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蠶子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原蠶子
Yuán Cán Zǐ
別名 蠶種、蠶子
功效作用 清熱;止痙。主風熱牙疳破傷風熱淋難產
英文名 Silkworm egg
始載於 分類本草
毒性  
歸經 脾經
藥性
藥味

【草藥名】: 原蠶

【內容介紹】:

原蠶沙 (《綱目》)

異名】原蠶屎(《別錄》),蠶沙(陶弘景),晚蠶沙(《斗門方》),馬鳴肝(《東醫寶鑒》),晚蠶矢(《本草備要》),二蠶沙(《江蘇藥材志》)。

【來源】為蠶蛾科昆蟲家蠶蛾幼蟲的乾燥糞便。

【採集】6~8月收集,以二眠到三眠時的糞便為主,收集後晒乾,簸淨泥土,除去輕粒及桑葉的碎屑。

【藥材】乾燥的蠶沙,呈短圓柱形小粒,長2~5毫米,直徑1.5~3毫米。

表面灰黑色,粗糙,有6條明顯的縱棱及3~4條橫向的淺紋。

兩端略平坦,呈六棱形。

質堅而脆,遇潮濕後易散碎。

微有青草氣。

以乾燥、色黑、堅實、均勻、無雜質者為佳。

主產浙江、四川、河南、江蘇、湖南、雲南、廣東、安徽、甘肅、湖北、山東、遼寧等地。

化學成分】蠶沙含有機物物83.77~90.44%,灰分9.56~16.23%,總氮量1.91~3.60%。

又含葉綠素,可用乙醇丙酮抽提出來。

據報導,第三、第四、第五齡蠶的蠶沙,順次提出粗葉綠素1.6,2.0,2.4%,但其中真正的葉綠素只一小部分。

例如第五齡的蠶沙的粗葉綠素只含純葉綠素13.19%,其餘尚有皂化物48.92%,不皂化物44.45%。

蠶沙含植物醇0.25~0.29%。

另含不皂化成分β-谷甾醇膽甾醇麥角甾醇和廿四醇、蛇麻脂醇。

從蠶沙中尚分離出β-谷甾醇-β-葡萄糖甙。

蠶沙所含游離胺基酸,曾找出亮氨酸組氨酸等13種胺基酸,隨著蠶兒長大,糞中亮氨酸與組氨酸含量亦漸增多。

蠶沙含多量胡蘿卜素

上述的粗葉綠素每克含維生素A3644國際單位。

蠶沙又含多量維生素B

蠶沙含植物生長激素-雜茁長素。

蠶沙含銅,其含率至第五齡達到最高值。

銅是由桑葉得來,新鮮桑葉每克含銅1.02~2.22微克。

性味】甘辛,溫。

①《別錄》:溫,無毒。

②《綱目》:甘辛,溫,無毒。

③《醫林纂要》:甘辛咸,溫。

【歸經】入肝,脾經

①《本草匯言》:入手少陽、足太陰經。

②《本草求真》:入肝、脾,兼入胃。

【功用主治】祛風除濕,活血定痛。

風濕痹痛,風疹瘙癢,頭風頭痛,皮膚不仁,關節不遂,急劇吐瀉轉筋,腰腳冷痛,爛弦風眼。

①《別錄》:主腸鳴,熱中,消渴風痹,癮疹。

②《本草拾遺》:炒黃,袋盛浸酒,去風緩諸節不隨,皮膚頑痹,腹內宿冷,冷血,瘀血,腰腳疼冷;炒令熱,袋盛熱熨之,主偏風筋骨癱緩,手足不隨,及腰腳軟,皮膚頑痹。

③《綱目》:治消渴,癥結,及婦人血崩,頭風,風赤眼,去風除濕

④《本草再新》:治風濕遏伏於脾家,筋骨疼痛,皮膚發腫,腰腿疼痛,血瘀血少,痘科漿黶不起,亦宜用之。

⑤《泉州本草》:治風寒感冒偏頭痛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入丸、散。

外用:炒熨、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宜忌】《本草經疏》:癱緩筋骨不隨,由於血虛不能榮養經絡,而無風濕外邪侵犯者,不宜服。

【選方】①治濕聚熱蒸,蘊於經絡,寒戰熱熾,骨骱煩疼,舌色灰滯,面目萎黃,病名濕痹防己杏仁滑石各五錢,連翹山梔各三錢,苡仁五錢,半夏三錢(醋炒),晚蠶沙三錢,赤小豆皮三錢。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溫三服,痛甚加片子薑黃二錢,海桐皮三錢。

(《溫病條辨宣痹湯) ②治風瘙癮疹,遍身皆癢,搔之成瘡:蠶沙一升。

以水二斗,煮取一斗二升,去滓,溫熱得所以洗之,宜避風。

(《聖惠方》) ③治外感頭痛:蠶沙、白芷、大黃各三錢。

共研細末,調蔥湯外敷。

(《泉州本草》) ④治風濕痛或麻木不仁:晚蠶沙一兩。

煎湯,一日三回分服,臨服時和入熱黃酒半杯同服。

(《現代實用中藥》) ⑤治半身不遂:蠶沙二碩。

以二袋盛之蒸熟,更互熨患處。

仍以羊肚粳米煮粥,日食一枚,十日即止。

(《綱目》) ⑥治霍亂轉筋,肢冷腹痛口渴煩躁,目陷脈伏,時行急證:晚蠶沙五錢,生苡仁、大豆黃卷各四錢,陳木瓜三錢,川連(薑汁炒)三錢,制半夏黃芩(酒炒)、通草各一錢,焦梔一錢五分,陳吳萸(泡淡)三分。

地漿陰陽水煎,稍涼徐服。

(王士雄《霍亂論蠶矢湯) ⑦治爛弦風眼:以真麻油浸蠶沙二、三宿,塗患處。

(《陳氏經驗方》一抹膏) ⑧治迎風流淚:蠶沙(炒)四兩,巴戟(去皮,用練肉)、馬藺花(去梗)各三兩。

為細末。

每服二錢,無灰酒,不拘時候調下。

(《眼科龍木論》蠶沙湯) ⑨治男子婦人心氣痛不可忍者:晚蠶沙,為末;滾湯泡過,濾清汁服之,不拘時候。

(《奇效良方》蠶沙散) ⑩治遺精白濁,有濕熱者:生蠶沙一兩,生黃柏一錢。

同研末。

空心開水下三錢。

(《醫學從眾錄》蠶沙黃柏湯) ⑾治月經久閉:蠶沙四兩(炒半黃色),無灰酒一壺。

重湯煮熟,去沙,溫飲一盞。

(《內經拾遺方論》蠶沙酒)

【名家論述】①《綱目》:蠶性燥,燥能勝風去濕,故蠶沙主療風濕之病,有人病風痹用此熨法得效。

按《陳氏經驗方》一抹膏治爛弦風眼,其功亦在去風收濕也。

又同桑柴灰淋汁,煮鱉肉作丸,治腹中癥結。

②《本草求原》:原蠶沙,為風濕之專藥,凡風濕癱緩固宜,即血虛不能養經絡者,亦宜加入滋補藥中。

關於「原蠶子」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