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梅花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臘梅花
Là Méi Huā
臘梅花
別名 臘梅花、黃梅花、鐵筷子花、雪裡花
功效作用 解暑生津。治熱病煩渴,胸悶咳嗽湯火傷
英文名  
始載於 本草綱目
毒性 無毒
歸經  
藥性  
藥味

臘梅花為蠟梅科植物蠟梅的乾燥花蕾,又名雪裡花,一般在11月中旬開花直到次年3月左右,花期很長。初春花未開放時採摘,及時低溫乾燥。乾燥花蕾呈圓形、矩形或倒卵形,長1~1.5厘米,寬約0.4~0.8厘米,花被疊合作花芽狀,棕黃色,下半部由多數膜質鱗片所包,鱗片黃褐色,略呈三角形,有微毛。氣香,味微甜,後苦,稍有油膩感。商品有二種:①素心蠟梅,花心黃色,重瓣,花瓣圓而大,朵大。 ②狗心蠟梅,花心紅色,單瓣,花瓣狹而尖,朵小,質較次。以花心黃色、完整飽滿而未開放者為佳。產江蘇、浙江、四川、貴州等地。

目錄

基本信息

拼音名:LàMéiHuā英文名:WintersweetFlower

別名:黃梅花、鐵筷子花、雪裡花、巴豆花、蠟花

藥材基源:為臘梅科植物臘梅的花蕾。

拉丁植物名:Chimonanthuspraecox(L.)Link.

採收和儲藏:在花剛開放時採收。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灌叢或水溝邊。

資源分布:分布於華東及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炮製:揀去殘梗、沙石、土塊。晒乾或烘乾,備用

性味辛;甘;微苦性涼;小毒

歸經:肺;胃經

功能主治:解毒清熱理氣開郁。主暑熱煩渴;頭暈胸悶脘痞梅核氣;咽喉腫痛百日咳;小兒麻疹燙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浸油塗或滴耳。

注意:濕邪盛者慎用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生長特性

臘梅,落葉灌木,高2-4m。莖叢出,多分枝,皮灰白色。葉對生,有短柄,不具托葉,葉片卵形或矩圓狀披針形,長7-15cm,寬3-7cm,先端漸尖,全緣,基部楔形或圓形,上面深綠色而光亮,老時粗糙,下面淡綠色,光滑,有時於葉脈上略被疏毛。花先於葉開放,黃色,富有香氣;花被

臘梅花

多數,呈花瓣狀,成多層的覆瓦狀排列,內層花被小形,中層花被較大;黃色,薄而稍帶光澤,外層成多數細鱗片;雄蕊5-6個,藥外向;心皮多數,分離,著生於花托的內面;子房卵形,1室。瘦果,橢圓形,深紫褐色,疏生細白毛,內有種子1粒。  

性狀

本品呈類球形,直徑3~6mm,有短梗。苞片數層,鱗片狀,棕褐色。花萼5,灰綠色或棕紅色。花瓣5或多數,黃白色或淡粉紅色。雄蕊多數;雌蕊一個,子房密被細柔毛。體輕。氣清香,味微苦、澀。屬叢生灌木。(有些地方稱之為蠟梅,因為它的花瓣如同用蠟雕成)。  

性味與歸經

微酸、澀,平。歸肝、胃、肺經。  

藥用

臘梅花性溫味甘微苦。《本草綱目》雲其可「解暑,生津。現代研究表明,臘梅花含多種揮髮油、洋臘梅鹼、臘梅甙,β-胡蘿卜素

臘梅花

藥理實驗表明洋臘梅鹼有類似士的寧(可興奮神經中樞,但毒性較大)的作用,還有降低血糖、興奮子宮及腸管作用。有解暑生津、開胃散郁、解毒生肌、順氣止咳的功效。

現代研究:臘梅花含有揮髮油,內含龍腦芳樟醇等。具有解暑生津、開胃散郁、解毒生肌、順氣止咳等功效,主治暑熱頭暈、嘔吐熱病煩渴、氣鬱胃悶、咳嗽等症。

將含苞花蕾製成干品,單用或與其他中藥配伍,可治麻疹發熱、風火喉痛、急性結膜炎等症。治療久咳,治療暑熱煩渴、頭暈、胸悶、嘔吐、小兒麻痹、百日咳。可改善青春痘粉刺黑斑。治熱病煩渴、胸悶、咳嗽、燙燒傷等病證效果很好。  

古籍考證

性味

①《救荒本草》:味甘,微苦。②《綱目》:辛,溫,無毒。

功能主治

解暑生津。治熱病煩渴,胸悶,咳嗽,湯火傷。

①《綱目》:解暑,生津。

②《浙江中藥手冊》:治暑溫胸痞煩渴,小兒麻疹,百日咳。

③《江蘇植藥志》:治心煩口渴,氣鬱胃悶。

附方

①治久咳:鐵筷子花三錢。泡開水服。(《貴陽民間藥草》)

②治湯火傷:臘梅花(以)茶油浸(塗)。(《嶺南採藥錄》)  

品種及習性

臘梅原產我國中部,其中河南省鄢陵縣之臘梅,曾有「鄢陵臘梅冠天下」之譽。臘梅

臘梅花

品種,大體有5種: 

(1)素心梅:花瓣長橢圓形,向後反卷,花色淡黃,心潔白,花香芳馥,因其花朵較大,又稱「荷花梅」。

(2)虎蹄梅:花大色黃,花瓣較圓,中心小花瓣微帶紅紫色;花像虎蹄,香氣濃開花早。

(3)磬口梅:花瓣較圓,色深黃,心紫色,香氣濃,因其花心紫色,又稱「檀香梅」。

(4)金鐘梅:花大黃色,形似金鐘,重瓣,香氣亦濃。

(5)狗牙梅:花瓣尖而形較小,外輪花瓣淡黃色,內輪花瓣有紫條紋,香氣淡,因其花九出,又稱「九英梅」。

上述5種中,以素心梅和磬口梅較為珍貴,色香俱佳,最具觀賞價值。

臘梅原產我國中部各省,現各地均有栽培。性喜陽光,亦稍耐陰,較能耐旱,害怕水澇。有一定的耐寒能力,但卻畏風,在當風口種植的臘梅,小花蕾常不開放或花瓣常被吹焦枯萎,花期延遲。故臘梅一般多栽在背向陽處。性喜肥,適於栽植在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略帶酸性的輕壤土中。根櫱叢生,耐修剪,萌生力強,先開花,後生葉,在一年生枝上著蕾開花。  

化學成分

臘梅花的香氣成分,已鑒定31種,計有:乙酸(aceticacid),1,1-二乙氧基乙烷(

臘梅花

1,1diethoxyethane),異戊醇(isoamylalcohol),1,3-二氧戊環(1,3-dioxolang),雙丙酮醇(diacetonealcohol),3-丁烯-2-酮(3-butene-2-one),葉醇(3-hexen-1-ol),側柏烯(2-thujene),月桂烯(myrcene),對聚傘花素(pcymene),檸檬烯(limonene),6-甲基-1-辛醇(6-methyl-1-octanol),苯甲醇(benzylalcohol),羅勒烯(α-ocimene),芳樟醇(linalool),氧化芳樟醇(linalooloxide),松樟酮(pinocamphone),乙酸苄酯(benzylacetate),萘(naphthalene),水楊酸甲酯(methylsalicylate),吲哚(1H-indole),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王古)(王巴)烯(α-copaene),2,6-二叔丁基對甲苯酚(2,6-di-tertbutyl-4-methylphenol),香檜酮(sabinadetone),苯甲酸(benzoicacid),癸酸(decanoicacid),鄰苯二甲酸叔丁酯(diphenatetertbutylester),十二酸(dodecanoicacid),4-癸酮(4-decanone),1,3,5-三丁基六氫-1,3,5-三氮雜苯(1,3,5-tributylhexahydro-1,3,5-triazine)。其中含量最多的是羅勒烯,其次是芳樟醇、乙酸苄酯、水楊酸甲酯、側伯烯、檸檬烯及苯甲醇。另含紅豆杉氰甙(taxiphyllin),臘梅甙(meratin),α-胡蘿卜素(α-carotene),臘梅鹼(calycanthine)。葉含臘梅鹼,山臘梅鹼(chimonanthine)。  

藥理作用

1.毒性:洋臘梅鹼可引起哺乳動物之強烈抽搐,作用類似士的寧。靜脈注射對小鼠的平均致死量為43.79±1.89mg/kg,對大鼠為17.16±0.82mg/kg。對兔之毒性更強,大約在10-40mg之間,靜脈注射後肯定致死,最大耐受量為7.5mg。中毒劑量對上述三種動物皆引起興奮,但對蛙可引起抑制。對兔靜脈注射還可降低血糖。對血細胞數目無影響。對離體兔腸、子宮有興奮作用,但對豚鼠子宮作用微弱。在麻醉貓、犬身上可抑制心臟,降低血壓。但有人認為不會引起降壓。夏臘梅鹼對哺乳動物有類似士的寧作用,引起強烈抽搐。靜脈注射對小鼠的平均致死量為43.79±1.89mg/kg,對大鼠為17.16±0.82mg/kg,兔的最大耐受量為7.5mg。 2.其他作用:給兔靜脈注射可降低血糖。對離體兔腸、子宮有興奮作用。  

功能與主治

開郁和中,化痰,解毒。用於鬱悶心煩,肝胃氣痛,梅核氣,瘰癧瘡毒。

①《綱目》:解暑,生津。

②《浙江中藥手冊》:治暑溫胸痞煩渴,小兒麻疹,百日咳。

③《江蘇植藥志》:治心煩口渴,氣鬱胃悶。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2錢。(泡生麻油)塗燒燙傷 部位。  

貯藏

置陰涼乾燥處,防霉,防蛀。  

臘梅花的食用與藥用價值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臘梅花味甘、微苦、採花炸熟,水浸淘淨,油鹽調食」,既是味道頗佳的食品,又能「解熱生津」。

臘梅花

臘梅魚頭湯:臘梅花10朵,魚頭750克,各種調料適量,雞清湯1000克。將魚頭洗淨放入鍋中炖,後加入調料,調好口味後再放入臘梅花瓣,即可食用。

臘梅燴牛肉:牛肉500克、臘梅花10朵、豬油50克、蔥頭25克、芹菜25克、胡蘿卜25克、油麵醬15克、精鹽、胡椒粒、胡椒粉各適量。把牛肉切成條後沾鹽和胡椒粉拌勻下入鍋中,煎成兩面嫩黃時,放入蔥頭塊、芹菜段、戎蘿卜片、胡椒粒等,大火燒開,煮半小時,然後放入油麵醬和燙過的臘梅花瓣,即可食用。

臘梅炖豆腐:臘梅花5朵、豆腐適量、熟豆油250克、蔥絲、香菜、精鹽、胡椒粉各適量。將鍋上火,油燒熱後放入切好的豆腐條,炸成黃色,撈出。把油倒出,放入蔥絲烹一下,加水、鹽,後把豆腐條倒入,炖5分鐘,把胡椒粉放入,出鍋時,加入臘梅花、味精調好味。

梅花粥 : 取白梅花5-7朵,掰下花瓣,用清水洗淨待用。將100克粳米洗淨入鍋煮至粥熟,加入白梅花、適量白糖,略沸即成。此粥能舒肝理氣健脾開胃,醒腦明目。適用於肝胃氣痛、鬱悶不舒、食欲不振、頭目昏痛、神經官能症等,是開胃散郁常用之品。

現代藥理分析,臘梅花含有龍腦、桉油精、芳樟醇等成分。祖國醫學認為:臘梅花味微甘、辛、涼,有解暑生津,開胃散郁,解毒生肌,止咳的效果。主治暑熱頭暈、嘔吐、熱病煩渴、氣鬱胃悶、咳嗽等疾病。民間常用臘梅花煎水給嬰兒飲服,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臘梅栽培

生物學特性:喜溫暖氣候,較耐寒、耐旱,稍耐陰;喜陽光;忌濕澇。要以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栽種為宜。在重粘土和鹼土上生長不良。栽培技術:用種子、嫁接、扦插、分株等繁殖。

臘梅花

種子繁殖:採用育苗移栽。6-7月採收果實,剝出種子,用濕沙貯藏備用。第2年3月播種。取出種子,連沙一起在水裡搓去蠟質,然後播種,苗期注意除草、施肥,培育2年移栽。

嫁接繁殖:用實生苗或分株苗作砧木,用切接和靠接最好,3-4月中旬,選取粗壯而較長枝條,除去頂梢,剪成6-7cm長接穗,具芽1-2對,砧木是將苗離地面3-6cm處剪斷,進行切接,塗泥漿,把砧木和接穗封住,經培育3年成株。

扦插繁殖:以夏季嫩枝為好,插穗用1×10-4α-萘乙酸浸沾1min後,插在遮蔭的塑料膜棚里較易生根。

分株繁殖:2-3月挖取母株發生的分櫱苗栽種。移栽按行株距各約1.3m開穴,每穴栽苗1株。每年在早春和科季,各進行中耕除草、追肥1次,肥料以人畜糞水為主。為了促進開花,每年-4月,把枝條剪短,並摘心去頂。  

鑒賞鑒別

性狀鑒別:葉橢圓形或狹橢圓形,長5-15cm,寬3-6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上表面灰綠色或棕綠色,下表面色較淺,兩面均較糙,具密布的透明腺點,主脈淺褐色,於下表面明顯突出;葉柄長0.5-1cm。薄革質,氣清午味微苦而辛涼。

以完整、香氣濃者為佳。 顯微鑒別:葉橫切面:上表皮細胞略扁平,外壁增厚,有時可見孔溝,並被色質層;下表皮細胞較小,外壁增厚,有氣孔;上、下表皮均有單細胞非腺毛,壁厚。柵欄組織由2-3列短柱狀細胞組成;海綿組織中散有多數油細胞,直徑40-80μm。主脈明顯向下突出,維管束外韌型,木質部發達,導管常3-13個排列成行,韌皮部較窄,新月形,中柱鞘纖維發達,幾連成環。

理化鑒別:

(1)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5ml,置水浴中加熱2min,取上清液點於濾紙上,揮干,置紫外光燈下觀察,顯黃綠色或藍色熒光,噴酒1%三氯化鋁的乙醇液後,熒光加強。

(2)取本品粉末2g,加稀鹽酸20ml,煮沸5min後濾過。濾液置分液漏斗中加氨試液調節pH8-9後,用氯仿振搖提取,取氯仿液揮干,殘渣加稀鹽1ml使溶解,加碘化鉍鉀試液,即發生橘紅色沉澱。  

藥膳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臘梅花味甘、微苦、採花炸熟,水浸淘淨,油鹽調食」,既是味道頗佳的食品,又能「解熱生津」。

臘梅魚頭湯:臘梅花10朵,魚頭750克,各種調料適量,雞清湯1000克。將魚頭洗淨放入鍋中炖,後加入調料,調好口味後再放入臘梅花瓣,即可食用。

臘梅燴牛肉條:牛肉500克、臘梅花10朵、豬油50克、蔥頭25克、芹菜25克、胡蘿卜25克、油麵醬15克、精鹽、胡椒粒、胡椒粉各適量。把牛肉切成條後沾鹽和胡椒粉拌勻下入鍋中,煎成兩面嫩黃時,放入蔥頭塊、芹菜段、戎蘿卜片、胡椒粒等,大火燒開,煮半小時,然後放入油麵醬和燙過的臘梅花瓣,即可食用。

臘梅炖豆腐:臘梅花5朵、豆腐適量、熟豆油250克、蔥絲、香菜、精鹽、胡椒粉各適量。將鍋上火,油燒熱後放入切好的豆腐條,炸成黃色,撈出。把油倒出,放入蔥絲烹一下,加水、鹽,後把豆腐條倒入,炖5分鐘,把胡椒粉放入,出鍋時,加入臘梅花、味精調好味。

梅花粥:取白梅花5-7朵,掰下花瓣,用清水洗淨待用。將100克粳米洗淨入鍋煮至粥熟,加入白梅花、適量白糖,略沸即成。此粥能舒肝理氣,健脾開胃,醒腦明目。適用於肝胃氣痛、鬱悶不舒、食欲不振、頭目昏痛、神經官能症等,是開胃散郁常用之品。

現代藥理分析,臘梅花含有龍腦、桉油精、芳樟醇等成分。祖國醫學認為:臘梅花味微甘、辛、涼,有解暑生津,開胃散郁,解毒生肌,止咳的效果。主治暑熱頭暈、嘔吐、熱病煩渴、氣鬱胃悶、咳嗽等疾病。民間常用臘梅花煎水給嬰兒飲服,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關於「臘梅花」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