耵聹栓塞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耵聹栓塞

耵聹,俗稱「耳屎」,為外耳道軟骨部上的耵聹腺所分泌的淡黃色粘稠液體,有殺菌、抑制真菌生長及保護外耳道皮膚粘附灰塵、小蟲的作用。正常時在外耳道皮膚表面附有很薄一層耵聹,在空氣中乾燥形成薄片,借咀嚼、張口等運動脫落排出。若耵聹在外耳道內聚集過多,影響聽力或誘發炎症,則稱為耵聹栓塞。又稱耳屎栓塞,屬耳鼻喉科。耵聹栓塞形成後,可使聽力減退耳鳴眩暈或反射性咳嗽;遇水膨脹時可致突聾;刺激外耳道皮膚出現糜爛腫脹、疼痛或流膿。治療方法有直接取出耵聹;3%碳酸氫鈉滴耳3~4日,軟化後再取;外耳道沖洗法。

目錄

簡要介紹

耵聹腺是一種特殊的汗腺,位於長有耳毛的外耳道外了處。耵聹(俗稱耳屎或耳垢)是由皮脂、耵聹腺分泌物以及外耳道皮膚脫落角蛋白碎屑混合而成的,具有保護外耳道皮膚,粘附灰塵、小蟲等異物的作用。在正常情況下,耵聹借頭位變動、咀嚼,張口等下頜運動以薄片形式自行排出。若因外耳道慢性炎症使耵聹分沁增多,或因外耳道狹窄等原因使葉聆排出受阻時,可聆可以滯留、阻塞在外耳道內,稱耵聹栓塞。  

症状體征

Bk86h.jpg

視耵聹塊大小及部位不同而症状有異,小而無阻塞者可無症状。完全阻塞外耳道時,可有耳閉塞感及聽力減退,耵聹壓迫鼓膜時可引起耳鳴或眩暈,若外耳道後壁迷走神經耳支遭受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咳嗽,水液進入外耳道時,浸泡耵聹、使其膨脹、可使症状加重。引起耳痛或發生炎症。致使外耳道皮膚腫脹,糜爛、疼痛加劇。耵聹團塊多呈棕黑色、有的質硬如石塊,有的質軟如棗泥,多與外耳道壁緊密相貼,不宜活動。  

疾病病因

造成耵聹栓塞的原因有兩方面,

其一為患有外耳道炎化膿性中耳炎、經常挖耳或在粉塵較多的環境中工作,使外耳道皮膚常受刺激,致耵聹分泌過多;

其二為外耳道狹窄、骨、異物存留等,使耵聹排出受阻所致。  

病理生理

外耳道若有炎症等刺激,耵聹腺分泌增多,塵土等異物進入外耳道與耵聹混積成塊,挖耳不當將耵聹推入

耵聹栓塞

外耳道深部,外耳道狹窄、畸形腫瘤瘢痕等或老年人肌肉鬆弛,下頜關節運動無力,以致耵聹排出受阻。  

診斷檢查

耳鏡檢查可見外耳道為黃色、棕褐色或黑色塊狀物所阻塞,質硬如石或質軟如泥。  

治療方案

取耵聹時應耐心細緻,避免損傷外耳道及鼓膜。

1、器械去除法 稍小而未完全阻塞耵聹外耳道塊,耵聹可鉤研沿外耳道後、上壁緩緩伸入其耵聹內側

耵聹栓塞

逐漸鉤出。外耳道後上壁敏感性較差,故可先於該處著手夾取耵聹。較軟耵聹栓塞耵聹可鉗或槍狀鑷分次夾取之。堅硬而嵌塞較緊耵聹,可先用3%—5%碳酸氫納溶液或硼酸甘油石蠟油核桃油等滴耳,每日—4次。以潤化耵聹,3-4日後再行鉤取或夾取。貼近鼓膜的耵聹團塊或不能合作的患兒均不宜採用此法。

2、外耳道沖洗法 耵聹堅硬難以用器械法取出者,可先用3%—5%碳酸氫納溶液或硼酸甘油等滴耳,每日—4次,3日耵聹後沖洗器將潤化耵聹一次或分次沖洗乾淨。合併外耳道炎者,應先抗炎治療,可滴入3%硼酸甘油或4%酚甘油,每日數次,必要時內服抗生素,3~4日後再取耵聹。

3、洗方法 患者取側坐位、頭向健側偏斜,緊貼患側耳垂下方的皮膚置放一彎盤,以盛裝沖洗時流出的水液,操作者以左手將患側耳廓輕輕向後上(小兒向後下)牽引,右手取吸滿溫熱生理鹽水、接有塑料管的20ml的注射器或橡皮球置於外耳道口,向外耳道的後上壁方向沖洗。沖洗液進入深部並借迴流力量將耵聹或異物衝出。如此反覆沖洗,直至耵聹或異物衝出為止。最後用干棉簽拭淨外耳道。注意:

(1)有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鼓膜穿孔者忌用;

(2)沖洗液應接近體溫,過熱或過冷,都可引起迷路刺激症状;

(3)沖洗方向必須斜對外耳道後上壁,若直對鼓膜、可引起鼓膜損傷,民直對耵聹或異物,則可將其充至外耳道深部,更不利於取出。  

預防與護理

1、平時勿掏挖耳朵。

2、耵聹取出後,要注意保持潔淨乾燥。

3、耵聹取出之後的短時期中,如厭惡外來聲響過高,可以浮鬆地塞些消毒棉花,半天到1天後取出。  

主要危害

耵聹栓塞可引起聽力減退

外耳道的皮膚也會出汗,但出的汗和其他部位的不同,是一種淺黃色的粘稠的分泌物,叫耵聹。研究證

耵聹栓塞

實,外耳道的耵聹腺,確實是一種變異的汗腺,粘稠的耵聹能把進入耳道的灰塵、細菌、小蟲等異物粘住,起到保護耳朵的作用。另外,粘稠帶油的耵聹就象塗上一層油一樣,也能保護外耳道的皮膚。

耵聹腺分泌的耵聹與進入外耳道的灰塵、異物以及外耳道的脫落上皮等一起積存在外耳道內,常常形成固體團塊狀。小的團塊可隨著咀嚼運動、說話等掉到外面。有的孩子外耳道比較狹窄,或有某種病變,耵聹腺為油性,耵聹不易掉出。有時也可由於外耳道發炎,耵聹腺分泌亢進而致耵聹增多。以上情況都可以形成耵聹栓塞。得了耵聹栓塞,聲音不能通過外耳道傳導鼓膜,引起耳聾。若為一側栓塞,孩子可用另一隻耳朵聽,但兩側耳朵都栓塞,聽力減退就很明顯。這時家長如果向後上方拉起孩子的耳廓,對著光源能看到一塊深黃色,或棕黑色的耵聹塊堵在耳道內。在洗臉、洗澡或游泳時,耳朵進水,可將耵聹栓泡脹,引起外耳道發炎,產生疼痛。小塊的耵聹若緊貼耳膜,也可引起壓迫症状,如耳鳴、頭暈、甚至引起反射性咳嗽、頭痛等。長時間的耵聹栓塞和感染可以引起外耳道皮膚破壞、骨質吸收、產生外耳道脂瘤,此時疼痛症状十分嚴重,有時需要住院治療。 耵聹栓塞導致長期慢性咳嗽

耵聹栓塞導致長期慢性咳嗽,臨床非常罕見。耵聹為外耳道軟骨部皮膚耵聹腺的分泌物,具有保護外耳道

耵聹栓塞

皮膚及黏附異物的作用。正常外耳道皮膚表面附有一層極薄的耵聹,暴露空氣中乾燥成淡黃色薄片,在張口等下頜關節運動時可自行脫落排出。各種原因使耵聹分泌過多或排出受阻時,均可引起耵聹栓塞。外耳道未被阻塞者,多無症状,完全阻塞時則有阻塞感,聽力減退,並可有耳痛,刺激鼓膜者可發生耳鳴、眩暈。當某種原因(耵聹栓塞)刺激外耳道後壁的迷走神經耳支支配區時,通過迷走神經背核支氣管和肺神經叢,可引起反射性咳嗽。該例就是長期耵聹栓塞刺激外耳道後壁,導致慢性咳嗽。  

生活常識

耳道異物的處理方法

如果我們的耳道內不小心進入異物,一定要謹慎行事,根據具體情況分別對待:

耵聹栓塞

1.晃動頭部使異物脫出。使患者處於頭低位,幫助他來讓他自己用力晃動頭部。

2.取出異物。如果異物不脫出應看耳道內異物的位置。如果你看到較軟的舁物(昆蟲除外)時,可以用鑷子將其取出。注意:不要試圖刺戳異物,不要取像豆子一類的硬的異物。

3.如果耳道內為活的昆蟲,應先用少量的油醋或酒精將其殺死,這樣可以減輕疼痛,然後將溫的油倒進耳朵,使其浮出。使耳道中的昆蟲浮出。使患耳向上,輕輕向上或向下牽拉外耳,用少量礦泉水、橄欖油倒入耳道,這樣就可以使昆蟲浮起並脫出耳道。

4.如果異物比較牢固地嵌在耳道中,應去醫院。 掏耳朵有講究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孩子耳朵發癢,家長總是習慣於掏耳朵。有的幼兒園老師也喜歡給孩子掏耳朵,她們常用細髮夾、耳勺之類未經消毒的器械或讓小朋友的小手指甲去掏耳朵,結果常引起耳道紅腫、疼痛甚至發炎,嚴重者導致耳聾。常掏耳朵容易刺激皮膚鱗狀細胞或基層細胞增殖,誘發外耳道乳頭狀瘤,同時,還容易將黴菌帶進外耳道,使耳道奇癢難忍。如果黴菌生長在鼓膜上,那麼就可能出現聽力減退及耳鳴現象。這是因為,我們人體的外耳道皮膚比較薄,與軟骨膜連接比較緊密,皮下組織少,血液循環差。鼓膜是一層約0.1毫米的薄膜。如果用尖銳的工具掏耳朵,不小心會將鼓膜刺傷甚至穿孔,嚴重的會造成耳聾。耵聹是外耳道內皮脂腺分泌的蠟狀物質,對外耳道皮膚有一定保護作用,比如有濕潤耳內細毛和防止昆蟲等異物進入耳內的作用。當耳朵發癢時,可能是由於皮膚濕疹黴菌感染、刺激或耳道進水沒幹時,或耵聹過多堵塞外耳道影響聽力,才會導致耳道發癢。所以,耳屎或耵聹過多就應該把它掏出來,這是正確的。但是操作方法要得當,決不能用堅硬的東西去掏耳朵。最好的辦法是用乾淨的棉花簽伸進去卷幾下,輕輕地把耳屎清理出來。如果耳屎太多難以掏出,可到醫院請醫生處理。

由於外耳道與下頜關節相連接,吃東西或說話時,耳道內的片狀耵聹便會慢慢鬆動而不知不覺地被排除,

耵聹栓塞

因此,耳朵發癢,也不要經常掏。如果耳屎太多,掏耳朵用力不當,最容易造成外耳道損傷感染而成紅腫,引起耳部疼痛,嚴重者可致聽力減退。常掏耳朵還可使外耳道皮膚角質層腫脹,阻塞毛囊,有利於細菌生長,導致耳道內奇癢、流黃水。最為嚴重的是,掏耳朵可引起化膿性中耳炎,若進一步嚴重感染,可並發細菌性腦膜炎敗血病而危及生命。外耳道皮膚長期慢性充血,還容易刺激耵聹腺分泌,耳屎反而會更多。有的孩子耳道內的耳屎與眾不同,是棕褐色硬塊,緊緊堵塞在耳道內,觸之則痛,有礙聽力,這種現象叫耵聹栓堵塞。由於耵聹分泌過多或外耳道有些狹窄,平時耵聹不易排出,逐漸堆積而成。耵聹栓堵塞會越來越大,越來越硬,有時可致外耳道變形,如耵聹堵塞壓迫鼓膜又可引起耳痛、耳鳴,甚至眩暈。一旦耳內進水,堅硬的耵聹被潮化膨脹,會刺激外耳道皮膚,易引起外耳道炎。此時,不能隨便掏小孩的耳朵,而應去醫院。最好的方法是,用耵聹軟化劑滴耳,待耵聹稍軟後再用特製耵聹鉤輕輕取出。  

俗稱別名

耳屎栓塞  

飲食療法

介紹耵聹栓塞的書籍

耵聹栓塞

方1:胡桃去殼取仁,用文火煨熟,塞於耳內。

方2:香油適量滴人患耳,每次~3滴,一般1~2次即可。

方3:醬茄子擠汁滴耳內,一日數次,即愈。

方4:蚯蚓泥、鍋底煤灰、生豬油各適量,共研細末,用蔥涎凋勻,棉裹塞耳,每日換1次。

方5:白酒適量,滴入耳內,每日—3次,浸泡之,待耵聹軟化取出。  

禁忌食品

(1)忌辛辣刺激之物辛辣之物如辣椒韭菜、芥末等,久食可傷及肝,腎精血,在外感溫熱之時,則使熱盛而加重病情,使耳鳴加劇。

(2)忌煙煙中的尼古丁可使血管收縮,耐口重微循環不暢,從而加重聽神經缺氧,使耳鳴加劇。  

併發症

如治療不當,會導致耳聾。  

外耳道耵聹栓塞怎麼辦?

耵聹栓塞取出方法有兩種,一是用耳器械取出,如用耵聹鉤、耵聹鉗或耳鑷細心鬆動耵聹後分次鉗出。對堅硬且嵌塞較緊的耵聹,可先以3%~5%碳酸氫鈉溶液滴耳,每日~6次,3~4日後待耵聹泡軟再行鉗取。二是對潤化的耵聹或深部耵聹碎屑,可用外耳道沖洗法,用耵聹沖洗器一次或分次沖洗乾淨。  

耵聹栓塞產生的原因及處理方法

造成耵聹栓塞的原因有兩方面,其一為患有外耳道炎、化膿性中耳炎、經常挖耳或在粉塵較多的環境中工作,使外耳道皮膚常受刺激,致耵聹分泌過多;其二為外耳道狹窄、骨疣、異物存留等,使耵聹排出受阻所致。 耵聹栓塞形成後,可使聽力減退、耳鳴、眩暈或反射性咳嗽;遇水膨脹時可致突聾;刺激外耳道皮膚出現糜爛、腫脹、疼痛或流膿。耳鏡檢查可見外耳道為黃色、棕褐色或黑色塊狀物所阻塞,質硬如石或質軟如泥。

針對耵聹栓塞的具體情況可採取下列措施:(1) 較小的可直接用鑷子、耵聹鉤取出。(2)大而堅硬者,可先用3%~5%碳酸氫鈉溶液或植物油滴耳,每日~6次,待耵聹軟化後再行取出。(3)合併外耳道炎者,應先抗炎治療,可滴入3%硼酸甘油或4%酚甘油,每日數次,必要時內服抗生素,3~4日後再取耵聹。

外耳道癤腫的主要臨床表現和治療方法是什麼?

外耳道癤腫多發生在外耳道外1/3軟骨部,因該部位皮膚上的毛囊和皮脂腺易被葡萄球菌感染,以夏秋季節多見。

其誘因多為挖耳、游泳、中耳長期流膿等損傷或刺激外耳道皮膚;全身的一些慢性病糖尿病、長期便秘內分泌紊亂、貧血等,機體抵抗力低下時,均易致本病。

外耳道癤腫的症状以劇烈耳痛為主,常放射至同側頭面部,在張口、咀嚼、打呵欠時疼痛加重。腫堵塞外耳道時聽力可減退;耳廓觸痛明顯,在小兒偶一觸患耳即哭鬧不止。檢查患耳外耳道內有單個或多個小癤,呈局限性紅腫隆起。牽拉耳廓或按壓耳屏時疼痛明顯加劇,此點可與急性中耳炎時的耳痛相鑒別(急性中耳炎無耳廓牽拉疼)。癤腫成熟後,隆起處變軟或顯露膿頭。癤腫潰破後,外耳道流出少量膿血,耳痛隨之減輕。

對本病的治療,應視病情分別採取:(1)在起病初期或癤腫未成熟時,可採取局部熱敷紫外線或紅外線照射及超短波理療,每天3~4次;用蘸有10%魚石脂甘油小紗條置外耳道內,每天更換1~2次。(2)若癤腫自行潰破,可用棉簽拭淨膿液,再用70%酒精清潔後,置小紗條引流。(3)癤腫成熟但未潰破者可用細棉簽蘸純石炭酸燒灼膿腔,使其穿破;亦可局部消毒後,用小尖刀挑切,取出膿栓。切開後置小紗條或橡皮條引流。(4)若全身伴有發熱不適者可給予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如青黴素80萬單位,肌肉注射,每日2次;或復方新諾明1.0g,每日2次,口服。中醫稱本病為「耳癤」、「耳丁」,病機熱毒凝聚,治宜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方藥用五味消毒飲(金銀花15g,公英15g,天葵12g,地丁12g,野菊花15g)水煎服。中藥局部治療可用耳炎靈滴劑(黃連黃柏苦參、大黃各10克,麻油250克,同入鍋內,置火上煎炸至黃褐色時即可,候涼備用。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用於外耳道癤、外耳道炎、化膿性中耳炎等)浸透小紗條置外耳道內,每日換藥1次。

參看

關於「耵聹栓塞」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