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解剖學/鼻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人體解剖學》 >> 人體各系統概要 >> 呼吸系統 >> 鼻
人體解剖學

人體解剖學目錄

鼻nose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能淨化吸入的空氣並調節其溫度和濕度,它也是嗅覺器官,還可輔助發音。鼻包括外鼻鼻腔鼻旁竇三部分。

1.外鼻

外鼻是指突出於面部的部分,由骨和軟骨為支架(圖2-29),外面覆以皮膚構成。上端較窄,位於兩眼之間叫鼻根,下端高突的部分叫鼻尖,中央的隆起部叫鼻背,鼻尖兩側向外方膨隆的部分叫鼻翼

鼻尖和鼻翼處的皮膚較厚,富含皮脂腺汗腺,與深部皮下組織軟骨膜連接緊密,容易發生癤腫,故發炎時,局部腫脹壓迫神經末梢,可引起較劇烈疼痛。

2.鼻腔

鼻腔nasal cavity以骨性鼻腔和軟骨為基礎,表面襯以粘膜和皮膚而構成。鼻腔由鼻中隔分為左、右兩腔,前方經鼻孔通外界,後方經鼻後孔通咽腔。每側鼻腔可分為鼻前庭固有鼻腔兩個部分。

鼻前庭是指由鼻翼所圍成的擴大的空間,內面襯以皮膚,生有鼻毛,有滯留吸入塵埃的作用,此外皮膚與軟骨膜緊密相貼,所以發生癤腫時,疼痛甚劇。

Glxd1t3z.gif

圖2-29 外鼻軟骨

固有鼻腔是指鼻前庭以後的部分,後借鼻後孔通咽,其形態與骨性鼻腔基本一致,由骨和軟骨覆以粘膜而成。每側鼻腔有上、下、內、外四個壁。上壁(頂)較狹窄,與顱前窩相鄰,由鼻骨額骨篩骨篩板蝶骨構成,篩板的篩孔嗅神經穿過,下壁(底)即口腔頂,由硬齶構成。內側壁為鼻中隔,由骨性鼻中隔和鼻中隔軟骨共同構成,鼻中隔多偏向一側,偏向左側者多見。在鼻中隔前下部的粘膜內有豐富的血管吻合叢,約90%的鼻出血鼻衄)發生於此,臨床上叫易出血區。外側壁(圖2-30)上有三個突出的鼻甲,由上而下依次叫上鼻甲中鼻甲下鼻甲,各鼻甲下方的間隙分別叫上鼻道中鼻道下鼻道。上鼻甲的後上方的凹窩叫蝶篩隱窩。各鼻甲與鼻中隔之間的間隙叫總鼻道。切除中鼻甲後,在中鼻道中部可見一個凹向上的弧形裂隙半月裂孔,裂孔上方的圓枕形隆起叫篩泡。在中、上鼻道和蝶篩隱窩有鼻旁竇開口,下鼻道有鼻淚管開口。

Glxd1tww.gif

圖2-30 鼻腔外側壁(鼻甲切除)

固有鼻腔粘膜按其性質可分為嗅部和呼吸部。嗅部粘膜覆於上鼻甲以上及其相對的鼻中隔部分,呈淡黃色或蒼白色,內含嗅細胞,能感受氣味的刺激。其餘部分覆以粉紅色的呼吸部粘膜,粘膜內含豐富的毛細血管和粘液腺,上皮纖毛,可淨化空氣並提高吸入空氣的溫度和濕度。

3.鼻旁竇

鼻旁竇由骨性鼻旁竇表面襯以粘膜構成,鼻旁竇粘膜通過各竇開口與鼻腔粘膜相續。鼻旁竇對發音有共鳴作用,也能協助調節吸入空氣的溫度和濕度。由於鼻腔和鼻旁竇的粘膜相延續,鼻腔炎症可引起鼻旁竇發炎。

四對鼻旁竇中上頜竇最大,位於上頜骨體內,上壁是眶下壁,較薄,當上頜竇炎腫瘤時,常可破壞骨質侵入眶內;下壁鄰近上頜磨牙,緊鄰骨質菲薄的牙根,故牙根感染常波及上頜竇;前壁在眶下孔下方處較薄,進行上頜竇手術時即由此處鑿開;內側壁為鼻腔外側壁,鄰近中、下鼻道,在下鼻道前上部骨質較薄,上頜竇穿刺即由此處刺入。上頜竇開口於半月裂孔的後部,由於開口位置較高,所以上頜竇發炎化膿引流不暢,易造成竇內積膿額竇開口於半月裂孔前端。篩竇開口於中鼻道和上鼻道。蝶竇開口於蝶篩隱窩。

參看

32 呼吸系統 | 喉部概況 32
關於「人體解剖學/鼻」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