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辨證
A+醫學百科 >> 病因辨證 |
病因辨證(categorical identification in terms of causes),運用中醫病因病機理論,對四診所得的臨床資料進行綜合分析,以推求判斷疾病的發病原因,為治療提供依據的辨證方法。又稱「辨證求因」。病因辨證是「審證求因」的重要方法,廣泛應用於內傷或外感疾病。臨床在判明病因的同時常結合臟腑辨證、三焦辨證、衛氣營血辨證來確定病位;有時還需參合氣血辨證來分析原始病因。與其他辨證方法一樣,病因辨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八綱辨證的影響。
目錄 |
簡史
病因辨證始於《內經》,《內經》提出了風、寒、濕、熱、火、喜、怒、憂、思、悲、恐、驚等病因的致病特點。漢代張仲景補充了痰飲、瘀血的證候特徵、治療原則及具體方藥。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在詳細論述病機、推求病因的基礎上,提出「乖戾之氣」等傳染病病因的辨析要點。宋代陳言的《三因方》將病因分為內因、外因、不內外因三類,對後世病因分類產生了重大影響。元代朱丹溪《脈因證治》強調辨析和消除病因,其中尤重辨治氣血痰郁。明代秦昌遇的《症因脈治》主張診治疾病應先察症候,次察病因,再審脈象,最後決定治療方法。1949年以後,病因辨證的臨床意義得到應有的肯定。
辨證要點
病因辨證的關鍵,是根據各種病因的致病特點,分析患者的臨床表現,推求判斷病因種類而對證治療。
六淫、疫癘證候特點
風、寒、暑、濕、燥、火六種致病因素稱為六淫。六淫病邪與疫癘病邪都具有邪從外來,自口鼻或皮毛而入,由外傳內、由表傳里等共同特徵。但風、寒、濕、燥、火,又有因體內陰陽氣血津液虧損不足或輸布失常所致者,為與外感者區別,將由內而生者稱為內風、內寒、內濕、內燥、內火。①風證。如為外感風證,症状特點為惡風寒、發熱、脈浮等;如為內風,症状為暈眩、抽搐、震顫、拘攣、瘙癢等。無論外風、內風,都具有發病迅速,症状游移而多變的特徵。治療外風宜宣肺疏風,內風宜養陰熄風或養血熄風。②寒證。其證候特點,表寒為惡寒發熱,無汗,頭身疼痛,脈浮緊等;內寒為四肢不溫,畏寒喜暖,脘腹冷痛,得熱痛減,小便清長,大便稀溏,口淡不渴或喜熱飲,舌淡苔白,脈遲等。治表寒證宜宣肺散寒,里寒證宜溫中散寒。③暑證。證候特點為高熱,口渴,心煩,尿黃赤,多汗,脈洪大等。暑邪為病,多在夏季,每易耗氣傷陰,且多挾濕。治宜清暑益氣,養陰利濕。④濕證。其證候特點,外濕為頭重如裹,頭脹而痛,關節肌肉疼痛,胃脘滿悶,舌淡苔滑,脈濡等;內濕為脘腹脹悶不舒,四肢關節沉重疼痛,痛處不移,口淡不渴,噁心欲嘔,大便不爽,小便短少,舌淡胖苔膩,脈濡或滑等。治宜化濕或健脾利濕。⑤燥證。其證候特點,外燥為口乾,鼻干,唇乾,咽干,喉癢,口渴,乾咳無痰,或脅痛,舌干少津等;內燥為口乾咽燥,唇舌乾燥,皮膚乾燥,甚則皮膚皺裂,大便秘結,小便短少,毛髮枯黃不榮,心煩口渴,舌紅體瘦,舌干少苔,脈細等。治宜養陰潤燥。⑥火證。火與熱同類,故常稱火熱證,但熱為火之微,火為熱之甚。火證的證候特點,為外感者發熱重,微惡寒,口渴思冷飲,甚則高熱,煩躁,面紅目赤,小便短赤,或譫妄,衄血、吐血、斑疹,舌紅或紫紅、絳紅,苔薄黃或黑黃,脈數;內火(內熱)者身熱,口渴喜冷飲,大便秘結,小便短赤,咽喉疼痛,口鼻潰破,或脘腹脹痛,遇熱痛增,舌紅苔黃,脈數。治宜清熱瀉火。⑦疫癘。是癘氣、毒氣、異氣、戾氣、雜氣、瘟疫等的概稱。其證候特點為起病急,傳變快,症状重,預後差,同時具有強烈的傳染性。治宜辟邪解疫。
七情證候特點
七情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表現。若外界各種因素的過度刺激,造成七情的過度興奮或抑制,導致臟腑功能紊亂,則可引起病症。其證候特點為心神不寧,心悸失眠,情志抑鬱,或怵惕不安,甚至精神失常,脅肋脹痛,頭暈,頭痛,健忘,納差等。治療應首先去除不良刺激,其次治療所傷臟腑,或補虛,或瀉實,或疏導。
痰、瘀、食、蟲證候特點
痰飲、瘀血是臟腑輸布水液及水谷精微,或氣血運行失常所形成的病理產物。痰飲、瘀血形成之後,停聚體內,又可作為一種繼發性病因而引起新的病症。食積由飲食不節(潔),損傷脾胃,食物停滯而成;蟲積也由飲食不潔,感染生蟲而致。痰、瘀、食、蟲的形成都與臟腑功能失調有關,治療在祛除病邪的基礎上,均宜調理臟腑。①痰飲。痰與飲均是水液代謝障礙的病理產物,其中粘稠者為痰,清稀者為飲。痰證的證候特點是胸悶咯痰,脘痞不舒,納呆噁心,嘔吐痰涎,頭目眩暈,瘰癧痰核,喉中有異物感,苔膩,脈滑等。治宜化痰除痰。飲證的證候特點是咳嗽氣喘,胸悶咯痰,但痰液清稀,或腹脹腸鳴,泛吐清水,苔膩,脈滑等。治宜利水化飲。②瘀血。其證候特點為面色黧黑,口唇爪甲紫暗,肌膚青紫,局部固定性刺痛、拒按,紫色血腫,或出血不止,血色紫暗,並挾有血塊,大便色黑,經閉,舌紫暗或有瘀斑、瘀點,脈澀等。治宜活血化瘀。③食積。證候特點為脘腹脹滿疼痛,痛而拒按,噯腐吞酸,飲食減少,大便失常,舌苔厚膩,脈滑實等。治宜消食導滯。④蟲積。證候特點為面黃肌瘦,時吐苦水清水,脘腹疼痛,尤以臍周為甚,時痛時止,或有包塊,睡中齒,面有蟲斑,嗜食異物等。治宜驅蟲消積。此外,為毒蟲、毒蛇、狂犬等蟲獸所傷,亦會出現證候。無毒者僅見局部紅腫疼痛,有毒者除紅腫疼痛外,常見出血不止,疼痛劇烈,四肢麻木,頭暈胸悶等。治宜祛毒解毒。
關於「病因辨證」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