘔吐腹瀉、接受輸注無鎂的腸外營養液等;B吸收不良-廣泛小腸切除、吸收不良症候群脂肪痢、胃腸道瘺、急性胰腺炎。由於鎂和脂肪酸形成鎂皂而沉澱,可以相起缺鎂;C排泄過多——腎積水和硬化、腎小管性酸中毒和壞死、原發性醛固醇增多症、糖尿病酮病甲狀腺機制亢進,甲狀旁腺機能亢進、高鈣藥物如洋地黃利尿劑慶大黴素皮質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等使鎂大量從尿排出;D透析失鎂——尿毒症等疾病時,使用大量無鎂透析液進行各種透析療法,容易發生低鎂血症;E其他原因——酒精中毒肝硬化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肌梗塞。低鉀血症引起的低鎂血症,發生率較高,是低鉀血症難以糾正的一個原因。

症状:動物缺乏鎂時表現食量減少、生長停滯、掉毛、皮膚損害、虛弱、水腫、血清鎂水平低、神經肌肉過度興奮、心跳無節律、器官鈣化及退行性變性。當突然受到擾亂時發生陣攣、驚厥,嚴重時可死亡。

鎂缺乏的臨床表現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為主。A神經系統——常見肌肉震顫、手足搐搦反射亢進共濟失調、有時聽覺過敏幻覺、嚴重時出現譫妄精神錯亂定向力失常,甚至驚厥、昏迷等。有時劃蹁反應陽性;B心血管系統——常見心動過速、有時出現房早、室早、室上速、室速、室顫心律失常,半數有血壓升高,在手足搐搦發作時更為明顯。四肢厥冷而呈青紫色,自覺麻痛。心電圖呈心速及室早較為多見。

③診斷:分析病史與病因,結合臨床表現與檢查,如果血鎂濃度〈0.75mmol.L-1,24h尿鎂排出量〈1.5mmol(即36mg),飽和鎂試驗16h的排鎂量〈4mmol,即可確診。④治療:腸外補鎂,用10%硫酸鎂試驗120ml,加入葡萄糖1000ml,緩慢靜滴4~6h,兩天後改為10%MgSO410ml,肌內注射,1日2次。腎功能不全者禁忌。治療中必須監護,勿使血鎂過高,並糾正其他電解質紊亂

(2)鎂過多症

①病因:在正常情況下,腸、腎及甲狀旁腺等能調節鎂代謝,一般易發生鎂過多症。用鎂鹽抗酸、導瀉、利膽、抗驚厥或治療高血腦病,平常亦不至於發生鎂中毒。腎功能不全者,尤其是尿少者,接受鎂劑治療時,容易發生鎂中毒。糖尿病酮病的早期,由於脫水,鎂從細胞內溢出到細胞外,血鎂常升高。腎腺皮質功能不全、粘液性水腫骨髓瘤、草酸中毒、肺部疾患及關節炎等血鎂升高。孕婦用鎂劑治療時,可由於嬰兒血鎂的突然增高而死亡。偶而大量注射或口服鎂鹽也可引起高血鎂,尤其是在脫水或伴有腎功能不全者中更為多見。

②症状:血清鎂在1.5~2.5mmol.L-1,則發生噁心、嘔吐、周圍血管擴張、血壓下降、發熱口渴。當增高到2.5~3.5mmol.L-1,則出現啫睡、肌無力、膝腱反射減弱,肌麻痹,有類似箭毒所造成的現象。可以新斯的明拮抗。當血鎂增到5mmol.L-1時,深腱反射消失,心電P-R間期延長,QRS波增寬,T波增高。血鎂繼續升高時,可出現血壓下降、呼吸減慢、心動過緩、體溫降低,四肢軟癱呼吸肌麻痹,甚至舒張期停搏死亡。這時血鎂很高,但血鈣往往是偏低的。

③治療:盡量改善腎功能,糾正脫水,以利鎂的排出。對急性中毒病人及早靜脈注射葡萄糖酸鈣(10%溶液10~20ml),以鈣拮抗鎂。嚴重病例可用透析療法,呼吸衰竭者應採用人工呼吸

6.3.5 需要量

Seeling提出鎂需要量至少6mg.kg-1.d-1,若攝入10mg.kg-1.d-1可獲正平衡。鈣、蛋白質和酒可的抑制鎂儲留,提高需要量。調查某地農民膳食,穀類食物佔50%以上,鎂攝取量為624~644mg/d,鎂是充裕的。我國尚未制定鎂的供給量。美國和丹麥規定(mg/d):1歲以內嬰兒為40~70,1~2歲為100,2~3歲,3~6歲,6~10歲。成年男子350,女子300,蘇聯、義大利、捷克、波蘭為400;西德為260;加拿大男子為300,女子為250。

鎂主要存在於綠葉蔬菜、穀類、乾果、蛋、魚、肉乳中。穀物中小米、燕麥、大麥、豆類和小麥含鎂豐富,動物內臟含鎂亦多。

參看

32  |  32
關於「營養學/鎂」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