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泣穴

(重定向自承泣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Bkcco.jpg

承泣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別名鼷穴面髎溪穴。屬足陽明胃經陽蹻任脈足陽明之會。在面部,瞳孔直下,當眼球眶下緣之間。布有眶下神經分支,動眼神經下支,面神經肌支,眶下動、靜脈分支及眼動、靜脈分支。主治目赤腫痛迎風流淚夜盲色盲近視遠視口眼歪斜,及急、慢性結膜炎白內障青光眼斜視視神經萎縮等。直刺,囑患者眼向上看,輕輕固定眼球,沿眶下壁緩緩刺入0.5-1寸,不宜過深。勿大幅度捻轉提插,出針後局部壓迫1-2分鐘,以防出血

目錄

承泣穴視頻介紹

承泣穴概況

  1. 部位 目下眶孔內,四白穴上三分
  2. 針法 直刺0.8-1.5寸或橫刺透向內眥角處
  3. 針感 局部酸脹
  4. 主治 近視,角膜炎,視神經萎縮,眼肌痙攣

【標準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當眼球眶下緣之間。

【取法】正坐位,兩目正視,瞳孔之下0.7寸,當眼球與眶下緣之間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眼輪匝肌下瞼板肌下斜肌下直肌。皮膚由上頜神經眶下神經分布。針穿皮膚、皮下組織以後,可經下瞼板肌入眶內的下斜肌和下直肌。前肌為平滑肌交感神經支配,後二肌是橫紋肌,為動眼神經下支支配。

【特異性】陽蹺、任脈、足陽明之交會穴

【功用】散風清熱,明目止淚。

【主治病症

1.五官科系統疾病:急慢性結膜炎,近視,遠視散光青光眼色盲,夜盲症,瞼緣炎,角膜炎,視神經炎,視神經萎縮,白內障視網膜色素變性,眶下神經痛;

2.精神神經系統疾病:面肌痙攣面神經麻痹

【刺灸法】

刺法:

1.直刺0.5~0.8寸,左手推動眼球向上固定,右手持針沿眶下緣緩慢刺入,不宜提插、捻轉,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腫

2.或平刺0.5~0.8寸,透向目內眥,局部酸脹,可致流淚。 如果針刺過深或斜刺可刺傷視神經,當深達2寸時可通過神經管刺傷腦,造成嚴重後果。

灸法:禁灸。

Bkccp.jpg

承泣穴 Chéng qì(ST1)

〖取穴方法〗 人體承泣穴位於面部,瞳孔直下,當眼球眶下緣之間。定位此穴時通常採用正坐或仰靠、仰臥的姿勢。

〖解剖〗 在眶下緣上方,眼輪匝肌中,深層眶內有眼球下直肌下斜肌;有眶下動、靜脈分支,眼動、靜脈的分支;布有眶下神經分支及動眼神經下支的肌支面神經分支。  

醫用

〖主治疾病〗 目赤腫痛,流淚,夜盲眼瞼(目閏)動,口眼歪斜近視、夜盲、眼顫動、眼瞼痙攣角膜炎視神經萎縮、眼睛疲勞、迎風流淚、老花眼、白內障等常見的多種眼部疾病,當然需要採用其他相關穴道一同治療才能取得顯著效果。此穴是穴道療法中治療眼疾非常重要的穴道之一。

〖人體穴位配伍〗 配太陽穴治目赫腫痛,配陽白穴治口眼歪斜。

〖刺灸法〗 承泣穴直刺進針達12。00mm時針尖應稍斜向後上方,同時深度不超過25。0mm。針刺過深或針刺方向不正確易造成眶內出血眼球突出失明

〖附註〗 足陽明經、陽蹺、任脈交會穴

承泣穴 陽蹺任脈足陽明之會。

〖別名〗 鼷穴,面髎穴,溪穴。

〖穴義〗 足陽明胃經的氣血由本穴而出。  

名解

(1)承泣。承,受也。泣,淚也、水液也。承泣名意指胃經體內經脈氣血物質由本穴而出。胃經屬陽明經,陽明經多氣多血,多氣,即是多氣態物,多血,血為受熱後變為的紅色液體,也就是既多液又多熱。胃經的體表經脈氣血運行是由頭走足,為下行,與其構成無端循環的胃經體內經脈部分,氣血物質的運行則為散熱上行。本穴物質即為胃經體內經脈氣血上行所化,在體內經脈中,氣血物質是以氣的形式而上行,由體內經脈出體表經脈後經氣冷卻液化為經水,經水位於胃經之最上部,處於不穩定狀態,如淚液之要滴下,故名承泣。

(2)鼷穴、面髎、溪穴。鼷穴,地部之小洞也。面髎,面部之孔隙也。溪穴,孔隙中流水的小溪也。鼷穴、面髎、溪穴名意皆指有地部孔隙溝通陽明胃經體內與體表經脈,氣血物質內外相通。

(3)陽蹺任脈足陽明之會。本穴物質由胃經體內經脈氣血外出變化而來,胃經體內經脈氣血出體表後既有液化之水又有溫熱之氣,氣血物質的陰陽相濟之性同於蹺脈,故為蹺脈足陽明之會。此外,本穴的地部經水其性又同於任脈,可循地部別走任脈的承漿穴,故其又為任脈足陽明之會。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以及天部的溫熱之氣。

〖運行規律〗 經水循地部層次下走任脈的承漿穴,溫熱之氣的濁重部分循胃經下行,陽熱之氣交於陽蹺脈。

〖功能作用〗 將體內胃經的物質營養及能源輸送頭面天部及任脈、陽蹺脈等。

〖治法〗 寒則補之,熱則瀉之,無灸。

人體穴位專題

腧穴相關電子書

人體穴位圖

人體穴位圖主頁(包含找穴方法視頻教程等內容)

互動版人體穴位圖 穴位功能說明圖 十四經脈穴位圖 人體穴位圖黑白大圖
互動版人體穴位圖足部.jpg
X tui.png
Jx-5-dan.jpg
Toubuxue.jpg

參看

關於「承泣穴」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