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抽風
A+醫學百科 >> 嬰幼兒抽風 |
小孩突然四肢抽動、搖頭瞪眼、喚之不醒、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 西醫稱驚厥,中醫稱之為抽風。
目錄 |
嬰幼兒抽風的原因
抽風的常見原因是發高燒。另外,腦膜炎、顱腦外傷、癲癇等疾病也會導致抽風,主要是由於大腦皮質運動神經細胞突然大量異常放電而使全身或局部肌肉出現暫時的、不隨意的收縮,常伴有意識障礙。具體表現為雙眼凝視、斜視或上翻,面色由紅轉青,頭轉向一側後仰,面部、四肢肌肉呈陣攣性或強直性抽動;由於喉肌痙攣、氣道不暢,可伴有屏氣;部分小兒有大小便失禁現象。一般抽搐持續數秒鐘或數分鐘後自止,寶寶往往十分軟弱,想睡覺,然後進入昏睡狀態。寶寶抽風往往讓家長措手不及,若處理不當,還會造成嚴重後果,在此簡單介紹一下寶寶發生抽風的應急處理。
嬰幼兒抽風的診斷
1.剛出生的新生兒突然不開口,不會吃,稍有聲音刺激便引起全身抽動,應首先考慮接生時感染了破傷風桿菌。
2.如有新生兒出生時上過產鉗才娩出,頭上有大血皰,突然抽風,不發熱,應考慮顱內出血。
3.稍大一點的嬰兒吃奶感染都照常不誤,四肢或面部突然抽動,不發熱,應首先想到缺鈣。
4.如遇抽風又有發熱,精神不振,嘔吐,頭前(前囟門)凸起,頸項僵硬,應想到是感染了腦膜炎或腦炎。
5.3~5歲孩子突然不醒人事,抽風咬舌,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很可能是癲癇。
嬰幼兒抽風的鑒別診斷
嬰幼兒抽風的鑒別診斷:
1、高熱:發熱是多種疾病的常見症状。高熱(High Fever)在臨床上屬於危重症範疇。小兒正常體溫常以肛溫36.5~37.5℃,腋溫36~37℃衡量。通常情況下,腋溫比口溫(舌下)低0.2~0.5℃,肛溫比腋溫約高0.5℃左右。肛溫雖比腋溫準確,但因種種原因常以腋溫為準。若腋溫超過37.4℃,且一日間體溫波動超過1℃以上,可認為發熱。所謂低熱,指腋溫為37.5℃38、中度熱38.1~39℃、高熱39.1~40℃、超高熱則為41℃以上。發熱時間超過兩周為長期發熱。
2、流行性腦膜炎:流行性腦膜炎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當健康小兒吸入帶菌的塵埃後病原菌首先侵犯呼吸道粘膜,表現為發熱、咳嗽、流涕等感冒症状,這時的表現與一般的感冒不易區別。有的小兒在上呼吸道感染時期就被控制了,如不能控制,細菌就進入血液循環,形成菌血症。這時表現為高熱、噁心、嘔吐,皮膚出現瘀點、瘀斑為本病特徵,主要分布於肩、肘、臀等易於受壓的部位。
3、化膿性腦膜炎:化膿性腦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簡稱化腦),系由各種化膿菌感染引起的腦膜炎症。小兒,尤其是嬰幼兒常見。自使用抗生素以來其病死率已由50%~90%降至10%以下,但仍是小兒嚴重感染性疾病之一。其中腦膜炎雙球菌引起者最多見,可以發生流行,臨床表現有其特殊性,稱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4、結核性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Tubercolous meningitis)是小兒結核病中最重要的一種類型,一般多在原髮結核感染後3個月一1年內發病,多見於1 ~3歲的小兒。結核性腦膜炎從起病到死亡的病程約3 ~6周,是小兒結核病死亡的最重要原因。在抗結核藥物問世以前,其死亡率幾乎高達100%。我國自普遍推廣接種卡介苗和大力開展結核病防治以來,本病的發病率較過去明顯下降,預後有很大改善,若早期診斷和早期合理治療,大多數病例可獲痊癒。但如診斷不及時、治療不洽當,其死亡率及後遺症的發生率仍然較高。因此,早期診斷及合理治療是改善本病預後的關鍵。
5、乙型腦炎:流行性乙型腦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以下簡稱乙腦)的病原體1934年在日本發現,故名日本乙型腦炎,1939年我國也分離到乙腦病毒,解放後進行了大量調查研究工作,改名為流行性乙型腦炎。本病主要分布在亞洲遠東和東南亞地區,經蚊傳播,多見於夏秋季,臨床上急起發病,有高熱、意識障礙、驚厥、強直性痙攣和腦膜刺激征等,重型患者病後往往留有後遺症。
7、病毒性腦膜炎:病毒性腦膜炎(Virus Meningitis)是由多種不同病毒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又稱無菌性腦膜炎或漿液性腦膜炎。本病見於世界各地。其發病率每年為11~27/10萬。臨床表現類同,主要侵襲腦膜而出現腦膜刺激征,腦脊液中有以淋巴細胞為主的白細胞增多。病程呈良性,多在2周以內,一般不超過3周,有自限性,預後較好,多無併發症。病毒侵犯腦膜同時若亦侵犯腦實質則形成腦膜腦炎。根據病情情況可呈大小不同的流行,亦可散在發病。一般認為本病屬中醫學溫病、痙證範疇,乃由溫熱外襲,化熱人營,蒙閉心竅,引動肝風所致。
8、中毒性腦病:中毒性腦病是毒物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器質性病變,可出現多種臨床表現。腦病理變化有瀰漫性充血、水腫,點狀出血,神經細胞變性、壞死,神經纖維脫髓鞘。急性中毒性腦病由鉛、鉈、四乙鉛、有機汞、苯、汽油、二硫化碳、溴甲烷、有機磷、有機氯農藥等親神經性毒物及一氧化碳、氰化物、硫化氫等窒息性毒物急性中毒引起的,早期症状有頭痛、頭暈、嗜睡、噁心、嘔吐等,然後有幻覺、意識障礙及顱內壓增高徵象,嚴重患者可出現腦疝。治療只要是針對腦水腫及缺氧。慢性中毒性鬧病由嚴重的慢性鉛、汞、錳、四乙鉛、有機汞、二硫化碳等中毒引起,臨床上表現為震顫麻痹症候群、中毒性神經分裂症及中毒性痴呆。治療除脫離接觸和特效解毒外,與有關的神經精神疾患者相似。
9、新生兒破傷風:新生兒破傷風又稱「四六風」、「臍風」、「七日風」等,是指破傷風梭狀桿菌侵入臍部、併產生痙攣毒素而引起以牙關緊閉和全身肌肉強直性痙攣為特徵的急性感染性疾病。隨著我國城鄉新法接生技術的應用和推廣,本病的發病率已經明顯降低。
10、腦膿腫:細菌、真菌或寄生蟲等病原體侵入腦實質引起的化膿性炎症,繼而形成膿腫。腦實質內形成膿腔,臨床上表現為顱內壓增高症状、局部定位體征和感染性症状。後兩種病原體所致的腦膿腫極少見。可在任何年齡發生,以兒童和青壯年多見。發病率占神經外科住院病人 2%左右,男女比例約2.5:1。
1.剛出生的新生兒突然不開口,不會吃,稍有聲音刺激便引起全身抽動,應首先考慮接生時感染了破傷風桿菌。
2.如有新生兒出生時上過產鉗才娩出,頭上有大血皰,突然抽風,不發熱,應考慮顱內出血。
3.稍大一點的嬰兒吃奶感染都照常不誤,四肢或面部突然抽動,不發熱,應首先想到缺鈣。
4.如遇抽風又有發熱,精神不振,嘔吐,頭前(前囟門)凸起,頸項僵硬,應想到是感染了腦膜炎或腦炎。
5.3~5歲孩子突然不醒人事,抽風咬舌,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很可能是癲癇。
總之,凡能引起大腦皮層神經元異常放電的疾病均可引起驚厥。
嬰幼兒抽風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1、保證呼吸暢通,讓孩子平身躺在床上,解開脖子前的衣扣,為了防止抽風咬傷舌頭,又不能讓舌頭向後墜堵住呼吸道,可用布包住筷子頭,放在牙齒之間,並壓住舌頭。頭偏向一側,並清理出口腔內異物,如:食物、分泌物、嘔吐物等,以免吸入氣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2、對抽風嚴重的小兒,可用指頭掐上唇中間的"人中"穴以及雙眉中間的"印堂"穴及拇、食指之間的"合谷"穴,避免小兒因抽風窒息或引起吸入性肺炎。注意不要太用力,以免掐傷皮膚。
3、小兒正抽風時,不要給他喂水、喂藥或喝果汁飲料等,以免誤入氣管發生窒息或引起吸入性肺炎。
4、如果抽風是由於高燒引起,可用冷濕毛布敷在小兒額上,也可用溫水擦身;若用酒精加一半溫水擦皮膚,退熱效果更好,家中若有白酒可用以代替酒精,但不用加水,退熱效果比較理想。擦浴時要注意用量和擦拭部位,盡量不要擦頸後、頸前、前胸、後背等部位,以免發生意外,體溫逐漸下降即可停止擦浴。
5、由於發生抽風的原因很多,在做上述處理的同時,應儘快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治療。
參看
- 慢驚風
- 新型隱球菌性腦膜炎
- 複發性無菌性腦膜炎
- 結核性腦膜炎
- 急性化膿性腦膜炎
- 抽搐與驚厥
- 腦膜炎奈瑟菌肺炎
- 利斯特菌腦膜炎
- 銅綠色假單胞菌腦膜炎
- 腸道革蘭陰性桿菌腦膜炎
- 金黃色葡萄球菌腦膜炎
- 嬰兒痙攣症
- 小兒熱性驚厥
- 幼兒急疹
- 新生兒驚厥
- 小兒發燒
- 小兒驚厥
- 頭部症状
關於「嬰幼兒抽風」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