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眼科學/眼與經絡的關係
醫學電子書 >> 《中醫眼科學》 >> 眼與臟腑經絡的關係 >> 眼與經絡的關係 |
中醫眼科學 |
|
《靈樞.本臟》說:「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經脈運行全身氣血,在人體起著溝通表裡上下,聯絡臟腑器官的作用。《靈樞.口問》說:「目者,宗脈之所聚也」。又《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說:「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其精陽氣上走於目而為睛」。這都說明了眼與臟腑之間,靠經絡的連接貫通,保持著有機的聯繫,是經絡不斷地輸送氣血,才維持了眼的視覺功能。
一、眼與十二經脈的關係
十二經脈,三陰三陽表裡相合,正經首尾相貫,旁支別絡縱橫交錯。營血在經隧中運行全身,始於手太陰,終於足厥陰,周而復始,如環無端。故從經絡循行的路徑來看,可以說十二經脈都直接或間接地與眼發生著聯繫。
現將十二經脈中循行於頭面與眼部發生聯繫的8條主要經脈分述如下:
(一)手陽明大腸經其支脈上行頭面,左右相交於人中,之後上挾鼻孔,循禾寥,終於眼下鼻旁之迎香穴,與足陽明胃經相接,而且通過足陽明胃經,與眼發生間接聯繫。
(二)足陽明胃經該脈受手陽明大腸經之交,起於眼下鼻旁之迎香穴,上行而左右相交於鼻根部,過內眥睛明穴,與足太陽膀胱經交會,之後,循鼻外側,經眼眶下方下行,人上齒中。此外,足陽明胃經別出而行的正經,亦上行至鼻根及目眶下方,直接與目系相連。
(三)手少陰心經其支脈,從心系上挾咽,系目系;手少陰之別(名曰通里),人於心.中,系舌本,屬目系。此外,手少陰心經別出而行的正經,亦屬於心,上出於面,合目內眥。
(四)手太陽小腸經該經脈有兩條支脈上行至目眥。其中一條與目銳眥相連,另一條與目內眥相連,都與眼直接發生聯繫。
(五)足太陽膀胱經該脈起於目內眥之睛明穴,並於該處與手太陽小腸經相交接,然後人腦,連屬目系。
(六)手少陽三焦經該經脈通過兩條支脈與眼發生聯繫。其中一條至眼下,一條至目眥。
(七)足少陽膽經該脈起於目銳眥之瞳子體,而且於該處與手少陽三焦經相交會,然後上頭角,下耳後,並從耳後分支脈,再行至目銳眥;另一支脈則從銳眥下走大迎,合手少陰經,到達眼眶之下。其本經別出之正經,亦上行頭面,系目系,之後,再與其本經會合於目銳眥。
(八)足厥陰肝經其本經
歸納上述,足三陽經之本經均起於眼或眼的周圍,而手三陽經皆有1—2條支脈終止於眼或眼附近。此外,以本經或支脈,或別出之正經系連於目系者,有足厥陰肝經、手少陰心經,以及足之三陽經。
由於經脈周密地分布在眼的周圍,源源不斷地輸送氣血,保證了眼與臟腑在物質上和功能上的密切聯繫。因此,一旦經脈失調,就會引起眼部病證。《醫宗金鑒.眼科心法要訣》說:「外邪乘虛而人,人項屬太陽,人面屬陽明,人頰屬少陽,各隨其經之系,上頭人腦中,而為患於目焉。」這又從病理方面反映了眼與十二經脈的關係。根據眼與經脈在生理和病理上的關係,可以指導臨床分經辨證。
二、眼與奇經八脈的關係
奇經八脈與臟腑無直接絡屬關係,然而它們交叉貫串於十二經脈之間,具有加強經脈之間的聯繫,以調節正經氣血的作用。正經氣血充足流暢,也就能維持眼部的正常營養。至於起、止、循行路徑與眼直接有關的奇經,主要有督脈、任脈、陰蹺脈、陽蹺脈及陽維脈等。
(一)督脈督脈總督一身之陽經。起於少腹以下骨中央。有一支別絡繞臀而上,與足太陽膀胱經交會於目內眥。另一支脈則從少腹直上,人喉上頤,上系兩目之下中央。
(二)任脈任脈總任一身之陰經。起於中極之下,沿著腹里上行,上頤,循承漿,環口唇,分兩支上行,系兩目下之中央,至承泣而終。
(三)陰蹺脈、陽蹺脈陰陽蹺脈分別主一身左右之陰陽。陰蹺脈起於足跟內側,上目內眥而人通於太陽、陽蹺。陽蹺脈起於足跟外側,上目內眥而合於太陽、陰蹺。足太陽經自項人腦,別絡於陰蹺、陽蹺,而陰陽蹺又相交於目內眥之睛明穴,其氣並行迴環,濡養眼目,且司眼瞼之開合。通常衛氣出於陽則張目,人於陰則閉目。若陽蹺氣盛而陰氣虛,則目張不合;陰蹺氣盛而陽氣虛,則目閉不張。外邪客於蹺脈,則可引起目赤痛或胬肉攀睛等。
(四)陽維脈陽維脈維繫諸陽經。起於外踝下足太陽之金門穴,經肢體外後側,上行至頭頸,到前額,經眉上,再由額上頂,折向項後,與督脈會合。因為陽主外、主表,故陽維病可見頭痛目赤、惡寒發熱等表證症状。
三、眼與經筋的關係
十二經筋隸屬於十二經脈,是經脈之氣結聚維絡於筋肉關節的系統。其位表淺,有聯綴百骸,維絡周身,主司人體正常運動的作用。經筋分布於眼及眼周圍者,有手足三陽之筋。
(一)足太陽之筋足太陽之支筋為目上網。張景岳解釋說:「網,綱維也,所以約束目睫,司開合者也。」
(二)足陽明之筋足陽明之筋,其直行者,上頭面,從鼻旁上行,與足太陽經筋相合。
足陽明之筋為目下網。張景岳認為:足太陽的細筋散佈於目上,故為目上網;足陽明的細筋散佈於目下,故為目下網。兩筋協同作用,則可統管胞瞼運動。不過,在《黃帝內經太素》及《針灸甲乙經》中皆以「網」作「綱」,後世眼科專書—般也稱之為「目上綱」和「目下綱」。
(三)足少陽之筋足少陽之支筋結聚於目外眥,為目之外維。張景岳認為,凡眼能左右盼視者,正是此筋所為。
(四)手太陽之筋手太陽之筋,其直行者,上行出耳上,會手少陽之筋,又前行而下,結聚於頷,與手陽明之筋相合,再向上行,聯屬於目外眥,與手足少陽之筋相合。
(五)手少陽之筋手少陽之支筋上頰車,會足陽明之筋,循耳前上行,遂與手太陽、足少陽之筋交會,聯屬目外眥,然後上行,結聚於額角。
(六)手陽明之筋其支筋上頰,上行結聚於顴部;其直行之筋,上出手太陽之前,左側者行左耳前,上左額角,絡頭,以下右頷,而右側此筋則上右額角,絡頭,下左頷,以會太陽、少陽之筋。
上述網維結聚於眼及其周圍的經筋,共同作用,支配著胞瞼的開合、眼珠的轉動,以及頭面其他筋肉的正常活動。此外,足厥陰肝之筋,雖未直接分布至眼,然而肝為罷極之本,一身之筋皆肝所生,為肝所主,足厥陰之筋聯絡諸筋,故與眼仍有著重要關係。
經筋如果發病,亦可引起眼部病症。《靈樞.經筋篇》說:「經筋之病,寒則反折筋急,熱則筋弛縱不收。」並具體指出了足少陽筋病,若從左側向右側維絡之筋拘急時,則右目不能張開,反之則左目不能張開。足陽明筋病,因寒則拘急,胞瞼不能閉合;因熱則弛縱,胞瞼不能張開。此外,還指出:足之陽明、手之太陽兩筋拘急時,則會引起口眼喎斜,眼角拘急,不能猝然視物等症。這些論述對眼科臨床辨證都有實用意義。
眼與氣血津液的關係 | 病因病機 |
|
關於「中醫眼科學/眼與經絡的關係」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