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了棒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丟了棒 | 中藥圖典 |
丟了棒 Diū Le Bànɡ |
|
---|---|
別名 | 刁了棒、鹹魚頭、追風棍、大葉大青、趕風債、趕風柴、追風根 |
功效作用 | 祛風除濕,散瘀止痛。治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外傷瘀痛。 |
英文名 | Twig and leaf of Common Claoxylon |
始載於 | 《生草藥性備要》 |
毒性 | 有毒 |
歸經 | 脾經、腎經 |
藥性 | 溫 |
藥味 | 辛、苦 |
丟了棒
【別名】刁了棒、鹹魚頭、追風棍、大葉大青
【來源】大戟科白桐樹屬植物白桐樹Claoxylon polot (Burm.) Merr.[C. indicum (Reinew. ex Blume) Hassk.],以根及葉入藥。秋季采,洗淨晒乾。葉可鮮用。
【性味歸經】辛、微苦,平。有毒。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資料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葉有毒;誤食後噁心、心中不適、全身無力、鞏膜及皮膚微黃,嚴重者尿急,且茶褐色,並有腰痛、食慾消失、嘔吐。經檢查為急性溶血性貧血。心尖區有輕度收縮期吹風樣雜音,肝脾輕度腫大,眼底視網膜出血,束壁試驗陽性。民間用其葉搗爛後熱酒沖服或泡酒服可止痛。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消腫止痛。根:用於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跌打腫痛,腳氣水腫。葉:外用治燒燙傷。
【用法用量】根3~5錢。葉外用適量,煎水洗、濕敷或研粉撒患處或鮮葉搗爛外敷。
【注意】孕婦忌服。小兒禁忌。
【備註】(1)廣西玉林地區以遠志科蟬翼藤Securidaca inappendiculata Hassk.的根皮作丟了棒入藥。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丟了棒為大戟科植物白桐樹的根。別名:追風根、趕風債、趕風柴、刁了棒、大葉大青。味苦;辛;微溫;小毒,主治:祛風除濕;散瘀止痛。主風濕痹痛;跌打腫痛;腳氣水腫;燒、燙傷及外傷出血。用法用量:內服:煎湯或浸酒,9-18g,鮮品15-30g。外用:適量,煎水洗;研粉撒,或搗敷。秋季採收,洗淨,晒乾。
目錄• 概述 • 原形態 • 科屬分類 • 功能主治 • 選方 • 概述 • 原形態 • 科屬分類 • 功能主治 • 選方 • 栽培 • 鑒定 • 相關詞條 • 參考連結 [顯示全部]
目錄 |
丟了棒-概述
<tbody></tbody>
丟了棒 |
出處:《生草藥性備要》
拼音名:DiūLeBànɡ
別名:追風棍、趕風債(《生草藥性備要》),趕風柴(《本草求原》),鹹魚頭(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白桐樹的根、葉。秋季採收。
生境分布:生於山坡、曠野灌木叢中或疏林下。分布雲南、廣西、廣東等地。
性味
苦辛,微溫,有小毒。
①《生草藥性備要》:味甘,性平。
②《本草求原》:苦辛,微溫。
③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淡,平,有小毒。
注意: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體弱、孕婦忌用。
摘錄:《*辭典》
丟了棒-原形態
<tbody></tbody>
丟了棒 |
灌木或喬木,高3-9m。小枝密被白色短柔毛或絨毛,有明顯皮孔。葉互生;葉柄長5-14cm,頂端有2枚不明顯的小腺體;葉片紙質,闊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長9-20cm,寬5-13cm,先端鈍或急尖,基部楔形或圓形或略偏斜,邊緣通常有不規則的齒缺,綠色,幼葉兩面沿脈被疏柔毛後來脫落,老時近無毛。總狀花序腋生,花序枝及花柄密被茸毛;花小,單性異株,綠白色,無花瓣;雄花序極柔弱,長10-30cm;雄花數朵聚生而疏離;花萼3-4裂,裂片長圓形,長約2mm,外被銹色短柔毛,鑷合狀;雄蕊18-25,花粉囊上端分離;花盤腺體片狀,被毛;無退化雌蕊;雌花序長5-8cm;花萼3裂,裂片三角形,外面密被柔毛;子房密被灰白色短柔毛,2-3室,花柱3,離生。蒴果三角狀扁球形,熟時3裂,直徑約8mm,紅色,密被茸毛。花期5-8月。
丟了棒-科屬分類
<tbody></tbody>
丟了棒 |
雙子葉植物綱薔薇亞綱的一個大科。草本、灌木或喬木,體內常有乳白色液汁。葉通常互生,單葉,稀複葉,有托葉,基部或葉柄上有時有腺體。花單性,雌雄同株或異株,聚生成各種花序,通常為聚傘花序或特殊的杯狀聚傘花序(大戟花序);有些屬的種類有花萼而無花瓣,也有的花萼和花瓣均無;萼片離生或合生,覆瓦狀或鑷合狀排列;有花盤或退化為腺體;雄花:雄蕊與花被片同數,或2倍,或極多或很少或1(在大戟屬整朵花僅含1裸露雄蕊);花絲離生或聯合成柱狀,花藥2~4室,退化子房有或無;雌花:退化雄蕊有或無;子房上位,通常3室,稀1至多室,每室有胚珠1~2顆,生於中軸胎座上,花柱與子房室同數。果多數為蒴果,成熟時分裂成3瓣,有時不開裂而成漿果狀或核果狀。
該科包括寬子葉類和窄子葉類2類,葉下珠亞科、大戟亞科、Porantheroideae和Ricinocarpoideae4亞科,10族,共約300屬5000多種,遍布全世界,主要產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中國約72屬450多種,遍布中國各省區,主要產於西南至台灣。
大戟屬是該科最大的一屬。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稀為灌木或仙人掌狀的肉質植物,植株各部有豐富的白色乳汁。單葉互生或對生,有時輪生,全緣,稀有鋸齒。頂生或腋生的杯狀聚傘花序,稀單花。總苞輻射對稱或稍偏斜,頂端4~5裂,稀6~8裂,裂片全緣或撕裂,裂片彎缺處通常有寬大的腺體;無花被,常具大而鮮艷的花瓣狀附屬體;花絲短,並有明顯的關節;雌花生於花序的中央,有長的子房柄伸出總苞之外。花瓣狀的附屬體3~6裂,子房3室,每室有胚珠1顆。蒴果成熟時分裂為3個瓣裂的分果爿。約2000種,中國約產100種,廣佈於全國各地。
該科以盛產橡膠、油料、藥材、鞣料、澱粉、木材等重要經濟植物著稱。橡膠樹屬是主要產橡膠的植物。油桐屬產最好的幹性油。烏桕產蠟和油。蓖麻是重要的藥用植物。巴豆為瀉藥,又可作殺蟲劑,也產單寧。木薯是熱帶重要的食用植物之一,有肥厚的塊狀根,極富澱粉,是工業上用粉主要原料之一。余甘子的果可食,維生素C含量高。
丟了棒-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散瘀止痛。治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外傷瘀痛。
①《生草藥性備要》:祛風濕腳痛,酒頂,用葉七片擂酒服。敷跌打,消腫痛。其根浸酒更妙。
②《本草求原》:治一切風濕酒風。
③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法風除濕,散瘀止痛。治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外傷瘀痛,腳氣水腫。
丟了棒-選方
<tbody></tbody>
丟了棒 |
1 治傷寒頭痛壯熱,鼻衄不止:丟了棒、桑根白皮(銼)、馬牙硝各一兩,梔子仁、甘草(炙)各三分,大黃(銼,炒)、黃芩(去黑心)各一兩半。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竹葉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下生地黃汁一合,攪勻,食後溫服。(《聖濟總錄》丟了棒湯)
2 治全身麻木:丟了棒、黑芝麻、紫蘇各七錢。煨水服,一日三次。(《貴州草藥》)
3 治半邊風:丟了棒、荊芥各四錢,排風藤一兩。煨水服,一日三次。(《貴州草藥》)
4 治面神經麻痹:丟了棒二兩,鮮何首烏藤四兩。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丟了棒-栽培
生物學特性:喜亞熱帶溫暖濕潤的氣候。丟了棒為半蔭性植物,生長需50%蔭蔽度。喜高溫高濕,氣溫在30℃,年降雨量1200mm以上,空氣相對濕度70%的環境則生長繁茂。對土壤要求不嚴,以土層深厚,腐殖豐富的壤土為佳。
栽培技術:用種子繁殖。秋後採收成熟種子。晾乾後置於通風處貯藏。翌年3月即可播種。點播,行距20cm,種子粒距5cm,覆土蓋草,澆水,經常保持土壤濕潤。幼苗出土時,揭去蓋草,插芒篡遮蔭。當苗高30-35cm時,選陰雨天氣移栽。按行株距200cm×200cm穴栽定植。
丟了棒-鑒定
<tbody></tbody>
丟了棒 |
性狀鑒定:莖枝圓柱形或類方柱形,直徑2-6mm。表面紅棕色至紫棕色或棕褐色,上有細縱紋,無毛。莖上具略突起的環節,對生兩個向下彎曲的鉤或僅一側有鉤,鉤長1-2cm,形如船鋪,先端漸尖,基部稍圓。鉤基部的枝上可見葉柄脫落後凹點及環狀的托葉痕。體輕,質硬。橫舅面外層棕紅色,髓部淡棕色或淡黃色。氣微,味淡。
顯微鑒定莖橫切面:皮層、韌皮部及木部之比約為1:1:3。表皮細胞1列,外被略彎曲的角質層。皮層薄壁細胞含棕色內含物。中柱鞘纖維排列成斷續環帶。韌皮部纖維單個或成群散在,較中柱鞘纖維小,微木化。木質部導管常數個徑向相連,皮層及韌皮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砂晶及少數簇晶。本品薄壁細胞含澱粉粒,單粒直徑約4μm,復粒由2-6個分粒組成,直徑約7μm。
理化鑒別:薄層色譜:取本品粉末1g,濃氨水浸潤,以苯提取,回收溶劑,殘渣用苯-乙酸乙酯(2:5)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用無水乙醇配製成各含0.2mg/ml溶液為對照品溶液。分別吸取供試品溶液和對照品溶液點於同一高效薄層板(HSGF254板)上,以環已烷-乙醚-甲醇-乙酸乙酯(8:1:1:0.1)展開,晾乾後,紫外類下觀察,樣品色譜在與對照品相應位置處顯相同的褐色暗斑。
|
關於「丟了棒」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